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93300000020

第20章 北京秧歌

1、郊区的秧歌塑造

北京的民间舞蹈由于和广大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明、清以来的舞种大部分流传至今。但城区与郊区有所不同,城区由于经济、文化发展较快,分散的个体劳动者,大都参加了集体的、社会化的大生产组织,人们的审美情趣更趋于现代化、多样化。城市文化活动也日益丰富多样,加以人口流动性较大等原因,传统舞蹈保留下来的相对较少。而郊区的广大农村,由于生产方式比较稳定,人口流动性较小,人们更注重传统习俗活动,以及文化生活比较缺乏等原因,历史上的民间舞蹈大多保留了下来,一些较大的村镇几乎都有一至数档民间舞蹈。这类舞蹈有“高跷秧歌”、“地秧歌”、“老秧歌”、“风秧歌”、“大班小班”、“扑蝴蝶”、“什不闲”等。它们大都具有秧歌的特点。

2、北京秧歌的特点

北京秧歌所共有的特点:走秧歌步、腰部扭摆、膝部颠颤,用逗场来进行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表现丰富的生活情趣。同时多是有歌有舞的。

3、北京秧歌的表演形式

北京秧歌的表演形式一般分大场和小场,大场以走队形为主,小场或表演逗场或做技巧。

第一节北京地秧歌

1、北京秧歌的历史脉络

1、历史渊源

北京朝阳区小红门红寺村早先有一档表演方法和风格都很独特的秧歌会,叫做“太平同乐秧歌圣会”。这个会到现在还留着一面写有“左安门外红寺村太平同乐秧歌圣会始于乾隆二年”字样的会旗,可见秧歌会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开始建立,并延续至今。

2、秧歌的发展与贺会

这个会旗上还详细记载了该会成立后曾经的三次重整:第一次是道光六年(1826年);第二次是光绪五年(1879年);第三次是在它第一次去妙峰山参加走香会之后的民国十四年(1925年)。第三次重整意义不同寻常,由北平妙峰山走会总会头及三十六档会的会头共同主持了命名仪式,当时叫“贺会”,各会会头检查了该会化装、服饰、道具等各个环节,并在每个演员的脸上加画了一笔,以作为区别其他会档的标志。这次“贺会”对红寺村地秧歌的确立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果一个会档没有经过“贺会”,用当时的话说就叫“黑会”,只能算是一种自娱自乐的组织,只能在本村玩,不能到其他地方或城内活动。只有经过“贺会”后,它才有资格参加各种活动,外出走会的机会就越来越多了,逢年过节,或是有钱人家婚丧嫁娶,都会邀其去表演。民国时期,红寺村地秧歌曾多次被邀请参加在先农坛、天坛、地坛等地为赈灾筹集资金而组织的“游艺大会”和城内的民间走会活动。这个秧歌会非常注意吸收戏曲艺术的优点,使表演不断丰富和提高。

2、北京地秧歌的表演形式

北京地秧歌形式完整,表演严谨规范,有一套出会仪礼程式,演员10~16人。整个表演以舞蹈为主,并辅以歌唱。表演有两种类型:

一是原高跷表演基础上卸下木跷,就地表演,只是动作幅度更大,高雅。动作多跳跃、旋转、大踢腿等动作比较多,而且吸收了戏曲表演中所讲究的“手”、“眼”、“身”、“法”、“步”和“精”、“气”、“神”等表现手法,使舞蹈表演较为规整、严谨。

另一种是只扮秧歌,表演程式分为:推山子、走场、演员分组亮相、跑大场,如“边儿篱笆”、“山子篱笆”、“万字篱笆”等。

然后是小场,双人表演“捕蝶”、“摸鱼”等。

3、“地秧歌”的人物角色

“地秧歌”的人物有舵头、小二哥、文扇、武扇、渔翁、樵夫等角色各二人,打锣、打鼓者各四人,以及打大锣者一人,旗手二人等。

4、鲜明的动作特点

“地秧歌”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动作特点,比如舵头的“抢桥”等动作,灵巧利落、矫健豪放;樵夫和打鼓者的基本动作多为“骑马蹲裆式”,沉稳有力;渔翁的表演是两眼有神,双手不时做出捋髯、托髯、推髯等动作,显示出精神矍铄的神态;而颠跳、颤膝的动作每个角色都有。这样,“地秧歌”的舞蹈动作既有角色的鲜明个性,又有和谐统一性。

5、“地秧歌”与“祭天仓”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是“祭天仓”活动,这是一种祈求上天保佑庄稼丰收的祭祀活动。这天全村人都不下地干活,跟着秧歌队去永定门外小红门三台山大仙爷庙“祭天仓”。

走在秧歌队前面的是手托高香(祭神佛时焚烧的香)、带着粮食和灶灰的老人和会头,村民们也都手拿着香跟在队后或周围。到达地点后,村里辈分最高的老人先把香点燃,接着村民们再把香点燃,之后持灶灰的老人用灶灰在地上圈一个或几个小圈,携粮食的老人把粮食放在圈内。这些仪式完毕后,开始表演“地秧歌”。秧歌表演时没有伴奏乐队,只是舵头和舞者自己边打锣鼓边跳舞,算是伴奏。

第二节北京老秧歌

1、北京老秧歌的传说

相传清康熙年间,康熙去北京大红门巡访时,遇上一只猛虎。在老虎正向他扑来的危机时刻,黄三太甩手一镖将猛虎打死。康熙为了报答他救命之恩,赐他穿黄马褂。黄三太一家人为了表达欢乐情绪,就跳起了秧歌。后来便在延庆县大榆树乡姜家台村有了表现赏赐马褂故事的“老秧歌”。

2、开庙表演

每逢正月十五开庙时,“老秧歌”都要到庙门前,由“秧歌角”(黄三太扮演者)在庙里“升表”(烧黄纸),称做“接天官”,表示接来黄三太的神灵。因为舞蹈中的黄三太穿的是黄帝赐予的黄马褂,所以身份地位很不一般。据说当年老秧歌会当经过正在演戏的舞台时,戏都要停下来,戏班的班主要上前请“老秧歌”里的角色登台唱戏或表演,在“老秧歌”全体角色表示谢绝后,台上的戏才能继续演出。如今,“老秧歌”就是村民们秋后自愿结合在一起,自筹资金兴办的花会。一般在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里与其他民间会档一起活动。

3、“老秧歌”的角色

“老秧歌”有12个角色,除主要人物黄三太外,还有老婆、马童、公子、三名武士和五名家里的仆人。

4、表演特色

(1)角色动作

“老秧歌”的动作比较简单,身着团龙黄马褂的黄三太为领舞者,他左手拿着云帚,右手握着幌子,指挥舞队变换队形。三名身挎腰鼓的武士和五名持手锣的家仆一边打鼓一边跳舞,大鼓、大镲则在场外伴奏。

(2)演出程序

①舞蹈时主要是在领舞指挥下,走出丰富多变的各种阵图,显得热烈欢快。

②走完阵图后,全体站立,演唱《柳子歌》,然后才算结束。《柳子歌》唱词内容一般是历史人物故事和吉利话,唱词接近口语,曲调具有浓郁的山歌风味,别具特色。

第三节蝴蝶会

1、蝴蝶会的地域分布

蝴蝶会流传于密云县卸甲山、康各庄、尖岩,节北口河西、八家庄等地。

2、蝴蝶会的传说

“蝴蝶会”的传说:元朝初年,在密云县曾流行过一种眼病,人们深受其苦而又束手无策。后来,一位游方到此的名医,用蝴蝶作为原料制成药,医好了患者的眼病。从此,这些地方的人们就把蝴蝶当做吉祥的象征,为了能永远得到它的保佑,便创编了蝴蝶会。

3、角色人数的定向

蝴蝶会的表演形式大致是由扮作“蝴蝶”的孩子站在男青年的肩上表演,各村表演的人数和个别动作不同。如卸甲山村由三个男孩表演,而八家庄是由五个男孩,古北口为七个男孩。

4、八家庄的蝴蝶会表演

八家庄的蝴蝶会最具代表性,动作技巧性强,队形变化丰富。表演时,扛“蝴蝶”的青壮年分“腿子”和“替肩”两组:

①走街时,小孩由“替肩”扛着,只是行走不做表演;

②打场时,小孩由“腿子”扛着进行表演。

这个舞蹈通常在广场表演,无论远近,都能看到蝴蝶在空中飞舞的表演情形。

5、“蝴蝶会”和白龙潭风俗

(1)开潭宴请

每年一进正月,各会的准备工作便开始了。正月十五左右,花会的总管都要设宴请四位“值年”,也就是每年分管花会的人和各档会的会头,他们一般出自殷实之家。二月十五左右由当年的“值年”做小米面茶,请上会的男女老少吃。各会会头在二月二十七八以前,还要请自己档会的人吃馒头、饼子等东西,为的是让参加走会的人们各负其责,为本村或本档会争光。

(2)走会

到三月初三白龙潭开潭日的那天,大概有三百多人参加走会,活动也就达到了高潮。上午九时三声枪响后,走会队伍由两面会旗开路,接着是一对金棍和写着“御赐金棍打死勿论”的门标,再接下来是中幡、狮子、高跷、十不闲、八面大鼓、蝴蝶会、吵子、小车会、八面大筛等会档,后面是“香尺”,它是用来解决会档之间纠纷而设的专人所拿的尺子,必要时用它布置各会该占多少地方。

(3)表演

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到了白龙潭后,先在龙泉寺下等候,寺里的和尚沐浴更衣,到銮驾跟前叩头接驾,然后各会档才能上去。从山门一直往上到龙王殿,高跷要表演“跳台阶”,然后再到菩萨殿,最后下来到月台摆场子,到老爷庙走场子、“接顶”。“接顶”时“香尺”要看桌上所摆的礼物,一般是摆整只肥猪或者摆点心,然后高声报出礼物的名称,表演队伍中的“高跷会”就接唱相应的小曲儿,一般内容都与龙王有关,如“你想望那老龙神,风调雨顺保平安”。队伍在表演时要始终看着本会会头的号令,见会头猫腰摆旗,才能开始。接完顶,整个走会才算结束。

第四节高跷秧歌

1、高跷秧歌的表演形式

高跷分“文跷”、“武跷”、“文武跷”和“跑跷”。

“文跷”以扭、逗为主,“武跷”以武功见长。“文跷”与“武跷”原来是泾渭分明的,后来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形成了“文跷”、“武跷”混合杂糅的“文武跷”,其表演是扭、逗与武功兼而有之。“跑跷”以快步跑场,队形丰富多变,气氛热烈为其特点。

2、高跷秧歌的地域分布

北京各类“高跷”有千档之数,占全市民间舞蹈节目的一半,遍布18个区县。

城区及东北郊一带:通县部分地区(明、清皇帝下江南由北京至通州运河沿线)和顺义、怀柔、密云部分地区(清代皇帝赴热河避暑山庄沿线)的会档,过去由于为皇家承差表演的较多,舞蹈庄重文雅,因而“文跷”居多。

西南、西北郊一带,由于群众喜爱习武练功,因此“武跷”较“文跷”多。

“地秧歌”在北京亦较多,它分高跷去掉腿子跳及本来就在地上跳两种。前一种除做“高跷”上的动作外,还要做一些难做的技巧及复杂的动作,因此有“高跷怕去腿子”的说法;后一种以套路动作丰富,队形多变,表演生动而为人称道。

3、五斗斋秧歌

宣武区有个街道叫“五斗斋”,那里流传者一种高跷秧歌,原是文跷,以唱为主,所以又叫做“太平歌唱秧歌老会”。

(1)五斗斋秧歌的“水浒”角色

“五斗斋的高跷秧歌”原有十个角色,大多以小说《水浒》中的人物装扮,如:大头行,武松打扮;小头行,燕青打扮;武扇,施恩打扮;文扇,扈三娘打扮;樵夫,石秀打扮;二锣为孙二娘、顾大嫂打扮;丑鼓,时迁打扮;俊鼓,李俊打扮;还有渔翁,萧恩打扮。

(2)五斗斋的“请十相”

在高跷的表演中,“请(逗)十相”是一个有趣的模式,由武扇轮番请十个角色出场。再有就是渔、牧、耕、樵、读的对唱表演,通过歌唱各行各业的特点和长处。预祝五谷丰登,盛世太平。

同类推荐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收入了中外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按流传的原貌经提炼加工而编写,力求在不改变故事原貌的基础上使故事更加合理有趣。一个个优美曲折的民间故事将带你领略各国的风土人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浪漫感人;“长发妹”舍己救人的传说让人心生敬佩;“画扇判案”则在我们心目中塑造了一心为民的清官形象;“孩子和三色鱼”告诫我们不要贪心;“豆豆和妖怪”更是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力量。徜徉在这些优美的故事中,广大读者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真挚朴素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 中国文学简史

    中国文学简史

    本书通俗浅显地介绍了从先秦到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主要脉络,及主要作家、作品,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与收藏。
  •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这本新教材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结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教材在理论体系、组织结构和阐述方法等方面均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新教材结合学生身心特点,运用大量有趣味的案例说明理论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力求满足不同学制、不同专业和不同办学条件的教学需要。全书共分十一章,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结构、财政税收和金融、社会保障和个人收入的分配与消费、国家制度、民族和宗教、当代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等内容。
  •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哲理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哲理故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EXO熏染

    EXO熏染

    如阳光般灿烂强烈,却又带着紫罗兰般沉静,如玫瑰般沁人心脾;让我仿佛听清那直击心脏的六个字:我爱你每个你。——泠千染
  • 血腥生存

    血腥生存

    固执的他犯了重罪被贬为奴隶并放逐到一个叫地球的行星上,品尝着杀与被杀的暗无天日,他的心中一直都没有放弃希望,直到有一天,渐渐强大的他发现帝国培养他们并不只是为了娱乐大众而已,他们还要帮帝国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在帝国利用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有其他的想法,因为他们是……自由从来都不是主人赏给忠犬的骨头,它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就算被贬为奴隶,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迈着蹒跚的步伐,踏着鲜血铺就的红毯,追寻那迷人的光彩。生物科技,机械科技,数字科技,异能科技这是一个绚烂的大科技时代。这里有疯子也有胆小鬼,有美女也有野兽,有御姐还有萝莉,但是没有自由……
  • 大巫师亚当

    大巫师亚当

    亚当由于意外穿越到了巫师位面,拥有超脑的他,在这里如鱼得水,展开了他大巫师的征程。
  • 反攻略守则

    反攻略守则

    世上总有这么一群女生,身份高贵,才貌双全,父母疼爱,唯一的倒霉之处,是和女主抢男人,世上也有这么一群男生,出身优越,貌若潘安,兄友弟恭,唯一做错的事,便是和男主抢女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一一炮灰!当有一天,空间裂缝,主神陨落,神族众人沉睡不醒,主角反被炮灰压制,唯一的上神一一圣凰族小殿下凰筠仙,与天道做交易。入三千世界,夺回气运,挽救神界。
  • 修神高手在校园

    修神高手在校园

    一场意外导致轮回万年神的开启,大宇宙神,天神皇,天道,法则神,这些到底是什么!看陳昊怎么带领妹子征服宇宙。
  • 龙升决

    龙升决

    他和父亲一样,是隐于市井的炼体士,一次西方的旅行,一把古朴的长剑,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父亲的死,是巧合还是预谋已久,多年的努力是否能让他报得大仇,原来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如凤凰涅磐重生的他终于知道世上除了炼体士,还有一群修真的朋友,他们共同对抗西方异物,为国家尽微薄之力。异物除尽就是他们踏往修真界之时,初踏异界却生离死别,而序幕才刚刚拉起......看仍无法修真的他如何走上成仙道路,紫龙血脉的传承,《龙血宝典》的获得。引爆信念,激发万丈豪情!路漫漫其修远兮,终将上下而求索。
  • 道士在末世

    道士在末世

    丧尸围城,我没有异能,只有武功,只有道法。
  • 姐刀呢

    姐刀呢

    拔刀准备鲨无忧(bushi),盒盒盒类似于散文集这一类要是我咕了就我鲨我自己
  • 修行之我欲回家

    修行之我欲回家

    秦川是秦国国主的幼子,却在出游时遭到袭击,护卫首领在最后时刻启用随机传送符带走了秦川,但由于受到攻击影响,传送符出现了故障,将秦川和护卫首领送到了另外一片大陆。在这个新的地方,秦川是如何做到慢慢成熟起来,开始了他的回家之旅呢?敬请收看
  • 来自烟墨市的精灵大师

    来自烟墨市的精灵大师

    成为赤的弟子。这不是好兆头,这是烟墨市新人训练家的故事...(主角有一点孩子气,故事情节以欢笑、热血为主,谁都有过年少无知的过去,已经是一段美好而无法挽回的过去,记住脚下路,每踏一步路都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