企业员工是比资金、设备等更加重要的资本,而人力资本投资是企业最重要的、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基于这种认识,企业要十分重视企业员工潜力的发挥。为此,企业要不断地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别、不同时期企业员工的需求特点和影响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因素,采取适合于职工特点,能发挥其潜力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影响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有其价值观、个人能力、个人需要等个人因素和企业中的人际关系、管理制度、领导方式等企业环境因素。因此,企业应从个人和环境因素两方面人手来激励员工。
(2)整体性。
企业是个整体,企业要通过在员工与企业及员工之间形成在目标、利益、发展上的一致性,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关心为特点的内部关系,来增强一体感,使各自的努力得到协调,共同指向企业目标。因为现代企业是一个复杂的、高度分工与密切协作的系统,只有企业员工的努力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
(3)潜力的激发与培养相结合。
企业管理不仅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等潜力,而且要通过各种培训手段培养和提高这种潜力。通过培训,使员工不仅满足现在的需要并发挥出潜力,而且要不断成长,以满足未来的企业竞争的需要。
因此,企业不仅要通过参与管理、自主管理、工作内容丰富化等制度安排和工作设计,为发挥企业员工的潜力创造环境与条件,而且还要通过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措施来培养和提高企业员工的能力与素质,使员工不断产生与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2.有机型的组织结构。
传统的企业组织采取一种集权的组织结构形式,是机械型组织,它强调组织的制度和可控性;而现代的企业组织则采取分权的组织结构形式,是有机型组织,强调组织的文化与灵活性。
机械型的组织结构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条件下有利于保证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但它不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有机的组织结构即一个组织类似于一个有机体,具有弹性,可以自动地、及时地对外界的环境变化作出反应。有机的组织结构不是强调通过实施严格的等级制度和上下级之间的请示汇报制度来进行控制,而是通过强调横向沟通和信息交流来协调各种关系。为此,要求企业组织结构要切实地为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留有适当的空间。并建立起企业成员间相互联系与作用的渠道,以弥补权力控制和制度约束的不足。
企业组织结构向有机化发展的趋势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规模的小型化。
组织规模的小型化使大企业为了克服其“大企业病”,不断划分出拥有较大自主权和相对独立利益的小型事业部和经营单位,以增强其灵活性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这些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和经营单位在洞察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相应对策等方面有较高的效率。
(2)组织层次的扁平化。
为了提高效率和反应能力,企业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增大管理幅度,使企业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型”,以简化管理的程序和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提高信息处理和决策的速度与质量,这将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日益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成为可能。
(3)组织工作的团队化。
在企业组织内,建立由企业各类成员自发组成的跨部门、跨层次的自主管理小组,这些小组成员形成团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它的优点不仅在于因小组成员自己提出和解决问题而扩展和加深了活动领域,增强了自主参与管理的意识,而且由于企业组织内存在众多这类自主管理组织,它们之间在工作内容上一定程度上的交叉和重叠会形成企业内竞争与创新的氛围。自主管理组织不仅是适应环境变化和加强内部协调的一种客观需要,而且是实行人本主义、民主管理的一种体现。有机化企业组织结构能够更好地发挥企业内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这种发挥又反过来增强了企业组织的对外反应能力与对内协调能力,从而有更好的适应性与更高的效率。
目前已经出现的有机型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矩阵组织、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和虚拟组织等形式。
3.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传统的管理手段是通过口头管理和书面管理的方式。在口头管理方式中,信息的收集主要依靠管理者的眼睛、耳朵,信息的整理分析依靠管理者的头脑,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是管理者口头发布指令、劝告、或亲自示范。在书面管理方式中,信息的收集用数字或文字记录在纸面。
管理者可以整理分析这些资料,并且把结果表现为文字资料。然后用文字下达管理指令。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图表、账册、单据、文件等都是书面管理的体现。从管理方式上来看,与口头管理手段相对应的管理方式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直接进行的“两点式”管理方式,而书面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则发展为以垂直管理为主,即各种信息层层上报到最高层,再由最高管理层依次下达管理指令。利用传统管理手段,由于能处理的管理问题有限,管理比较简单,限制了生产经营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如企业只生产一种或一类产品,生产企业只从事产品生产,商业企业只从事流通。因此,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限制了管理的空间和节奏,如管理活动被限定在集中于某地的企业内部,企业从签订合同到履约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现代管理手段,即信息化管理手段,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信息系统管理手段。电子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外围设备直接记录、测试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收集必要的管理信息,由计算机按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自动整理分析原始资料,并通过电子通讯设备方便高效地交换传递信息,使管理可以超越管理者自身脑力与体力的限制,把一部分管理变为自动化的过程,大大提高了管理能力。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由于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管理程序的标准化和管理信息传递的多通道化(即纵横交错的信息传递而不只是纵向或横向信息传递),管理方式发展为网络化,即管理组织主要由一些有决策权的团队、小组组成。电子信息系统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增进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如生产、科研、销售、贸易等活动在企业中的一体化,企业经营多样化等。伴随通讯技术的发展,空间距离已不再是管理的障碍,使得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成为可能。同时,电子信息系统也大大加快了管理节奏,以适应现代技术和市场需求变化迅速的环境,使生产经营活动更加紧凑、协调和均衡。
4.构建竞争优势。
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为此,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比竞争者更有优势。而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途径是采用通过竞争性的成本、质量、速度和创新使顾客满意的管理方法。企业管理的重点,将是在成本、质量、速度和创新方面构建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优势。
(1)成本。
成本竞争力就是使成本足够低,以使企业能够制定出比竞争对手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并获取满意的利润。成本低意味着管理的高效率,即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小浪费。虽然低成本不是企业成功的惟一要素和充分条件,但它却是重要要素和必要条件。
要使成本有竞争力,必须节省在投入、转换和产出过程中的费用,即使原材料、设备、制造、营销和人工等生产经营费用最低。在人工费用上,最简单和常用的方式是裁员或降低工资和福利,但最好的方式则是公平的、有竞争力的报酬体系。
(2)质量。
在1994年美国质量管理协会第48届年会上,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预言: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而21世纪则是质量的世纪,即质量将成为21世纪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高低的一种标志,成为和平占领市场的最有力武器。
在新的竞争条件下,对质量的内涵提出了全面要求:既包括有形产品的质量,又包括无形服务的质量;既强调反映产品基本性能的内在质量,又要求考虑外观、包装等外在质量;既要保证产品交货时的检验质量,又要保证产品投入使用后经得起时间和使用条件考验的可靠性质量;既要重视产品的性能、效用质量,更要重视产品的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质量;既要强化制造过程中的全流程质量管理,又要向前追溯到市场需求调研、产品设计等源流质量管理和向后延伸到售后服务、市场信息反馈等售后质量管理;既要重视产品本身的质量,更要重视产品形成、决定和影响产品质量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这些质量内涵的发展变化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主要包括:①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化,全面质量管理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取经济效益的经营管理体系,其目的在于不断地改进质量,改进与顾客的关系,改进整个组织的工作和提高人的素质,以图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保证企业不断取得成功。②更加重视人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企业将通过尊重人、激励人、教育和培训人等手段提高企业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和改进活动的积极性,并保证其有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发挥作用,如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等。③持续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质量改进,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质量改进,每年都有质量改进。④日益重视质量文化的建设,即在企业乃至社会中建设和形成一种崇尚质量、追求卓越、尊重社会和顾客,愿为人类生存和进步不断做出贡献的意识、道德、行为和社会舆论环境。⑤“质量经营”模式将日益受到重视和广泛运用,这种模式一方面是要满足顾客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以追求企业的长久利益和发展为目标的经营管理模式。⑥深入、全面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M)和质量认证工作,并与质量管理奖相互促进,将成为各国和各企业提高质量水平的有效方法。
(3)速度。
在过去的竞争中,是大鱼吃掉小鱼,而在现在的竞争中,则是快鱼吃掉慢鱼。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洞察变化和做出反应的能力和速度将是衡量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市场竞争中,开发新产品的速度、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交易的达成与履行的速度等都是竞争优势的标志。
这种速度要求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挑战。授权、组织的小型化和有机化、自主管理团队、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等都是对这种挑战的积极反映。
(4)创新。
世界级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不创新,就灭亡。创新是企业持续的生命力的源泉。创新即提供新的产品与服务,以及新的提供产品与服务的方式和方法。在市场上,没有永远畅销的产品,不断有新的竞争者推出新的产品开展竞争,顾客的需求也不可能停留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来适应这些动态的变化,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来源于人的创造力的发挥。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种有利于企业员工创造力发挥的文化和氛围。例如:鼓励成功、允许失败的文化;强调跨部门、跨专业合作的团队精神;鼓励创新团队间公平竞争的制度;创新人员从创新收益中获取相应利益的激励体系等。这些都是有利于创新的企业管理方式和方法。
成本、质量、速度和创新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支柱,也是企业管理要达到的重要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决策和管理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这四个方面所提出的要求。而且,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只是一个方面的优秀不能构成竞争优势。只有四项全部拥有,才是最优秀的企业管理。例如,美国戴尔电脑公司从公司创始人戴尔的宿舍里起家而令人不可思议地迅速超过电脑业的巨人企业IBM、苹果和康柏,就是源于低成本、不断的质量改进、快速交货和经营方式的创新。
企业管理的诸多发展趋势是企业管理面临的新环境所提出的客观要求的反映,相互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和互动性。这些发展趋势的表现和程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中有所不同,了解这些发展趋势及产生的原因,将有利于确定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并做出相应的准备。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企业再造,如何实施企业再造?
2.虚拟组织有哪些具体形式?
3.如何构建学习型组织?
4.企业应在哪些方面构建竞争优势?
案例分析:美尔雅纺织品公司
程世远是美尔雅纺织品公司总经理。一天,印染厂的经理王刚抱怨道:那位直接受总经理指挥的采购部经理买了不合规格的纺织品,并已运货到厂。王刚说:“我特别关照采购部经理,从那家进的纺织品把我们的工序搞乱了,以后别买它的了。”程世远问:“那你为什么不来告诉我呢?”王刚说:“我认为直接对他讲了,就不用绕圈子做官样文章了。再说,印染车间主任打过电话给那家供应商,叫他们以后别再运这种货来了。”程世远说:“是吗?我们和那家厂已订了采购合同,他们对此会特别敏感的,你这样做真让我们处境难堪。以后,让采购部经理决定我们买哪家的,别再给供应厂商直接打电话,那是采购部经理的责任。”
王刚说:“那个电话不是我打的,是印染车间主任打的。”
问题:请为这家公司设计采购业务流程。
参考书目
1.管理学.芮明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现代管理学教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培训中心.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
4.管理学教程.王俊柳,邓二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5.管理学.[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6.现代企业管理原理.黄津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