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522400000001

第1章 管仲巧谏齐桓公

【原文】桓公观于厩,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尝为圉人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第五十一篇》)

【译文大意】齐桓公察看马圈,问管理马圈的官吏说:“在马圈干什么事情最难?”管马圈的官吏一时回答不上,管仲回答说:“我曾经当过养马人,我了解里边的情况,把各种竹木合在一起编成马圈栏是最难的。如果先用弯曲的材料,那么弯曲的又要弯曲的才能搭配,直到用弯曲的材料把马圈栏编完,这样,直的材料就没有地方可用了。反之,如果先用直的材料,那么直的又要用直的去搭配,直到用直的材料把马圈栏编完,这样,弯曲的材料也就没有地方可以用得上了。”

【阐释】管仲借着齐桓公视察马圈的机会,巧妙地对齐桓公进行了规劝。他以“傅马栈最难”的比喻道出了选用人才最难的真情。编排各种不同的竹木为栅栏,必须把弯曲的同弯曲的,直的同直的排列在一起。而选用人才也这样。同时,这则故事也说明,进行谏议既要有胆量,又要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达到谏议的目的。

楚庄王纳谏

【原文】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蹊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韩非子·喻老》)

【译文大意】楚顷襄王想攻打越国,杜子进谏说:“大王想攻打越国,为什么呢?”楚顷襄王回答说:“因为越国政乱兵弱。”杜子说:“我为攻打越国而担忧。智慧就象人的眼睛一样,能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而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睫毛。大王的军队自从被秦、晋打败以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兵弱;楚国境内蹊跷造反而官吏不能禁止,这是政乱。大王您的兵弱政乱一点不在越国之下,而想去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就象眼睛看不到睫毛一样。”楚顷襄王停止了攻打越国的行动。所以,了解事物的难处,不在于看清别人而在于看清自己。这就叫“能看清楚自己才算得上聪明”。

【阐释】纳谏从善,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随时改正错误,无论是治国还是为人处世都是极为重要的智慧。

唐太宗纳谏

【原文】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徵人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曩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徵金饔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个二唐纪八)

【译文大意】唐太宗励精图治,多次让魏徵进入卧室内,询问政治得失。魏徵知无不言,太宗均高兴采纳。太宗派人征兵,封德彝上奏道:“中男虽不到十八岁,其身体强壮的,也可一起征召。”太宗同意。敕令传出,魏徵坚持已见不肯签署,如此往返四次。太宗大怒,将他召进宫里责备道:“中男中身体强壮的,都是那些奸滑虚报年龄以逃避兵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徵答道:“军队在于以道义加以统率,而不在人数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壮健的成丁,用道义加以统率,便足以无敌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召年幼之人来充虚数呢?况且陛下每次都说:‘朕以诚义、信任治理天下,以使百姓没有欺诈行为。’现在陛下即位没多久,却已经多次失信了!”太宗惊愕地问道:“朕怎么失信了?”魏征答道:“陛下刚即位时,就下诏说:‘百姓拖欠官府的财物,一律免除。’有关部门认为拖欠秦王府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仍旧征收。陛下由秦王即位天子,府库的财物不是官家之物又是什么呢?陛下又说:‘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不久又有敕令说:‘已纳税和已服徭役的,从下一年开始。’等到归还已纳税物后,又重新开始征调,这样百姓不能投有怪罪之意。现在是既征收租调,又征召为兵,怎么能说从下一年开始呢?况且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这些地方官员,日常事务都委托他们办理;至征召兵丁时,都怀疑他们有诈,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太宗高兴地说:“从前朕认为你比较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事,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信实,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呐!”于是,不征召中男,并赐给魏徵一个金饔。

【阐释】《尚书》说:“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说的是能礼贤下士的人可以统治天下,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的人一定会灭亡;隋炀帝恃才骄横,不听谏言,终至灭亡。唐太宗则认识到“未能受谏,安能谏人”,故有“贞观之治”流名后世。

北齐孝昭帝纳谏

【原文】库狄显安侍坐,帝曰:“显安,我姑之子;今序家人之礼,除君臣之敬,可言我之不逮。”显安曰:“陛下多妄言。”帝曰:“何故?”对曰:“陛下昔见文帝以马鞭挞人,常以为非;今自行之,非妄言邪?”帝握其手谢之。又使直言,对曰:“陛下太细,天子乃更似吏。”帝曰:“朕甚知之。然无法日久,将整之以至无为耳。”又问王唏,唏曰:“显安言是也。”显安,干之子也。群臣进言,帝皆从容受纳。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八陈纪二)

【译文大意】库狄显安有一次侍坐,孝昭帝说:库狄显安是我姑姑的儿子,今天咱们以家人的礼节相待,免去君臣之间的敬畏之礼,你可以说说我的不足。库狄显安说:陛下老胡乱地说话。孝昭帝问:为什么呢?库狄显安答道:陛下以前看见文帝用马鞭子打人,认为做得不对。现在陛下自己却这样做,难道不是说假话吗?孝昭帝握住他的手表示感谢。又让他进一步直言。库狄显安说:陛下太琐细,身为天子,却更象一个小吏。孝昭帝说:我深知道这一点。然而国家没有法制很久了,我将整顿它,以使国家达到无为而治。孝昭帝又问王唏,王唏说:库狄显安说得对。库狄显安是库狄干之子。朝中群臣所提建议,孝昭帝都从容接受采纳。

【阐释】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卜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卜,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天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一》)

【译文大意】齐国的邹忌身长八尺有余,容貌也很英俊。有一天早晨穿著好衣冠对着镜子问他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美?”妻子说:“你美丽得多,徐公哪里能够比得上你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便又去问他的妾:“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美?”妾说:“徐公哪里能够比得上你呢!”上午,有位客人来访,邹忌和他坐下谈话,问客人道:“我和徐公哪一个美?”客人回答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访,邹忌仔细地看着徐公,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再对着镜子照照,更觉得不如徐公美了。夜里躺在床上一想,不觉恍然大悟:“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啊;妾说我美,是因为畏惧我啊;客人说我美,那是想有求于我啊。”

于是他就去朝见齐威王,说:“臣知道自己实在不及徐公美,可是因为臣的妻子偏爱我,臣的妾畏惧我,臣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都说臣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方圆一千多里,城一百二十座,宫中的妃子和大王左右的人,哪一个不偏爱大王;朝廷上的众臣,哪一个不畏惧大王;国内的百姓,哪一个不想有求于大王。这样看来,大王受的蒙蔽实在到了极点了。”齐威王说:“不错。”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官吏百姓如有能当面指责我过错的,给头等赏;上书规劝我的,给中等赏;能在公共场所批评我,被我听见了的,给下等赏。”这道命令刚发下时,群臣纷纷进谏,门庭热闹得象市场一样。几个月之后,进谏的就断断续续的了,一年以后,虽然想说,可是却没什么话可说了。那时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来朝见齐威王,与齐国交好。这是安坐在朝廷上打了胜仗啊!

【阐释】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头脑,可谓有自知之明。更值得称道的是,齐威王能接受忠言,居安思危,奖励批评自己过失的人,这样的民主作风更是难能可贵。

鼓励直言

【原文】纳言之政,谓之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夫人君拒谏,则忠臣不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故有道之国,危言危行;无道之国,危行言逊。上无所闻,下无所说。故孔子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诸葛亮集·便宜十六策》)

【译文大意】采纳建议和接受意见的方法称为直言相劝。它是广泛征集意见的重要途径。所以君主有敢于提意见的臣子,父亲有敢于提意见的儿子。一旦发现他们有不符合道义的言行便马上进行规劝。帮助发扬正确的地方,纠正错误的地方。错误的不能任其发展,正确的不能受到指谪。助长错误扼止正确,国家一定很危险。如果君主拒不接受规劝,那么忠臣就不能献出他们的谋略,奸佞之臣就会专横于朝政,这是国家的祸患。因此道德风尚好的国家,人们行为直率言论大胆;道德风尚不好的国家,人们言行不一,貌恭词逊。朝廷很难了解到下层的真实情况,下层百姓不敢向朝廷讲真话。孔子不以做低贱的工作为耻辱,所以行为有修养,名声很响亮,后来的人把他尊为圣人。因此房屋漏雨虽然滴落在地上,但却要堵塞上面;上面不堵塞,下面就无法居住。

【阐释】能否听到不同的意见和采纳不同的意见都十分重要。国家要有敢于直言和勇于接受的良好风气,否则国家政权就不会巩固。

狄人杰谏武则天立储

【原文】武承嗣、三思营求为太子。狄仁杰从容言于太后曰:“姑侄与子母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若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拊姑于庙者也。”太后乃寤。

(《智囊·语智部》)

【译文大意】武则天两个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一心钻营想当太子。狄仁杰从容地对武则天说:“姑侄和母子哪一个更亲呢?陛下如果立自己的儿子,那么千秋万代后也会被供奉在太庙之中;如果立侄子,我还没有听说侄子作天子,会把姑妈供奉在宗庙里的。”武则天于是幡然醒悟。

京房谈古论今

【原文】是时,中令石显颛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二人用事。房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上曰:“君不明而所任用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如是,任贤必治,任不肖者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悟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悟,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以幽厉卜之而觉悟乎?”上曰:“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耳。”房因免冠顿首曰:“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示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以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陨霜不杀,水、旱、螟虫,民人饥疫,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卜曰:“亦极乱耳,尚何道!”房曰:“今所用者谁与?”上曰:“然,幸其愈于彼,又以为不在此人也。”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上曰:“不知也;如知,何故用之!”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帏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房罢出,后上亦不能退显也。

(《资治通鉴》卷二十九元帝建昭二年)

【译文大意】汉元帝时,宦官石显独揽朝纲,他的好友五鹿充宗任尚书令,二人联合执政,权倾内外,无所不为。

一日,元帝在闲暇时召见京房,京房问元帝:“为什么在周幽王、周厉王时国家出现危机?他们任用了何人?”元帝说:“君王无道,任用奸佞之臣。”京房又问:“是作君王的明知其奸佞而仍用他们,还是因其贤能才任用的呢?”元帝说道:“当然是觉得他们贤能才用的。”京房说:“可为什么现在说他们不是贤能呢?”元帝说:“那时天下大乱,君王身处险境。”京房说:“既如此,任用贤能国必有治,任用奸佞国必大乱,这都是必然的。为什么幽王、厉王不能觉悟起用贤能,而一味任用奸佞以致陷于困境呢?”元帝回答说:“乱世之君,以为自己所用都是贤能的,若能觉悟出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亡国之君呢?”京房道:“齐桓公、秦二世也曾经知道幽王厉王之事,并讥笑过他们。可齐桓公仍用竖刁,秦二世仍用赵高,以致朝政混乱,盗贼群起。为什么他们没能以幽王、厉王为戒,觉悟到自己用人不当?”元帝说:“只有治国有法的君王,才能根据过去预测将来。”

京房脱下官帽,叩头道:“《春秋》一书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天灾,用以警示后代的君王。自陛下登极以来,日食月食,星辰逆转,山崩泉涌,大地震动,天落陨石;夏降霜,冬响雷,春花凋谢,秋叶茂盛,即使霜降也不能肃杀害虫。水灾、旱灾、蝗灾、饥荒、瘟疫流行。盗贼难以制伏,受刑之人满市。《春秋》所记天灾人祸,应有尽有。陛下以为现在是乱世还是治世?”元帝说:“已经乱到极点。”京房又道:“陛下现在任用的是什么人?”元帝说:“现在舶灾难和为政之道,幸而较前代为过,我以为责任不能全归于他们。”京房说道:“前代的君王也和陛下的想法一样,恐怕后代人再看现在,也如同现在看前代一样。”

元帝想了一会问道:“现在扰乱朝政的人是谁?”京房回答:“陛下自己应该明白。”元帝说:“我不明白,不然,哪里还会再用这种人呢?”京房说道:“陛下最信任的,与他共商国事,并握有用人权柄的便是。”京房所指即为石显。元帝也很清楚,他对京房言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京房告退。这之后,汉元帝依然任用石显如故。

【阐释】京房所言,主要是奉劝汉元帝,不要任用石显等奸佞之人,却没有直接说出。而是以幽王、厉王为例,引出前代君王任用奸佞,导致国家混乱,天灾肆虐。进而指出治世乱世,全在于君王是否任用贤能。最后才直言汉元帝所用奸佞之臣。层层剖析,文辞缜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裴度上表斥奸臣

【原文】翰林学士元稹与知枢密魏弘简深相结,求为宰相,由是有宠于上,每事咨访焉。稹无怨于裴度,但以度先达重望,恐其复有功大用,妨己进取,故度所奏画军事,多与弘简从中沮坏之。度乃上表极陈其朋比奸蠹之状,以为:“逆竖构乱,震惊山东,奸臣作朋,挠败国政,陛下欲扫荡幽、镇,先宜肃清朝廷。何者?为患有大小,议事有先后。河朔逆贼,只乱山东;禁闱奸臣,必乱天下,是则河朔患小,禁闱患大。小者臣与诸将必能翦灭,大者非陛下觉悟制断无以驱除。今文武百僚,中外万品,有心者无不愤忿,有口者无不咨嗟,直以奖用方深,不敢抵触,恐事未行而祸已及,不为国计,且为身谋。臣自兵兴来,所陈章疏,事皆要切,所奉书诏,多有参差,蒙陛下委付之意不轻,遭奸臣抑损之事不少。臣素与佞倬亦无仇嫌,正以臣前请乘传诣阙,面陈军事,奸臣最所畏惮,恐臣发其过,百计止臣。臣又请与诸军齐进,随便攻讨,奸臣恐臣或有成功,曲加阻碍,逗留日时;进退皆受羁牵,意见悉遭蔽塞。但欲令臣失所,使臣无成,则天下理乱,山东胜负,悉不顾矣。为臣事君,一至于此!若朝中奸臣尽去,则沙朔逆贼不讨自平,若朝中好臣尚存,则逆贼纵平无益。陛下倘未信臣言,乞出臣表,使百官集议,彼不受责,臣当伏辜。”表之上,上虽不悦,以度大臣,不得已,癸未,以弘简为弓箭库使,稹为工部侍郎。稹虽解翰林,恩遇如故。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个二穆宗长庆元年)

【译文大意】翰林学士元稹与知枢密魏弘简互相勾结,求做宰相,因而受到唐穆宗的宠信,每有大事就向他询问。元稹与裴度无嫌怨,只是因为裴度在他之前受重用,而且声望很高,他怕裴度再立大功,妨碍自己进升,所以,凡是裴度上奏的军事谋划,他都与魏弘简从中阻挠,使之不得实施。于是,裴度上表,指责元稹和宦官朋比为党,奸邪害国的罪状,认为:“王庭凑、朱克融逆臣竖子叛乱,震惊山东,奸臣朋比为党,祸害国家。陛下如果想扫平幽州、镇州的叛军,首先应当肃清朝廷奸党。为什么呢?因为灾祸有大小,考虑事情有先后。河朔逆贼只能祸乱山东,宫中的奸臣却祸乱天下。所以河朔的叛贼危害小,而宫中的奸臣危害大。危害小的,我与各将领就能翦灭,危害大的,如果不是陛下觉悟,则断无法驱除。现在满朝文武,京城和地方官吏,凡是有良心的人,对奸臣所为无不愤慨,凡能言语之人也无不嗟叹。只是由于陛下正重用他们,才不敢指责,恐怕奸臣未除而祸及己身,并不为国家考虑,而是担心牵连自己。自从朝廷兴兵讨伐幽州、成德以来,我所陈奏的用兵方略,都事关紧要,但朝廷的诏书,却指令不一。我受陛下委任,责任不轻,但遭奸臣从中阻挠的事情,也实在不少。我一向与奸臣无仇怨,只是由于前不久请求乘驿马到京城,当面向陛下陈述用兵方略,奸臣最惧怕的,是我向陛下揭露他们的罪过,所以百般阻挠我进京。我又曾上奏朝廷,请准许我率兵与诸军一同进攻,随机应变,讨伐叛贼。但奸臣怕我成功,以各种理由横加阻挠,致使我军停滞不前,无沦进退,都受到他们的牵制,所奏方略,也都被他们从中阻塞。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我出兵不利,不能成功,于国家安危,山东征讨胜负,全然不顾。作为臣下侍奉皇上,竟然如此!如果朝中奸臣全部铲除,那么,沙朔叛乱会不讨自平;但若朝中奸臣仍旧存在,那么,讨平叛乱,对于国家也无益处。陛下如果不相信我的话,请把我的奏章公布于众,让百官议论,如果奸臣不遭到群臣的谴责,我愿受到应有的惩罚。”裴度多次上奏斥责元稹等人,穆宗虽然很不高兴,但考虑到裴度是朝廷重臣,不得不作出让步。癸未,贬魏弘简为库箭使,元稹为工部侍郎。元稹虽被解除翰林学士的职务,但穆宗对他的宠信依然如故。

【阐释】元稹为了个人私欲,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百般阻挠裴度用兵方略的实施。因此,裴度上表,痛陈清除朝廷奸臣的必要,鲜明地提出,奸臣不除,叛乱难平,国家更无安宁之日。然而?身为最高统治者的穆宗皇帝,却无洞察之明,对奸臣非但不除,反而宠信如故,可见,上无明君,下必奸臣当除,反而宠信如故,可见,上无明君,下必奸臣当道。

史起自荐引漳水

【原文】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兴而对曰:“群臣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弗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魏王无以应之。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史起对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也。”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于王曰:“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粟。”使民之可与不可,则无所用智矣。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

(《论语疏证·泰伯篇》)

【译文大意】魏国君襄王与群臣饮酒,饮到正高兴的时候,为群臣祝愿,希望他们都能得到满意的期望和要求。大夫史起兴冲冲地对曰:“群臣中有贤德者,也有不贤德者,贤德者得志犹可,不贤德者得逞则不可。”襄王说:“都像西门豹这样的臣子如何也。”史起回答说:“魏国行田制度为百亩,而邺偏偏为二百亩,是田地不好吗;漳河之水就在邺县的旁边,西门豹却不知道用来灌溉邺下之田,是其笨拙无能也;他知道的事情而不报告,是不忠也,既愚又不忠,不可仿效也。”史起的一番话,问得襄王无言答对。次日,襄王召见史起而问曰:“漳水真的可以灌邺下之田吗?”史起回答说:“能。”襄王说:“先生为何不为我去办此事呢?”史起说:“我恐怕大王没有这样的决心。”襄王说:“先生若真能为我为之,我尽听先生吩咐矣。”史起对襄王表示敬重,答应了襄王的要求,并告诉襄王说:“我可以去完成此项任务,但开工后,劳民费财,得不到近利,朝野必定怨恨于臣。大者致死,小者抄家。臣虽然丧命抄家,大王也不要改变主意,应改派他人继续进行下去。”襄王曰:“我答应了。”

于是便以史起为邺下令。史起赴任,着手办理引漳水济邺下的工程。果不出所料,不久便民怨大张,想抄史起的家,史起不敢出来而躲了起来。于是襄王便又委派别人去替代史起,继续把引水工程进行下去。

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竣工通水,民大得其利,百姓交相称颂而歌之:“邺有贤明的县令,首推史起公,引来漳河水,灌溉邺下田,最终结束了自古以来不生谷物的咸卤地,长出了稻黍谷粱。”

治国需兼听

【原文】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间也。君之所以明也,兼听也;其所以间者,偏信也。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

(王符《潜夫论·明间》)

【译文大意】国家之所以能治理好,是因为国君贤明智慧,通情达理;国家之所以治理不好,甚至发生动乱,是因为国君昏庸专制,愚昧无知。而国君之所以聪明智慧,并且通情达理,是因为他能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愚昧,是因为他刚愎自用,偏听偏信而造成的。因此,国君要想通达,就必须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这样他的智慧就一天比一天多,道德也随之日益高尚;国君如果在听取意见时,采取偏听偏信的态度,甚至采纳一些很不高明的建议,那么,他就一天比一天昏庸,一天比一天愚昧。

【阐释】一个国家的当权者要想把国家治理好,这同他在对待下属进言问题上的道德修养关系密切。国君能治理好国家,必然真备明智、通情达理、广开言路的品质;反之,则只能是刚愎自用,愚昧无知。贤明君主之所以贤达在于他能“兼听”左右建议;昏君之所以亡国就在于他偏听偏信。所以,兼听则明,则治;偏听则暗则亡。领导者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是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

明君不轻贱拒言

【原文】是故明君莅众,务下言以昭外敬,纳卑贱以诱贤也,其无距言,未必言者之尽可用也,乃惧距无用而让有用也。其无慢贱,未必其人尽贤也,乃惧慢不肖而绝贤望也。是故,圣王表小以厉大,赏卑以招贤,然后良工集于朝,下情达于君也。故上无遗失之策,官无乱法之臣,此君民之所利,而奸佞之所患也。

(王符《潜夫论·明间》)

【译文大意】所以,贤明的国君治理天下,务必要听取下层的意见,以昭示对朝廷之外臣民的尊重;务必要任用地位低下的人以吸引在野贤人的到来。国君之所以不拒绝别人的意见,也并不是因为别人的意见都对,都可以采纳,而是害怕拒绝了无用的意见而排斥了有用的意见。贤明的国君之所以不轻视地位低下的人,也不是说地位低下的都是贤才,而是害怕轻视那些不好的人而使贤才感到绝望。所以,贤明的君主表彰小的激励大的、赏赐地位低的招引才华出众的。这样,人才就能集中到朝廷,下层的情况也能传达到君王耳朵里。国君没有失误的政策,国家没有不守法的官吏。这种情形,国君和百姓都感到很有利,而奸佞之徒则感到害怕、忧虑。

【阐释】这里深入论述了如何兼听的策略问题。一是不要鄙视地位低下的人,要敢于打破等级观念,大胆任用在野的有能之士。但又并不是滥用,因为目的是起政策导向作用,好让那些怀才之士不对政府失望,并且主动积极地为政府效劳。二是不要拒绝下级的意见。这并不是讲,不做分析研究,来者不拒,一概采用;而是通过采纳正确的提议来使言路通畅,保证为政者处在有效的舆论监督环境中,使他有机会去纠正自己尚未发觉的错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如何鉴别来自下级进言的正确与否,还要虚心地听取周围人(包括下属)的意见,集众人之智慧以明断。

为政之道务于多闻

【原文】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视听》)

【译文大意】治理国家的道理,务必要多多听取各方面的情况。因此要认真听取、分析和采纳下级的建议,谋划决策甚至要考虑到普通士兵的意见。这样,就能把任何事情都看得清清楚楚,各种各样的意见也能起参考作用。

【阐释】诸葛亮倡导从政者必须“听察采纳众下之言”,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并且,只有充分听取下级的意见,才能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这很有见地。

为政要善知其过

【原文】夫修诸己而化诸人,出乎迩而见乎远者,言行之谓也。故人主之患,莫甚于不知其过;而所美,莫美于好闻其功。

(《晋书·潘岳传·附潘尼传》)

【译文大意】用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作标准去感化别人,并由近及远地传播,是靠语言和行动的。所以,一国之主最大的祸害,没有比看不清自己的过失更大的了;而最大的优点,也没有比乐于听取别人批评更好的品质了。

【阐释】潘尼认为,为政为官者,自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不见的缺点,而旁观者清;所以,听取别人对自己缺点的指正正是一个为政者的最大美德;反之,则是其最大的过失。

荀子论进谏

【原文】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之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疆君矫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故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之所尊厚也,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也。故明君之所赏,暗君之所罚也。暗君之所赏,明君之所杀也。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平原君之于赵可谓尊矣,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

(《荀子·臣道篇》)

【译文大意】君主如果有了错误的主意,做错了什么事,害怕这些错误将会危及国家败坏社稷,作为君主的大臣、父亲、兄弟不能不管。有人能向君主进献忠言,劝他纠正,君主如果采纳,就算完事,如果不采纳,就毅然离去,这叫作谏;有人向君进献忠言,劝他纠正,君主如果采纳就算完事,如果不采纳,就当君面死去,这叫作争;有人能齐心协力,带领群臣百官一起强行使君主纠正错误,君主即使感到不高兴,也不得不接受,于是解除了国家的灾难,解除了国家的灾难,最后使君主受到尊重,国家从此安定下来,这就叫作辅;有人能不听从君主的命令,并窃取君主的重器,做了君主不同意做的事情,但却使国家转危为安,洗刷了君主的耻辱,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这就叫作弼。所以,敢于谏、争、辅、弼的人是国家的栋梁,君主的宝贝。对于这种人,贤明的君主尊重厚待他们,而昏庸的君主则把他们看成是贼害自己的人。因此,贤明的君主所要赏赐的人正是昏庸的君主所杀害的人。昏庸的君主所要赏赐的人,正是贤明的君主所要杀害的人。伊尹、箕子可以称得上是谏臣,比干、伍子胥可以称得上是争臣,平原君可以称得上是赵国的辅臣,信陵君可以称得上是魏国的弼臣。所以,传书上说:“服从道义不服从君主”,就是这个意思。

【阐释】荀子深刻地论述了进言的四种方式或策略,并对这四种人高度赞扬,称之为社稷之臣,是国家的财宝。君主对这四种人应该尊重、信赖、厚待。更为可贵的是,他还提出了“从道不从君”的论点。也就是说,对上级进献忠言时,应该实事求是,从真理出发,坚持原则,而不是为了讨上司的欢喜而溜须拍马。这种为追求真理而不惜得罪上司(甚至会有免职、杀头的危险),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谗言似蜜危害无穷

【原文】楚庄王之弟春申君有爱妾曰余,春申君之正妻曰甲。余欲君之弃其正妻也,因自伤其身以视君,而泣曰:“得为君之妾甚幸,虽然,适夫人非所以事君也,适君非所以事夫人也。身故不肖,力不足以适二主,其势不俱适,与其死夫人所者,不如赐死君前。妾以赐死,若复幸于左右,愿君必察之,无为人笑。”君因信妾余之诈,为弃正妻。余又欲杀甲,而以其子为后,因自裂其亲身衣之裹以示君,而泣曰:“余之得幸君之日久矣,甲非弗知也。今乃欲强戏余,余与争之,至裂余之衣,而此子之不孝莫大于此矣!”君怒而杀甲也。故妻以妾余之诈弃,而子以之死。从是观之,父之爱子也犹可以毁而害也。君臣之相与也,非有父子之亲也,而群臣之毁言,非特一妾之口也,何怪夫贤圣之戮死哉!此商君所以车裂于秦,而吴起之所以枝解于楚者也。

(《韩非子·奸劫拭臣等十四》)

【译文大意】楚庄王弟弟,春申君有个爱妾,名叫“余”,春申君的正妻有个儿子叫做“甲”。余想让春申君抛弃正妻,于是自个儿把身体弄伤给春申君看,哭着说:“我能够当您的妾就感到很荣幸了,虽然,能到夫人那里侍奉就不能侍奉您了,到您这儿来侍奉就不能去夫人那里了。我自己本来不好,没有侍奉两个主人的能力,而侍奉两个人又是很困难的。与其死在夫人那里,不如您赐我死在您面前。我因您恩赐而死,而再有人得到你的宠爱,您务必要察明清楚,不要让人笑话。”春申君因听信了余的谗言,抛弃了自己的正妻。余又想把正妻的长子甲杀死,让自己的亲生子继承王位,于是,自己撕烂了贴身的内衣跑去让春申君看,并且哭着说:“我得到您的宠爱已经很长时间了,甲不是不知道,但是他要用强力调戏我,我进行反抗,他却撕烂了我的衣服。这个孩子的不孝道,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了。”春申君很气愤,于是杀了甲。正妻因为爱妾的欺诈而被抛弃,儿子也因为妾余而死。由此看来,父亲如此挚爱的儿子,还是未能逃脱因诋毁而被加害。而君王和大臣相处,没有父亲和儿子之间那种亲密的感情。而且群臣中伤诋毁的坏话广又不是出自妾余一人之口,那么贤圣的人被杀死又有什么奇怪的呢?这就是商鞅被秦国车裂,吴起被肢解于楚国的原因。

【阐释】春申君因听信谗言而杀子弃妻,充分说明了听信谗言的危害性。谗言是谏言的变种。它往往出自被宠爱者之口,宠爱者和被宠爱者之间因为某种利害关系,加上谗言披着谏言的外衣,有甜蜜柔顺的诱惑性,因此欺骗性是很隐蔽的。一上当受骗者往往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后悔不已。为此,在对待自己亲近溺爱的人言一事上,要冷静分析,深入调查,不能以好恶亲疏来决定是非曲直,否则凭一时冲动,将会酝成千古之恨。作领导工作的人,不能不以此为鉴,现在有很多钻营之徒往往借助领导的亲近宠爱者来实现个人野心,对此,不能不提防。

鲁哀公中计拒谏

【原文】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梨且谓景公曰:“去仲尼,犹吹毛耳,君何不迎之以重禄高位,遗哀公女乐以骄荣其意?哀公新乐之,必怠于政,仲尼必谏,谏必轻绝于鲁。”景公曰:“善。”乃令梨且以女乐二八遗哀公,哀公乐之,果怠于政,仲尼谏不听,去而之楚。

(《韩非子·内储说下第三十一》)

【译文大意】孔子在鲁国从政,政绩显著,鲁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齐景公对此深感不安。梨且对齐景公说:“君工您不用愁,去掉孔子,就象是吹走一根羽毛那样容易。您为什么不用高官厚禄来迎接他呢?我们可以送给鲁哀公一批能歌善舞的年轻女子,使他产生骄横虚荣的情绪。哀公得到这样一批女子后,必然贪恋新欢而懒得处理政事;而仲尼又一定要进行谏争,结果必定为鲁君拒绝。”景公说:很好。于是命令梨且把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年轻女子送给鲁哀公。哀公很高兴,并以此为乐,结果懒得处理政事。孔子进谏,哀公也不听。于是孔子便离开鲁国而到楚国去了。

【阐释】孔子在鲁国为政,颇有政绩。但后来却因哀公拒谏而出走,这对鲁国是一个损失。哀公为什么拒绝了孔子的进言呢?道理很简单,他中了景公的计。景公利用哀公喜欢声色的特点,投其所好,结果哀公就荒废朝政,疏远诤臣,更听不进谏言,孔子对哀公就很失望,不得不走之。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不要被糖衣炮弹所击中,你所喜爱的东西往往会断送你的前途。其危害性与谗言相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它的形式很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其效果却和普通谗言一样使人的感官得到满足,并诱发你沉溺其中。自愿走进猎人的陷井。这是一种何等浅薄的悲剧,但它的发生频率却很高。难道对这种物质化的美丽“谗言”就无法对付吗?冷静的理智是唯一的选择。

齐景公痛哭失晏婴

【原文】晏子死,景公操玉加于晏子尸上而哭之,涕沾襟。章子谏曰:“非礼也。”公曰:“安用礼乎?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阜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孰能然乎?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免而哭,哀尽而去。

(《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

【译文大意】晏子死了,景公拿了一块玉石放在他尸体上,哭了起来,泪水都把衣服沾湿了。章子进谏说:“这样做不合乎礼节。”景公说:“哪里还能讲什么礼节?过去我曾和晏子一起游历公阜,一天竟有三次不听我的话,现在谁还能这样做呢?我失去了这样敢于直言相谏的重臣,我自己也难以生存下去了,此时我还有什么礼节可讲呢!”言毕,免冠大哭,直到哭尽悲哀才离去。

【阐释】景公痛哭失晏,这个故事相当感人;却也同样发人深省。景公乃一国之君,竟然不顾君臣之礼,而在他人面前哭诉其哀。何也?晏子在世之时,经常善言进谏,有时甚至一日三次;而景公虽然当时有些不悦,但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深受其益。故在晏子死时,倍感是一个重大损失,于己于国都不利,甚至发出“吾失夫子则亡”的感人之言。说明景公的确是位爱贤、任贤、信贤的明智君王;而晏子也的确是位忠心耿耿,为国为民而不吝进言的诤臣。这种默契配合,进而建立了一种深厚的感情,对工作大有裨益。景公和晏子所具有的美德令后人仰慕。

忠言逆耳利于行

【原文】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人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第三十二》)

【译文大意】良药吃了很苦,但是聪明的人经劝告后还是喝下,因为知道良药进到肚子以后可以医治好自己的疾病;忠言听到耳朵里是不顺心的,但是贤明的君主还是要认真地去听取,因为知道忠言可以导致事业的成功。

【阐释】韩非子用形象的比喻说法阐述了忠言的巨大作用。忠言好比良药,其味很苦,但却能医治疾病;讳病而忌医治,势必导致自我灭亡。这个道理很简单,正如古语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执行起来却不容易。我们应有意识地增强自己接受带刺的忠言的能力。

革车千乘不值一言

【原文】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循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耳,士无弊者。昔者我先君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有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没,文公受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耳,士无弊也!”简子乃去循橹,立矢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之一言也。”

(《韩非子·难二第三十七》)

【译文大意】赵简子率军包围了卫国都城的外围,他自己身旁有坚固的盾橹防卫,并且站立在弓箭石头攻击不到的地方。他擂鼓让士兵攻城,可是没有人奋起冲锋。筒子很生气,扔掉鼓棒抱怨说:“士兵太疲劳了!”战士烛过摘去头盔而回答说:“我听说过,只有君王自己投有把人用好,士兵是没有什么毛病的。过去,我们的先君献公吞并了十七个国家,使三十八个国家对之臣服,十二次战胜别国,这也是使用人的结果呀!献公死了之后,惠公即位,荒淫暴乱,沉溺女色,国势衰危,秦国随意对我们侵略,直到夺取绛地十七里,这也是使用人的结果呀!惠公死后,文公即位,包围卫国,攻下邺城,城濮一战,五败楚国军队,取得天下尊名,这同样是使用人的结果呀!所以,只是君王没有把人用好,而士兵没有不能用的!”筒子听完之后,深受启发,马上去掉护卫自己身体的盾、橹,站在敌人的弓箭和石头都能射到的地方,再次把战鼓擂响,士兵果然趁着鼓声奋起,士气大振,大获全胜。简子感慨地说:“与其我得到革车千辆,不如听到战士烛过的一句话有价值!”

【阐释】赵简子兵临卫国都城之下,擂鼓号召士兵冲锋,可士兵们却没有响应。为什么呢?烛过进谏分析厂,赵国历史上三位君王由于用人不同,获得了三种不同的治国效果。简子悟到:原来是自己躲在掩护所里,没有身先士卒,以实际行动去鼓舞战士。于是,立即撤去护卫自己的盾和橹,站在前沿阵地,再次擂鼓进军,士兵奋起,大获全胜。简子能采纳一位士兵的忠言,并立即改正错误,这种精神很可贵。

不以贵贱论是非

【原文】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

(《淮南子·主术训》)

【译文大意】假如说的话是正确的,即使出于平民,甚至是那些割草打柴的人,也不能不采纳;假如说的话是错误的,即使是出于卿相大臣,甚至是国君自己的口,在朝廷之上出谋划策,也未必采用。正确和错误之所在,不能凭借说话人身份的贵贱和地位的高低来确定。

【阐释】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正确,就应该虚心接受,而不论进言者身份的高低贵贱;只要言而无据,捕风捉影,甚至是谗言诽谤,不管进言者地位如何之高,也不能采纳。故曰:“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

国君斋戒受谏

【原文】天子斋戒受谏。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冢宰斋戒受质,大乐正、大司寇、市三官以其成,从质于天子。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百官斋戒受质,然后休老劳农。成岁事,制国用。

(《礼记·王制》)

【译文大意】天子沐浴斋戒,洁身净心以接受群臣进谏。司会把本年的簿记本子呈奉给天子,以便让他对本年度的工作进行评估,此时群臣总管冢宰也要沐浴斋戒,整洁身心,接受评估。大乐正、大司寇、司市官也要把本年度簿记本子呈上,随从大冢宰一起接受天子的评量。同样,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也要沐浴斋戒,整洁身心,接受评估。百官都把本年度的簿记本呈给三官,接受三官的评量。然后,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再把百官本年度的簿记本呈送给天子以接受天子的评量。百官斋戒沐浴,接受量评,然后使年老者休息,慰劳农民。完成了年终的工作,以制定下一年的国用。

【阐释】天子百官于年终沐浴斋戒,对本年度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评估,说明年终总结是件十分严肃的工作,要高度重视。总结评估,一方面要对过去一年工作中的成绩进行肯定;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找出差错,分析原因,以便纠正;同时还要对下一度工作提出设想。上级对待总结评估,一要重视,二要认真评估。发现不适之处,马上加以改正;看到建设性提议,要迅速采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奖惩。

颂而勿谄,谏而勿骄

【原文】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勿谄,谏而勿骄。怠则张而相之,废则埽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

(《礼记·少仪》)

【译文大意】当天子的臣下,国君有过错可以进谏但不能诽谤,多次进言而不被采纳,可以离开,但不能记恨;国君有功德可以歌颂但不能讨好;一旦接受了自己的谏言也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国君若惰怠工作,就应该振奋精神去帮助,政事废驰,就应该加以扫除更新。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社稷之臣。

【阐释】下级对领导进谏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和方式。领导有过错,应该敢于指出来,但要注意分寸;切忌借题发挥,发泄私愤,成为诋毁诽谤,这既不道德又违法。反之,领导有功绩,应实事求是地肯定,切忌阿谀奉承。如果进言受阻,不能灰心丧气,更不能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或消极抵抗;在这种情况下,一走了之也不对,要等待时机,或采取迂回的办法,辅之以必要的策略,力求使上级诚心接受。在进言被接受并运用于具体实践,取得明显成效的情况,切不可以功臣自居,骄傲自满起来;这样又会导致惰怠工作甚至渎职行为。这种细致的剖析进谏者的心态,进而提出进谏者应具有的适当的策略,是很有价值的。今天,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应该怎样对待彼此的批评与被批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发。

晏子力劝阻葬狗

【原文】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葬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已无望矣。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

(《晏于春社·内篇谏下》)

【译文大意】齐景公心爱的狗死了,他命令外边准备好棺材,宫里供给祭品以祭祀一番。晏子听说这件事后,就向景公进谏。景公回答说:“这是件小事,只不过给左右的人开开玩笑而已。”晏子说:“君王您错了,向百姓征收这么多的钱财,又不用它救济贫甲;而只是浪费钱财以求左右人笑,这是无视百姓的忧愁,而尊崇左右的笑,这样国家就没希望了。再说百姓中的孤寡老人冻死饿死,而您的狗却有祭祀,百姓中那些鳏寡孤独的人您不去救济,而不幸死去,您的狗却有棺材。君王行为如此乖僻,百姓听说后必然埋怨,诸侯们听说了,必然看不起我们国家。怨恨的情绪聚集于百姓,君王的权力被诸侯所看轻。而您却把这看成小事,君王您再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吧。”景公说:“好”。于是,催促厨师赶快把狗肉做好供大家吃。

【阐释】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晏子见微知著,谏而深刻有理的进谏策略和风格;景公能及时纳谏,接受批评,也不失为一位明君。分析景公纳谏的原因,一是他个人的道德修养;二是晏子析理透彻,人木三分,一针见血。一桩葬狗取乐小事,他却能陈述其性质、危害和后果,小则浪费钱财,大则亡国。晏子这种分析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原文】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尚书叫轧征》)

【译文大意】贤明的君主能够小心地对待上天给他的警告,勤劳为政;臣子能够奉行先王的常法,克尽职守。其他众多的官员也都能忠心耿耿地来辅佐自己的君王。君臣之间关系处得这么好,说明君主和臣子都很贤明。于是谏言之路大开。每年孟春之季,派那些发布命令的官员以木铎徇于路,以号召臣下,大胆地互相规谏,批评个人和朝政得失。即使是百工之人,也要执其艺能之事来指出上层当权者的错误。如果发现有人玩忽职守,国家一定依据已有的法律进行严惩。

【阐释】贤明的君主如能勤劳为政,则其下属也能克尽职守。君臣关系为什么能处理得这样好呢?关键是广开言路。这样,君主能及时地改正错误。而臣下呢?君主作出了榜样,他一定要效仿的。

蹇叔哭秦师

秦穆公准备出兵偷袭郑国,上大夫蹇叔上前劝阻道:“不行。我听说,偷袭别国城邑,用战车不能超过百里,用步兵不能超过30里。作战都是凭着士气高涨、力量强大时到达,进攻才能胜利,而撤离才能迅速。现在要行军几千里,还要经过其他诸侯国的领土。调动大军偷袭很远的国家,人马赶得精疲力竭,而对方却早已有了防备。请三思而后行。”穆公没有听他的劝告。于是蹇叔将远征的军队送到东城外,对主将孟明痛哭着说:“孟朋啊,我能看到你们出发,却看不到你们回来了!”他向队伍中他的儿子郑重告别说:“晋军如果狙击秦师的话,一定是在崤山。那儿有两座山,南山有夏王皋的坟墓,北山是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地势十分险恶。你们一定会死在这两山之间。我就到那里给你们收尸吧!”穆公知道了这事很不高兴,叫人责备蹇叔:“我派兵出征,胜负未决,你却哭着送行,这是在给我的军队哭丧啊。”蹇叔回答说:“我怎胆敢给军队哭丧。我已年老,两个儿子都跟着军队一起出征。等到班师回国,不是他们战死,就是我老死了,所以我才忍不住哭啊!”

秦师出征经过周的都城,行进到临近晋国的时候,遭到晋军的突然袭击。晋国的先轸率军将秦军截在崤山,将他们打得大败,秦军的三个主帅都做了俘虏。当他们几经周折终于回到秦国时,秦穆公身穿白色丧服,到城外迎接,后悔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害他们吃了败仗。

【阐释】由于秦穆公犯了“劳师以袭远”的兵家大忌,又不听蹇叔很有远见的劝告,终使秦师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同类推荐
  •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0个忠告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0个忠告

    乔布斯,一个用苹果魔咒撬动地球的商界奇才,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颠覆了一个行业,并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他把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什么让乔布斯成为了改变世界的天才呢?本书将谜底一一给你揭开,于此同时还深度剖析了乔布斯式的智慧精髓和人生哲学,相信我们年轻人从中会受到启发,找到完美人生的途径。
  • 编织人际纽带(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编织人际纽带(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孤独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我们是社会的中的人,脱离了群体交往是无法正常生活的。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事业发展中,人际关系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有时甚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用机智、用灵敏、用真情、去编织人际交往的纽带,你会发现一切都很简单、很美好。
  • 左右脑销售:用“脑”拿定单的104个实战案例

    左右脑销售:用“脑”拿定单的104个实战案例

    本书旨在运用左右脑博弈的理论帮助推销员处理销售中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提高推销员的销售业绩。本书首先介绍了左右脑博弈的基本理论及作用,然后分别介绍了左右脑销售博弈在销售流程中的运用,在销售技巧中的运用和在大客户销售中的运用。本书的每章都选择了6个左右的经典实战案例,并运用左右脑博弈的知识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切实从实战的角度,帮助销售人员将本书中的销售技能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 别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感情

    别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感情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是的,好好生活从来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是努力一下下、坚持一下下就能做到的,有时候越是义无反顾,越容易粉身碎骨。当感情过于盛大时,它的一半可能是幸福的葬礼。如果你眼里流的泪,是当初脑子进的水,请别发愁,这个社会从来不缺懊悔的人,我们,不过是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了感情。你处理情绪的速度,就是你迈向成功的速度,别让情感拖着欲望之车,载着你向前狂奔,不管前面是悬崖还是陷阱。学会理性让你不会活得太累,让我们用两天时间看完这本书,还一个不纠结,不后悔的自己。
  • 商道胡雪岩

    商道胡雪岩

    胡雪岩是一位不折不扣能挑大梁、担责任的大丈夫,他具有非凡的商业智慧。而这种智慧主要有三个显著的特点:讲人脉、懂经营、会处世。讲人脉,表现为他善于交际,在官场、商场都有很多的“朋友”、“贵人”相助,让他不仅左右逢源,还有一个个人才为他所用;懂经营,表现在他有一双敏锐的“火眼金睛”,能把握住市场动向,能知道怎样“借鸡生蛋”、“移花接木”,能知道怎样将生意做大、做活、做精;会处世,表现为他懂得察言观色,能投人所好、急人所急,助人为乐。关于这三点,初看起来很是普通,但如果能同时将它们做到,非得需要一番人生智慧不可,所以堪称经商三绝。
热门推荐
  • 碘酒遇VC

    碘酒遇VC

    这世间的爱情就像是碘酒遇上了VC,有三种结局,一种是不爱,一个倾尽所有,一个无动于衷;一种是平淡,经过强烈的化学反应过后,由时间沉淀,回归平静;一种是深爱,把对方深深地融入自己,无论天长地久他们都已然合二为一,再也不能将他们分开。鹿简时说,我和她合作两次,演绎了前两种爱情,最后一种他想用宠爱为酬劳,借用季羽兮的余生演绎最后一种爱情。【简介仅供参考,具体看文,还有,作者学渣一枚,如有学霸看到请勿计较简介,谢谢!】
  • 易玄变

    易玄变

    宿命的诅咒降临,群雄争霸的岁月中.不管你是上古圣佛还是逆天神魔也无法阻挡死神的审判;无论你是九天仙女还是大罗金仙都难以逃脱命运的裁决:法老的诅咒在风中飘荡着,神秘的仙巨人族,古老的羽人族,天之骄子的精灵族,流浪的剑客,游吟的诗人......一切都在诉述着这个世界的不凡。神秘生世的弃儿。带着相依为命的小麒麟。如何在这片天地间演绎自己的人生。
  • 凡星图

    凡星图

    洪元320年李八载下了一株梧桐。...200年后梧桐萌出绿芽化为星辰,世人参悟出星辰之力,各式武者纷纷出世,天下大乱。....洪元640年人皇借星图之力一统天下,化天下为七地二十三城。.....坞城一幼儿望着天空说到:“你说这天上的星星,会不会落下来?”
  • 英雄联盟之巫妖王

    英雄联盟之巫妖王

    当不死族领袖穿越到瓦罗兰大陆,他将会与英雄联盟的英雄擦出怎样的火花?在爱情与使命中挣扎的他,带给瓦罗兰大陆的是毁灭,还是新生?命运的玩笑,宿命的枷锁,在他眼前,唯有黑暗!
  • 最后永眠

    最后永眠

    最后一个地球人坐在家里,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与你的每一分都是甜甜的

    与你的每一分都是甜甜的

    昏暗的出租屋里一个女人与一个包包的爱情故事
  • 转角还来得及吗

    转角还来得及吗

    夏韵的乐章,夏天的音符。那年盛夏,玩世不恭的他对她说道:“你以为我对任何人都这样吗?我只想你留个位置给我。”那年盛夏,冷静如他霸道的对她说:“我们交往吧。”那年盛夏,甜蜜、纠纷,为何她的心那么痛?她的心遗留在了那年盛夏。梦溪:“我错了么?在哪个转角,还来得及吗?”0推荐0
  • 动漫王

    动漫王

    少年东方汉在一次飞行途中,误入宇宙黑洞,从而变为动漫人物……动漫天师。进入了动漫的大世界,在这个动漫的世界中,东方汉从小小的动漫天师成长为动漫王,一系列的经历,充满传奇,在各式各样的动漫人物中,斗智斗勇尽显东方古国的灿烂文明,和智慧。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