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摄影家罗逊伯格曾经提出摄影“拒绝完美”的口号,提醒人们对摄影的决定性瞬间的理论重新进行思考。同时,一些更有胆识的摄影家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尝试,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罗伯特·弗兰克,这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摄影史上耸立了30年的着名纪实摄影家,曾因于1959年在美国出版发行的摄影集《美国人》而名噪天下。在这本摄影集中,他以独特的目光观察生活在周围的形形色色的美国人,从琐碎的生活细节中将美国人的生活状态表现得几乎有点“不堪入目”,加上广角镜的运用,不完整构图的出现,使决定性的瞬间在画面中几乎找不到影子,从而确立了非决定性瞬间理论和创作方式。影集的出版,在美国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无法正视自己真实的生活状态竟是如此的杂乱无章和不成体统。那些被忽视的瞬间一旦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震撼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而后果也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人们群起而攻击弗兰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弗兰克的深刻之处,也看到了非决定性瞬间对于摄影的重要性,也因此让摄影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图片报道实践中,选择决定性瞬间还是那些非决定性瞬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景而异的。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关键要看所拍摄题材主题的需要,是依据通用型的价值判断选择决定性的瞬间,还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特征转而选择非决定性瞬间,都是可行的,无可厚非。随着图片报道在网络空间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图片阅读者成为图片报道的参与者。他们从读者的身份变成了新闻事件和社会生活即时报道者的角色。
他们之中不乏对卡蒂埃·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崇拜者,也有相当数量的“非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实践者。特别是后者甚至认为“决定性瞬间”理论是一种落后于时代的传统理论,他们更强调现场体验,强调主观感受,对瞬间的追求不再是颠扑不破的准则,这种观念的变化如何评说,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图片报道的当代性特征之一。
2004年9月26日,在伊拉克费卢杰,两名在驻伊美军新一轮空袭中受伤的儿童躺在救护车里预备送往其他医院。驻伊美军25日晚对巴格达以西的费卢杰发动了新一轮空袭,至少造成8名伊平民死亡,11人受伤。
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无数个瞬间,图片报道的任务是选择和摄取其中的精华瞬间。图片报道记者应该从满足读者的视觉与心理需求出发,拍摄出受众所需要的、渴望看到的精彩瞬间。正如着名摄影记者贺延光所说:“新闻照片是向读者谈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如果能和多数读者一致,它的感染力就出来了。我们记者到现场就是要寻找读者的感觉。”通过有限的新闻照片画面,充分传达读者所需要的信息,并试图通过画面说服读者,沟通情感,这充分体现了摄影记者驾驭瞬间的能力。这些新闻照片的共同特征是能够抓住最有个性的人物,选取最为动情的镜头,表现最有说服力的场景,从而成为某一重大或特定历史事件的象征。
第三节视觉冲击原则
一、视觉冲击力
图片报道的视觉冲击力,表现为新闻图片所具有的对读者产生视觉和心理震撼的素质与能力。视觉冲击力的产生通常与读者的求新、求变、求异心理紧密关联,因此,视觉冲击力主要是从受众角度考察新闻照片给人的视觉感受。人的注意力具有强烈的选择性,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与目不转睛、目不斜视就是正好相反的例子。
心理学常识表明,视觉最不喜欢的东西,是那些静止不变的或者是那些不断重复的形象。对于静止不变的东西,即使是很低级的动物,都会停止它们的反应,而只有当它们面对着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或场景时,它们才会警惕和兴奋,“睁大自己的眼睛”,提高自身的注意力。对于那些不断重复的形象,不管它多么美丽,人都会产生审美疲劳。摄影记者在图片报道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应努力赋予新闻图片以新鲜、独特的形式和内容,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带给受众以视觉神经的强烈刺激,完成新闻信息传播过程,并实现传播效果。
视觉冲击力的实质是新闻照片传达给受众的阅读新闻信息的吸引力和引发受众情感的震撼力。从新闻信息角度而言,是指图片报道作品能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新、活、快的需要,给读者带来新的视觉感受,新的思考,新的价值启发。从情感角度而言,是指新闻图片所具有的一种引发受众情感活动和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
追求视觉冲击力是图片报道的一个常见原则,但也并不能把它绝对化。
在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同时,要牢记视觉冲击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应该传播的新闻信息,单纯地玩弄技巧和单纯的视觉冲击是不可取的,如果仅是在视觉上引起了受众的关注,关注后却是一览无余,引不起受众进一步阅读和理解的兴趣,受众就会产生心理期待落差,就会产生失望的情绪甚至反感的心理。
图片报道理论家胡颖曾经指出关于追求视觉冲击力的注意事项:“追求视觉冲击力,绝不是为冲击而冲击,也不是为冲击而玩花样,故弄玄虚,追求冲击的目的在于表现新闻事件的意义,新闻人物的情感,揭示新闻的内涵与主题,传达作者的观念与倾向。”这一阐述透彻明确,有助于克服盲目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倾向,值得摄影记者高度重视。
二、视觉冲击力的内容因素
从总体上看,图片报道作品产生视觉冲击力的途径可以分为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内容是决定因素,它体现新闻图片的新闻价值;形式是辅助因素,它可以提升新闻图片传播新闻信息的效率和效果。
从内容范畴来说,某一新题材的挖掘,某一旧题材的新突破,不管是最新进展,还是最新突破或是最新发现,都会为受众提供前所未有的新信息和新内容,从而激发受众浓厚的关注兴趣,进而引发全新的心理体验。因此,产生视觉冲击力的核心素质应该是新闻图片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即内容因素。任何一张新闻图片,其内容所富含的新闻价值越高,产生视觉冲击力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就是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在内容上首先要体现“新”。
“新”是新闻图片的最根本要求和关键因素。没有“新”意,新闻图片就很难吸引受众挑剔的目光和满足受众猎奇的心理。那么,如何来求新?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先生提出了求新的六个主攻方向,可以借鉴。一是善于发现或者找到世界上迄今还没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泛传播的、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二是善于发现或者澄清社会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重大事件的事实真相。三是善于发现或者提炼出有助于解决当前各种困难和社会矛盾的新鲜经验。四是善于发现和捕捉能给人以启迪的新思想,深刻地揭示改革开放大潮中人们观念上的新变化。五是善于发现和表现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较大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六是善于发现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规律的新的苗头、新的动向,准确地预测和描绘事物发展的趋势。
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在内容上还要体现“情感”或“趣味”。视觉冲击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满足和迎合眼睛的阅读需要,其真正的目的还是在于借助新闻信息的传播,引导受众进行情感、趣味和价值判断,从而使图片报道的传播过程更趋完整。因此,体现“情感”或是“趣味”,往往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的共性。
图片的视觉冲击力还表现在新闻图片的信息密度和信息强度要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