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50500000042

第42章 从道家思想范式看古典价值论美学(5)

正是基于此,人们认识到孔子之圣人观与老子之圣人观极为不同。

构成《论语》之中心主题的,是“君子”。如果说,老子所要教谕的是“圣人”,那么,孔子所要教谕的人则是“君子”。在孔子那里,圣人显然要高出君子。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美;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述而》)“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子张》)孟子的圣人观,则说得更加明确:“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

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孔孟之圣人,乃有德有为之君子,以事功嘉言立世,以功业卓着而成为后世的文化英雄与楷模。老子与孔子同时,并没有以孔子的文化英雄或君子作为圣人观念的基础,这是因为他对“圣人”有着特殊的理解。从先秦圣人观念生成的历史考察中,可以发现,老子对圣人的理解显得卓越不凡。

4.2.2圣人不仁:老子对圣人观念的本质规定

老子由先周的圣人观念出发,提出了与古典圣人观有所联系但又全然不同的价值规定,老子的圣人观念最重视“圣人无为”,这是由“道法自然”的理念决定的。也就是说,圣人要善于体察自然,从自然的隐秘中体察天地之大道,即寂静无为,超越现世。按照道家的生命价值原则,可以形成独特的审美理想,即圣人的自然闲适思想。由此,必须思考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老子为什么要提出圣人观念?二是如何对老子有关圣人观念的本质规定形成价值判断?

先看老子为何提出圣人观念。在考察各民族的思想起源时,皆会碰到有趣的问题,即民族文化立法的原初性概念和建构性模型缘何提出。

因为不同的解释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化命运,不同的文化立法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生命价值范式。圣人观念,既属民族文化内部的生命价值立法,亦属独特的生命价值范式,它决定了中华民族文化信仰的独特发展道路。

圣人观念,乃中华民族精神立法的奠基性概念。圣人观念,一般可分成两大体系:一是由先周文化英雄崇拜和圣人崇拜发展而来并由原始儒家予以定型的圣人价值体系。这种圣人价值体系,以无私为本,以爱民为基,以有为于天下百姓为基本动力;这个圣人模式,也是天人感应模式,其价值范式,以国泰民安为宗旨。二是由老子奠定的圣人价值体系。这一圣人模式,以否定先周以来的圣人模式为宗旨,重建了新的圣人价值秩序。

老子所开导的圣人价值体系,虽以反对不同时期的礼治秩序和圣王秩序为基本宗旨,实质上,不自觉地肯定了圣人价值秩序的合理性,只不过对圣人的本质规定有着全新的内涵。圣人价值秩序,仍是基于“圣王优先”和“圣王尊荣”的价值范式之上,也就是说,将圣王与万民之关系等级化。

在老子那里,圣王与万民的职能,各有其本质性规定。圣王的职能在于:如何最有效地统驭万民;万民的职能则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顺其本性而生存。不管是什么样的圣王观念,皆可以理解为不平等的价值秩序,即圣人与万民之间是不平等的关系。

老子并未规定圣人如何产生,即圣人由万民中产生,在万民中成长,还是天生的,或是王公贵胄的子孙。在原始道家思想中,老子未能规范圣人由何而生,这就带来圣人诞生和圣人为王的神秘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可将老子的圣人观念予以无限扩大。事实上,老子的“圣人观念”之形成,不同于希腊的“国王”、“僭主”、“执政官”,亦不同于印度的“神子”与“国王”观念,与罗马的“皇帝”和“总督”亦有重大区别。希腊的国王,往往因其财富众多而自然形成一国之首领,僭主以财富敛聚为基本,强调专制权力,执政官则由雅典立法规定而由民众选出。执政官可以是英雄、贵族,也可能出身庶民,其价值评判范式,以其功业与个人能力为基本评价标准。印度的国王,则受其宗教影响,往往作为神子的代言人和象征。罗马的皇帝和总督,则因其战功与军事威信而形成一国之最高统帅,它可以支配元老院并制定政策,同时,亦受到元老院限制。所以,从政治文化模式的比较中,亦可以看出,“圣人观念”,作为一国统治者之原型,其生成的过程,既无神秘宗教之支撑,亦无财富作为根基,更与军事武功有着根本性区别,这样,老子的圣人观念确有独异之处。

老子的圣人观念之本质规定性,直接从他的道德论体系引申而来;也就是说,要想理解老子之圣人观念,必先理解老子之道德观念。理解了老子之道德观念,即可理解圣人观念由何而产生。贺荣一注意到了这一证明环节,在《道德经注译与析解》中,他谈到:“老子在推理方面,常是喜用跳跃式推理法。所谓跳跃式推理法,就是略去推理的必要程序而径自指出结论或其他论断。”此种推理法,也就是意承法,乃是在推理上,其论断系以上文所蕴藏之理由而得出者。在《道德经》中,常见的意承法有两种:一是推理之结论系从上文所蕴藏之理由而得出者。此种结论句,由“故”、“是以”等结论性语词开头,例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不教”,“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诸如此类,在《道德经》中很常见。二是在连锁推理上,其连锁推理式之用句,系基于上文中所蕴藏之结论而作出者。此种原因句,则由“夫唯”一语开头,例如,在第22章中,以“夫唯不争”句例设,基于上文“圣人不自见,不自足,不自伐,不自矜”中蕴藏的“圣人不争”这一结论而来。这是老子之圣人观与其道德论紧密关联,而又构成逻辑推理关系的最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一点绝无疑义,即老子之圣人观念,系由其道德论立场而决定,是其道德论立场的自然延伸。由于他的圣人观念之提出,有与世俗社会价值模式相对抗的特点,所以,这种圣人观念有其神秘性特征。这种神秘性,并非是通过经验建立的理论命题,而是通过价值预设而确立的基本判断。

再看老子有关圣人观念的若干本质规定。老子的圣人是“王”,亦即后人所说的“素王”,这是其基本语义。也有人认为,老子之圣人观念,还有主体性独白之意味,即“自比为圣王”,并有傲视群雄和孤独不群的精神特征。由于老子的圣人观念,系由其道德论衍生而来,所以,理解老子之道德论,便成了理解其圣人观念的关键。老子的道德论,正如我所论述的那样,并非是辩证的综合的道德论,而是具有鲜明价值取向的道德论,即由个人规范价值的道德论,而取代和否决其他道德论的价值范式。实事求是地说,道德论解释,应允许多元论的价值立场,决不会存在单一性的一元论的道德论立场的至上合法性;从多元论出发,可以看出,老子之道德论存在价值偏向和价值缺陷。老子道德论的价值偏向在于,他固执地坚持母性中心主义的立场或自然无为的价值立场;也就是说,他对道德的理解植根于母性中心主义和自然无为主义。贺荣一谈到:“圣人,乃一典型的有道者,上为法地、天、道之模范,下为朴治主义信徒之导师,其在朴治主义政治学统中实居有崇高而重要的地位。”此外,贺荣一还谈到老子自比为圣人,这种思想不能说没有,但应不占主导地位。在老子看来,圣人乃是善为通者。老子对“上善”品德之论述,参见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这里,老子将“水”的三大品德“隐喻为”圣人的三大品德,即“善利万物”,“不争”,“处下”,而这三大品德又与道之品德相类,即“善利万物”,“利而不害,便是与而不取;与而不取,便是为而不争”,“处下即和光同尘,与俗为伍”。

老子对“上善”的系列论述,皆描述圣人心境与特性。“居,善地;心,善渊”,实即讨论了圣人的处下之品格,亦即“上善”在于:隐身处世,善于避险,不以人君自处,甘做无名无位之凡夫,而且能保持内心沉静空寂,不自炫其能。“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则强调上善者只与不取,心地忠信纯厚,至诚无欺,不轻诺,亦不失信。为政,以民安为本;处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慎终如始,这些都表明圣人善于利益百姓。“动,善时”,即不居功自傲,而求功成身退。这种上善之德,亦即“水德”,“水德”,亦即圣人德性的本质规定。

老子对圣人的本质性规定非常明确,绝无含糊之处。第一,他强调圣人具有任自然精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对万物之态度,是其任自然精神之具体表现,故万物得以生。同样,圣人对百姓之态度,亦取决于其任自然之精神,故人民能够保存真性情而自由自在。第二,他强调圣人之道在于“为而不争”,因为圣人以天地为法,无私忘我,舍己为人,所以,总是“后其身”、“外其身”;圣人以道为师,以天为法,故其道,表现出“为而不争”的至高品格。第三,圣人“见素抱朴”,一任自然。贺荣一对经文中的“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的解释是:“圣人虽为人君,但不炫示其为人君王权威以博取人民的敬畏;虽为人主,但不显示其为人主之高贵以博取人民之尊崇;虽其治民之功绩彪炳千古,但不夸耀其功以博取人民之景仰;虽为政治民,但不自矜夸其才能以博取人民之赞扬。”“圣人不自炫其身为人君之地位,是不争前。圣人不自炫其为人主之高贵身份,是不争高。圣人不自显其才能,不自炫其功绩,是不争名。”第四,圣人待民之道为爱民如子。经文中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经文中还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就是说,百姓不论善良与否,诚信与否,都希望人君能善待自己,信任自己。“圣人”,便以这种心理来善待百姓。百姓由于圣人善待他们并信任他们,因此,受到精神熏染,以善良和诚信为美德。圣人以父母待子女的心情去爱民,而不以统治者的身份去治民,自然会得到百姓的衷心爱戴。第五,圣人澄明,知人事,明天道。经文中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经文中还说:“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这是由于圣人返现内心,用内心之明去知照事物本身,所以,可知常道,察见隐微的事理。这样,“圣人”虽然照临万民之上,但一任自然,德深道玄,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与万民同福。

这就是老子对圣人的本质规定,这样的圣人观,是静寂的自然观,无为而为观。对于暴戾好战之时代的好战人君,确有一定的教谕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这种理想化的人君或圣人,对于现实社会纷争的人君的教谕作用和规范引导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最根本的问题是:老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的欲望意志间的争锋。

4.2.3道德观念比较:圣人与超人的联类解释

老子的圣人观念确有独特之处,其批判力量与反叛性精神不容忽视,由于老子对圣人之观念的设定,超出了世俗的圣人观念范围,因而,这个“圣人”,总是给人以高风亮节之叹,基于此,我们不禁可以联系尼采的超人学说,此可以形成有趣的联类解释。必须指明,生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老聃与生于公元19世纪的尼采,在许多方面,不可同日而语,考虑到晚生的尼采,对老聃之思想“陌生无睹”,故将圣人与超人并置一处,进行联类解释,仍有其合理性。之所以说有其可能性,是因为他们皆致力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即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找到生命的内在价值支撑,按照生命的自由法则或自然法则存在。

首先,圣人与超人观念的提出,皆源自对现实的不满。老子所处之时代,对贤人推崇备至,所谓贤人,即懂得礼制的圣人。从孔子问礼于老聃来看,老聃长于礼制,但老子显然不是礼制的维护者,而是礼义制度的否定者,老子并没有肯定西周礼乐的作用,那么,孔子问礼于老聃,问什么呢?显然,老子对礼之态度无从启示孔子,对于复礼的孔子来说,也必定若有所失。老子从礼制社会所见识到的最大弊端在于“伪作”、无诚信,所以,“去礼还本”就成了生命存在者的当然选择。在尼采所处之时代,由于基督教的中心性地位,圣徒观念大行于世,尼采以为,圣徒之道德,乃虚假之道德或作伪之道德,因而,尼采对此“圣徒”极力贬斥和否定,企图从伪道德中重建新道德。如果说,老子企图从礼制时代之失德中重建新道德,创制了“圣人观念”,那么,尼采企图从伪道德的批判与否定中,重建新道德象征的“超人观念”。“圣人”与“超人”之内涵不一,皆有超越现实、批判现实和否定现实之意向。

同类推荐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为什么我们会有痛苦?当尼采看到一位受挫的车夫鞭打着一匹不愿动的马时,尼采内心的某种东西断裂了。当汉娜·阿伦特看到犹太集中营的资料时,她痛苦地质问,为什么这些事会发生?而面对最爱的弟子的早逝,孔子只能向天哀叹不公。拉奥孔的雕像在静默中痛苦的哀号,仿佛在替我们所有人无声的质问。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质问着、体验着、拥抱着、逃避着痛苦,于是我们自痛苦中诞生了艺术、音乐与哲学。而最终,痛苦的意义由你自己赋予。思考痛苦,面对苦难,是你与哲学的第一次照面。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大学论·德智平衡论

    大学论·德智平衡论

    生命的原欲总是与其实现的结果有距离。于是,这便有了我们生命中“我能够”与“我应该”的矛盾体验,这种体验常常把自我置于“两难境地”。……为此,每个生命个体对自身智性与德性关系的觉知就成为了生命存在的首要问题。
热门推荐
  • 我的刺客美娇娘

    我的刺客美娇娘

    茫茫武林,高手无数。有轮回刀王,四式刀法,裂石开山,斩断阴阳;有布衣剑侠,仗剑在手,天地惊,鬼神泣;有阎王枪,三枪定命,有霸王弓,箭落骄阳……江湖风雨,庙堂大势,快意纵马恩与仇;群雄争霸,铁骨柔情,英雄儿女情多长。这是一个侠客的故事,这是一段刺客的传奇。
  • 守护战记:奇迹曙光

    守护战记:奇迹曙光

    十二位年轻人,肩负拯救两个世界的使命,用平凡书写传奇。——不管你是何方神圣,是邪是正,这是人类的地盘!
  • 宠卿入骨:魔尊的心头爱

    宠卿入骨:魔尊的心头爱

    【无邪】仙尊,魔尊都是尊,你为何只看他不看我【桃夭】仙与魔虽一字之差,但却是天上地下【无邪】我,宁负天下人,不负你。而他博爱天下人,你只是渺渺众生中的一员【桃夭】所以,这一次,可以考虑你,我的魔尊大人……林月牙现代女:桃夭已死,我叫月牙。魔尊无邪:不管你叫桃夭还是林月牙,都是本尊的心头爱,你要什么本尊便给你什么!
  • 幽篁照雪

    幽篁照雪

    谁能想到,清溪镇一个不起眼的小叫花子,正是三百年前名动天下,行善救人的琴女林生生,此女手中常抱一双面琴,琴分生死,往生琴勃勃生机,向死琴杀机毕现;更没想到,区区一个小叫花子,还是昔年银发红角,作恶多端的妖女九真。小小一个林生生,竟引得无意剑宗清冷的仙尊,妖界最为尊贵的妖王,天之骄子小师弟为她痴狂,埋藏在她身上的秘密,也随着三百年前那段往事的重现一一揭示……
  • 爆萌小狼崽之师尊么么哒

    爆萌小狼崽之师尊么么哒

    老娘曾经看过N本穿越小说,看过无数蠢萌女主,看过最酥的情节,却不曾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穿越!既然这样就且看我如何开启我的梦幻之旅,高冷神尊,傲娇龙宫三太子,邪魅魔尊,人族太子,到底哪一个才是我何灵灵的归宿.......
  • 时空让我们相遇

    时空让我们相遇

    真是太倒霉了,就和家人玩了个摩天轮一醒来一家三口全穿越了……………………………………………临荆允:听说你在背后说我坏话慕倾城:哪里敢说太子殿下的坏话啊………………临荆允:我还听说我有个青梅来帮我解决问题慕倾城:不,太子殿下哪需要啊临荆允:我当然需要解决问题啊,不过这个问题只有你能帮我了慕倾城:可以不吗临荆允:你觉得呢
  • 万灵共尊

    万灵共尊

    洪荒之初,万物之始,残破的天宇渐渐初醒,尘封的“圣物”复苏,原本荒凉的大陆再次颤栗,凄惨的仙荒之战,仅仅只为为数不多的火苗取得了万年岁月而已,面对末日一样的未来,众生只感觉到喘不过来的的压力,可谁也不会就坐在那等死,就算知道九死一生,也会如飞蛾扑火般博那其一,沉睡的恐怖种族,谜一般的仙古遗族,透露着神圣光辉的圣地,拥有可怕气息的鬼府,低调而又让人望而生畏的魔城,拥有至高权力的皇朝相续的开始了‘选蛊’行动,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有那种自私而自利的人在暗度陈仓............
  • 秋梦

    秋梦

    我们每个人都在和命运做争斗,用内心最珍贵的东西,换回心中希望的结局。不同的人生有这不同的经历,在与命运撕扯未来的时候,回过头又有什么人在等待你陪伴你?
  • 原创经典作品:来自天堂的笑声

    原创经典作品:来自天堂的笑声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借指

    借指

    作为千禧年00:00:00出生的梅楠梓,老天爷给添了一份贺礼,赠送他一根“有借无还”小手指。“借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砸核桃。”“借吕布的方天画戟削苹果。”“借八戒的九齿钉耙梳中分。”“借猴哥的如意金箍棒剔剔牙。”“借蜘蛛精的蛛丝弹奏东风破。”“借三圣母的宝莲灯撸个串。”“借白素贞的小亵裤……做围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