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48100000031

第31章 从新旧之分到美丑之辨

创新是戏剧的一个永恒话题。三百多年前,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演新剧如看时文,妙在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着重传奇题材和情节的创新。六十多年前,梅兰芳说:“京剧的思想改革和技术改革最好不要混为一谈,后者在原则上应该让它保留下来,而前者也要通过充分的准备和慎重的考虑,再行修改,才不会发生错误”,主张形式的充分继承和内容的慎重创新。在戏剧持续不景气的今天,重新审视婺剧的创新问题,亟需弄清创新的步伐、形式和目的,走出全面创新、急剧创新的误区,从而建立起新的评价体系——从新旧之分到美丑之辨。

步伐:扭好秧歌

秧歌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民间舞蹈,在锣鼓的伴奏下,人们摇摆着前进,每前进三步,便后退一步。

在戏剧界,梅兰芳是扭秧歌的高手。他在演出中总是随时随地作出或大或小的创新,今天改一点,明天改一点,后天或许还要改一点。改过三点以后,他就暂时停住步伐,听听台前观众的反应,遇到观众一致叫好的地方,那就固定下来;遇到观众不太满意的地方,就退回原地,再换一个方向,重新起步。这样,在观众面前,梅兰芳的艺术形象每天都是“新的”,三次“新的”加上一次“旧的”,反复打磨几次,就可能变成“美的”了。

梅兰芳一生的艺术实践,也暗合扭秧歌“进三步退一步”的轨迹。第一步,身处京城,先后革除了不少梨园旧习,为之一新;第二步,访问上海,吸收积极的海派文化,分期分批地加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第三步,访问欧美苏联,以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碰撞,从而获得升华。解放以后,他除了在建国十周年时新排《穆桂英挂帅》以外,一直在打磨自己的“梅八出”,给旧的传统戏以新意,给年轻时新编的戏以传统,也就是把旧戏做做新、新戏做做旧,让新旧两部分相互融合,水乳交融。

喜新厌旧,本是人之常情。实际上,婺剧的那两个保留剧目,观众不仅对剧情了然于心,而且对戏词和音乐也是滚瓜烂熟了。如果前看后看,还是那两个剧目,左看右看,还是那两个套路,天长日久,即使是一流的剧团、一流的演员、一流的后场,观众也难免生厌倦之心。婺剧要永葆青春的魅力,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吸住观众的心,惟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但创新不等于“前进、前进、前进进”的高歌猛进,也不等于只知向前、不知后退的一往无前,更多的时候是渐变,一点一点地改变,天长日久,积小变为大变,有时也可以停一停,甚至退一退。停一停不是停滞不前,退一退也不是历史倒退,而是在总体前进的大格局下,停止或者修正前进中出现的偏差,从而回到符合戏剧内在艺术规律的创新轨道上来。

在婺剧界,无论是专业剧团,还是民间剧团,一讲传统,就是一成不变,什么也不能动,尤其是那几个经典剧目,几十年如一日,未免单调乏味;一讲创新,就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而不考虑观众的审美眼光和口味能不能跟上。梅兰芳扭秧歌“进三步退一步”的创新步伐,值得学习和借鉴。

形式:旧瓶新酒

梅兰芳讲的思想改革先行,就是在内容上进行创新,以体现时代精神;技术改革缓行,就是外在形式不变,以继承传统文化。简而言之,就是“旧瓶装新酒”,在保留旧的形式的前提下,注入新的思想内容。

婺剧的“旧瓶”,体现在形式上,就是传统的表演程式、唱腔、服装、化妆等核心的形式,保持不变,至少是基本不变,以延续古典艺术的传统;至于一些辅助的形式,譬如灯光、音响、舞美等,可以适时进行一些改变,甚至是比较大的改变,以利用现代科技的利器。

婺剧的“新酒”,体现在内容上,就是新的观念和新的情节,从而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在解放前的剧目中,常常有赞美“一夫二妻”的,譬如《珍珠记》、《春秋配》、《花田错》、《千里驹》、《烈女配》、《沉香阁》、《对珠环》、《两重缘》、《绣鸳鸯》等,无不如此。而浙江省兰溪市婺剧团排演的《画眉》,女主角画眉女扮男装,金榜题名,做了南阳知府,造福黎民,而她的丈夫却名落孙山,巾帼不仅不让须眉,甚至还胜过须眉,从而高扬了男女平等的思想,也让观众耳目一新。

家喻户晓的婺剧名作《三请梨花》,是在传统的《紫金镖》基础上改编的,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故事情节,都有了质的飞跃。在《紫金镖》中,樊梨花为了嫁给薛丁山,杀了父亲,违背人伦;而在《三请梨花》中,改为樊梨花与兄长争斗时,不慎误杀了父亲,符合人性。在《紫金镖》中,薛丁山是“三气一请”樊梨花,显示了薛的目中无人和樊的卑微下贱;而在《三请梨花》中,薛丁山是“一气三请”樊梨花,体现了樊的自尊自重和薛的真诚悔过。

时代精神完全可以通过古典戏剧的传统形式来体现,这就是“旧瓶装新酒”的路子。

误区:全面创新

婺剧界有一位资深导演提出了“全面创新”的理论,初看似乎振聋发聩,细想实在匪夷所思。先看一看人家对他的评价吧:“他敢闯禁区,走新路,并从音乐、舞美、表演等方面大搞全面创新。只要能为戏所用,不管古今中外,都拿来为我所用,甚至把西方芭蕾舞的表演也融于古老的婺剧艺术之中。”

不管古今中外,都拿来“为我所用”,这并没有错,不过还要加一个前提,就是“以我为主”。如果坚持“以我为主”,拿来话剧甚至芭蕾舞等现代西洋艺术形式的元素,掺和到婺剧表演中,为我所用,万变不离其宗,婺剧还是姓“婺”;如果放弃“以我为主”,拿来的艺术元素掺和到婺剧表演中,把我吃掉,变成以他为主,婺剧就不再姓“婺”了。当然,在拿来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所挑选,有所取舍,最好材质相近,譬如京剧、昆剧可以大胆借用,而话剧、芭蕾还是要慎重一些。从《前后日旺》、《双阳公主》改编的《昆仑女》,拿来了话剧的语言、话剧的念白,淡化了婺剧的表演程式,糅合起来的到底是什么剧?有人说是“话剧加唱”。

婺剧作为一门具有四百年历史的古典艺术,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品格和能力。为了照顾观众的感受,引导观众的审美,一直以来推陈出新,局部创新,逐步创新,而不是推倒重来,全面创新,急剧创新。今天创新这一点,明天创新那一点,后天创新另一点,积小变为大变,这是符合古典艺术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的。

而这位资深导演在“全面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将有“天下第一桥”之称的旧版《断桥》进行创新,结果如何呢?片面突出外在动作的激烈火爆,却掩盖了内在戏情的细致演绎。本质就是借“全面创新”之名,行“去婺剧化”之实。

目的:为谁创新

为谁而创新,为什么而创新?事关婺剧价值体系的重构。这本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戏是演给观众看的,无疑是为观众而创新;观众需要的是表演好看、音乐好听,需要优美的婺剧,从中得到心灵的愉悦,是为优美而创新。

而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功利社会,戏剧界的价值观被严重扭曲,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观众,而是为了能够获奖,有了奖杯,意味着就有地位、荣誉、职称和奖金。而能不能获奖,是由外地专家决定的,演员必须揣摩和迎合他们的口味。而外地专家往往注重改变的幅度大不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不强,所以很多时候折腾得越厉害,获奖的希望就越大,而不问剧目好不好看、好不好听、优美不优美,观众喜欢不喜欢,变成为创新而创新。

本地观众和外地专家这两个群体之间,对婺剧的价值评判标准,常常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本地观众喜欢美的,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美而新,像《江南第一家》这样的新编历史剧,另一种是美而不新,像《僧尼会》、《牡丹对课》、《雪里梅》这样的传统经典剧目。而外地专家喜欢新的,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而美的,像新编历史剧《江南第一家》,另一种是新而不美,像新编历史剧《昆仑女》、《梦断婺江》、《情殇》。本地观众和外地专家之间有一致的地方,就是美而新、新而美这一部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皆大欢喜;但更有不一致的地方,就是美而不新、新而不美这两部分,严重冲突。美而不新,外地专家觉得你因循守旧,并不看好,而本地观众只要好听、好看就行,才不管新旧;新而不美,外地专家觉得你锐意创新,深受青睐,而本地观众感到既不好听、也不好看,啧有烦言。这就是解不开的症结之所在。谁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婺剧作为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草根艺术,生于民间,死于庙堂。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婺剧的价值评判标准,从专家的新旧之分变为观众的美丑之辨。如果演员心中时刻装着观众,婺剧自然永葆青春;如果演员心中时刻想着奖杯,婺剧或许大限将至。

同类推荐
  • 流动的飨宴

    流动的飨宴

    《流动的飨宴/海明威全集》是海明威生前写成并经他亲自修改的后一部作品。在书中,海明威回忆了1921-1926年他和一任妻子在巴黎的一段艰辛而又愉悦的生活:初涉作家生涯、窝咖啡馆写作、与文友闲扯、赌马、忍饥受饿、逛塞纳河畔旧书摊、在莎士比亚书店借书,与菲茨杰拉德邂逅并和乔伊斯、庞德等人擦身而过……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 胡适:容忍与自由

    胡适:容忍与自由

    《胡适:容忍与自由》是中国近代以来,盛名至极的文化学者之一——胡适先生作品,收录32篇胡适先生经典作品,涉及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妇女问题等诸多领域,诸多实际问题。看胡适先生在六十年前的文章里是如何解答当代人的诸多困惑的……在复杂的社会里,我们如何做?
  • 沙漠里的细水微光

    沙漠里的细水微光

    《沙漠里的细水微光》是以作者的沙漠生活为脚本编写的书,既有对居延文化、黑城遗址、胡杨林、沙尘暴和戈壁生命如沙鸡、骆驼、黄羊、蝎子、四脚蛇等客观存在的细致观察,又有对生存在沙漠边缘的底层人群生死情欲、命运生活的纪实性叙述,是一本融地理环境、人文观照、个人体验为一体的散文集,有着较强的地域色彩与异域风情。
  •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热门推荐
  • 虹影幻缘

    虹影幻缘

    魔影宫护宫弟子蓝裳,聪明善良,痴恋大师兄赤烟,而赤烟的心,停留在了小师妹紫苏的身上,紫苏的父亲,魔影宫主君色,又对蓝裳情有独钟……当魔影宫与冰川雪府二十年战约到期,蓝裳的聪明与执着致使她旋进了神魔二界爱与恨的纠缠,情与仇的纷争之中,最终才发现,隐藏于她身上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 灵龙战舞曲

    灵龙战舞曲

    奏响剑与魔法之歌,舞动龙与精灵之曲。剑指苍穹,龙腾四野,法御玄冥,魔动九天。
  • 血图谱

    血图谱

    历史从来都掌握在强者的手上,杀戮冷血残酷的战斗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身处和平年代的人,却意外成为了克隆人,穿越到千年后,无力、无能、无知。靠什么能够改变?信念、信仰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笑着活下去。
  • 蓝红如梦

    蓝红如梦

    有人说我不相信缘分,有人说我信。其实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早已成为定数,要怪只能怪造物弄人。有些逝去了还可以再有,有些一转身或许就是一辈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世界我为帝

    诸天世界我为帝

    新书《影视世界赏金猎人》已发布,喜欢的兄弟请多多支持!!!
  • 神医仙妻:邪王夫君,宠上天!

    神医仙妻:邪王夫君,宠上天!

    “我家王妃虽乡下来的,但胆敢对她不敬者,杀!”“我家王妃虽不会说话,但不准与她计较!”“我家王妃虽性格柔弱,但肆意欺辱她者,杀!”众人泪奔,爷,您家王妃什么样,您自己心里没数么?脸呢?脸呢!情商堪忧的齐淑宁过劳死了,一朝穿越,发现有了父母双亲的疼爱,还有兄弟姐们娇惯,这美好的生活让她只想安稳平淡生活,种种田,卖卖药,做做饭,溜溜鸟,可是身怀异能的她,却注定与腹黑邪魅的他牵扯不清,纠缠不休了。一个是惊世的医学天才,却呆呆萌萌,一个是嗜血的王爷,却宠妻无度。她屡次助他渡过难关,他一心想将她占为己有……
  • 时间箭:罪行的本质(马丁·艾米斯作品)

    时间箭:罪行的本质(马丁·艾米斯作品)

    “蘸着迷药水写的文坛大师”马丁·艾米斯之扛鼎力作,荣膺布克奖、普利策文学奖双项提名。以倒叙的手法再现二战纳粹战犯丑陋罪行:集中营、犹太区、人体试验……每一个细节描写都触目惊心,每一个文字下都深藏愤怒!《时间箭:罪行的本质》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纳粹战犯托德·弗兰德利的一生。他从行将死亡开始“倒带”自己的生活,到暮年看似体面的医生生活,再到青年时期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又到他生子、结婚、少年时期,最后是他回到母亲的子宫,并即将死亡。他跟随整个世界倒带,在马桶“摄食”,等待信件从火焰中“诞生”,虐人致伤变为抚平伤口,射杀平民变为拯救生命,焚烧尸体变为归还灵魂,肢解活体变为使人重生……本书用看似诙谐的方式为我们再次揭露了那段极度残暴而骇人的黑暗历史,并且完全颠覆了读者的阅读经验。在描写纳粹的相关作品中,《时间箭:罪行的本质》为我们开启了惊人而深刻的眼界。
  • 极品小毒妃

    极品小毒妃

    一朝穿越,竟然是穿在一个丑女身上,被刑罚,打入冷宫就算了,一道圣旨下来,竟让她远嫁他国的恶毒王爷!没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打不过,就用毒,毒不死,三十六计逃为上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的老海

    我们的老海

    “我”去拜访已为人妻的情妇胡小鱼,胆大妄为的胡小鱼每次都趁着丈夫走神的片刻就来勾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