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还年轻,在湖水荡漾的西和晚霞湖边,一壁楼亭下,跷着二郎腿品茶,不远处,几个垂钓少年,蓑衣上身,娴静自如,让人品出了年轻的滋味,看了多久,他们就在湖边停留了多久,也不见换饵、撒食,一直保持原有的动作,好像在恭候西天旁那一抹晚霞,起初是匀称的,从天边羞涩地染了一丁点儿,后来涂抹得一片凌乱,考验天空的耐心。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拿着一个兜,扶一杆秤,问我有没有头发卖给他?我有些恍惚,好半天才明白她的意思,半信半疑地摇摇头,看着她走远的背影,脑子里电光火石一般浮起西和州茶马古道的悠悠往事,定睛细看,连旁边的一处石栏雕刻,也状若马头,仿佛迎着晚霞,有了飞升之意。
年轻的晚霞湖还不知道,南宋时期,西和曾是著名的买马场,但是想起当年嘈杂的交易场面,漫天彤红的云霞,和那时的天空,共同印制了一份圣旨吧。我领着这圣旨,沿湖找寻那收头发的女人,再无踪迹,我想对她说,头发我自己要用,你看马尾行吗。
绍兴十二年,宋金议和,改峨州为西和州,辖长道、大潭、祐川三县。长道县领长道、故城、白石、盐官、骨谷、崖石、平泉、马务八镇。
听听这些地名,每一个好像都能和马扯上一些关系,经过长道,住在故城,拴于白石,拜过盐官,历险骨谷,逃生崖石,最后饮罢平泉,归于马务,宋金两国就这样到了西和州议和。
《方舆胜览》卷七十白石镇“古城”条记载,西和得名之源乃宋金议和之所,因而美其名曰“西部和州”。北宋时期属于岷州管辖,南宋初移白石镇,高耸的镇台为唐玄宗所建,汉代的陨石落地成乳白色,形状大如龟,因此得名,故址在今西和县以西。等到朝廷同意金人请和的要求,因此改为和州,但是与淮南的和州重名,又因其为西汉水发源地,古有西犬丘、西县之名,就在前面加上一个“西”字,为西和州。
有资料称,建炎元年,宋高宗赵构南渡后,在包括现在陇南市的西和、武都、康县、文县在内的川陕边境开设了八个茶马场进行茶马交易。绍兴年间,宋金议和,南宋又在沿边的西和州威远、旧州、岷州等地设置博买铺,与金人控制的秦陇地区通商贸易,主要是购买战马。隆兴二年十二月,抗金名将吴挺奉诏在西和、阶州、成州开设茶马市,购买番马,并将所买番马赶往宋孝宗所在的江南行宫,以备行宫防卫之用。此时茶马贸易更加活跃,仅淳熙四年,在西和一州,就交易番马3000匹,居诸州之冠。此后因战事不断,茶马互市一度中断。到淳熙十二年,茶马司在西和州的大潭县、长道县等处设置丰草监,储备草料,接济过往马匹。等马匹体力恢复后,再调拨前线,供作战之用。
吴挺奉诏抗金,奉诏买马,一生忠勇报国,白发满头,仍然指挥战役,时间没有给他再下诏,他的头也白了。有没有诏书不重要,重要的是将一件事坚持到底。
吴挺的叔叔,指挥了和尚原、仙人关等著名战役,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的当事人吴玠,读史书、著兵书,屡破川陕路金兵进攻。
问吴玠借马,捋一些马鬃,送给收头发的女人。他的弟弟,吴挺的父亲,主持西北军务的吴璘曾感慨地说:“马者,兵之用也,吾宁罢去,不忍一日误国军马。”
吴玠和吴璘,马堃和马暨,历史总是很奇特,是不是觉得南宋军事实力薄弱,特意安排名将固守疆土,还都是兄弟身份,双保险,比单核更稳重。
在宋金长期的对峙中,吴璘力主抗金,反对求和。在西部战场上,一直置身于战争的第一线,屡破金军,战功显赫,名扬巴蜀,成为川陕地区乃至大西北边防要塞抗御金兵入侵的重要支柱。除了指挥督战外,他还是一名研究型的学者,在对金军的作战实践中,也总结创新了一种新战法,名叫“垒阵”,专门打击敌人的骑兵冲锋队,行之有效,屡挫金军,在西北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西和州民为吴璘立石刻铭,以示怀念。冬,金人进犯西和州,吴璘提兵出祁山,金兵闻讯退却。隆兴中,吴璘在天水、长道建地网以阻金骑兵。
新战法会用旧,新兵会成为老兵,新茶放成旧茶,在西和州绚烂的晚霞中,争斗也走向了和议。
嘉定元年,宋金议和以后,因沿途边关古隘都被金人毁坏,安丙向朝廷建议说,西和州已经修筑坚固的仇池古城,囤粮可以自给,军民团结一致、斗志高昂,固守不成问题,如果敌人贸然进犯,可以坚壁不战,保存实力。如果守住西和州,敌人自然不敢轻易攻打成州,成州黑谷、南谷埋伏着重兵。天水虽然不易固守,但离天水十里处,有白环堡、鸡头山,和西和相为犄角、联动策应,军民团结一心,可以守住。
西和不仅仅是风和日丽的买马场了,一转眼,成了风诡云谲的战略要地。那些刚刚交易而来的马匹,还来不及休息呢,就得跨服马鞍,在夜色中准备奇袭。
说说仇池。仇池位于今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城南四十五公里处。《水经注》记载仇池山“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丰水源,所谓清泉涌沸,润气上流者也”。仇池国指由氐人杨茂搜创立的前仇池政权和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政权,时陇南市大部分地区都在其控制范围。其后被杨坚派兵灭亡,部众遂散处各地,氐族逐渐消失。政权消迭,文化的印记会愈发鲜亮,在古仇池国,发明了祭祀仪式的巫人,他们于篝火前的一举一动,都不会是凭空滋生而出的。
当然,流传了1800年的西和乞巧节,也不会是一种文化土壤中的产物。“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有资料称,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西和县未出嫁的姑娘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歌舞活动,祈求“巧娘娘”保佑自己聪慧、灵巧,婚配如愿,生活幸福。每年农历六月下旬开始,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姐妹发起活动,同村未婚女性组成“一个场子”。选定乞巧场后,姑娘们练唱《乞巧歌》,向神灵讨要智慧,乞指乞讨,巧则指心灵手巧或有巧思妙想。农历六月二十六到二十九,围绕着中心人物巧娘娘,迎、接、送的整个过程中,唱《迎巧歌》。然后,揭去“巧娘娘”头上的丝帕,一路唱着歌将“巧娘娘”请进院。进院门要唱《进院歌》,进屋唱《坐巧歌》。再就是敬献茶果,唱《献茶歌》,乞巧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七月初一至初七,又要唱《迎水歌》、《照花瓣歌》、《送巧歌》,整整七天八夜,直至节日结束。
过完乞巧节,西和州又恢复了往日的秩序,晚霞日复一日,一寸寸地贴近天空,天空是一个隐修的思想者。
那收头发的女人,仍未寻着,我的茶败了,圣旨一样的晚霞催促着垂钓者,收杆回营,往回走的时候,蓦地脑海里闪过湖边的石刻,那状若马头的石刻,它的姿势到底是怎样的呢?半跪、卧着、站立都神采奕奕,都值得留恋。人呢,跪立卧哪种姿势最好呢?在西和州,我的答案是:立着最好。和是主流,双方议和以后,不用卧着如横尸疆场,不用半跪如濒死的俘虏,人人站立着,平等互视,握握手,微笑一下,说完你好,再道声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