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24600000007

第7章 甘肃独有民族风俗文化(1)

一、裕固族风俗文化

(一)概述

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先祖可追溯至唐代时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8世纪中叶,骨力裴罗建立回纥汗国,各游牧部落以回纥部为核心,逐渐融合团聚成为统一的回纥族。回纥汗国的历代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册封,成为唐朝的属国。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回纥可汗请唐改称回纥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义。至9世纪中叶为黠戛斯所灭,部众分几支向西、向南迁徙,其中一支沿弱水南下到达了河西走廊的敦煌、甘州(今张掖)、武威一带。到9世纪末叶,这支回鹘占领甘州城,并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史称甘州回鹘。到13世纪初叶,甘州回鹘政权为西夏所灭,部众四散。其中一支退至敦煌以南,柴达木盆地以北地区,自称“撒里畏兀尔”,汉文史籍称其为“黄头回鹘”。公元1226年,撒里畏兀尔人被蒙古军队征服。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在撒里畏兀儿地区设置安定、阿端、曲充三卫。15世纪初,塔里木盆地的叶尔羌汗国向东扩张,以武力推行伊斯兰教,信仰藏传佛教的撒里畏兀尔人被迫东迁,当时关外一些蒙古部落也与他们一起东迁到祁连山麓,因长期与当地汉藏等民族共同生活而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今日的裕固族。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西喇玉固尔”,这些称呼与今天的“维吾尔”以及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回纥”、“回鹘”、“袁纥”、“畏兀儿”等皆为同源语的音译词,而今日的裕固族与维吾尔族也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关系。在裕固族形成过程中,元代曾称其为“撒里畏吾”,明代则称“撒里畏兀儿”,清代又称“锡拉伟古尔”或“西喇古尔黄番”等。1954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时,经过裕固族人民的充分协商,一致同意用与“尧乎尔”音译相近的“裕固”(兼有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义)作为全民族统一的新族称,自此正式使用“裕固”这一称谓作为本民族的正式名称。

裕固族有三种本民族语言,即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尧乎尔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恩格尔语和汉语。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裕固族将近有13,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其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皇城区、康乐区和大河区裕固族依居祁连山北麓,那儿是一片狭长的天然山地牧场。历史上,自秦汉时期起,这里就是古代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因而生活在这里的裕固人民也主要从事畜牧业,主要饲养绵羊、山羊、牦牛、犏牛、黄牛、马和骆驼等。肃南县明花区属戈壁绿洲草原地带,那里的裕固族仍然以畜牧业为生,而黄泥堡裕固族则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总面积约23,887平方千米,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约1,800平方千米,绝大多数草原都分布在高寒山区,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所以,从总体上来说,裕固族正处在一个以畜牧业经济主体逐步向农耕经济过渡的过程中。

裕固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因而,其在风俗习惯上也近似于藏族。但也有自己显明的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其服饰文化,尤其是服饰中的“头面”被称为精美的工艺品;民间文学方面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叙事诗、谚语、谜语等;其民歌以曲调朴实优美而独具风格,叙事诗则以唱为主,以叙为辅,主要有《我们来自西志哈志》《黄黛琛》等。在神话、传说中,保留着本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观念等诸方面的原始素材。有些英雄传说故事中还保留有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非常古老的母题,如《贡尔尖和央格萨》《三头妖怪的故事》《猴媳妇的故事》等。传统体育方面有“摔跤”、“赛马”、“射箭”、“拔棍”、“大象拔河”等。节日方面有敬奉“点格尔汗”的原始崇拜活动,有跳护法、过会等佛事活动,有祭鄂博风俗。其丧葬风俗受藏传佛教影响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火葬、土葬、天葬。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祭祀“点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等。

(二)裕固族的服饰风俗

“衣领高、帽有缨”,是裕固族服饰的一大特点,民间也同样流传着“水的头是泉源,衣服的头是领子”“帽无缨子不好看,衣无领子不能穿”的民歌。总体而言,裕固族男女都穿高领、大襟有衽的长袍。男子束红、蓝腰带,佩以腰刀、火镰、小佛等饰物;妇女则穿高领长袍,下摆开衩,衣领、袖口、衣衩、襟边绣着花边。外套色彩艳丽缎质高领坎肩,系红、绿、蓝色腰带,脚穿长筒皮靴。冬季,男女皆戴狐皮风雪帽,穿高筒靴;夏秋男性多戴圆筒平顶镶边的白毡帽或礼帽,而妇女则多戴喇叭形红缨帽等。

1.裕固族女性的服饰风俗

裕固族妇女的帽子,特点非常鲜明。西部裕固族的帽子是尖顶,用白色绵羊毛擀制而成,帽檐后部卷起,宽檐上镶有一道黑边,内镶狗牙花边并用各色丝线滚边,帽顶腰部前面,有一块刺绣精致的图案;东部地区的大圆顶帽,形似礼帽,顶比礼帽细而高,是用芨芨草杆和羊毛线编织成坯,用红布缝帽里,用白布缝帽面,帽檐缝黑边,镶花边。裕固族女帽不论是西部还是东部,帽顶都用红线缝成帽缨。是否戴帽子则是裕固族妇女成婚与否的标志,戴上帽子就意味着已婚,因此姑娘是不能戴帽子的。妇女身穿高领偏襟长袍,按季节分为夹棉和皮衣,衣领高齐耳根,衣领外面边沿用各色丝线上劲合股,摹仿天上的彩虹,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或九色、十三色,精心攀绣成波浪形、三角形、菱形、长方形等几何图案,把观察到的自然界各种景色融入生活、美化生活。袍子一般用绿色或蓝色布料制作,下摆两边开衩,大襟上部、下摆、衣衩边缘都镶有云字花边。腰扎桃红色或绿色腰带,腰带右下方挂红、绿或天蓝色的正方形绸帕,少则两块,多则四块;腰带上还佩挂三寸小腰刀,刀鞘上饰有精美的刺绣图案和红缨穗,大襟衣扣上挂有刺绣的荷包、针扎。妇女长袍上面一般要罩一件高领偏襟坎肩,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华丽大方,一般都用红色、紫色缎子缝制,形式似偏襟背心(高领和长袍同),下摆左右开衩,镶有彩色丝绸花边,后背从左肩到右肩镶一道半圆形花边,或者衣领用彩色丝线攀绣,偏襟边缘上到领口、下到腋下绣上各种动物花边。下半身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只穿一条单裤。裕固族妇女过去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穿鞋,夏天放牧、挤奶时常打赤脚,冬天穿一种前面尖而翘的名为“亢沉”的皮靴。逢年过节和有重大喜庆活动时,则穿一种尖鼻子软腰绣花鞋,这是一种布靴,鞋帮上绣花草、小鹿、小羊等动物图案。

裕固族姑娘的服饰别有一番风味。三岁剃头时,要在后脑勺留一片头发,长长后用串有珊瑚珠的丝线编成一条带有线穗的辫子,塞到背后的腰带里。两鬓的头发每长一岁梳一根小辫,一直增加到出嫁时。到十三四岁时,前额要带“沙日达升戈”,即在一长条红布上,用各色珊瑚珠,缀成美丽的图案,做成一条三寸宽的长带,带的下沿用红色或红、白两色小珠子串成很多穗子,把带子从前额缠过系到脑后,穗子像珠帘一样齐眉垂在姑娘的前额。身穿类似大人的小袍褂,腰束彩色腰带,胸前戴“舜尕尔”,背后带“曲外代尕”,即用红布做成的两块长方形硬布牌,上缀有鱼骨做的圆块、各色珊瑚珠组成的图案,下边有红色线穗,并用各色珊瑚、玛瑙、玉石珠串成的珠链把两块布牌连起来,戴在脖子上,分别垂挂在胸前和背后。到成婚年龄时,在婚礼戴头仪式上换下少女服装,穿上新婚礼服。

裕固族妇女的新婚礼服是裕固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每当姑娘出嫁时,家人都要请能工巧匠来给女儿精心绣制精美的新婚礼服。在新婚礼服中,头面是最精制也是最昂贵的工艺品,头面即头饰,红色珊瑚珠、白色海贝壳、玛瑙珠、珍珠、孔雀石、银牌、铜环等都是它的必要饰品,因此,新婚头饰选料考究,做工也非常精细。一般都用红布、青布或红色香牛皮做底,用各色丝线合股滚边,用各种珠子穿缀成色彩斑斓的图案。图案中多以红色珊瑚珠做底色,白色蓝色的珠子穿缀为图案,再把特制的银牌、孔雀石、珍珠镶嵌在图案中。头面又分三条,胸前分左右两条,上端在耳际以上编入发辫,下端至脚面,中间勒入腰带,图案、色彩要完全对称统一,每条又分为四节,每节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还有一条在背后,比前面两条要窄一些,戴在脑后帽盖的发辫上。一般用青布做底,各色丝线滚边,上缀23块大小不一用白色海螺磨制的圆块,也有红色珊瑚珠做底色,称为“董”的白色海螺圆状块镶在中间,从上到下一长条,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只缀23块董,不用珊瑚珠衬底。裕固族妇女戴头面的同时,也要戴上尖顶的“扎拉帽”。关于裕固族姑娘出嫁时戴头面的风俗在民间还许多传说,一种说法是过去裕固族女子特别能干,家里家外都由女人一个人操持,男人在家里没有地位。后来人们为了使女人结婚后顺从男人,就让女人结婚后前胸后背戴3条沉重的带状物干活,现在的头面也有七八斤重,由此形成了结婚戴头面的风俗。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裕固族女英雄萨里玛珂。传说萨里玛珂是裕固族白头目的妻子,在一次民族危亡的关头,她挺身而出,勇敢地穿上战袍,率领全部落的男女青年冲向战场,经过浴血奋战打败了敌人,成为拯救民族的英雄。但是白头目手下有一奸臣,他把萨里玛珂视为眼中钉,一直想陷害她。当萨里玛珂回娘家探亲时,奸臣在马背上驮了两褡裢“礼物”,并叮嘱萨里玛珂看见父母的帐篷时把褡裢口子打开。萨里玛珂走到家乡的山冈上,远远看见父母亲的帐篷,她兴奋地顺手打开了褡裢口子,“扑啦啦”一声,一群鸽子从褡裢中飞出,马受到惊吓,把毫无防备的萨里玛珂摔下马,拖着狂奔。当娘家人抓住马时,萨里玛珂头顶流血,前胸血肉模糊,脊背露出了白骨。从此,为了纪念这位女英雄,裕固族姑娘出嫁时,一定要戴头面。前胸两条用红色珍珠镶嵌,表示要护住萨里玛珂的两个乳房,背后一条红底马布带,表示保护萨里玛珂的脊背。帽子缀上红缨穗,表示萨里玛珂头顶上流的鲜血。腰里扎红腰带表示萨里玛珂的满腔热血抛洒在故乡的土地上。

2.裕固族男性的服饰风俗

裕固族男子服饰也有独特的地方。头戴金边白毡帽,帽檐后边卷起,形成后面高前面低的扇面状。帽檐镶黑边,帽顶多在蓝缎上用金线织成圆形或八角形图案。身穿大领偏襟长袍,过去富裕人家多用布、绸、缎等面料缝制,穷人家则把白羊毛捻成毛线并织成白褐子来缝制;冬天富裕人家,男人多穿用绸缎或布料做面子的皮袍,穷人家只能穿没上布面的白板皮袄。男子一般都系大红腰带,腰带上挂腰刀、火镰、鼻烟壶。不论单、棉服,衣襟都用彩色布条和织金缎镶边,富裕人家也有用水獭皮镶外边的。单、夹袍下摆左右开衩,在衣衩和下摆外镶边。上年纪的老人,腰间要挂香牛皮缝制的烟荷包,荷包呈长脖子大肚皮的花瓶状,底部垂红缨穗,荷包上还带有弩烟针和铜火蛊。旱烟锅多是一尺多长的乌木杆,两头分别安上玉石或玛瑙烟嘴和青铜或黄铜烟锅头,总长二尺左右,平时从脖子后面插入衣领,烟嘴露在外面。裕固族男子,逢年过节或重大活动,要在长袍上面罩一件青色长袖短褂,左右开小衩。据传说,清朝顺治年间,清朝廷强迫裕固族男子留长辫,穿黑色马褂。男子下身穿单裤,冬季脚穿用牛皮制成的高腰尖鼻的皮亢沉,穿毛袜。明花区男子也穿手工制作的双鼻梁圆头高腰布靴,靴帮多用青布,上面纳白线转云字图案。

(三)裕固族的人生礼仪风俗

裕固族人从诞生到死亡的主要人生礼仪有诞生礼、命名礼、剃头礼、成人礼、婚礼和葬礼等。

1.诞生礼

受特定的游牧生活条件限制,历史上,裕固族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婴儿成活率不高。裕固族人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生男生女都是全家乃至全村值得高兴的大喜事。

裕固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若妻子结婚3~5年仍不怀孕,通常去寺庙,如马蹄寺、塔尔寺举行求子仪式。

孩子出生以前,孕妇除了劈柴、搬帐篷等一些重体力活外,依然要参加其他劳动生产,如放牧、挤奶、捻线、洗衣、做饭等。

(1)出生

由于裕固族妇女临产时还不能放下手中的活,所以,孩子就生在草场上、森林里、雪山脚下。产妇跪下分娩,由其他女性相伴并帮助接生,不允许丈夫在场,脐带由祖母或其他老年妇女用剪刀剪断,用热水将孩子洗净后全身抹上酥油。若遇难产,则要请喇嘛念经,祈求平安。裕固族有忌门的风俗,陌生人不可进入有产妇的人家。现在,牧民大多到区医院、县医院分娩,一般3~7天后出院回家休养。

(2)庆贺

孩子一旦安全出生,全家上下喜气洋洋,就是最困难的牧民家也要想办法宰杀一只羯羊表示庆贺。羯羊(阉割了的公羊)的肉主要用来熬肉汤给产妇补身子。周围的牧民、亲友闻讯也会前来贺喜。一般以哈达、布料、衣服、茶、酒、被褥为贺礼,也有直接送钱的,主人家则欣然接受并以酥油、炒面、茶待客,整个帐篷洋溢着一团喜气。

(3)洗澡

孩子出生的第三天,要举行一个小小的洗澡仪式。先熬上一锅柏树枝水,在水中搓洗几分钟,起到消毒辟邪的作用;接着用炼化的酥油给孩子擦拭全身,牧民认为这样能使孩子的皮肤光洁柔嫩;然后再涂抹头发,据说以后孩子的头发会乌黑发亮;之后给孩子穿上新衣。在为孩子洗澡的当天早上,家人要煨香磕头,点上佛龛前的酥油灯,同时在屋内煨上柏香,消除秽气。

(4)满月

目前,孩子满月时,也有请满月客的。届时,宰羊设宴招待来客,客人会带不同的物品作为贺礼,当天,父母给孩子换上新衣并代表孩子给客人一一敬酒,来宾都会对孩子说些吉祥美好的祝福话。

(5)禁忌

孕妇不能闻见麝香,否则易堕胎;不能吃鹿肉、喝鹿血,否则头发易变白、脱落,双眼会发红;孕妇不能光脚锳冷水,不能提、背、扛过重的东西。产妇生下孩子的当天,要在佛龛前点一盏酥油灯,不能熄灭;产妇在月子内出产房,必须戴头巾或帕子。婴儿及产妇的衣物不能在河流中清洗。

2.命名礼

(1)多次命名

裕固族人认为孩子的名字和他(她)一生的命运息息相关。一般在孩子出生十多天或满月时取乳名;满100天或周岁时取经名;上学或工作时取学名。

取乳名:一般在婴儿出生十多天或三十天时举行取名仪式。清晨起来“煨桑”,熬上奶茶,由孩子的祖父、舅舅或父亲给孩子取一个乳名。多取吉祥之意,如巴特尔,英雄好汉之意。有些地方也取“苏德克尔”“亚格克尔”等名字。

取经名:孩子出生后满100天,孩子的父亲就要请喇嘛前来念经取名。当天清晨,母亲为孩子梳洗干净,穿戴整齐。在喇嘛到来之前宰羊煮上,熬上奶茶,炸好油馃子,煨上柏香。喇嘛到来后,依据孩子的生辰八字、长相、血缘由来、家庭经济状况等,查阅经典,念完福经后给孩子正式命名。民国时期,几乎每个裕固人都有经名,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谢拉尔加木措(智慧海)、罗桑尼玛(慧日)、才让卓玛(万岁女神)、贡布(保护神)。如果同名,则在名字前冠以居住地名以示区别,如黑崖子巴特尔。巴特尔是人名,黑崖子是居住地名称。

取学名:一般请部落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汉族老师取一个汉文名字。裕固族取汉名,是从1958年反封建运动后开始的。汉姓主要依据每个户族名称的首音或尾音,如“安帐”的汉姓为安,“杜曼”的汉姓为杜,“兰恰克”的汉姓为兰,等等。在名字之前加上汉姓即学名,如安立华、安立斌、兰靖、兰勇、杜可风、杜玉兰等。

(2)命名方式

裕固族给孩子取乳名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以山命名:如“欧拉”、“塔格尔”、“腾格尔”、“苏穆尔”等,都是山名,希望孩子像大山一样坚强、挺拔。以花草命名:通常以花草给女孩命名,如“其其格”(花儿)、“瓜瓜梅朵”(蒲公英)、“邦锦梅朵”(龙胆草)、“萨茹娜”(山丹花)、“哈日嘎娜”(金露梅花),等等。以水、草原命名:如“牧仁”(大江大河)、“塔拉”(草原)。以物件命名:如“薛日”(珊瑚)、“杰斯”(珍珠)、“陶苏恩”(酥油)、“哈什”(玉石)、“艾木格”(耳环)、“道古鲁”(圆石头)、“布鲁特”(钢)、“贴木尔”(铁)等。以地命名:如“占沙”、“斯木克”等,均为地名。在裕固族人中户族辈分比较严格,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俗人禁呼喇嘛的名字,以此表示对长辈和喇嘛的尊重。

3.剃头礼

裕固族的剃头礼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仪式。据调查,相传天上有聚集在一起的六颗星星,裕固族称之为“弥琪德”(东部裕固语)、“阿勒塔吉恩”(西部裕固语),它会给大地上的小孩和牲畜带来不祥的灾难,只有给三岁的孩子举行剃头礼,给两岁的马举行剪马鬃仪式才能消灾辟邪。因此,娃娃长到三岁时,家里要为他举行隆重的剃头仪式。

裕固族的小孩,无论男孩女孩自出生到生肖满三时才第一次剃头。一般选在农历正月里给孩子举行剃头仪式。吉日择定后,要由孩子的父亲(阿扎)亲自把孩子的爷爷、奶奶、舅舅(仪式主持者)和亲戚朋友请到家中。前来的客人会带来不同的礼品,有哈达、酒、砖茶、布料、衣服、红枣、点心等。通常把贺礼先递给要剃头的孩子,再由孩子的阿扎接过去敬献在佛龛前。

剃头的当天,主人家要设宴盛情款待宾客。一大早,主人先“煨桑”,熬上奶茶。然后依据客人的多少宰杀足够的羊只,把羊肉按亲友的辈分一一卸成羊份子。其中,羊背子下锅煮至不渗血即可捞出,再把羊肋骨、脂裹肝、肉肠、血肠都煮好备用。另外,还要在炒面里加入牛奶、白糖和炒面团做一个碗口大小的炒面饼(裕固语称为“雅额雅特巴”),饼子中间留一圆孔,孔口盖上一个用炒面捏制而成的小盖,把炒面饼盛进盘子里,饼上抹一层酥油,饼的四周倒一些牛奶,再在盘子里放一把系有白色哈达的剪子。一切准备妥当后,等客人到齐即按辈分大小入座。接下来,孩子的阿扎先把羊背子献给裕固族中辈分最大的舅舅,然后依次分献煮好的羊份子,再端上备好的手抓羊肉、脂裹肝、肉肠、血肠,并给客人敬酒。待客人吃完毕,剃头礼仪随即开始。在这儿主要记述了东部地区的仪式过程,而西部地区的剃头仪式的内容与之又略有不同,如:“雅额雅特巴”的做法、孩子发式的梳理妆扮式样等。

仪式开始时,母亲(“麦麦”(东)、“阿娜”(西))抱上孩子,阿扎端上放炒面饼的盘子,孩子的舅舅(达嘎)双手拿起炒面饼放在孩子的头顶上,去掉圆孔小盖,从小孔中拉出一小撮头发,把酥油抹在孩子的嘴唇、鼻尖和前额上,从盘中拿起剪刀时大声致祝词。在调查中,我们收集到的“剃头歌”祝词是这样的:

领:选中吉祥的年份,吉祥的月份,

选中这吉祥的日子,吉祥的时辰,

幸运即将降临娃娃身边。

头发穿过洁白的“亚特玛”,意味着什么?

牧养千只白羊,享受万千幸福。

众:但愿如此吉祥!

领:用金剪子剪去左面的头发,意味着什么?

家聚黄金般的富有财产。

用银剪子剪去右面的头发,意味着什么?

要走银光般的光辉前程。

众:但愿如此吉祥!

领:用铁剪子剪去头发,意味着什么?

像铁一样顽强的生命,像天一样广阔的福气。

众:但愿如此吉祥!

领:高高的山上扎着帐篷,辽阔的草原上放牧着牛羊,意味着什么?

像大地一样繁荣昌盛,像大海一样波澜壮阔。

众:但愿如此吉祥!

领:像六字真言一样充满智慧,像洁白米粒一样蕴涵美好。

众:但愿如此吉祥!

舅舅一边赞颂一边剪下从炒面饼圆孔中拉出的一撮头发,并许愿给孩子一匹白骒马(骒,雌骡、马)、一头白乳牛或一只白母羊。之后,把炒面饼和剪下的头发放入盘内。其余的来宾依次每人剪一剪,剪完后许诺给孩子一匹白骒马、一头白乳牛或一只白母羊,客人当时许的愿,秋后一定要兑现。也可由孩子的父母到秋天时去要回来。所有的来客都剪过之后,用一块白色方布或白色哈达把剪下的头发包好结成一个疙瘩,挂在帐篷上方或最洁净的地方。以前,剃头仪式后,来客拿上主人敬献的羊份子离去,而孩子的家人则每人分食一块仪式中的炒面饼。现在一般不带羊份子回去,而是参加宴席后才走。

过去,年满三个生肖的小孩举行剃头仪式时,不论男女都在后脑勺留一圆片头发,称为“帽盖”。男孩的“帽盖”长些时候就全部剃掉,女孩的“帽盖”一直留成长发后编一条辫子。所谓“剃头仪式”事实上是剪发,不讲究剃头技艺,经常剪得高低不平,男孩在仪式之后即可到理发店剃成光头。现在,小孩剃头时不再留“帽盖”。

4.裕固族姑娘戴头面礼

裕固族的传统风俗中有成年礼仪式。男孩长到15岁后,父母就要择吉日给孩子举行成年礼,表明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参加一切劳动和社会活动并有了择偶的自由,不受社会的非议。但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还是姑娘的戴头面礼。

过去,裕固族姑娘长到15或17岁时,无论贫穷人家还是富裕牧户,都要选定吉日给姑娘举行戴头面仪式。父母事先为女儿准备好一副头面、衣服和小圆筒平顶红缨帽。举行戴头面仪式时,在大帐篷旁边另外扎一顶白布小帐篷,姑娘家杀牛宰羊,邀请一些亲戚朋友,摆上酒席,招呼客人吃喝。由家庭成员给姑娘梳妆,共梳12根小辫汇成三条大辫子,左右各一条,背后一条。然后给姑娘穿上衣服,戴上红缨帽并戴上头面。戴上头面的姑娘给每位来客倒一碗酥油奶茶后就被领进小帐篷,直到下午客人走后才回到大帐篷。仪式完毕后,姑娘可以住在小帐篷内,也可以回大帐篷和父母住在一起。

姑娘举行戴头面仪式后,就有了社交的自由和权力,实际上就是裕固族姑娘的“成年礼”。裕固族还有这样的说法,戴头面也意味着姑娘到了提亲的年龄,如果不给姑娘戴头面,不但无人过问求亲,而且还会被人笑话。

(四)裕固族的婚姻风俗

裕固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户之间不能通婚,同姓不同户可以结婚。传说这是裕固族古时由博格达汗和青格思汗定下来的规矩。

今日裕固族的婚姻,与其他游牧民族一样,是从远古杂婚、抢婚而慢慢演变过来的。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裕固族中除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式之外,还有一夫多妻现象,但并不普遍。所以说,一夫一妻制的氏族外婚姻形式是裕固族的基本婚姻制度。

裕固族有明确的婚姻禁忌观念和规定,例如:有配偶的人不能重婚;近系(同姓同户族)的人不能通婚;辈分不同的人也不能通婚;违者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如果是同姓同户的通婚甚至要被赶出部落;如果现在发生此类行为,村民就会认为是不吉利的事。

过去通婚要求门当户对,贫富之间的通婚一般很少,但是富裕户娶贫苦人家的姑娘为多,而贫苦人家的男子娶富裕户姑娘的极少。

除禁止同姓同户通婚之外,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如:(1)严禁兄弟共妻或姊妹共夫。(2)如果尚处于配偶的丧期内,那么在一定的时间内就不能举行婚礼,以此表示对死者的悲哀之情,时间的长短要视生者对死者的感情而定。同样,父母去世后,在一定时间内也不能举行婚礼。(3)在裕固族地区,以前姑娘到15岁或17岁时就要举行戴头面仪式,意味着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而男子以15岁或17岁时为适婚年龄。现在,不管男女,都结婚较晚,一般20岁到25岁,甚至还晚。结婚的男女,其年龄通常相近,男子大几岁,甚至大10岁也可以结婚。

裕固族的婚姻形态是非常有特色的,与其他草原游牧民族相比,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而且东部地区裕固族的婚姻形态与西部裕固族的婚姻形态又有不同。帐房戴头婚、勒系腰婚、招赘女婿婚、童养媳婚、小女婿婚和养女婚等。

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在裕固族中,还存在一些古老的婚姻形态,主要有“帐篷戴头婚”(也叫“帐篷杆戴头婚”)和“系腰带”(也称“勒系腰”)等。有些地方还有“无儿娶媳”婚。这指的是,没有子女的富裕人家,为了占有劳动力,便买来穷人的女孩作“儿媳”借她招来男子,供其使唤。而且裕固人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风俗,这主要表现在当下婚礼仪式上新娘还沿袭传统,要戴头面等方面。

1.帐篷戴头婚(亦称“立帐篷杆子婚”)

这是解放以前裕固族地区普遍盛行的一种婚姻形式。一般来说,当姑娘到了15岁或17岁时,无论是贫苦人家还是富裕人家,都要在自己的大帐篷旁边另立一个小白帐篷,并择吉日给姑娘举行戴头面仪式。

姑娘戴头面后,就有了社交自由和权利。他如果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就可以同居、可以生儿育女,不受任何非议。如果男女双方情投意合,能够居住在一起的,所生的子女称男子为姨父;感情较差或临时性的,所生子女称男子为叔父。有时帐篷戴头婚的妇女可能与一个男子白头偕老;有时也会因为与男子的感情不好而分手以后,又与其他男子同居;有时也存在有的男子遗弃女方的情况。但在同居期间,男子必须帮助女家劳动,否则会受到冷遇,不受女方父母欢迎,甚至不能继续维持原来的同居生活,而妇女却不受男子约束,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如果双方不能维持这一关系,分手时,男子不能带走任何东西,孩子跟着女方。

这一形态的婚姻方式实际上是女不嫁、男不娶,家庭中以女方为主的婚姻形式。

此外,这也是一种养女招女婿的方式,一般都是没有生育的夫妇,领养女儿后招婿。裕固族过去只领养女孩,领养男孩的极少。

2.“勒系腰婚”婚姻形态

这一婚姻形态仅存在于东部地区裕固族。它与“帐房戴头婚”婚姻形态较相似。这多为生育几胎均为女儿或家庭贫苦的人家的一种招婿方式。姑娘长到15或17岁时,如果没有男子来提亲,在举行成年礼的同时,就要举行“勒系腰”婚礼形式,具体仪式是:在帐篷旁边扎一顶白帐篷,择吉日请来亲戚、喇嘛、头人,先由两个已婚成年妇女给姑娘戴“头面”。头面一戴,标志着姑娘已经成人,有了社交的权利。头面戴好后,开始勒系腰,即将戴了头面的姑娘的腰带(俗称系腰)系在姑娘的腰上。勒系腰时会有一人在旁边高喊“某某某家的姑娘的系腰勒给某某家了”,以让人们知道。勒系腰婚不管其姑姑家和舅舅家的男孩子年龄有多大,是僧人还是未出家,有的甚至是两、三岁的小孩。如果姑姑或舅舅家没有尚未婚娶的儿子,那么就可以将腰带系给已经有了家室的姑表兄弟和舅表兄弟。如果姑姑和舅舅家都没有儿子,也可以系给别人家的儿子,但这属于下策了。

勒系腰婚仪式之后的第二天,姑娘从白帐篷内搬回与父母同住。从此,她就可以与其他男子自由交往。生下孩子后,必须姓被勒系腰家的姓。

一般来说,姑娘勒系腰之后,有三种生活方式:(一)姑娘长期在家,可以临时性地同不止一个男子同居。男子在同居期间,要帮女家干活。但这一关系一般不能维持很长时间。姑娘有了孩子后仍然住在娘家。待孩子长大后,她可以带着孩子继续跟父母住在一起,也可以从父母处分得一部分财产,诸如帐篷、牲畜、草场、炊具等,带着孩子去过,当一辈子的“老姑娘”。(二)在与男子交往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感情较好的,就可以招赘上门,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如果父母有人赡养,那么几年后,她可以从娘家分得一些财产,自己单独生活。(三)如果在交往的过程中,她与男子就必须给被勒系腰家一头牛或一匹马,“赎回”姑娘的腰带,方可与之结婚。

3.门当户对婚(有人称其为“正式婚姻”)

旧时,这种婚姻包括帐篷杆招婿,大多在有钱人家和有权人家举行,婚礼比较隆重,花费亦可观,但一般多属于父母包办婚姻。

1954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裕固族的婚姻制度有了很大变化。包办婚姻、童养媳等逐渐被裕固族人所抛弃,自由恋爱,领取合法结婚证受到重视。但是1958年的反封建运动和后来“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使裕固族的婚俗文化受到了极大影响,特别是与其有关的民族服装、传统民族民间歌曲以及在裕固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风格的唱“沙特”、“尤达觉克”等被禁止。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才慢慢地逐渐恢复传统的婚礼风俗。自由恋爱成为当今裕固族社会的择偶方式,在婚姻自主上,十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即使有少数是家庭父母包办和他人介绍,也是在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实现的。

裕固族同其他草原游牧民族一样,特别重视婚礼,将其看做人生最大的喜事,都尽可能操办得隆重一些,当然隆重程度如何要由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从提亲到成婚的全部过程包括如下几个程序。

1.提亲与定亲仪式

提亲和定亲是婚礼仪式的最初阶段,也是必经阶段。当男女青年相识、恋爱之后,由男方家请合适的人作介绍人,选吉日,带着哈达、两瓶酒、一包茶、两斤冰糖(或白砂糖)以及奶粉等礼物到女方家提亲。如果只准备几条哈达是不够的,凡是女方重要的亲戚人人都必须有一份,即使人不在场也得给他留下。如果女方家同意这门亲事,则收下男方父母带来的礼物。如果不同意,就会拒绝收礼物,这样男方再三恳求,直到答应。从提亲到订婚,快则两三个月或半年,慢者持续一年。

一般来说,男女青年和双方父母不能直接交涉婚事,所以必定有他们亲戚或介绍人(媒人)来完成。介绍人要选能说会道的人,也有由男方主要亲戚,如舅舅、叔叔等担任的。介绍人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商定婚约,并参加成婚仪式。如果日后男女之间发生纠纷时,也大多由他协调。他的报酬一般由男方承担,聘礼多的家族,其报酬也多。

提亲初步成功后,男方父母名正言顺地到姑娘家说亲,正式取得女方的同意,商议彩礼的数额和举行婚礼的事宜。

2.送彩礼

当男方提亲成功后,就要开始准备彩礼了。彩礼是指男方父母和亲戚付给女方的一定数量的礼物。彩礼常见于父系社会中,所以有时也可以视为女方家对丧失一个劳动力而男方将增加后裔的一种补偿。

裕固人十分重视婚前的订婚仪式。在男女双方的父母家正式会面,一般男方到女方家中去,而且一般都是在介绍人的陪同下前往,介绍人在双方家长的关系中起重要作用。介绍人往来于两家之间,将女方家长提出的条件转述给男方,同时把男方的意见反馈到女方家,多次协调,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还要协调订婚仪式中的各种事宜。

订婚仪式在女方家举行,女方家宰牛羊,摆上酒席,接待主要客人,一般要花上千元。而男方家对女方家参加订婚仪式的亲属都赠送礼物。在某种意义上,彩礼具有象征性,表明双方家庭对于新缔结的关系的一种肯定和良好的祝愿,因而物质上馈赠往往是相互的,经常不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这也是当代社会新婚中常见的现象。但是,传统的聘礼还是要按女方家提出的条件和要求送上。裕固人订婚仪式上的彩礼,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给新娘及新娘家的礼物;(2)专为新娘父母及其舅舅准备的礼物;(3)为新娘其他亲戚准备的礼物。

当然除了所送的彩礼外,娘家都会给女儿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裕固人认为,嫁妆是娘家给女儿的一种财产形式,也是属于她自己应该从家中继承的财产部分。裕固族的嫁妆,以前主要是一套民族服装(包括头面)以及羊和牛、马等物。与彩礼不同的是,嫁妆不是女方给男方父母及亲属的,而是给新娘将要进入的新家的。当男女双方离异时,女方应将彩礼部分或全部退还给男方和他的亲属,但女子可以把嫁妆全部留给自己,任何人不能占有她的嫁妆。

在裕固族牧民的观念中,嫁妆的丰厚程度意味着女子身价的高低,是男婚女嫁的物质保证。裕固族人民与蒙古族和藏族一样,将其视为新娘的实际价值,因而很多家庭为了抬高女儿的身价,要尽可能多地给一些金银等贵重物品,使女儿结婚后有自己的地位和经济权力。

3.娶亲

过去男方给女方如数送清所定礼物后,男女双方家庭就可以进入婚礼的准备阶段了。首先要由双方共同商量,请喇嘛为新郎新娘卜卦决定结婚日子。卜卦根据新郎新娘的年龄、属相进行。新中国建立后一段时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男方父母或亲属要带着哈达、茶、烟等礼物,到女方家商定结婚日子,裕固人叫“要日子”。这期间,男方设立新帐篷,准备迎亲。在居民点建新房;而在牧业点,搭起新帐篷,室内一般具备组合柜、电视机、洗衣机等。

吉日选定后,男女双方家长就要选婚礼主持人、伴娘以及介绍人。同时,还要选几位能唱会说的人迎送客人、唱歌敬酒。最后,双方决定邀请参加婚礼的客人名单。女方的直系亲属,由男方去请,而且都要请到;男方的直系亲属,除女方去请外,男方也要去请。旧社会,有些富裕人家,不仅要请本部落的亲戚和客人,还要请邻近部落的头人、喇嘛及有名望的人。

当结婚日期、地点以及参加婚礼的人数和范围初步确定以后,就要开始通知所有参加婚礼的客人。有时专门派一两人,带上哈达,挨家挨户地去邀请。双方亲属必须在结婚前一两天或三天到达各自亲戚家里,宰牛宰羊,备酒、炸油馃、烤馍,并准备婚礼的有关事宜。

到送亲的头一天下午,客人们纷纷来到新娘家门口,主客之间寒暄一阵,便把客人让进大房,随后就端奶茶、油饼,为客人接风洗尘。亲友们带上哈达,酒等礼物到女方家祝贺。等客人们来齐,并按地位、年龄入席坐定之后,娘家主人给客人敬酒,婚礼即将开始。主人要用酥油奶茶、油馃子和手抓肉招待来宾。同时,由专门聘请的歌手开始唱歌,向上座依次敬酒。代表女方唱的是劝慰新娘之歌,而男方歌手唱的是向客人敬酒、致谢的歌。

(1)新娘戴头面仪式。戴头面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仪式,也是妇女婚前必经的仪式。戴头面是将一副头面(用珊瑚、玛瑙、海贝等饰物制成,宽约五寸,长约三尺)系在准备出嫁的姑娘发辫上,并把头发梳成三条辫子,左右辫由耳后垂直在胸前,一条在背后。旧社会,一般戴头面在女子15~17岁时,取其年龄的奇数。戴上头面后可以单独住在离家不远的小帐篷里。现在的婚礼仪式上,另立小帐篷的风俗已不见了。但是,新娘不能直接进入男方家,而是先进入厢房内稍休息后,才进入正式举行婚礼的帐篷或房屋内。自20世纪80年代后,传统婚俗才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如今的临时戴头面仪式,比过去简单多了,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程序而已。

(2)送亲仪式。结婚日娶亲时都讲究娶迎亲人数是单数去、双数来。过去都是父亲去娶亲,原因是家里要新增人口,人家要给男方一个人,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必须亲自迎亲。现在受周边汉族影响多是新郎亲自去。

女方出嫁,必须在日出前出发,日落赶到婆家。其意为姑娘就像早晨的太阳,给新的家庭带来希望。

送亲时,娘家要有一个领队人,多为女方舅舅。男方在迎亲时,特带一些礼物送领路人,以免迎亲路上受到挑剔。

送亲时,新娘披上盖头,由伴娘扶上马背。新娘骑白马,据说白马代表大象,象征吉祥。然后,新娘的亲兄弟或表兄弟同骑在马背上,扶助新娘,由伴娘拉马缰,在众人的陪同下离开娘家。临行时,要唱送别歌,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3)迎亲仪式。娘家送亲那一天,男方要在中途迎亲。新郎家要派几个机灵敏捷的人及善跑的马,在迎亲路上选择一块好地方,铺上地毯,摆上羊肉(也有一整只羊的各部位或一只羊的胸叉肉和背子)以及哈达和酒迎候,裕固语叫“古孜额”,本地汉语也叫“打尖”。送亲队伍到来时,他们迎上去高声问候,并拉住领队人的马缰,请他们下马稍事休息。等他们下马坐下来之后,打开酒,先向天地鬼神及山神敬酒,而后为送亲队的领路人(一般为女方家舅舅和亲属)献哈达、敬酒敬食迎说下话,表示男方的一片诚心。然后,双方的人都要迅速上马驰骋,边歌边比试马的走手和骑手的敏捷,而且迎亲队伍要一定先于送亲队伍到达。

(4)踏帐风俗。解放前,送亲队伍来到离新娘帐篷几百米的地方,由女方谙熟送亲事宜的领队人,指定善骑2~6人(必须为双数),纵马奔到男方为新娘专设的小帐篷外,顺时针绕帐篷转三圈,并尽力使马接近帐篷,设法使其倒塌,以此奚落新郎家。此时,男方早有准备,派几名妇女在帐篷内边敲盆盘等物,边大声喊叫,让马受惊而不能靠近帐篷。现在已演变为娘家人骑马绕三圈时主人出来迎接的风俗。

(5)让客仪式。娘家送亲队伍来到新郎家时,由男方家与新郎同辈的一个青年,跪在地上,双手捧盘向客人敬上迎亲酒。这时新郎家小伙子们奋力抓住娘家所有来客的马缰,不论年龄大小,都得一律扶来宾下马,特别是对新娘的父母亲、舅舅十分客气,即使挨他们打也得忍受着直到将他们接入男方家客房。在迎接新娘家客人的时候,男方家所有的客人不分职位高低,都要出门迎接。此时,新娘不入大帐篷,须在小帐篷内背朝门向里跪坐,“待格其”(伴娘)和新娘的姐妹等陪同她吃喝。送亲的人到男方家,男方的亲属边敬酒、边用酥油奶茶手抓羊肉招待客人。送亲领头人则到男方的厨房去察看宴席的准备情况。然后,由歌手代表娘家诵说《阿斯嘎尔拉》,夸耀酒席的丰盛。

(6)“交新娘”仪式。新郎用方盘端上为新娘准备的绿色绸袍、头面、耳环、手镯及彩巾等物,由“待格其”为新娘洗梳打扮,正式为新娘戴上头面。代表新娘唱歌的人要唱《戴头面歌》:

……

噢,不让父亲摸的不顺手的秀发,

噢,不让姐姐摸的丝绸般的头发,

噢,不让哥哥摸的乌黑的头发,

今天说要戴上头面出嫁了

……

这时,姑娘和在场的人都要哭嫁。与此同时,出门举行给婆家交新娘仪式。新娘站在娘家队里,新郎站在男方队中,双方父母及舅舅等亲属站在人群中央。由新娘的舅舅代表娘家人给婆家交新娘,并说一些客气话:我们的姑娘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请婆家多多指教。再把嫁妆摆放在人群中央的大桌上,然后娘家人将姑娘交到婆婆手中。

(7)吃喜宴。仪式完备,众客人进入帐篷开始吃喜宴。原来牧区的喜宴一般以牛羊肉为主,现在的婚宴已经复杂多了,多为一桌8个凉菜、14个热菜,而且以牛、羊、鸡、鱼等肉菜为主。

宴席一开始,首先让新郎新娘在宴席厅中站好,由男方家的歌手为宾客诵说最受人们尊崇的《沙特》(东部裕固语)、《尤达觉克》(西部裕固语),唱完以后,把干巴骨交给新郎,并祝愿他们生活美满幸福。新郎先将其挂到帐篷杆上,事后放到寺院或交给喇嘛。随后喜宴正式开始,席间家属和长辈为来宾敬酒;接着新郎新娘敬酒;期间穿插歌手们的欢唱,宾客们畅怀共饮,宴会进入高潮。

最后将汤端上桌,大家喝完后,来宾自觉散宴。娘家主要亲属留下,继续喝酒唱歌,直到大家都有些醉意为止。

(五)裕固族的丧葬风俗

裕固人的丧葬仪式一般办得比较隆重。历史上,裕固族的丧葬方式主要有火葬、天葬、水葬和土葬等几种。目前,裕固族丧葬风俗中火葬最普遍。

新中国建立前,裕固族的火葬主要针对非正常死亡者,比如患传染病死者或上吊自杀者。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大力提倡火葬,这正好与裕固族信奉的藏传佛教相一致。裕固族地区开始广泛实行火葬,天葬已极少见到。目前,裕固族人普遍认为火与人的生命及灵魂有着密切联系,只有通过火化,人的灵魂才能升入天国,否则就会变成鬼魂四处游荡。

1.浴尸

裕固族在老人死后,将死者的衣服全部脱光,由直系亲属用棉花蘸酒或柏香水把尸体从头到脚擦洗一遍,裕固族称之为“净身”。在死者的嘴里放入一种叫做“玛尼丹”的藏药,然后用酥油封住口鼻。尸体未僵硬前要收尸,也就是将死者的腿部关节和胳膊关节收拢呈弯曲状,合掌,用带子捆扎成胎儿状,并用白布裹紧后装入白棉布袋。现在一些地方也把尸体平放入白棉布袋,袋子的大小视死者的身高量身定做,只套一层,袋口用棉线扎紧。

2.停尸守灵

裕固人要另扎帐篷设灵堂,帐篷的正上方摆一块木板,下面垫上柏树枝,上面铺上一块新毛毯和新被褥,将用白布缠成胎儿状的尸体坐立于木板上,后背及两侧用洁净的被褥围住固定,也可以将尸体平放在木板上。面前设一张小供桌,点上一盏酥油灯(长明灯),桌上供献哈达、酒、茶叶、食品、糖果等供品。停尸守灵期间敬献的供品忌荤腥。另设一只香炉点柏香,和汉族不同的是,只点香不烧纸。守灵时特别忌讳猫、狗接近尸体,不能让酥油灯熄灭。灵堂内要保持安静,不能在灵前痛哭失声,因为活人的泪水会化做汪洋大海,使死者留恋牵挂,要愉快地送死者的灵魂升天。灵堂设置妥当、尸体摆放妥稳后,死者家人自备酥油到寺庙的经堂佛像前点酥油灯,少则十盏,多则几百盏。人死的当天,请喇嘛到灵堂念经,从早到晚,超度亡灵,一般念三天。现在也有人家用录音机放悼亡经磁带,从早到晚。由直系亲属轮流守灵。念经和停尸时间的长短,依据喇嘛推算出的出殡日期而定,一般停尸2—3天,冬季也可停尸7天。守灵一直要守到出殡那天。

3.吊丧

据了解,如果家里死了人,通常有人去报丧。亲友得知死讯要前来吊丧。有的送哈达、酒和茶;有的送酥油、奶子;有的送布料、被面等日常生活用品;还有的送钱。主人收下礼物,要以牛羊肉待客,牛羊可借可买,不能在家宰杀。先招呼客人喝酥油炒面茶。来宾喝过茶后,到灵堂磕三个头。有的进行遗体告别后即可离去,主人一般准备一顿茶一顿饭,不多留客。

4.出殡

裕固族的出殡时间一般选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后。出殡前,先在家里“煨桑”,备好熟食、糖果、烟、酒、茶等。接着,亲属磕头向遗体告别。出殡时,家人在帽顶上缝缀一团白布或在袖子上缝一块白布表示戴孝。通常戴21天或49天。一般由8个人抬架子(类似担架)把死者抬到火葬场,一定要将死者头朝上;也有用马、牦牛驮的,先将固定尸体的东西捆在马(牛)鞍子上,再将死者绑在上面,呈骑姿送往火葬场,主要是长子和直系亲属去送葬,送葬队伍视亲属人数、路途远近而定,少则十几人,多则二三十人,一般为单数。喇嘛只是在家念经超度,不去送葬;小孩和妇女也不去。途中要尽量避开独木或单独的一个大石头,不管遇到多少河流,都要投掷硬币,过去投的是麻钱。据说死者的灵魂过不了河,而钱能搭起一座桥让灵魂顺利通行。

火葬场一般请喇嘛提前选定。出殡前一天把酥油、清油、柏木柴准备好并架好约一码高的柴堆。架柴方向由喇嘛依据地势而定,柴堆最下面摆放粗大、不易燃的木柴,层与层之间都留缝隙以利通风助燃。柴垛码好后,将尸体坐或平放在上面。过去往遗体上浇酥油,现在多用清油,然后由长辈或同辈用白色哈达做成的火把蘸上酥油点燃(晚辈不能点),塞进柴堆并用一两根木柴压住死者,以免尸体遇火自然翻动或突然起身。之后,只需留3—5人,必须由直系亲属外的年轻力壮的人守住火葬场。死者亲属离开时,不能回头看,否则去世的人会恋恋不舍。留下的人必须留待遗体全部火化,一般持续5—6小时,然后再另外烧一堆火,把祭品、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器具等烧掉(当然也可将随身物品转赠亲属留作纪念)。待火灭之后才能返回,以防火灾。

火葬回来后,参加送葬的人要用柏树枝水洗脸、消毒并用柏木烟熏一下,然后和帮忙的亲友一块坐下喝酥油茶,吃手抓羊肉。临走前,主人家要回一份礼以资酬谢,可以是一条哈达,也可以是一瓶酒、一块砖茶。对于念经超度亡灵的喇嘛、僧人,酬赠的礼物讲究完整、齐全。可送一只羊、一匹马、一头牛或一套衣服,另添赠哈达、酒、茶、绸缎被面等物。

5.下葬

火葬之后的第三天,死者的亲属去火葬场地捡拾骨骸,每人削一双柏木筷,用筷子从脚到头将骨骸干干净净地捡进白布袋里,袋口用五色(红、黄、蓝、白、黑)布条扎紧,象征五色祥云。有的又把骨骸袋装进约一尺长的柏木骨灰盒中,也可在骨灰盒中放入金、银、珊瑚、玛瑙、柏香和开光的青稞、麦子等五谷杂粮。也有人把开过光的五谷杂粮撒在火葬场地,等其生根发芽时可绿化火葬场地。之后,如果离祖坟地不远就要当天送往下葬;若路途遥远则在火葬场就近埋下,第二年掘出送至祖坟地下葬。在送骨灰盒的过程中,遇到河流仍要投掷硬币,道理同上。

裕固人的祖坟地多数是原来祖先天葬的地方,依照长幼次序选好位置后,挖一个60—70厘米深、50厘米见方的墓坑,墓坑四周铺一层防潮的石头或瓦片,坑底放置一块石板或柏木板,之上垫一层柏树枝,柏树枝上再铺一层白色哈达,然后把骨灰袋或骨灰盒放在上面,四周不留空隙,用柏树枝塞紧,骨灰盒上再铺一层柏树枝便开始填土。裕固族的规矩是由长子来填第一铲土。土填满填紧之后,上面用白色石头围住作为标记。尤值得注意的是,当天要用模子拓出红胶泥土的佛塔,佛塔上有小佛像,裕固族称之为“萨萨”,表示对死者的祝福。

随葬物品:死者生前的随身物品包括腰刀、佛珠、鼻烟壶、眼镜、衣服、马褥子、首饰(项链、耳环、手镯、戒指)等。若经由喇嘛、僧人推算得知死者对这些物件还有牵挂,家人就如数交给喇嘛、僧人,通过他们吟诵经文超度,死者方能领受。

下葬时,周围若有某种独特标记的东西,比如单独的一棵树、孤零零的一块大石头等,均被牧民视作不吉利,一定要清除。

另外,对患传染病或产妇死亡者,要将尸体埋在三四尺深的墓坑下偏窑内,等三五年后再将骨头挖出火化埋葬;12岁以下的少年死后则一次埋入墓坑偏窑内,不再火化。

6.过七七

在裕固族的丧葬风俗中,除停灵和出殡时请喇嘛念经外,每逢死者的“头七”到“七七”、“百天”都要请喇嘛念经超度。父母去世四十九天内,孝子孝女不穿色彩艳丽的衣服,忌佩带首饰。守孝期间,孝子孝女不喝酒、不猜拳行令、不唱歌、不跳舞。孝女不梳头,孝男不剃头、不刮须。孝期忌动土、忌杀生。在停尸、出殡乃至四十八天之前,对前来吊丧的亲朋邻居,一般不招待。到了七七的最后一天时,家里要杀牛宰羊,请来喇嘛念经,并请亲朋邻居和丧事帮忙者,给死者过四十九天,设宴招待来宾。之后,要在死者的坟上或帐篷外烧起一堆火,烧一些吃喝的熟食。

裕固族在丧葬仪式中,子女在孝期时,男子帽顶的图案要去掉或用一块白布遮住,以示哀悼;平时若没图案,是对别人不尊敬。家里儿孙在衣领、袖口、帽顶部缝上一块白布,八格家部落妇女,在辫梢上挽一撮白羊毛,意为戴孝。在死者七七四十九天时,要请和尚念经,要招待亲朋友邻,到死者坟上或在家门前烧一堆火,往火中投入食品、四寸宽五色布条,撕下戴的孝全部烧掉,意为抹孝。

解放以前,裕固族地区天葬也比较普遍,1958年以后就不再进行天葬了。58年以前有些部落还有水葬的风俗。至今,红湾、青龙等地还保留着土葬的风俗。

同类推荐
  •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以及《国学概论》演讲,又可称为国故。国学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本书精选国内知名作家、出国访问学者、驻外记者、留学生、华裔等撰写的有关外国人社会生活细节的精彩短文,可以让读者博览海外人文风情,了解海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革命星火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革命星火

    《兰州历史文化》的编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地记述兰州历史文化各时期、各层面的发展成就和地域特色,注意反映文化生态的变化和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兰州”建设服务。
热门推荐
  • 玄月冰心

    玄月冰心

    前世她是来自山村,一个无学历、无身材、无样貌的三无‘人才’,虽然外表是个女孩,个性却像个汉纸,再加上容貌比恐龙好不了多少,被人称为‘恐龙女汉纸’。一次奇遇让她魂穿到了陌生的异世,在这里她虽有绝世容貌,却是世人议论的痴傻小姐,为了让自己在异世活得精彩,她拜师学艺,逆转人生,将女汉纸的个性进行到底。且看她如何在异世逍遥,救世人与危难,行侠者之风,除恶务尽,劫富济贫,快意恩仇……
  • 龙踏神荒

    龙踏神荒

    外铸不朽之躯,内养永生之魂,穿行三界,天虚、武德秘境、火之神幻殿,人妖仙魔群聚会,以一双铁拳威盖九州,诛仙、斩魔、灭妖、屠神、破鸿蒙,一切尽在龙踏神荒……
  • 大夏金龙

    大夏金龙

    类地球一个大山里捡来的孩子,十八岁考学无望,在家打游戏的时候,被任命为一族族长。莫名消失回来后,竟然成为了绝世高手,不仅美女成群而且还被加封为少将。他带领族人走上了富裕兴旺的道路,被全族人尊称为恩人。但他却说:“我想要的不是这个,在我的心中只有她……。”然后默默的离开了……从此,他每到一处必将掀起惊涛骇浪,他每到一处必将引起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女爱慕他、人们敬畏他、朋友为他而骄傲、敌人为他而颤抖……,大地每一处都响彻他的名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凰过尘兮

    凰过尘兮

    凤凰一族是上古神族,虽然血统高贵,但历经两次神魔大战中后早已经人丁稀少,加上生性倨傲洒脱,从不屑与其他族类为伍,甚至还因为这样得罪了不少神族,若大厦将倾,只能等待消失,为了保住凤族几百年来的血脉与灵力,凤帝只能让自己的女儿凤兮嫁入天族,为结秦晋之好,却不想凤兮在大婚那天突遭魔族偷袭,坠入凡尘,和凡人百里奕有了一段尘缘,在经历了背叛与阴谋之后,小凤凰,是否真能翱翔九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之拯救未来

    末世之拯救未来

    “轻语,拯救世界的重担,就落到你身上了。”当师父一脸沉重的对着年仅十六岁的林仙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好吧,林仙语表示压力山大。所以当有丧尸阻拦住其前进步伐的时候,林仙语总会一脸不屑的撇撇嘴,同时抽出腰间细剑指着前方,冷漠的说道:“想死就快点,我赶着拯救世界呢。”而身后,是人们崇敬的呼喊:“上仙请留步。”“何事?”林仙语冷冷问道。却是一个一脸花痴样的少女,扑上来倚在林仙语身上:“请问,你是上天派来拯救我们这些凡人于危难之中的仙人,是吗?”那个……
  • 清朝野史大观

    清朝野史大观

    本书分“清富遣闻”、“清朝史料”、“清人逸事”、“清朝艺苑”、“清代逮异”五辑,共十二卷。内容涉及上至帝王后妃、天潢贵胄、悍将权臣、名媛佳丽、学士才子,下至讼师衙役、游侠术士、市井小民,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众生世相。
  • 我在部落当大佬

    我在部落当大佬

    你好!原始社会。黄天予带着现代信息回到了最初的原始社会,发现修仙秘密,打开地球与异域的联系,探索未知的领域,神奇之路随之开启。。。
  • 无良法师

    无良法师

    无良法师,带着遮天巨龙混迹世界,别人有的我也有,别人没的我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