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没多久,安装在大厅的小广播就有了动静。
通知:
“测试程序已启动,点火窗口为16时15分,请无关工作人员迅速离开测试隔离区。”
所有人都停下手头的事,目光全都齐刷刷地投向测试台那边,在那高台之上,明显是能够看到发动机周围已经有少量的白雾散发到周围。
这正是液氧火箭发动机所特有的物理现象,毕竟液氧的温度通常都是零下一百多摄氏度。
正是因为液氧的低温特性,它会使其接触的物质变脆,而发动机燃烧室的工作温度又是接近上千摄氏度,巨大的温差会放大热涨冷缩效应,这弄不好直接都有可能炸机。
所谓冰火两重天,其实也并不一定是什么值得享受的好事儿,在航天领域,这反而会让无数工程师头疼不已。
基于这种情况,在发动机启动之前,提前接入少量的液氧做预冷工作,这就显得很有必要。
发动机有了预冷措施,自然就能看到少量白雾散发到空中,而这也正是那些采用液氧推进剂火箭荣获“冰箭”桂冠的由来。
其实还别说,伴随着袅袅白雾在试车台周围不断萦绕、升腾,看起来确实也有点儿味道。
大厅中间,正好高悬着一块电子液晶表,而它所显示的倒计时也在不断跳动,距离点火测试窗口越来越近。
04
03
02
01
....
试车台上的法拉第火箭发动机体型再小,那也是火箭发动机,在点火启动的一瞬间,那动静就肯定小不了。
震耳欲聋地啸叫伴随着更多的白雾升腾而起,从尾喷管出来的高温燃气甚至轻松达到两三米之长,耀眼地马赫环明亮而清晰。
用于隔离出安全区的防弹玻璃,此刻都有些轻微震动。
至于脚下,那就更不用说,章昭感觉就像是踩在足浴盆里面一样,单说这高频率的小幅度震动效果。
还真是贼他娘的舒服。
苏馆长看了试车台那边的景象,发自内心的赞叹到:“这发动机,很稳啊!”
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全都是成熟的储备技术,把它们结合组装起来,问题也不会太大。”章昭的回答,也同样很稳。
时间已经过去十秒,周围有观摩人员开口,关心到:“今天只是第一次点火测试,怎么现在还不关机吗?”
这话问出了现场很多人的心声,但章昭解释很明确,也很坚决。
“不关机,这次点火同30秒推力测试一起进行,后续没那么多的时间慢慢来磨蹭。”
虽然这次名义上是进行发动机首次进行点火测试,但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首次测试也要坚持运转30秒之后才能停机。
这绝对是相当大胆的测试方案,但同时也是效率最高。
现在时间不等人,研发团队只能做出这种看似激进冒险的选择,但好在只有艺高才胆大,法拉第火箭发动机是大量采用经过验证的成熟技术,自然也不负众望。
还是那块液晶表,数字计时继续跳动,要说整个测试现场,目前也只有它才是心态最平稳的存在,各种波澜不惊,不急不缓。
28
29
30
几乎在同一时间,试车台上的发动机也停了下来。
空中的微风吹过,云雾散去,还是那台发动机,它依旧稳稳地固定在试车台上,似乎跟半分钟之前也没什么差别。
是的,外观没有大变化就是最好的结局。
发动机停转之后,人群中顿时爆发出热烈地尖叫声、欢呼声,毕竟这台发动机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一个月试制周期走下来,已经让很多人对它抱有了很高的期待。
而现在,他用一次完美的首秀来证明自己,不负众望!
章昭、马特兰,以及另外几位项目核心虽然还能佯装淡定,但互相都知道,他们的兴奋和激动不会比现场任何一个人差到哪里。
之所以还淡定,那是因为还要等数据报告。
但是,随着耳边传来的各种声音,也引起了章昭内心的激荡:
“成功了,它能够动起来!”
说话这是一位中年机加技师,今天是特意请假来现场观摩此次发动机点火,因为他负责制造了精密的推进剂雾化器。
而现在,只要发动机能成功运转,那就证明他的工作成果没有问题。
“这是斯坦福的伟大胜利,火箭节的Mini大奖赛,我们必须要干翻伯克利那帮穷逼。”
不用说,这肯定是斯坦福航空航天专业的学生。年轻人热血沸腾,若是给他一台发动机,背在背上,或许他直接就可以上天了都。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好像叫“力大飞砖”.....
数据计算中心的效率也不算慢,仅仅过去几分钟,一份漂亮的数据表就被打印出来,数据分析师兴奋地挥舞着报表,一股脑冲出了紧闭已久的办公室。
章昭接过分析师递来的数据表,一眼扫过去,只看了其中几个最关键的数据,他就知道,这事儿靠谱!
片刻之后,又详细地阅读了所有的测试数据,扭头再看看令外几位,大家都面带喜色。
章昭需要将分析结果公布给所有人,开口大声宣布:“双电泵按照电调设备的控制指令,精确地将推进剂泵給发动机;雾化系统也相当稳定,它完美地做到了我们此前所计算的雾化比,从而让燃烧室内的推进剂能够高效燃烧。”
作为法拉第发动机的技术审核,马特兰教授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很多年,都不用等书面的精确测试结论,其实早在发动机还没关机之前,他就已经在心里有了大致的结论。
现在,书面测试更加从侧面证明了他的看法,他也就顺便开口评价两句:
“刚才发动机所排放的尾焰非常稳定,且白色烟雾相对较少,这意味燃烧室里面的推进剂燃烧非常充分。”
作为教授,说话当然惜字如金,只要专业人士能听懂意思就行了,至于其它的小喽啰,回头自己去慢慢思考吧。
而章昭作为专业人士,马特兰教授没说完的话,他心里则清楚的很。
其实也简单,如果液氧、煤油两者但凡有任何一方泵入燃烧室的量多了,或者少了,最后的结果就必定是富氧燃烧或富燃燃烧之一。
富氧燃烧先不说,放一边儿。
如果富燃燃烧,它就必定会产生大量碳颗粒,一部分会积累在燃烧室壁上,而另一部分则随着高温燃气排放出去,这些碳颗粒跟液氧煤油燃烧所产生的水蒸气结合,会生成大量的白色浓烟。
而在刚才的测试中,至少就现场所看到的浓烟来说,产量并不多,水蒸气排放正常。
由此而观之,推进剂燃烧的肯定属于正常标准,这已经是目前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的最佳燃烧混合比。经验老道的马特兰教授早就看出其中情况,只不过在最终测试数据没完全出来之前,他不会将这些判断公开。
现在,数据报表已经出来了。
看到火焰温度、黑度两数据都在理论范围之内,证明发动机也不是富氧燃烧,那马特兰教授自然会紧接着章昭之后给出他的判断。
苏馆长虽然很久不在美国,跟航天领域的关系也不算紧密,但多少也能说上两句。
赞叹到:“美制RP-1煤油含硫量相对比较高,比不上俄罗斯的巴库煤油,但现在这款发动机绝对是充分挖掘出RP-1的最大潜力。”
马特兰教授听到这里,同样是眼前一亮,再次附议:
“的确如此,我们这台发动机绝对是把RP-1煤油的化学性能发挥到了极限,就算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去找,绝对也没有其它任何一款发动机能达到这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