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怀才不遇,只有怀才晚遇
典籍原文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
经典导读
孔子说:“一个人不要担心没有职位,而是应当担心自己有没有胜任这个职位的能力;一个人不要总是害怕没有人知道自己,而是应当担心自己有没有让人知道的本事。”孔子的这种思想在论语中出现过多次。在《宪问》中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没有才能。”在《卫灵公》中,他几乎是原封不动地把这句话又倒过来重复了一遍:“君子怕的是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加上《学而》篇所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孔子真可以说是翻来覆去地说到这个话题了。这说明在孔子的思想中秉持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一个人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够建立外功。
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不会担心怀才不遇的,一个人如果没有机遇,那么只能说这个人的能力还不够。这一点无论在孔子的言论上还是在行为中都体现得十分明显。
孔子早在15岁的时候就树立了“志学”的理想,立志要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一个博学多能的人。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当时才17岁,正在服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去。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孔子的学识越来越渊博了,同时,他的才艺也越来越全面了。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在孔子所处的那个年代,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被认为是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孔子后来曾经告诉他的门徒说:“我往日没有得到从政的机会,可是我因此有了学会各种本领的工夫。”
孔子的言论和行为都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怀才不遇,只有怀才晚遇。一个人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建立外功。所以说一个人在工作中不要怕没有职位,而应该怕的是自己有没有胜任这个职位的才能;不要怕没有人知道自己,而要增长足以让人知道我们的本事。能力是一个人完成任务和达到目标的必要条件。
完成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人的多种能力的结合。一个人具有某些突出的能力并能将各种能力结合起来,出色地完成有关的任务,我们就说他有某方面的才能。才能就是各种能力独
特的结合。我们要努力训练自己的综合能力,使自己在社会上、在工作中都成为一个坐能坐得稳、行能行得快、成能成得大的人物,到那时,我们还有什么忧愁呢?
一个女孩自视甚高,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然而毕业后却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她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非常失望。她觉得,是因为没有伯乐来赏识她这匹“千里马”。痛苦、绝望之下,她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她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个老妇人从这里走过,救了她。老妇人就问她为什么要走绝路,她说自己不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她……
老妇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石子,让女孩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地上,对女孩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石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女孩说。老妇人没有说话,接着又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女孩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这当然可以。”“那你就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还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由石子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怀才不遇是很多年轻人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很多人甚至会因此而变得愤世嫉俗、自暴自弃。这个时候你不妨静下心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变成一颗珍珠,这样,你自然就会为自己赢得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员工思索
1 你认为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了吗?
2 当得不到领导赏识的时候你的心态是怎样的?
谢天谢地,我还有工作可以做
典籍原文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
经典导读
孔子在春秋时可谓经常处于“下岗待业”的状态,没有几个国君重视他并愿意用他的理论治国。一次他的学生子贡和他开玩笑说:“老师啊,我这里有一块美玉,你看我是把它用一个精美的木椟藏起来,还是请一个商人来出个好价钱把它卖了?”这里子贡说的美玉其实就是代指孔子本身,也可以说是孔子的学说思想。孔子听了以后很有自嘲精神,回答他:“再好的美玉也要有人来欣赏啊,藏起来就一点价值也没有了,还是找个人把它卖了吧。”
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要为自己拥有一份工作而感到骄傲,工作单位把自己当做一块“美玉”看待,此刻的你一定想感谢自己、感谢公司。
上班族经常称“每天都要上班是我最大的痛苦”。真是如此吗?抱怨自己的工作似乎已成为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了,难道自己的工作真的让你如此讨厌吗?换个角度考虑,万一有一天没有工作了(但是依然有工资),这样的人生是否就是自己所需要的?这样的人生才会拥有幸福与快乐吗?
其实不然,当你终于有那么一天的时候,你一定会大声呼喊:“请让我工作吧!”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作为你提供了生活的保障,工作为你展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作为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工作为你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你对工作为你所带来的一切,都应心存感激,并力图通过努力工作以回报社会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现代人最缺少的精神之一就是感恩,一个已经被人们遗忘很久的精神。
国内一家知名公司的公关部需要招聘一位员工,前来应聘的人经过甄选,最后只剩下了五个。公司告诉这五个人,聘用谁得由经理层会议讨论后才能决定,结果会在三天内发到他们的邮箱里。
三天后,其中一位叫王莹的应聘者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一封信,信是公司人事部发来的,内容是:“经过公司研究决定,很抱歉,你落聘了。我们虽然很欣赏你的学识、气质,但名额有限,这实是割爱之举。公司以后若有招聘名额,必会优先通知你。你所提交的材料在被复印后,不日将邮寄返还于你。另外,为感谢你对本公司的信任,还随信寄去本公司产品的优惠券一份。祝你好运!”
看完电子邮件,她知道自己落聘了,有点难过!但又为该公司的诚意所感动,便顺手花了一分钟时间回复了一封简短的感谢信。
但在两天后,她却接到了那家公司的电话,说经过经理层会议讨论,她已被正式录用为该公司员工。
她很不解,后来才明白邮件其实是公司最后的一道考题。她能胜出,只不过因为多花了一分钟时间去感谢。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都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只要你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是一个谦虚的人、一个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你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肯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王莹被录用了。
对工作心存感激,才能努力工作。每天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时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积极的。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永远保持一种主动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那些成就大业之人和凡事得过且过之人的最根本区别。
对工作存有感激之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当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无任何权利要求别人时,就会对周围的点滴关怀或任何工作机遇都怀抱强烈的感恩之情。因为要竭力回报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会竭力做好手中的工作,努力与周围的人快乐相处。结果,我们不仅工作得更加愉快,所获的帮助也更多,工作也更出色。
员工思索
1 你对自己的工作怀有感恩之情吗?
2 在企业中,你认为自己是一块被欣赏的“美玉”吗?
以“知恩图报”的态度面对工作
典籍原文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
经典导读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种人’真难办啊!”孔子的这句名言是他针对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所说的“谴责”之语。此话放在今天,它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它可以警示自身是不是一位消极怠工、极度无聊的人。
工作中,当问及他人这个问题时,没有人会出示肯定的回答。但是,企业中大部分的现实状况就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他们每天按时上下班,看起来并非“无聊”,然而等领导真的检查工作时才发现,他几乎没有创新!工作就是日复一日、无止境的消磨,除非到了发薪日才会有稍许的激动。可是,又没有人真的问过自己:“我是否配得上这份薪水?”
当一个人在获得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个是否应该得,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见利思义”。
“君子施恩不图报,知恩不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他日当涌泉相报”。这些都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一个懂得知恩、感恩的人,就会时刻想着为恩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不仅不思感恩、报恩,当个人利益与恩人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会不惜损害恩人的利益而保全一己之私。不敢说公司就是自己的“恩人”,但是它能给我们提供发挥才华的舞台;提升自己的能力;提供我们的“衣食”,这些难道还不是我们“知恩图报”的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