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阳子自己也不知道这次闭关会多久,所以他必须要一笔钱。其实他还有一笔财宝,这是他血洗太行山匪寇时,在其老巢搜得的一箱财宝。本来之前每次都是交于官府处置的,可他后来也慢慢了解到官府的无能和官员的腐败。
那次,他经过思量再三后,还是自己暗地里收藏了这箱财宝,但他给自己立过誓言:绝不轻易动用!只用来帮助穷苦之人。
即使这次买完槐荫草,导致盘缠几尽,也让他准备去做趟子手而未想过动用那箱财宝,因为他觉得那笔钱不属于自己。
可是现在看来,他要违背承诺了。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能等,必须借着这股被老者点道的劲,立即开始闭关!他可不想为了银子之事,错过了顿悟的最佳时机,遗憾终身!
此时的骆阳子,正在心中暗道:“老者曾言‘天之道如空,利而不害’。我自行走江湖,向来为民除害,夺其不义之财,入我之手便为义财!又有何妨!?”
“……况老者还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吾必上士,岂可怠慢?”不觉中,那老者的道言已开始影响这骆阳子了。
约莫一个多时辰后,骆阳子终于走出函谷,他还是要先去兆京,因为财宝在那里。而后便去他的修行之地:龙台山!
本来兆京距离太行山路途遥远,他本打算就近保存,但思前想后,他还是花了点钱运回兆京。一来魏国是他的家乡,在这里有他最需要帮助的人;二来放的太远,时间长了心里还是不太踏实,毕竟这不是一笔小钱。
三日后,骆阳子终于到了兆京。兆京乃是魏国都城,魏国又是大国,其城墙自然是高耸威严,城墙上军士众多,戒备森严。
那次把财宝运回来后,骆阳子就花了点钱,在兆京一家不起眼的小客栈,长租了一间客栈角落里最不起眼的小客房,以此作为他的家。他回到客栈,洗了个澡,吃了点素食,然后就出城往西走了。因为那财宝他没放在当铺,当然更不会放在客栈,而是藏在了一个他觉得安全的地方。
龙台山距兆京城约一百多里,此时出了西城门走了约三十多里,路边有一小山叫京山,此山虽不大,但郁郁葱葱,树木林立,并常有蛇出没,因此百姓路过此山时都疾速而行。
骆阳子路过山下时,装作无意的前后望了望,随后一个跃步登上山,在山腰处停了下来。他又四处看了看,确定周围没人,就走到一棵油杉树旁的石头边,从石头底摸出了一个小铁铲,然后清开树下的落叶,朝泥土刨了起来。只两炷香的工夫,一个大木箱便初见端倪。
不一会儿,骆阳子打开木箱,只从里面摸出了两个银锭后,便迅速盖上盖子,盖上土,树叶,恢复了之前的样子。然后再把那铁铲藏到石头下,掩盖好,便下山了。
第二天晌午,骆阳子便到了龙台山下。龙台山下有个龙台镇,这就是他的故乡。小时的骆阳子,就是上山砍柴,无意中在山洞遇到他的师父,从此开始的习武之路。
想到此处,骆阳子禁不住想念起他的恩师:七星道人。初见时看他背负长剑,鹤发童颜,就像是神仙。师父和他一样,身材中等,话不多,语气平淡,对他很严格。
骆阳子径直走到他的邻居骆五家里,寒暄过后,交给他一枚银锭,并要他每三日送一次饭到山洞,然后就上山去了。
越过山腰,爬上半截石崖,骆阳子来到昔日的练剑之处,一座可以看到山顶,又被山中的大树遮住的小山洞。他给此洞取名“七星洞”,只因他与师父在此相遇,而师父说此洞是他的师父,也就是骆阳子的师公曾经观星之处。
骆阳子岂知其所谓观星为何事?他只知小时候看到正北方最亮的那颗星,父亲告诉他那一颗叫北斗星,周围一共七颗星称为北斗七星,故他以为观星就是观七星,就叫这山洞为七星洞了。
他曾几次问过师父的名号,师父却一直没有告诉他,他也就在心中叫师父七星道人,而师父所传之剑法便也叫做七星剑法了。
如今,他开始在此闭关,虽不知何时才可有所领悟,但他却不胜自喜,因为这两日闲暇时再次回忆起老者的那些道言,他竟有种预感:他会成功!且是大成!
连他自己也没料到,这一闭关就是九年……
骆阳子闭关后的第五年,中华1964年,楚国皇帝终于决意将都城从丰城迁至金陵。在这之前,为了使新都城安定繁荣,楚国皇帝还决定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占领位于金陵东北方,吴国紧挨楚国的一块宝地——扬州。
扬州从周朝起就是东部商业中心,且自打周王修筑了直通北方的运河后,水运就更加增强了扬州的繁荣。其盐业交易更是令周边鸿商富贾云起,每年上供给朝廷的税银便是以百万计。
而楚国要与魏国相抗衡,则必须使国力更加充盈,因此攻占紧邻楚国东边的扬州便是最好的选择了。
魏国和楚国的停战百年缔约已过六十多年,楚国若夺取了扬州,一来将进一步充实楚国之国力,二来更是为几十年的和平缔约到期后的魏楚再次大战做积累,三来就是为了迁都金陵。
另则,现在的金陵紧挨吴国,虽说以吴国的兵力不会对楚国构成威胁,然“京不在边”是历来天下诸国定都的传统。而扬州就在金陵东北百里,若是占有此城,置以重兵,则成为金陵和吴国中间的一道屏障,皇帝在都城金陵才可以安坐高台而高枕无忧!故此次楚国是志在必得,其兵力和军械配置三年前就已开始谋划,如今已有出兵之势。
迁都之前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要清理金陵户籍,将一些与新都城不相符的闲杂人等驱逐或强迁至其他地区。曾经的金陵望族蓝氏便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