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这肯定不对,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两国交战,一正一邪,这时正的一方如果一味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傻哉?不过话说回来,人类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战争,就在于某些国家的某些政客不懂得或者说不愿意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平共处准则。人与人之间如能多些认同,少些自我,关系肯定会越来越融洽、和谐;国与国之间多些尊重,少些敌视,肯定也有益于双方关系的改善。
战国时期,梁国与楚国交界,相互敌视。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并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上了西瓜。梁国人勤劳,有时间就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楚国人很懒,对瓜事很少过问,瓜秧又瘦又弱,却死要面子。一天晚上,楚国人偷偷越界把梁国人的瓜秧扯断了好多。梁国人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双方扯平好了。宋就却劝大家说:“他们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为什么会想去扯他们的瓜秧呢?还不是因为他们扯了我们的瓜秧我们不愿意嘛,既然我们不愿意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为什么还要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呢?别人不对,我们再有样学样,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时,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
士兵们虽然不太赞同,但都照办了。于是,楚国的士兵很快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经过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国人每天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人感到又惭愧又敬佩,便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有感于梁人修睦边邦的诚心,特命人携带重礼送与梁王,表示自责并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邦。
“人怕敬,鬼怕送”,这句大俗话用来总结上面这个故事再恰当不过。现实生活中,很多矛盾、怨恨的产生往往不值一提,无非是你家的瓜长得好,他家的猪生得壮,对于那些境界还不太高的人因为心理不平衡犯下的些许错误,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下孔夫子的“恕道”,不把我们不想要的结果以牙还牙地回敬回去,即使对方不识抬举,往往也能缓解一下紧张关系,为最终的和解创造条件。否则,必然导致怨恨升级,最终我们固然可以让占了些许小便宜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但仔细想想,我们也是让无辜受伤的自己进一步受伤。不要指望我们身边的人都讲道理,这种想法本身就不切实际,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与别人相处,尤其是小人。
有的时候,己之所欲,也不可施之于人。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与山涛之所以绝交,就是因为山涛向朝廷推荐嵇康为官,而这违背了嵇康的做人原则与志向。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也不少见。有一次,我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孩子指着菜摊上大堆的土豆问:“爸,他们弄这么多土豆干什么?又没人喜欢吃土豆!”想想看,生活中不是有很多人经常犯类似的错误吗?自己喜欢摇滚,就以为所有的人都喜欢,于是把音响开到最大;自己不喜欢吃肉,就一天三顿清水煮白菜,吃得全家人脸都绿了尚不罢休……
理解万岁
在现实生活中,个别人是透过一层眼镜去认识、了解别人的,这层眼镜就是他主观的参照标准,有时候就是一种成见。甚至有人常常被这种成见左右而不自觉,也就更谈不上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了。
——叶舟
小于是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几个月前的一天晚上,他兴冲冲地向室友们宣布,他已经正式和心上人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室友们却劝他一定要小心,因为该女生与班上另一位男生非常暧昧的事情尽人皆知。
可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陷入爱河的小于什么也听不进去。他骄傲地告诉室友们:小琳(该女生的芳名)早就告诉我了,她跟那个男生只是普通朋友。
在接下来的时光里,小于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恋爱上,每天幸福得一蹋糊涂。但是半年后的一天晚上,他一反常态,垂头丧气地回到宿舍,什么也没说就躺到床上。都快天亮了,他还在床上辗转反侧,叹气唉声。第二天,大家问了他很久,他才郁闷地说小琳昨晚约他出去,说从来没有喜欢过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他的女朋友。而且,小琳还警告他,“我现在是别人的女朋友了,以后少来纠缠我”……
大家听了,先是指责小琳水性杨花,接着又七嘴八舌的教训小于,说他“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初要是听劝,也不至于今天这么活该。
惟有他的上铺小刘默默地听着。傍晚,他把小于约到一个僻静的小饭馆,几个小菜,两瓶啤酒,二人边吃边聊。
小刘说:兄弟,这不算什么,陷入爱情里不能自拔的人多了去了。你爱上她不代表你傻,她离开你也不代表她就不好。再说了,好女孩多的是,失去一棵树木,得到一座森林嘛,何必呢?
一席话说得小于热泪盈眶,借着酒劲,他抱着小刘的肩膀痛哭失声,说这么多朋友,就你一个人理解我啊……
有句老话叫“理解万岁”,有句流行语叫“郁闷”。我们郁闷时需要向朋友倾诉,需要朋友的安慰、开解和鼓励。别人郁闷时,我们也需要理解、关心别人的感受。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不会说话、办事的人,他们心地也不坏,但与其说他们是在安慰人,倒不如说是在刺激人。用一句大俗话说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要记住,朋友难过的时候,绝不是证明你的判断力的时候。这时候,朋友最需要的就是理解的话语。
工作、事业中,遇到分歧的时候,理解更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只不过这时候不是劝说、安慰对方,而是学会换位思考,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通过恰当的言语表达出来。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经讲过一段亲身经历:
早年,卡耐基每个季度都要租用纽约某大旅馆的大礼堂约20个晚上,用以讲授他的社交训练课程。有一个季度,卡耐基开始授课不久,忽然接到通知,旅馆经理要他交纳比原来多3倍的租金。而在此之前,卡耐基为学员们准备的入场券已经印好,并且已经发到了学员手中,其他准备开课的事宜也已悉数办妥。也就是说,时间和条件都不允许卡耐基更换培训场地。他只能去跟旅馆方面交涉。
“我接到你们的通知时,有点震惊,”卡耐基对旅馆经理说,“不过这不怪你。假如我处在你的位置,或许也会这样做:你是这家旅馆的经理,你的责任是让旅馆尽可能的盈利。你不这么做的话,你的经理职位很难保住,也不应该保住。但是,假如你坚持要增加租金,那么让我们来合计一下,这样对你有利,还是不利。”
“先说有利的一面。”卡耐基说,“大礼堂不出租给讲课的而是出租给举办舞会、晚会的,那你们就可以获大利了。因为举行这一类活动的时间不长,他们能一次付出很高的租金,比我的租金当然要多得多。租给我,显然你吃了大亏。”
“再说不利的一面。首先,你增加了租金,却是降低了收入。因为实际上,你这样做等于是让我走人。由于我付不起你所要求的租金,我势必得找别的地方举办训练班。”
“另外,不知道你考虑过没有:我这个培训班将吸引成千上万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管理人员到你的旅馆来听课,这对你来说,难道不是起了不花钱做活广告的作用吗?事实上,即使你花5000元钱在报纸上登广告,你也不可能邀请这么多人亲自到你的旅馆来参观。可我的培训班给你邀请来了。这难道不合算吗?”
最后,卡耐基说:“请仔细考虑后再答复我。”
当然,经理让步了。
在上述案例中,卡耐基在与旅馆经理交涉的过程中,没有提到一句关于他想怎么样的话,他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说问题。这正是卡耐基的高明之处。试想一下,如果卡耐基接到通知后气势汹汹跑进经理办公室,歇斯底里地对经理咆哮:“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明知道我把入场券都发出去了,开课的准备也已就绪,却要增加3倍的租金,你这不是存心坑人吗?你干脆去抢!告诉你,多一分钱我也不出!”可以想像,即便他能说得对方哑口无言,但因为会伤害旅馆经理的自尊心,这件事很可能就此谈崩。因为他不过是个打工者,一怒之下说不定就会滥用职权,宁可舍掉旅馆的利益,也要排除掉卡耐基这个异己。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个假设,卡耐基如果连这点小事都摆不平的话,也就不用开什么培训班了。我们只需向他学习,说话办事时,多多理解一下别人的立场和感受,同时尽量设身处地替别人设想一下,寻求共识,达成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