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在东太湖的一个小岛上,有一个带狗捉鳖的老汉,他每天能挣50多块钱,是远近闻名的生财有道的新闻人物。
他在太湖边生活了半个世纪,对鳖进行了长期的观察,找到了老鳖“晾滩”的规律:每逢产卵或骄阳如炽时,鳖便爬上岸来,于荫凉处吹风、透气、纳凉;有时为争一块“风水宝地”,众鳖竟簇在一起,甚至叠起罗汉来。太湖边芦苇茂密,沼泽地连绵不绝,给捕鳖者带来极大的不便,更何况,老鳖感觉灵敏,稍有动静,便立即逃之夭夭。
但是,老汉想了一个办法,训练了一只小狗,使小拘成了捕鳖的能手。他训练的方法是选择一只优质小狗,养在一个不深的地洞中,留个出气孔。小狗进洞后,不喂食,让它挨饿,每日三次于洞口上风处,熏鳖壳鳖骨,再以鳖汤拌饭供食。如此反复进行三四次,小狗便对鳖有了兴趣,一闻到鳖的气味就会立即扑上去。这样,小狗就成了捕鳖能手了。
捉鳖老汉用巧妙的方法向我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捉鳖绝技”,他能够想到用训练有素的小狗来代替自己捉鳖,根本原因在于他善于寻找方法,从问题中寻找突破口,自然事半功倍。
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著过《思考致富》一书,书中有“为什么是‘思考’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最成功的人强调,最努力工作的人最终绝不会富有”这样一句话。放眼古今中外,成千上万的成功者无不是善于思考的人,而世间万物无不出自人的头脑,出自思考的源头。所以,胸怀豪情的职场人士,如果善于启用“头脑”,挖掘出最大的潜能,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方法是效率的保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你的工作或生活中出现僵局或困难的时候,找到了方法,一切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方法决定成效,因为方法是一门工具,有了工具你就简单的多了。有了前人的经验和做事的套路,就可以减少自己摸索的时间,你就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一位年轻优秀的科学家皮耶·艾维迪也说:“比起一些科学界的巨人,我们只能算是小人物。但踏在巨人肩上的小人物,却能比巨人看得更远。”
从前有个小村庄,村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人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有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
得到合同的两个人中有一个叫艾德,他立刻行动了起来。每日奔波于1里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他的两只桶从湖中打水运回村子,并把打来的水倒在由村民们修建的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每天早晨他都比其他村民起得早,以便当村民需要用水时,蓄水池中已有足够的水供他们使用。由于起早贪黑地工作,艾德很快就开始挣钱了。尽管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是艾德很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挣钱,并且他对能够拥有两份专营合同中的一份而感到满意。
另外一个获得合同的人叫比尔。令人奇怪的是自从签订合同后比尔就消失了,几个月来,人们一直没有看见过比尔。这点令艾德兴奋不已,由于没人与他竞争,他挣到了所有的水钱。比尔干什么去了?他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4位投资者,一起开了一家公司。6个月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比尔的施工队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锈钢管道。
这个村庄需要水,其他有类似环境的村庄一定也需要水。于是比尔重新制订了他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赚1便士,但是每天他能送几十万桶水。无论他是否工作,几十万的人都要消费这几十万桶的水,而所有的钱都流入了比尔的银行账户中。显然,比尔不但开发了使水流向村庄的管道,而且还开发了一个使钱流向自己钱包的管道。
从此以后,比尔幸福地生活着,而艾德在他的余生里仍拼命地工作,最终还是陷入了“永久”的财务问题中。
从根本上说,你接受了什么样的理念,决定了你站在多高的台阶上、你能看得有多远;而你按照什么样的方法来工作,则决定了你能成为走多远,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一言以蔽之,理念决定起点,方法决定你真正能够达到的人生高度。
要让自己在现代职场中脱颖而出,让自己成为企业不可代替的优秀员工,就要按照卓越的方法、先进的工作理念去开拓自己的事业天地,成功只属于这样的人。
80/20法则,忙在点子上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1848~1923)偶然注意到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于是潜心研究这一模式,并于后来提出了著名的80/20法则,即二八法则。
帕累托研究发现,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被少数人占有了,而且这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些人所拥有的财富数量,具有极不平衡的关系。帕累托还发现,这种不平衡的模式会重复出现,而且也是可以提前预测的。
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归纳出一个简单而让人不可思议的结论:如果社会上20%的人占有社会80%的财富,那么可以推测,10%的人占有了65%的财富,而5%的人则占有了社会50%的财富。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让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结论:一般情况下,我们付出的80%的努力,也就是绝大部分的努力,都没有创造收益和效果,或者是没有直接创造收益和效果。而我们80%的收获却仅仅来源于20%的努力,其他80%的付出只带来20%的成果。
很明显,二八法则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即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和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小部分的努力,可以获得大的收获;起关键作用的小部分,通常就能主宰整个组织的产出、盈亏和成败。
研究二八法则的专家理查德·科克认为:凡是洞悉了二八法则的人,都会从中受益匪浅,有的甚至会因此改变命运。
二八法则无论是对企业家、商人还是电脑爱好者、技术工程师和其他任何人,其意义都十分重大。这条法则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率,增加收益;能帮助个人和企业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利润;能让每个人的生活更有效率、更快乐;它还是企业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
闻名全球的IBM公司,它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的管理人员就通晓80/20定律,并将其运用其中。在1963年,IBM的电脑系统专家发现,一部电脑约80%的运行时间,是花在20%的执行指令上。当时,基于这一重要的发现,公司立刻重写它的操作软件,让大部分的人能容易接近这20%,进而轻轻松松使用,因此,比其他竞争者的电脑,IBM制造的电脑更易操作,更有效率,速度更快。这令IBM电脑一时风靡全球,成为了电脑行业中的佼佼者。
微软老板比尔·盖茨曾开玩笑似的说,谁要是挖走了微软最重要的约占20%的几十名员工,微软可能就完了。这里,盖茨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一个企业持续成长的前提,就是留住关键性人才,因为关键人才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在这里,这些顶尖销售员就是关键人才。
奥卡姆剃刀,把复杂事情变简单
公元14世纪前期,从法国的一所监狱中逃出一个叫威廉,出生于英国奥卡姆的囚犯。人们叫他“奥卡姆的威廉”。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天主教教士,人称“驳不倒的博士”。
那时欧洲正处在黑暗的中世纪,一个犯人越狱算不了什么大事,可是这个人非比寻常,他曾在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过,知识渊博,能言善辩。
由于威廉发表的言论有许多与当时的罗马教廷不合,因此被囚禁在法国的监狱里。在狱中过了四五年,他找到机会逃了出来,跑到巴伐利亚去找那里的贵族,他给贵族讲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你用剑保护我,我用笔保护你。”于是正在和教廷闹别扭的贵族立刻收容了他。
随后他著书立说,声名远扬。他当时非常厌倦“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他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剔除”。
这就是他所谓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即人们常说的“奥卡姆剃刀”。
这把剃刀刚一出鞘,就显示了巨大无比的威力,剃去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剃秃了活跃了一千年的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揭开了西方世界新的一页。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人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高效率地把事情处理好。
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奥卡姆剃刀早已超越了原有的领域,具有了更广泛、丰富和深刻的意义。
我们会发现,一份常见的商业建议往往会有厚厚的一叠;一些高层经理们的个人计划书
中,密密麻麻的都是目标。优秀公司的制度一般都具有简洁的特征,宝洁公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宝洁公司的制度具有人员精简、结构简单的特点,该制度与宝洁公司雷厉风行的行政风格相 吻合。在长期运行中,宝洁公司“深刻简明的人事规则”一旦顺利推动,效果表现良好。
宝洁公司品牌部经理说:“宝洁公司有一条标语——‘一页备忘录’,它是我们多年来管理经验的结晶。事实上,任何建议或方案多于一页对我们来说都是浪费,甚至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我们可以把这一风格追溯到宝洁公司的前任总经理理查德·德普雷(Richard Deupree),他强烈地厌恶任何超过一页的备忘录。他通常会在退回的冗长的备忘录上加上一条命令:“把它简化成我所需要的东西!”
如果该备忘录过于复杂,他还会加上一句:“我不理解复杂的问题,我只理解简单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