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1200000026

第26章 清十二帝疑案之总说(三)

画外音:

大清王朝296年江山社稷,兴衰荣辱,荡气回肠。在它如此漫长的岁月中,演绎着一个王朝的如日中天。清王朝的12位皇帝,文治武功 各有千秋。在他们离去的背影中,浸染着一个帝国的沧桑日暮。那么,清朝何以统治中国长达296年?它又为何丧权辱国、走向衰亡?回望清朝296年,它的科举制度,它的买官卖官制度,曾经洋洋大观鼎盛一时,那么当时的科举盛况如何?在貌似公平的科举背后究竟发生过多少科场大案?

阎崇年:

今天我继续讲清十二帝总说。现在讲第一个问题:一、清朝选官的科举制度。大家知道,清承明制实行科举制度,但是,在清朝入关前,不是这样的,没有搞科举。

我这里面讲一个故事,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十年,1625年,他下了一道命令,就是要屠杀汉族的生员,就是儒生知识分子。理由是所谓明朝的在辽东的生员暗通明朝,一旦查出进行处决。令下之后,有一些儒生就隐藏起来了,大约有三百人侥幸免于一死,但是他们沦为八旗的阿哈,就是奴仆。努尔哈赤死了之后,皇太极继位,皇太极就调整他父亲对汉人的政策。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下了一道命令,就是对汉族的儒生下了一条命令,这道命令这样说:“诸贝勒府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各家主毋得阻挠。有中者,仍以别丁偿之。”就是说各个贝勒,满、汉、蒙古家,如果有汉族的生员在那儿做奴仆的话,都要参加考试,不许阻挠。考中了怎么办?你缺额由政府给你补上。考试的结果有二百人取中。这二百人从八旗奴仆下面拔出来,免除奴仆的身份,还给予绸缎、布匹的奖励,当时绸缎、布匹是非常珍贵的。并且优惠两个兵的差徭,就是免除两个丁的徭役,这样做,历史记载叫做“天下大悦。”很多汉族人,汉族知识分子很高兴。到天聪八年,就是1634年,皇太极又下一道命令,就是再次录取汉族的生员,考试的结果,录取了228人,在这228人当中又进行了一次复试,录取了16个人作为举人,这16个举人后来就到了清朝的内三院,分配他们做文官。他们对清初的建设特别是文化的建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皇太极选拔汉族儒生,仅仅是清朝科举制度的前奏,还算不成一个科举制度。

画外音:

善于学习常于谋略的皇太极,果断的改变了父亲清太祖努尔哈赤对汉族儒生的政策,并首开大清王朝科举考试的先河,但皇太极的早逝却使他没有完成科举制度的过程,清朝科举制度的完成是在皇太极继承人顺治皇帝手中。那么,满清统治者何以如此之快的承袭了汉族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清朝的科举又有着怎样的特点?

阎崇年:

清朝正式实行科举制度,是顺治入关以后。清军入关之后,大学士范文程上了一道奏疏。范文程说:“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就是说要治理中原这个天下,首先要得人心,士,知识分子是优秀之民,得了他们的心就得到了天下。当时的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看到这个奏疏之后就同意了,批准在全国实行科举考试。顺治二年,正式实行科举考试。

清朝的科举考试沿袭明朝,基本相同,科举考试先要进行童生的考试,童生就是儿童的“童”。童生不一定都是小孩,有的12岁左右,大的六七十岁,凡是考取之前都算童生。童生考试分三考:一、县考,在县里,由知县主持。考取之后,再进行府考,由知府主持。又考取之后再进行院考,就是由省的学政主持,学政相当于今省教育厅的厅长。经过县考、府考、院考,都合格了,成为秀才,就是优秀的人才。秀才有资格参加县学或者府学生员,就是学生 学员。他们取得这个身份之后,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也可以说考秀才,是正式科举考试之前的一个前奏和准备,或者叫做资格。

清朝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作三级:一、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省城,由皇帝派的考官主持考试。考试分三场,一场三天,一共考九天。考的人很多,考中了,叫做举人。举人有名额的规定,各个省不一样,大体上100人上下,举人里面的第一名叫做解元。乡试的考试是在秋天,所以叫“秋闱”。乡试考试的第二年,就举行会试,所以一、乡试,二、会试。

会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北京。因为是由礼部主持,汇集天下的举人在北京考试,所以叫做“会试”。会试考试地点在北京的贡院,就是今北京火车站北面贡院胡同的地方,贡院现在没有了,但是贡院胡同这个地名还存在。考场房舍大约有九千间,一排一排的,房子很小,宽大约4尺多一点,进深大约3尺多一点,高5尺多一点,这么一个人一个小屋。墙的两面有砖托,两层,隔成板,下面这个板就做板凳,上面那个板就做书桌。墙上有一个龛,里边装上蜡烛,装上吃的,喝的,一场考三天,三场考九天,就在这个小屋子里头,进去之后封门加锁。经过考试,考中了的,叫做“会试”,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取得会试的资格才能进行第三级考试,就是殿试。

三、殿试,殿试也是在北京考,通常在皇宫太和殿前考试,所以叫“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朝廷的考试,所以也叫“廷试”。殿试考试是一天,在太和殿前考试,有时候也在保和殿前考试,地点经常变化。大部分时间是在太和殿前考试,太和殿前,康熙的时候,露天,每人一个小桌,没有凳子,站着书写,时间是在阴历的三月或者四月。乾隆的时候,就统一定在四月二十一举行殿试。殿试考的,结果取中了,就叫“进士”,进士分三等,叫一甲、二甲、三甲。一甲就是三个人,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前三名由皇帝亲自定,考官把参加殿试的考卷大约选出十份,送到皇帝面前,由皇帝最后点前三名,点出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在科举考试的时候,连中三元是很难的。就是乡试的时候,我得了解元,会试的时候,我得了会元,殿试的时候又得了状元,就是连中三元,三个考试都考第一。整个清朝入关后268年,得三元者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人他是得了解元和会元,乾隆说,这个人连中两元了,就让他连中三元吧,他就连中了三原,这是很侥幸的。

清朝的科举考试,一共进行了112科,大体上三年一次,有时候也加科,就是加一次考试。参加考试的人数很多,你像光绪九年,参加会试考试是16000人,取中者,考中的308人,比我们今天高考难多了。清朝112科进士,总共多少人呢?总共是26846人,平均大体上一年100人。道光以后,中国人口四万万,每年平均取一百个进士,可见考试之难。乾隆的时候有一个特别规定,就是台湾到北京来参加会试的,它有一个规定就是每十人取一人,是比较优惠的一个条件。

画外音:

大清王朝296年的112次科举考试,其参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超越了中国历史上任何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也堪称奇观。一盏青灯、几卷黄页曾是那个时代士子们深夜苦读的写照。当他们历尽江湖夜雨十年耕的苦苦煎熬,走向遥远的京城,走进巍峨的紫禁城,那些关于状元的梦想,状元的传奇,便成为大清帝国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阎崇年:

清朝的进士的考试最低的一次是81个人,最多的一次是399个人,就是每年数字不完全一样,平均算起来大体上每一届就是每一科,大体每一科300人上下,所以考进士是很难的。进士里面得了状元就更难了,状元里面有很多的故事,我举几个例子跟大家说一说。

第一个,状元叫孙承恩,这是顺治的时候得的状元。殿试的时候取十名考卷送到皇帝面前,请他点前三名。这里面有一个人叫孙承恩,推荐他做第一。顺治要点他做状元的时候,突然想起个事情来,前一个时期流放了一个人,发配,叫遣戍,那个人叫孙旸,这个人和孙承恩是不是一家人,如果是一家子这事就值得考虑了。顺治拿不定主意,他就让大学士王熙快去访查,大学士王熙接到顺治的指令之后,很快地骑着马就到了孙承恩的寓所,把刚才的事情如实地告诉孙承恩,王熙说:“今升天沉渊决此一言”,就在你这一句话。孙承恩想了想说:孙旸和我是一家人。王熙觉得很遗憾,这件事情只有顺治皇帝、他和本人知道,别人都不知道。你这句话决定你一生的命运,说你再慎重考虑。孙承恩说:就这样吧,我要忠诚,要如实地报告,我和孙旸是一家的。王熙非常惋惜,认为状元这下肯定在那不行了,打着马就赶紧回到皇宫。这个时候,顺治正秉烛在那等待王熙的回答,王熙回去以后给顺治如实奏报,顺治说这个人很忠诚,很正直,就是他了,做状元。

康熙的时候,状元还有一个事情,就是李蟠,蟠桃那“蟠”。殿试的考试在太和殿,前面考试,站着,阴历的三月还是很冷的,在那儿做文章,有的人就吓得直哆嗦,旁边还有兵看着呢。规定的时间,李蟠没有答完卷子,就催他交卷。他就跟旁边那护军一边哭着,一边央求:他说一生事业就在这一会了,请你宽限。这个护军就没有继续催他,就让他把卷答完了,交卷的时候已经四更天了。这个事情就报告给康熙了,康熙一看,他答的卷子答得不错,很好,而且觉得这个人是用心良苦,非常执著,点了他做了状元。

我再举一个例子,就是乾隆的时候,有一个状元叫王杰,我在讲嘉庆和道光的时候提到这个事情,考官们奏到乾隆的时候,奏报拟定状元第一名叫赵翼,第三名叫王杰。乾隆在要点状元的时候就问说:赵翼什么地方人?考官答:赵翼是江南人,说王杰什么地方人?王杰是陕西人。乾隆说:江南状元很多了,陕西一个状元还没有呢,就让王杰做状元。于是就点了王杰做状元,赵翼由第一名就变成第三名。我在这里补充一句,有清一代出状元最多的是江苏,一共49个状元,河南、陕西等只有1名状元,陕西这名还是王杰,乾隆特意点了一个,否则陕西在清代就没有状元了。

我在这里面再插一句,我在讲到道光的时候,我提到就是王杰是陕西韩城人,还有一个人叫王鼎,是陕西浦城人,王鼎到北京来参加科举考试,王杰这时候已经是状元了,就跟王鼎说,我们是同族、同乡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意思是说我可以适当的关照,王鼎很正直说我就要凭我自己本事考,就没有考中,后来又参加考试,考中了,王鼎就成了进士。

我在电视讲完之后,陕西韩城教育局的一位先生给我来封信,说王杰是我们韩城人,王鼎是浦城人,他们俩你怎么说是老乡?你怎么说是同乡呢?我给他回了封信,我说在清朝韩城和浦城属于同一个府,叫和州府,我说从你们陕西韩城县来看不是老乡,从北京来看同省、同府,当然叫老乡了,所以王杰这时候在北京已经做了状元了,后来做了大学士了,所以他跟王鼎说我们是同族、同乡是完全可以的。

状元还有故事,光绪的时候,光绪有一个人叫王寿彭,福寿的“寿”,正好赶到慈禧六十大寿的时候,主考官觉得“寿”字很吉利,把他提到第一名状元,他后来就点了状元。他是因为这个“寿”字得益了,变成状元了。

光绪的时候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叫骆成骧,这个人在最后殿试的答卷里,慷慨激昂,热情的陈词,其中有一句话,叫做“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光绪看到这份考卷,这时候正好甲午战争打败了,光绪心情也不好,见着这个人热血爱国,很感动,就点了他做状元。

还有清朝的末科状元叫刘春霖,就光绪三十年,最后一科的状元。这个人考状元的时候,就是殿试的时候,这年大旱,他名字叫刘春霖,春天的甘霖,就点了状元了。那有人说这太侥幸了,哪有一个名字好就得了状元了,不完全这样。因为考卷能到前十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殿试这个时候三百多人,三百多个进士,在殿试里、会试三百多人,在这里到前十名就不容易了,前十名再推荐到前三名也不容易了,所以这里面可能有一点偶然,但是也有它的必然。

画外音:

在表面庄严无比的科场之上,在士子金榜提名无限风光背后,究竟有过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又有过多少鲜为人知的血泪。在大清的历史上究竟有过多少让后人瞠目结舌的科场大案?

阎崇年:

清朝科举制度也存在很多的弊端,突出表现在叫做“科场案”,清朝大的科场案有三次,一次就是顺治14年的丁酉科场案。这个案子发生在江南,江南的乡试,主考官姓方,叫方犹,副主考官姓钱,叫钱开宗。考完了之后,士子大哗,集体到文庙去哭庙,殴打帘官,巡逻的,门帘的“帘”,殴打帘官。甚至有人还写了《万金记传奇》,主考管不是姓方吗?方字去了那一点不就是“万”吗,副主考官姓钱,钱字去了右半拉不就是“金”吗,《万金记传奇》,就是考官徇私舞弊,交通关节。正主考官和副主考官撤帘之后坐了船走,士子在河边沿着这个船追,一边追,一边唾骂,往船上扔砖头,可见气氛之极。事情传到北京,顺治皇帝大怒,来年春天正月,把已经取中的举人统统到北京,在太和门前复试,重新考试。南方的士子,正月份,他们衣服比较单薄,在太和门前面,一个个在那儿做文章,答考卷,旁面还有大兵夹着,有的人是又冻、又害怕、又紧张,就哆嗦写不出字来。其中有一个人叫吴兆骞,是有名的江南的才子,他没有作弊,学问也很好,但这个时候,他太紧张了,就没答好。那就怀疑你是不是作弊了,就把他发配,把吴兆骞流放到宁古塔,一流放就是二十年。他这个朋友认识纳兰性德,就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大学士明珠,纳兰性德跟他父亲讲这些事情,有人花了些钱提前把吴兆骞赎回来了。吴兆骞在边塞时间写了很多的诗,他是一个著名的边塞诗人,后来出了一个集子叫《秋笳集》。后来查清楚了,副主考官,那个钱开宗等徇私舞弊,顺治下令把他们一律处斩,就把副主考官有关的人处斩,这是当时震动全国的顺治丁酉科场案,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康熙五十年,辛卯科场案。还是在江南的乡试,这个科场案主考官姓左,叫左必蕃,副主考官姓赵,叫赵晋。考完了之后,也是士子哗然,抬了财神像到府学去游行示威。事情闹大了,康熙下令查,一步一步往上查,事情牵扯到江苏的巡抚,张伯行和总督噶礼。噶礼和张伯行就是总督和巡抚互参,康熙说解职,把总督巡抚解职,查,查到最后呢,查清楚了,交通关节是这个赵晋,有人花了钱在卷子身上写了三个字,答卷上藏了三个字,“其实有”三个字,考官看到这三个字就给他点中了这个举人。结果赵晋,就是副主考官赵晋等五人斩首。因为这件事情跟张伯行没有关系,康熙也了解张伯行是清官,过去我在康熙时候讲过,张伯行,没有对他进行处分,这是一个案子。

第三个大案件,咸丰八年,戊午科场案。这是发生在北京顺天科场案。事情很简单,就是有一个人叫平龄,他考中举人了,这个人是票友,到场子唱过戏。当时的规定是优伶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第二,就说你是优伶,你怎么能得中举人了。这里边必然有交通关节,后来就查,越查越大,最后把责任追到大学士柏俊,抓了柏俊的家人关到狱里头,严刑拷打,然后给死了,死无对证,这个事情当时是端华、肃顺他们主政,奏到咸丰那儿,咸丰觉得证据不足,他们一定要杀,因为柏俊和肃顺他们不和,咸丰含泪杀了大学识柏俊。是中国有史以来因为科举考试作弊,杀了最高的一个官员大学士。咸丰死了之后发生了辛酉政变,慈禧掌权了,有一些人就出来说,说柏俊这案子是冤案,应当昭雪。慈禧说先帝咸丰他定的呀,没法昭雪呀,就让柏俊的儿子给他一个小官,这事情就算了解了,所以柏俊这个科场案应当说是一场很残酷的政治斗争,不完全是科场的事情。

这三个大的案子是清朝有名的科场的案子,就是科场里面也有腐败的事情,交通关节的事情,也有不公平的事情,但是总体来说许多贫寒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考中了举人,考中了进士,有一个参政的机会,参政的一条途径,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画外音:

三场科场大案断送过多少人的前途和性命,在光明与黑暗,公正与舞弊之间,绵延数千年的科举制度究竟留给我们什么?当那些曾经的科场风云散尽之后,它的千秋功罪又该如何评说?

阎崇年:

清朝科举制度实行了112科,到底怎么评价?清朝的科举制度怎么评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一种说,说科举制度很消极,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是知识分子脖子上的一个枷锁。

另一种意见相反,说很好,西方的文官制度就是学了中国的科举制度,就是有人看到了它的消极面,也有人看到了它的积极面。怎么看待?

我认为清朝的科举制度,既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清朝科举制度积极的一面,我想有这么几点。

第一、满洲人,蒙古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四书五经,这样一来,就提升了满洲文化和蒙古文化。

第二,满洲、蒙古、汉军、汉员都一起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有利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第三,大量的汉族知识分子,特别是一些贫寒之士,他们通过科举考试,找到了一些途径可以参政,给他们多了一条出路;

第四,满洲人参加科举考试,他自己会满文,他要熟读四书五经,他就有条件把四书五经翻成满文。因为满文是拼音文字,按照他们的理解来翻成满文,后来西方耶稣会士,又根据满文的四书五经把它翻译成西方的文字,流传到西方,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第五,就有利于清初的社会稳定,因为清初汉人的一个反抗力量是很强的,通过科举考试很多人觉得可以和清朝政权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

第六,清朝科举考试制度,一部分被西方吸收,有利于他们的文官制度,就是对西方也产生了影响,

第七。科举考试的很多优秀的、可取的地方一直延续下来,所以对科举制度不能全盘否定。

但是,科举制度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它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科举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不考科学技术知识,还有科举考试的方式是八股文,于是,科举考试最大的弊病,就是扼杀了人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明清特别是清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应当说科举制度没有与时俱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科举制度有弊病,科举考试很难,很多人想要做官,通过科举考试这条路,走不通,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花钱买官,这个在清朝叫捐纳制度。

同类推荐
  • 风水葬明之秦淮八艳

    风水葬明之秦淮八艳

    从朱元璋、陈友谅、刘伯温、李善长等设置的风水局解读明亡的历史,从信仰、风水、国运来分析中华之运势,分析明末的五大灾难。秦淮八艳的每一个女子都是一个鲜活的面容,她们将陪伴着主角与明末的四大天王(崇祯、皇太极、李自成、张献忠)角逐成为明末夜空中最闪亮的星。经略南直隶、东征朝鲜、日本,北伐蒙古、俄罗斯、西征印度和欧洲列强,即是争霸文又是悬疑文,含有风水灵异,是明非明。总之,作者试图将中国的传统神话完美的融入到历史之中。交流群号:(240334277)
  • 黄帝遗骨

    黄帝遗骨

    2011年,《辽沈晚报》派出一支精干的小分队,赴内蒙、辽西实地考察,采访了众多考古专家和民间研究者,获取了大量的详实资料。本书以此次考察后发表在《辽沈晚报》上的十五篇文章为基本内容,并收录若干近年来在国内权威报刊上发表的有关黄帝遗骨文章,结集出版,共二十五万字。这些文章从不同的侧面论证了黄帝部族发祥在辽河流域的历史事实。文章立论鲜明,论证严谨,持之有据,在报纸上首发后即引起国内考古界和史学界的密切关注。
  • 山贼大帝

    山贼大帝

    上抢天,下抢地,中间空气!天生万物皆可抢,山贼一统我为帝!赵虎魂穿万古,为父报仇,诛地主,杀恶吏!落草为寇,觉醒山贼系统。护良民,抢官府,民贼勾结;诛地主,合万贼,一统贼山;截朝廷,抗外虏,无法无天!终成一代山贼大帝!
  • 三国之群雄逐鹿:公元184—196

    三国之群雄逐鹿:公元184—196

    讲述的是公元184年,也就是中国东汉末年黄巾兵起直到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入主许县的历史。黄巾之乱开启了东汉末年乱世的大幕,之后,东汉朝廷经历了宫廷政变、董卓专权、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的历史。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路诸侯逐鹿中原,东汉名存实亡。其间,袁绍、曹操、袁术、公孙瓒、吕布、孙策、刘表趁势而起,各霸一方。曹操于群雄中独具慧眼,尊迎汉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居上。
  • 带血的寒枪

    带血的寒枪

    傲视群雄一身胆,雪落冰释花满天。狂龙出海入云端,龙中之圣战五关。一身热血造传奇,统一中原好河山。天人助我破千城,下马受迎城满欢。
热门推荐
  • 一切都还来得及:刘心武经典散文

    一切都还来得及:刘心武经典散文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的散文集,刘心武亲自编选、修订。他的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体现时代的脉动,意蕴深厚,充满人情美、人性美。本书精选他在散文随笔方面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并纳入最新文字;包括自然情趣类《野薄荷》《长吻蜂》,亲情类《归来时,已万家灯火矣》《父亲脊背上的痱子》,生活哲学类《一切都还来得及》《调剂你的生活色》,怀旧类《冰心·母亲·红豆》《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等篇章,全面展示了刘心武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艺术成就。
  • 梦行师

    梦行师

    当一切经历变成回忆时,他所拥有的只是孤独的等待;当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时,他所拥有的只是将回忆再经历一次;于是,他明白了,注定的等待不如拼了命的改变。命运,就是用来抗争的,不然生命将毫无意义!
  • 嚣张吃货也逆天

    嚣张吃货也逆天

    哈?!你爸李刚?我爹还邪教教主邪云天咧!啥?!你的骑士是龙骑士?神兽黄金巨龙?切,我的手下们的契约兽最弱的都是超神兽雷霆黑豹咧!虾?!你人多欺负人少?不好意思,暗卫我有五十万,今天你运气好,我只带了一半,但一人一口唾沫还是可以勉强淹死你的!嚓?!你实力和天赋超强?才二十就30级的天才?那我手下最弱50级多不就逆天了?呵?!你说我只会靠别人?小子,姐都90级了,一不小心丢个小雷电,都能把你轰成一地渣!嚓?!小小创世神,如此啰嗦,小心我饕餮吞了这个界面!尼玛,我就是这么嚣张,不过我是个吃货,绝对的极品吃货,要吃不要命!又如何?黑暗第一,舍我其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叶叶莲莲

    叶叶莲莲

    傅莲时知道自己输了,很早以前就已经输了,在遇到叶靥的第一面起,就注定这辈子就完了。他们都陷入了一个怪圈,先是她,然后是他。为了爱的人变得不像自己,这太没出息……本文是有点灵异的短篇小说,不喜勿喷。
  • 孤儿王乐

    孤儿王乐

    心性敏感的孤儿,面对青涩的初恋,全力以赴却狼狈收场。爱情与亲情,命运与人生。
  • 请给我最后一场华丽的青春

    请给我最后一场华丽的青春

    本作品是一部青春校园系列的。希望大家支持哈。这个小说是我第一次写也许有些地方不太好但我尽力了。希望这本书至十五岁的我自己。
  • 商贾修仙传

    商贾修仙传

    华国商会历史上最年轻的总会长吴昊穿越了,带着一身商海搏击的经验,如何在弱肉强食的修仙世界杀出一条血路?
  • 有福的福气

    有福的福气

    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龙山矿当上了轮换工的龙有福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收拾家里破旧的窑洞时,有一老一少两个女人走进了他家的院子。老实巴交的龙有福偷偷地看了那个姑娘一眼后,心里“扑通”了一下。这姑娘不光身材好,模样也如花似玉。家境贫寒、相貌平平的龙有福做梦也没想到,这竟然是给他介绍的对象。张改莲之所以愿意嫁给龙有福,是因为曾经被一个有妇之夫以招聘歌唱演员为诱饵让她怀孕最终又抛弃了她。心灰意冷的张改莲痛定思痛后,决定找一个老实人远走它乡,死心塌地地过一辈子。然而,命运总是在作弄她,新婚之夜,她发现睡在自己身边的男人却是个性无能。这让她欲哭无泪,在经过一段时间牢拴让她彻底失望后,她选择了逃避。一个雨后的中午,就在她决定离开龙有福的时候,龙有福的队长,年轻英俊的杨志刚走进了她的视野……
  • 我太太太强了怎么办

    我太太太强了怎么办

    这是一个有关于三个世界的故事。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没有谁会成为真正的英雄。在所谓“英雄”死去后,世界并不会就此灭亡,而是会诞生出一个新的英雄,带领着这个世界的生灵,继续与这个世界的“灾难”对抗着。亦或者是说,所有的种族就此消亡,新的更加适应世界的种族将会从灰烬中诞生,进化成为更适合这个世界的存在。“虽然说‘恶魔协会’确实很厉害,可是在面对世界的灾难时,他们同样也会显得那样的渺小。没有任何生灵能够和世界对抗。”三个世界中,位于超高次元的世界——圣阶如此评价他们心中最为崇拜那些生灵。“他们确实很厉害,可玄阶最终还是玄阶,就算是最为了解玄阶的恶魔协会,也依旧无力拯救这个世界。”三个世界中,位于高次元的世界——玄阶如此评价他们世界的那些创始者们。“就算是‘神’也会有陨落的时候,而当‘神’不再拥有那些力量,他们和普通的人类,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三个世界中,位于低次元的世界——物阶如此评价他们世界的那些管理者们。历史的洪流总是漫长而孤独的,纵使知道任何生灵在这片洪流中都是那么渺小,然而他们依旧想要留下点痕迹,证明自己是在历史中存在过的。这便是恶魔协会的故事。pov模式日更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