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二:矛盾转向,针对自己
万一你将该说的和不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才发现当事人就在身后,这时你应该赶紧采取措施补救,把“损失”降到最低。这时你可以装作成若无其事的样子,将话语中的矛头指向自己,尽力挽回尴尬局面的影响。例如,你可以这样说:“……话虽然这么说,可是这事要是放在我身上,也许结果会更糟。说实话,平心而论,我还挺佩服他的。要是让我去干,恐怕连接受的勇气都没有……”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是理解,最可贵的是能站在他人立场上,为他人考虑与着想。你的这番通情达理的话,极富人情味,怎会不让听者感怀不已呢?
方法三:话锋陡转,移花接木
如果你在说别人的“坏话”,说到一半时发现当事人就站在你身后。这时,千万不要张皇失措,你可以把话题一转,若无其事地说:“……不过,这些话都是道听途说,未必就是真的。据我了解,他为人比较正直,还真不是这样的人……”这样,你就将自己栽的一株刺变成了一朵花。要不转过头去看看,那人脸上顿时就出现了笑容。
方法四:坦然迎上,正面出击
假如你正在议论某人,但并不是在讲他的坏话,而只是在陈述一件客观事实时,这个人突然从你背后冒出,还刻意地发出一声咳嗽,这时你可以马上说:“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我们刚刚还提到你那次……”就这样,坦坦荡荡地把所说的内容告诉对方,不论对方听到多少,只要你说的与他听到的相吻合,他就会疑云全消。说不定他还会主动加入到你们的谈话中,这时就不再有任何尴尬难堪了。
四、成功案例
某女士上班的单位和丈夫的单位很近,所以每天他们总是约好了在车站碰面,然后搭同一辆公交车回家。一路上,夫妻两人总是喜欢高高兴兴地谈天说地,倒也自有一番乐趣。
一天,这位女士一上车,就向丈夫讲起了当天发生的“大事”件。
“老公,告诉你呀,今天那个小梁上班迟到了,主任不知怎么搞的,把他当众批评了一顿,你没看见小梁当时的脸色,就跟猪肝一个样……”
她还没说上几句,就发现小梁被下车的人流挤到了她面前。看到这位女士,小梁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表情有点冷漠。
“啊!他肯定听到了我说的话。这下可糟了,可把一个同事给得罪了。这下该怎么收场呀?”
这位女士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可丈夫却并不知情,还不停地追问:“后来怎么样了?”这更让她感到难堪,一时竟无言以对。过了会儿,她总算想出办法来打圆场。
“老公,拜托了,那本书有好几百页啊!我还没看完呢,后来的事儿等我看完了再告诉你吧!”她一边说一边悄悄揪了一下丈夫,并递过去一个眼色。丈夫虽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也不再继续追问下去了。
“小梁,真巧!你也坐这一趟车呀!你看我,光顾着说话,也没介绍一下。小梁,这是我爱人。老公,这是我们公司的同事,我们都叫他小梁,与那本书上的主人公称呼一样呢!”她主动出击,明着打招呼,暗着解释刚才的事。
小梁听了她的话,小梁认为是自己多虑了,便也放松了表情,与他们聊了起来。一路上,他们谈笑风生气氛和谐而友好,刚才的紧张和尴尬一扫而光。
五、误区点拨
1切忌背后说人超过限度。如果是充满个人憎恶情绪的坏话,听的人可能会有“这说得太过分了吧”的感觉。像这样就已超过限度,说者不但会不愉快,反而会因情绪过于激动而造成反效果。
2切忌不分场合论人长短。像上述情境中,尽管上司不在,但在办公室内总是不好。另外像公司同事常去的餐馆或咖啡厅,也都不是谈论同事长短的好地点。
请客买单时发现忘带钱了
一、情境导入
在一家豪华的酒店里,某公司的业务经理小A请了一群朋友正在聚餐,喝够了,吃饱了,聊足了以后,小A很自然地招呼服务员买单。服务员小姐拿着账单应声而至,小A却摸遍了全身的口袋也没有发现钱包的踪影……原来她在赴约前换了一套衣服,自然也换了个与这套衣服相搭配的皮包,没想到却把钱和银行卡全忘在另一个包里了。唉,怎么会这样呢!要是没换包该有多好……众目睽睽之下,她尴尬得满脸通红,一时不知怎样才好。
二、权威分析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在现实生活中,衣食住行哪一方面都少不了钱这个东西。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当年郁达夫先生就有一则对待钱的轶事。一次,朋友看他从鞋子里取出钱来,便大惑不解地相问。他告知朋友说:“因为曾经没钱的日子害苦了我,现在有了钱,我要把它踩在脚底下,叫它永远不得翻身。”郁先生的故事虽然带着诙谐幽默的色彩,却说明了一个问题:在社会生活里,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在某种程度上,金钱就是主宰人类命运的神。没有钱你不能做你想做的,没有钱你不能有过高的奢望,没有钱你就谈不上实现了你的个人价值……
但是,没钱与没带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是没有钱,那是彻底地无话可说,没有就是没有,不去过多地消费,自然也就免却了许多可能的尴尬;可没有带钱的情况就不同了:那是有钱,只是因为没有带,就落得一个尴尬无比的下场,让人心中不爽。
但遇到这种尴尬的事,一定要从容、镇静,不要被懊恼的情绪所左右,及早想出应对方法,将其有效化解。
三、应对方法
方法一:亲人救急
如果是消费前发现忘记带钱,如在超市购物结算时发现忘记带钱,大不了就是放弃消费,东西不要了;可是如果在消费之后才发现忘记带钱,如在就餐后、卡拉0K后才发现,那可就麻烦了,弄不好就会让自己成为笑柄。这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可以一边支使服务小姐去泡茶,或者是再要一个水果拼盘之类的,然后去洗手间给家里的亲人打电话求救,让他们速带现金来消费地。接下来,你依然可以面带微笑地出来,招呼朋友们享用饭后的水果拼盘之类的。
方法二:朋友解围
一旦发现自己钱不够或者没有带钱时,千万不要慌张,立刻想想附近有没有相好的朋友,如果有的话就抓紧时间给她(他)打个电话,让朋友过来解围。要是朋友义气的话,她(他)是一定会火速赶到的。
方法三:让贤他人
如果上面两招都用不上,就只有随机应变拿出“杀手锏”,把这个付钱的“权利”让给其他的人了。这时你可以兴致高昂地问其他人说道:“各位,我的钱包不幸离家出走了。助人为快乐之本,谁想获取快乐之本啊?你可以呀!好,今天晚上的这个人情我就送给你了!”这样一来,不仅保全了自己的颜面,又给他人制造了做“英雄”的机会。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四、成功案例
一天上午,小吴去买电脑。她事先已了解了行情,并还多准备了一些钱。
由于买的是组装的,对于该如何配置,他还不是十分清楚,于是找了个有经验的单位同事一同前往,两人一路打的来到了市内的一个电脑城。同事陪他来回对比选择了好几个,挑了半天,总算如小吴心意买好了。可准备交钱时,才发现那笔多准备的钱忘记带了。幸好所带的钱能将这个价钱支付,但是小吴的口袋里只剩下了不到30元的现金。
那时,时间已经过了12点,是该吃午餐的时候了。于情于理,小吴觉得都应该请帮了大忙的同事吃顿午餐。他想:“没钱,没关系,反正附近有一家经常去的饭店,虽然不能刷卡,但我认识老板,赊个账应该问题不大。”
进了饭店,坐下后,小吴大大咧咧地点了几个菜,还要了几瓶啤酒,与同事对酌起来。
啤酒喝多了,小吴有些内急,便向洗手间走去。经过吧台时,他顺便打个招呼,问饭店李老板在不在,到时好签单走人。
服务小姐被他问得一愣一愣的,连忙说本饭店的老板不姓李,姓刘。小吴以为自己喝多记错了,从包里掏出电话本一看,没错,是姓李!服务小姐这才告诉他,李老板一个月前把饭店卖给了刘老板。一句话吓得小吴酒醒了一半。天哪,这下该怎么办?这里可不像有些大城市,吃完饭可以直接刷卡走人。要是被人误认为吃“霸王餐”,可就要出问题了。
方便后,小吴不敢回餐桌,直接出门找银行取款。可倒霉的是,附近居然没找到取款机!他只得硬着头皮回到饭店,心想,到时实在不行,只好留在饭店,让同事辛苦一趟,取钱来赎他了。
回到桌上,他食不甘味,而同事则全然不知,依然喝得有滋有味。突然,小吴想起附近有一位认识的朋友,于是便打手机给他。小吴告诉朋友,请他喝酒,在某某饭店等他!不一会儿,他真的来了,一边坐下一边说:“怎么好意思让你请我呢?还是我请你吧。来来来,继续喝。”三人遂边喝边聊。
吃完饭,小吴做势要去买单,那朋友死活不让他掏钱,而是抢着买了单。
过了几天,小吴碰上了那位朋友,笑着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并主动要把饭钱给他,谁知他却说:“我们是朋友不?朋友是干啥的?就是在这个时候出场解围的!我要是收了你的钱就见外了……”一席话,说得小吴心里暖暖的,并为认识这样一位有义气的朋友而甚感庆幸。
五、误区点拨
切忌一时慌乱,不尽快稳定自己的情绪,表现面红耳赤,觉得无地自容,甚至是自怨自艾,或者是仰天长叹。要保持风度,随机应变,开动脑筋找到快速的救急办法。
当孩子童言无忌暴露“家丑”
一、情境导入
周末,单位里的几个同事到家里来玩。女主人玉琴正在热情招待,忙得不亦乐乎。玉琴五岁的小女儿笑笑看到家里来了客人,别提有多高兴了,兴奋得都手舞足蹈的,一会儿为客人表演歌舞,一会儿模仿模特走秀,把客人逗得哈哈大笑。
笑笑一看大家这么喜欢她,“人来疯”就越发厉害了,趁妈妈到厨房洗水果的时候,什么该说的不该说的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她骄傲地站在妈妈的同事面前,奶声奶气地大声问道:
“叔叔、阿姨,你们能赚很多很多钱吗?”
“当然不能呀!我们都没有笑笑将来赚得多。笑笑将来当大老板,我们全给你打工,好不好?”同事们逗着这个开心果。
“我爸爸就是大老板,他会赚很多很多钱,10个大皮箱都装不下!”
“真的,你爸爸是做什么的,我们都去给他打工好不好?”
“我爸爸是做彩旗的,街上飘飘的彩旗全是我爸爸做的。你们会做吗?”
“做彩旗的?”同事们面面相觑,还真对这小可爱的话有点大惑不解了。
“笑笑,你在胡说些什么呀!”玉琴走出厨房,听到女儿的话,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开口制止女儿说下去。
“妈妈,我没有胡说,你昨天晚上不是说爸爸‘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吗?你还说爸爸要变天,是白日做梦!妈妈,爸爸是不是认识雷公,不然怎么能够变天呢?”
玉琴尴尬地僵在那里,客人们也不知说什么才好。顿时,屋内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
二、权威分析
幼儿时期的孩子充满着好奇心,对身边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又都似懂非懂。所以,他们就特别留意身边的人,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的言谈举止。
有的时候,如果家长们说话不注意,被这些小家伙的耳朵听进去了,他们就会凭借自己现有的理解力来解释这些只言片语。再加上小孩子的好胜心又比较强,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又不能像大人那样深谙人情世故懂得圆滑避讳之道,于是,便常常出现童言无忌乃至暴露“家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