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陪伴是最长久的告白
多年后的今天,于浅浅的微博转发更新了一条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主题曲《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视频。在转发的时候,外加了一条评论:“那是n年前的事情了,那时的我们是那么的美好。”我清晰地记得08年8月8日那天我更新的QQ空间的状态:“陪伴是最长久的告白。”
那天是我们升入高三的第一个假期,虽是周五,可能是因为北京开奥运的原因,所以也不用上课。作为“忙忙碌碌”而又感觉“碌碌无为”的高三学子,我跟于浅浅决定选择这难得的假期一起去玩。因为于浅浅的家搬到了县城,我一大早就赶到了车站。在车站的人山人海中苦苦守候等待了大约1个小时后,于“姗姗来迟”,说是她妈妈喊她学习、吃早饭等等,好不容易她才找了个借口溜了出来。对于这般艰难的相见,我们自然不敢浪费。既已见面,接下来便是讨论去哪里的问题。这下问题来了:
“去公园吧,景色好。”我说
“我妈可能去那儿散步,碰到就不好了。”
“去你老家镇上?”
“那里熟人多,别被他们看到后告诉我妈。”
“不行就找个景点?”
“没车......交通不便。”
......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干脆你回家算了。”
不说这句话还好,一说这句话,像是在黑暗的洞中摸爬的人看到了洞口的亮光。于浅浅向前一步,摔下一句:“走就走!”于是乎,扭头便走。
我也恼怒!整整三分有余。
可三分过后,便感失落,而后不甘,而后后悔,再而不安。我不信她真的走了,打电话给她,关机!我就在车站周围寻找,我多么希望她是为了给我赌气所以在车站附近的某个地方躲藏了起来。我多么希望她看到我这般苦苦寻找后能够心软而现身。我多么希望她能够像我一样不甘、后悔和不安,而后来找我。怀着这样的希望,我没头苍蝇似的在车站的人流中转圈。然,终不得。
多年以后,我都对我们老家县城的汽车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倒不是因常年在外,来到这里等于回家,所以倍感亲切。而是因为有了这天的特殊经历。这一天中,我把这个县城的汽车站里三圈、外三圈翻了个底朝天,也正是在这一天中,我再一次经历了跟于小姐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而争执,而失去,而失而复得。还有,在这一天中我还第一次跟我当时认为的未来的丈母娘进行了人生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的电话通话。北京奥运,今天当被载入史册。我的这一天也因为与于小姐的共同经历而必然成为了我人生中挥之不去、难以忘却的一页。
我记得于浅浅曾经对我说过,她在县城的新家在桂园东区。在苦苦求索而无果的情况下,我萌生了到她家小区找找的想法。“万一她在她们家里透过门缝或者窗户的玻璃看到我呢。”我想着。可是万恶的老家出租车司机把我的这一想法给剿灭了。
2008年,手机并不智能,手机上也没有地图定位查询功能,更不要说像滴滴打车等网约车了。对于对县城并不是太熟悉的我,天知道桂园东区在什么位置,距离我现在的位置有多远。对于一个不太发达的县城,公交地图那个时候几乎是奢侈品,即便是在县城交通中心的汽车站,也难以在公交牌上准确找到这个新建小区。所以靠着鼻子下边的嘴巴,找出租车是最好的方式。
“桂园东区?嗯,离这里挺远的,50块,我把你送到。”
“多少?50???!!!”
羞于囊中羞涩,再加上我知道就是绕着这个小县城转一圈也绝不在50元这么高的价位。我去问第二个出租车师傅:
“师傅,到桂园东区多少钱?”
“比较偏,这样吧,你准许我路上加人,我比刚才那个师傅少收你20,这样行不行。”
“算了......”
无奈,她也不一定在家。对了,何不往她家里打个电话看看,于浅浅以前用她新家的座机给我打过电话。
“喂!”
是一个大人,女的,是她妈!
“阿姨,你好!我找于浅浅!”
“她不在家。”
“哦,那阿姨,她回来了,叫她给我回个电话好吗?来电显示上应该有显示我这边的电话。”
“我们家没有来电显示。”
“阿姨,你跟她说一声就行,她应该知道我是谁。”
我跟我准丈母娘的第一次谈话就这么结束了。
写到这里,想起来我跟我的准“小舅子”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那才叫滑稽。那天是周日下午收假,于浅浅的弟弟来给于浅浅送东西。东西比较多,我去帮忙拿。因为我跟于浅浅还处于上学期间,所以谈恋爱的事情是比较隐晦的,他们家人应该都还不知道。可我心中清楚,眼前的这个男生很可能就是本人未来的小舅子了。在我们家乡有这样一个风俗,就是如果姐姐在婆家被欺负了,作为弟弟是应该为姐姐出气讨公道的。怀着这样的想法,我自信端详了这位准“小舅子”的面相,看起来还比较和善,但是他长的个儿高,想必,打起架来我可未必是人家的对手。想着这些我把东西给于浅浅搬回了宿舍。后来于浅浅对问我,见到他弟弟我干嘛那么羞涩?
我反问:“哪有?”
她说:“我弟弟说的,他说你的这个同学怎么害羞似的,像丑媳妇见公婆......”
诶呀,我勒个去!可怎能将实情相告。这是第一次,也是到现在唯一的一次我见到这位准“小舅子”。
现在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唯有继续找是我缓解心中想法的的可行途径。
找啊找,找啊找,找过了上午找中午,找过了中午电话来了。
是于浅浅。
她说她走后没有回家,去了新华书店看书,回家后她妈跟她说我曾打过电话到家里,问她在哪里。
两个人不需要外界的什么东西点缀,感情最重要。感情也不需要什么环境来衬托,陪伴便是最长久的告白。这是我今天的教训,是我在见到于浅浅的时候跟她说的,也是我在北京奥运开幕这天在空间更新的状态。
可能是鉴于8月8号发生的事情,我跟于浅浅之间更黏糊了,恨不得每时每刻在一起。可是现在分处两个班级的我们想这样是不可能的。所以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来个短暂的相会。不是她找我就是我找她。还好,我们俩都在一楼,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不需要爬楼梯,要不然,我们基本都不用上体育课了,因为身体素质那必须是杠杠的。
因为她经常来找我,所以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都认识她了。只要她一出现在我们班窗户外边,不需要她托那位同学喊我,就会有“乐于助人”的同学冲我一阵诡笑,我便也明白了什么意思。
有的同学给我们算了一笔帐,每天上午三个,下午三个,晚上两个课间休息时间,一共八个。再加上每天晚上下完晚自习后一起回去,共有九次。高三按照300天来计算。我跟于浅浅一共相见2700次,高三就结束了。
如此频繁的相会,自然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一次,一个刚刚被老师训完话,从办公室出来的同学对我说:“林木,在办公室,我听见几个老师在谈论你跟于浅浅的事情。”我问他都说些什么。他左顾右半后,跟我说:“好像是说你们在谈恋爱。说你们俩学习都挺好,可是因为谈恋爱,影响到了你们的学习。你们八班班主任看的比较开,说你的成绩基本上没啥影响。可于浅浅他们班主任就有点忧心了。”
在多年后,我们都上了大学。一次听同学说,在同学聚会上,还有老师问起来我跟于浅浅是不是还在谈恋爱。那时的我还很自豪地跟这位同学说:“当然,估计还得谈下去,得谈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