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10400000009

第9章 寻求教育目标的活力(7)

(六)应该求“同”,应该求“和”?

和,是政治文明的特征,也是人格境界的标志,“和”“同”之争实质是丰富性与单一性、容他性与排异性之争。思想教育不是追求没有思想矛盾的世界,而是追求矛盾良性运转的世界。精神不能只有一种存在形式。

“和”“同”之争,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现了,并引起世人的关注,2000多年来这个争辩从来没有真正停止过,直至今天,在社会思想领域里、政治生活中、学术视野内,求“和”求“同”的歧见依然存在,而且这个争辩正在深化,在理论解读上如此,在实践中差异更大,只不过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或精神世界里表现得或隐或现、或强或弱而已。

1.“和”“同”问题的内涵:是政治理念、道德意识、哲学理论?

“和”“同”问题,是一个很有深度的哲学命题,是指不同的政治理念、人格境界,也是指思想道德教育目标追求的差异。

“和”“同”问题最早是作为一个伦理问题提出来的。“和”,是道德的最高规范。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董仲舒曾说过,“德,莫大于和”,把“和”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可见,“和”“同”问题是作为人格目标、道德境界提出来的,“和”与“同”反映人格境界的不同层次,“和”是最高的人格境界。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和”,“同”,是君子小人人格境界的区分点。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朱熹的解释是“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和”即“不乖戾”、“不阿比”的独立人格。康有为认为:“盖君子之待人也,有公心爱物,故和;其行己也,独立不惧,各行其是,故不同。小人之待人也,媚世易合,故同;其行己也,争利相忮,不肯少让,故不和。”可见,“和”“同”问题是一个道德问题,“和”是君子的人格特征、为人原则、道德风范,即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

“和”“同”问题是作为政治生活目标提出来的。《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晏婴竭力主张,高层政治生活中应有宽松的民主氛围,他有理有据地揭示与批评了高层政治生活中求同不容异的潜规则的非合理性,成为千古美谈,为历代人们所传颂。当时齐景公手下有个梁丘据,对国王的话从无异议,真可谓言听计从,很得齐景公的欢心,齐景公对他非常满意。而晏婴则认为,这种政治生活是不正常的,更不应视之为理想状态。他认为正确与错误往往是交杂在一起的,君臣关系也不例外,他说:“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他严肃地批评梁丘据君可亦可、君否亦否,一味地阿谀逢迎的思想品质。如果是这样的话,国王要你这颗脑袋干什么用呢?他认为为臣的应注意君王的忽略与偏失,补正之。他认为,有“不同”才能“相济”、“相成”,有油盐酱醋的不同才能做成可口的菜,有“长短疾徐”、“哀乐刚柔”,才能奏成一支好听的乐曲,他大声疾呼:“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亦如是。”

“和”“同”问题是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提出来的。《国语·郑语》中记述了史伯与郑桓公的一段话,颇有哲理意味:“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这里所反对的是同质化。“同”是同质事物的相迭相加,是数学式,是量的积累;“和”是异质事物的相济相成,是化合更迭,是化学式。因此,“同则不继”,“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论》);“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荀子·王制》);“和,故百物皆化”(《礼记·乐记》);“和者,天之功也”,“天之正也”(《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可见天地因和为功,和则生,和则化。可见,“和”“同”问题是远古时代就已作深层探讨的哲学理论问题。

2.“和”“同”之争的实质:是为政目标、思维品质、教育思想?

“和”“同”之争的实质是什么?是人的行为模式之争,人的思维品质之争,还是作为执政理念之争?作为教育思想之争,实际上是关系到施政、教育、为人的指导思想问题,但在不同领域,各有具体所指,所关注的是思想理念的辩证性、民主性、丰富性。

倡“和”,具有多元价值。

丰富性追求。“和”即“不同”,“和”的质点是“不同”,即肯定独立性,反对单一性。没有不同,没有独立性,就失去“和”的价值。“和而不同”即顺应潮流,坚持主见,坚持个性。长短疾徐、哀乐刚柔,差异共存,多元互补,这才是事物发展的最根本、最有利的条件,它告诉人们,正面之外不都是负面,要抛弃两极观,不要排斥多元,要坚持丰富。

容他性气度。“和”即对不同、差异的尊重与吸纳,不容异不能说“和”。按照《中庸》的话是,“并育不相害,并行不相悖”。“和”与“同”都反对对立,但境界不同。“同”,排异,不容许异的存在;“和”,容异,提倡差异共处。倡“和”,即倡容他、容异的开阔胸怀,承认与尊重“人道殊异”的现实。

民主性氛围。所谓“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其意在于:第一,“礼”“和”并用,假如“小大之事皆用礼不用和,则于事有所不行也”,只讲思想规范性,不讲适应性、可接受性,是会遇到阻力的。第二,“礼”之施行要以“和”为目的。“礼”作为一种思想规范的施行,要以社会的和谐为目的。用“礼”只是手段,营建和谐社会才是目的,不应手段与目的错位。第三,“礼”之用以“和”为原则。无论施政、用礼上都应该有一定的弹性,适度、恰当才行。施行一种思想规范要以人们乐于接受为原则。

辩证性思维。“和”的认识前提是,可否相杂,可否相替,可否相济,此之谓“和”。客观事实是,“君所谓可而有否焉,君所谓否而有可焉”,应该看得更远、想得更多,看出可中之否、否中之可,勇于献可替否,作更高层次的选择与追求。

高目标境界。“同”是低层次满足,“和”是高层次追求。“和”所追求的是政治文明、人格高尚、天下安然,是高目标,“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是“和”的最高境界。“和”即不争,体度宽简,物无乖争。无论行政、施教,都不能以对方没有异议为满足,那只是低层次的满足。因此,“和”才是“天下之达道”(《中庸》)。

3.思想教育中的“和”、“同”之辨:是传统经验、现代意识、未来趋势?

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与时代价值。

同类推荐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上)

    《党建工作实务: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上》:民权是指用以指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民权分为四种,即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孙中山认为,代议政体,人民选举议员,由议会去管理政府,是间接民权;有了选举和罢免官吏,创制和复决国家法律的权力,才算是充分的民权,彻底的直接民权。
  • 我在合资企业做党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在合资企业做党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作者几十年党务工作的心血,有作者独到的思考、积极的探索、踏实的行动和实践,是作者对党务人生做的总结和思考。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邓小平理论(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邓小平理论(上)

    《党建工作实务:邓小平理论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 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1981~2011

    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1981~2011

    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搜集整理了近30年来海峡两岸学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40余篇,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学术取向,归纳为“寻根、记忆、认同”三个主题,从而揭示了学术研究背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两岸关系的变迁,折射出30年两岸关系的基本走向:从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政治正当性

    政治正当性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承担的重大研究项目“中西思想史视野中的政治正当性”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作者都是研究中国与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学的专家学者。当他们从古今中西各自的专业视角研究了政治正当性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理论形态和话语方式之后,发现即使在不同的文明模式和现代性轴线上,不同形态的政治正当性依然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意识和时代困境。遂围坐在一起,以自由讨论的方式进行了一场关于政治正当性的古今中西对话。
热门推荐
  • 乱世之风起

    乱世之风起

    又是一个秋天,清爽的风吹过塞北的荒草,成群的牛羊从南边赶至北方。北狼的大军再一次来到,天边的夕阳照应着村落的血迹。风起,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枯黄的衰草随风飘荡。风起之后,又是多少人的家破人亡。
  • 魔道纵横九界

    魔道纵横九界

    奇幻九界,将面临一场大劫。少年时的莫星雨,选择修炼魔道,励志纵横九界。红尘滚滚,莫星雨将如何应对?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一切,都在聚行峰开始,而九界巅峰只是一个过程。(中断更新。)
  • 快穿之你是我的荣幸

    快穿之你是我的荣幸

    快穿文,1v1,平常温馨类,女主时昀,男主秦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长生锁,锁长生,长生忆,忆长生,可我既不愿长生也不愿长生忆。进坑须谨慎。ps:女主独立,不是依附于男主,爱男主但非无脑爱。
  • 倾城之泪:何为情深

    倾城之泪:何为情深

    “怜倾城,你是魔”上官星辰站在怜倾城的对立面,眸光中带着怜倾城从没见过的冰冷。??怜倾城脸色惨白,站在悬崖边,洁白的衣裙却已被鲜血染红,手死死捂着胸口,冷汗滑落,却撑起冷笑“对,我是魔,我就是一直想要你心脏的人,怎么样?你杀了我啊”
  • 星雨仙缘

    星雨仙缘

    一珠在手,天下我有。一个哑巴少年,机缘巧合之下走上修仙路,开创了修仙界的一段佳话。
  • 我的半壁江山

    我的半壁江山

    在一个不平凡的晚上,某宅男和一个榜上有名的富豪,一起穿越回了商机遍地的西汉,和霍去病结为异姓兄弟,卫青那就是亲大舅,汉武帝都得算他家亲戚。发点小财?他要做财富界的半壁江山。只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匈奴为乱,岂能容之……李广,李敢,李陵,路博德,赵破奴……他们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还有那掩埋在黄沙之下的西域诸国,又掩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
  • 文艺启示录

    文艺启示录

    文艺启示录,一个发生在平原大地上的渺小故事,主人公刺荨麻因为精神压力吃下五石散导致失忆,一觉醒来发现身边躺着一个柔软而温暖的姑娘,可他并不认识这个姑娘,他必须用小机灵查清这些,曲折的脑细胞修复,最后走向自我的放逐。一个不长的故事,一个有姑娘的故事,一个颠覆思想的故事,一个破碎而凌乱的故事,一个极其清晰的故事。
  • 法师之骨海传奇

    法师之骨海传奇

    祝中国得金牌第一!祝人民越来越幸福!见过无聊诗吗,送首《无聊诗》给你;无聊莫不语兮,有泉水叮咚。生乐莫不恣兮,有美女玲珑。蜀国有菜色兮,问手机而聆听。有苍蝇之空白兮,人和苍蝇一样无聊。无聊的呱呱说话啊,像泉水一样。想生活非常恣意啊,希望看见玲珑圆润的美女。玩三国游戏啊,玩手机啊。苍蝇非常无聊啊,人和苍蝇一样无聊。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超神学院之堕落的炽天使

    超神学院之堕落的炽天使

    一个全新的优酱带着二十四口堕天使号角在超神学院世界是华烨的弟弟,出生便自带异象,二十四名八翼天使临空祝贺他的降生只是因为孩子因姓氏为母氏而被华榷所讨厌……曾与基兰一起谈论过虚空,与鹤熙等人有过暧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