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培养电影创意人才的战略
我国整个电影产业都在期盼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复合型人才,最少要受过三个学科以上的复合教育,如:宣传、发行、销售人才要受过市场、经济、管理等学科的教育。
培养电影复合型创意人才是我国电影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办好电影院校和各类专业艺术院校,培养电影创意人才。学校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艺术环境和创意气氛,使学员学到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受到全面系统的电影专业教育和艺术训练,为国家培养电影各专业创意人才。
第二,办好综合性大学中的影视专业。近年来,许多综合性大学纷纷设立影视专业,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综合性大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系统、全面、复合、完善,特别是硕士生和博士生。办好综合大学的影视专业,可以为电影产业培养复合型创意人才。
第三,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力量。在影视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导演、明星、大腕出资开办的民营影视艺术学校,如: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张国立美景艺术学校等,培养演员和电影专业人员,这里不乏杰出创意人才。这些学校资金充足,师资力量强,言传身教,师傅带徒弟,实践能力强,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大力提倡。
第四,对现有各类电影人员要加强培训。当前中国电影产业正发生深刻变革和创新,电影创意的形式、演艺水平、摄影技术、美术、灯光、音乐等都在前进、发展、更新,所以要对现有各类电影人员加强培训,使他们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我国电影界要向外国先进水平学习,演员和电影各类专业人才互相交流,可以派他们到好莱坞进修学习,特别是向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剧组学习。
第五,建立电影人才市场,加强电影人才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电影企业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电影各类人才的创意得到合理报酬。
(六)加快高科技步伐,大力发展数字电影
我们已经进入以数字压缩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21世纪,中国电影产业化要加快高科技步伐,大力发展数字电影。
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电影数字化发展纲要》中指出到2010年我国电影数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确定数字化电影在电影产业中的战略地位。”从政策层面上明确指出高科技数字电影在电影产业中的主导地位。
数字电影是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缆、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电影。狭义数字电影是指高科技数字电影特技,是用电脑图像技术处理胶片影像,技术人才按照导演的创意,对胶片影像的形态、大小、色彩、光线、音乐和动作的快慢、方向做三维立体图像处理,使影像达到创意效果。广义的数字电影是在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的生产流程中,在任何环节,以任何形式采用数字技术都称为数字电影。如:用高清晰度数字摄影机拍摄的电影;在数字影院放映的电影等。
数字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高新技术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制作方式上,数字电影采用高清晰摄像技术拍摄,用先进数字技术对拍摄的素材进行编辑、输入系统、图片处理等后期加工,使数字电影比传统电影更具震撼力。
在存储载体上,数字电影以数字介质为存储载体;传统电影以胶片为存储载体。
在发行方式上,数字电影采用数字信号发行,通过卫星、光纤光缆、磁盘、光盘传送电影节目,数字信号通过物理媒体传送,电影画面稳定、清晰、放映效果好;传统电影通过印制大量拷贝发行,影片通过多次拷贝,胶片容易老化、褪色,放映出的画面容易抖动、闪烁、重影、效果差。
从成本上讲,数字电影制作成本低,用数字制图技术制作电影所需的风、雨、雪、高山、大河等各种画面和实景,不需要耗巨资搭建背景或到深山老林拍实景。数字信号通过物理媒体传送,不需要传统电影的“跑片”,这就大大降低了电影的发行成本。
从电影产业化的角度,数字电影不仅拓展了艺术家的创作天地,培养出一大批新数字电影工作者,而且还催生了给人娱乐休闲的数字电影院线,促进了数字电影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大批衍生产品,如:数字游戏、玩具等等。高科技使数字电影突飞猛进地发展,增加了电影产业的附加值,加强了电影产业化进程。
(七)中国电影企业要加强整合营销
电影不仅是制作出来的,而且也是营销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营销甚至比制作更重要。中国电影企业要整合各种电影销售渠道和各种销售方式,把电影推向市场。1.中国要加快建立电影整合营销传播新体系
中国电影市场的营销策略要转变要创新,要从“产品导向型”,转向“销售导向型”。电影产品销售成功,不单取决于电影产品的艺术水平,社会效益,精品战略,更主要的取决于积极的市场开发,大力宣传和媒体整合营销。
中国要加快建立电影整合传播营销新体系,关键有四点:首先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电影的消费者就是观众。了解受众的需要,受众需要什么电影,我们就生产制作什么电影。其次,营销就是传播的理念,电影营销就是信息传播,就是媒体的广告、宣传和炒作,正是由于媒体大力传播,《泰坦尼克号》才有今天的成功。再次,要建立目标观众“资料库”,掌握足够的受众信息和资料,有的放矢地进行营销传播。最后是营销传播整合,这是整合营销传播新体系的核心。电影营销整合传播系统庞大复杂,电影制作、广告策略、市场调研、宣传炒作、公共活动、各种媒体、促销手段等,要在统一有序地经营运作下形成营销合力,诱导消费行为的实现,最大限度地取得营销效果。
2.深入进行院线制改革,提高影院经营水平
所谓“院线制”是由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组合形成院线,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经营管理模式。
电影院线改革为电影市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院线制改革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有效地把效益好的影院组织起来,实行强强联合的品牌经营战略;院线制使发行方和放映方密切合作,减少发行环节,降低发行成本,电影院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引导电影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向观众提供优质服务。
目前我国已建成跨区域经营的电影院线37条,包括1325家影院,3034块银幕。仅2006年一年时间,全国电影院线就新增加影院82家,银幕366块。事实表明,推行电影院线制后,全国电影市场放映业绩普遍提高,新型或现代多功能厅电影院改造动力加强。特别是在电影票房分账中,国内推行分账制,即制片方与院线4∶6分账,使院线赚得盆满钵溢。
中国电影要扩大院线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推动电影院线公司的整合、重组和并购,鼓励电影院线公司以资本为纽带进一步整合;鼓励各种资本参与电影院线建设,鼓励社会资金、民营资本、外国资本参股、控股或独资组建院线;鼓励院线公平竞争,使各类电影产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有序竞争。我国电影院线要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即全国性院线——跨省院线——省内院线三级格局,全国性院线应成为中国电影院线建设的重点。
3.加强电影的档期营销
电影档期营销是指根据不同的档期,选择适当的最受欢迎的电影,整合各种销售渠道和销售手段吸引观众,把电影销售出去,创造最大的票房收入。
档期是一种与大众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密切相关的电影营销概念。2004年后,中国电影档期概念逐渐成熟,目前开发和培养出的电影档期有:春节贺岁档、情人节档、三八档、五一黄金周档、六一档、暑期档、十一国庆档、元旦档、奥斯卡档等。
选择电影档期是电影营销的关键,许多影片都是为特定档期量身定做的,如《韩城攻略》瞄准“春节贺岁档”,《头文字D》确定为“暑期档”,《神话》确定是“国庆节档”,《情人结》、《鸳鸯蝴蝶梦》、《美人依旧》瞄准“情人节档”。现在几乎每个档期票房收入都有大幅度增长。
中国电影市场要加强档期建设,不断开拓电影营销黄金时段。中国电影的档期营销要从现在的后期推广方式转变成前期营销方式,档期对电影的影响不仅在于何时间用何种方式投放什么电影,而在于何时间用何方式生产什么电影。电影制片要自觉地与档期结合,要根据不同档期,根据人民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生产出高水平、高质量、适销对路的影片,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主旋律电影”是反映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当代观众对讴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市场观、心理期待的电影。主旋律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主题之一,是中国电影的意识形态属性,电影不仅是商品,而且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隐性广告。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发展要更现实、更人性、更关怀、更丰富,要有观赏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中国主旋律电影要与电影院线和档期紧密结合,整合营销,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2004年成功的例子有:国庆55周年推出的《张思德》、《郑培民》;纪念邓小平百岁诞辰《邓小平,您好》、《我的法兰西岁月》、《邓小平·1928》;贺岁档推出《天下无贼》、《功夫》等主旋律影片,创造了4亿元以上的票房收入。
4.降低票价,促销手段不断推陈出新
影响票房收入的因素是观众人次和票价。我国电影零售票价大致分为四个档次:
第一,豪华型:主要是五星级影院贵宾厅120—150元/张;第二,一级市场重点大片、重点档期、重点影院60—80元/张;第三,一级市场各院线一般影片20—40元/张;第四,二级市场一般影片5—20元/张。
决定票价的主要因素有: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差异;电影院线的软硬件水平;电影片的级别、水平和质量;电影的上映时间;观众的对象和层次等。
观众看电影的消费成本包括:电影票价直接成本;交通费、餐饮费等间接成本;时间、精力、情感等精神成本。在市场经济下,时间、精力、情感对观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的电影促销必须尊重观众的消费成本,降低观众的消费风险。商业运作要规范、准确,让观众觉得,选择看电影的娱乐形式是物有所值。
中国电影要降低票价,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电影,电影促销手段要不断创新,形成适合的多元票价体系:伍元票价,半价优惠票价,各种优惠套餐:情侣套餐、家庭套餐、年票、季票、月票、会员制。节假日各种包场:中小学生场、老年人场、军人包场等。如:2005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和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联合发布《关于全国影院实行电影半价日的倡议》,对电影市场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得到全国400多家电影院的热烈响应,电影观众剧增,票房收入增加。
5.中国电影市场要加快建立分级制度
电影分级制度是把电影商品,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分成不同档次和级别。
电影分级制度,真正触及中国电影目前面临的实质问题。拍电影首先应该目的明确:为什么拍这部电影?为谁拍?给谁看?目标观众是谁?电影分级制度强化电影的目标市场意识,培养比较稳定的观众群。细分目标市场,才能使中国电影产业真正繁荣起来。
中国电影应该加快建立电影分级制度,制定详细的分级标准,做好分级后的管理工作,是当前中国电影迫在眉睫的任务。
中国电影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影分级制度:第一,按年龄设置电影级别标准。在设置电影级别标准时,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首先关注色情镜头,其次是暴力镜头。中国电影分级要与世界接轨,分成五级:儿童级、13岁以下级、15岁以下级、18岁以下级、成人级。第二,按区域分级制度。社会学研究表明,人是有社会性的,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文化现象的看法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有时会有很大差距。我国由于长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尤其是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差距很大,根据我国特殊国情,中国电影应设置按区域分级制度,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细分目标市场,哪些电影适合所有人观看,哪些影片应该限制观看。第三,电影分级制度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维护电影分级制度的执行。我国可以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通用的做法,进电影院时查验身份证和其他有效证件。当今电影的概念已不仅仅是在电影院放映,还有电影衍生产品,如:光碟、游戏、电视、网络、手机、画册图片、书刊等等,实行电影分级制度后,对电影衍生产品也应该加强管理和控制,这样电影分级制度才能真正达到预想的效果。
(八)培育和延伸电影产业链条
电影产业具有极长的产业链条,与相关产业联系密切,培育和延伸产业链条可以拉动消费,带动投资;培育和延伸产业链条可以为电影产业本身带来丰厚的利润;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产业增值链
电影产业的后续价值是一座金矿,挖掘它,可以得到更大的收益,许多名著放映后,其后续的产业链条带来的收入超过票房收入。延长产业增值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做好电影主产品及后续产品的统筹规划,综合研究开发。它们的形象是统一的(如卡通),并把这个名称注册为商标,既保护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又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第二,进行多领域、多层次综合研究开发。从服装到玩具、食品、文化用品、音像图书、舞台戏剧、大型主题游乐园,甚至于新兴的电子游戏和网络服务等等,无所不及。第三,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集中开发,有助于企业形象的塑造,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