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红说着,便把手中的方巾展开,让围观的众人都看个清楚。等展示完了,把东西一甩,差点甩到唐遥脸上。
唐遥把方巾捡起来,前后看了看,从花色到大小,确实和他们卖的一个样子。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水洗过的原因,面料摸上去更硬一些。
要说这个方巾她也在用,上回去镇上因为包了钱,她回来就洗了,也没出现掉色和开线的情况。就算是不同批次生产的,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差别。况且她打听过,这三友毛巾厂是上海市的大厂子,怎么可能把残次品拿出来卖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唐遥又把手上的方巾反复看了看,这才注意到,角落的厂家印章上,若隐若现看上去,好像不是三友,是叫全顺。
再看对面杨玉红死盯着她的神情,像是怕她看出点什么似的,唐遥更加怀疑起她的动机。但是方巾上的字确实看不那么真切,如果直接戳破,她对方肯定打死不承认。万一她着急了乱咬人,再让杨柳两家起了冲突,以后他们还怎么在村里卖货。
想到这儿,唐遥佯装出什么都没发现的样子,笑着问杨玉红:“咱们都是一个村儿的,都不是外人,我就叫你一声姐吧。玉红姐,能说说你是什么时候买的方巾吗?”
“谁是你姐,少在这儿套近乎。我刚才不是说了,东西买回去三天,你自己不会算呐。”
“也就是说,是上周六对吧。那你是在村里哪个位置买的呢?”
杨玉红不耐烦的问:“你审犯人呐?那么多问题。”
“玉红姐,就算是赔偿,你也得让我心服口服不是。”
“就在晒谷场这儿,还能去哪儿。”
问完这些,唐遥心里便有了底,制止住准备反驳她的柳长庆。杨玉红是个什么性格,她上回就已经领教过了,得理不饶人,还喜欢把别人的事情宣扬的全村都知道。
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唐遥心中有了主意,上前小声对杨玉红说:“玉红姐,你看村里好多人都看着呢,大家要是都知道了,我以后生意也不好做。要不咱们上我家去?私底下把这事儿商量好,我保准给你个满意的答复。”
她这样小心翼翼的态度,让杨玉红一下子得意起来。她双手叉腰,用尽洪荒之力当这周围看热闹的村民冲唐遥大喊:“你想的美,有啥话就当着大家伙的面说清楚,让所有人都看看,你们是咋做的生意。”
唐遥要的就是她这句话,点着头道:“玉红姐,那有话我就直说了。要是驳了你的面子,你可别怪我。”说着站到一旁的石台子上,吩咐柳长庆从箩筐里拿了一条他们卖的红方巾,左右手分别拿着,对众人说:“乡亲们,杨玉红这么肯定,说东西是在我们这儿买的,我也不能受不白之冤。大家看清楚,这是我刚从箩筐里拿出来的,我们一直在卖的方巾。边上印的很清楚,是上海市的三友毛巾厂生产。大家再看我右手边,这是杨玉红刚才给我的,上面写的是全顺毛巾厂,根本不是一家。”
说完把方巾交给柳长庆,让他传给众人查看。
人群里有向着杨玉红的,看热闹不嫌事大,故意捣乱说:“我们不识字,看不懂上面写的啥。”
唐遥不紧不慢的接着说:“杨玉红说方巾是周六在晒谷场找柳长庆买的,可上周六轮到我卖货,我从早到晚都在晒谷场中间的大树下坐着,没见杨玉红来过。那天和我坐一起的,有杨家人,也有柳家人,大家都能作证。你要非说你记错了日子,就是找柳长庆买的,那我也可以告诉你,柳长庆比我勤快,他卖货的时候全村子转悠,你在晒谷场根本见不着他。”她把每种可能都说到,一点辩白的机会也不给杨玉红。
“你胡说,你和柳长庆是一伙的,专门欺负我们杨家人,我......”
唐遥不能让她再在中间挑拨离间,直接盖过她的声音说:“现在我们杨柳村也与时俱进,跟上别的村发展的步伐。所以吃的用的,也要和别村一样。乡亲们,我们老远提货回来,把东西卖给大家,就是为了能给村里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以前买东西,必须坐车进城才能买到,好些东西还得凭票。现在直接找我们就能买到一样的东西。去过城里的可以比较一下价格,两边差不了几个钱。我们这点小买卖,多亏了村里的乡亲们照顾,我姚小英在此谢过大家了。在此我也可以向大家保证,我卖的东西里,绝对没有假货,都是大厂子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
她边说着,边看了一眼杨玉红,喊的更大声了些:“当然,更不可能看人下菜碟,大家买东西,在箩筐里随便挑,相中哪个买哪个。都是一个村的乡里乡亲,我肯定做到一视同仁。也请大家今后监督我,支持我。不要被一些因嫉妒而故意找茬的人所影响,咱们用事实说话。”
杨玉红被当众戳穿谎言,又被唐遥暗地里挖苦了两句,当场就炸了,准备蹦上台子去挠唐遥的脸。还好柳长庆眼疾手快,一下子跳上台面,挡在唐遥面前。杨玉红见打不上她,干脆破口大骂:“你少他娘的放狗屁,你个扫把星,谁在你这儿买东西倒霉。”
柳长庆把唐遥护在身后,指着杨玉红道:“说的就是你,我们辛苦做点小买卖,瞧把你眼红的,今天还弄这么一出。我见识是个女的,不想和你吵,你还来劲了。真当我们是好惹的。”
“长庆哥,咱们别和这种人一般见识。她想闹就让她闹去,我相信乡亲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谁说的是假话,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这样故意砸场子的,再来十个咱也不怕。”
唐遥先前有理有据的分析,早就让周围的吃瓜群众心里有了数,此话一出,大家伙更是觉得自己是能明辨是非的包青天,一窝蜂的数落起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