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讲了一个捕鱼的老人坚持每天捕鱼的故事。老渔夫在无边的海上捕鱼,好不容易捕获一条大马林鱼,却因为沿途遭遇鲨鱼无功而返,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鱼骨架。
老渔夫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即使遭遇鲨鱼的围剿,也没有放弃大马林鱼,哪怕最终只落得被鲨鱼啃得精光的鱼骨头。狂躁不定的海面,艰难的捕鱼过程,还有不期而遇的威胁,这些艰难的因素都不能让老渔夫放弃。这种精神是超越时代并值得深思的。
而生活舒适的当代人呢?我们在安逸的生活中却常常犯了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大毛病。
阿南原先是一个中学的老师,工作了七八年之后,实在受不了一眼望到头、从年轻就能看到退休的日子,于是毅然辞职北上,即使家人、朋友都表示不理解,觉得阿南是不想好好过日子。到了北京,阿南找到了一份文案策划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忙的时候甚至没日没夜地加班。开始的时候,阿南很不适应,甚至有些迷茫,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到底对不对?这样有工作没生活的日子是自己想要的吗?但后来,随着对新岗位的熟悉和工作的投入,阿南从快节奏中学会了如何处理生活和工作的关系,深感如鱼得水。他喜欢这份工作带给他的人生中不断充满新鲜感的感觉。
阿南是很多人中的一员,他的经历代表了很多有同样困惑的人。人生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似乎总是在刻意考验我们的承受能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重要的是看我们希望过怎样的人生。
阿南的老婆不支持阿南,觉得在家乡生活很好,北京什么都贵,压力还大,老公的选择显然是自讨苦吃。但阿南说,他只是不想在这舒坦的日子中忘了自己是谁。
这让我想到了如今年轻群体中流行的两种流动方式:涌入“北上广”和逃离“北上广”。“北上广”就像是《奥德修斯》中迷人的女妖塞壬,一方面有美丽的歌喉让人陶醉,另一方面这歌喉又是伤人的武器。
其实在哪里生活并没有那么重要,就像是一个老师曾经告诉我的,重要的是你以怎样的方式来生活。多年来,坚持文人操守的老师在学术圈里并没有很高的知名度,发表的文章比起那些知名专家学者来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很多人根本不认识他。但他仍然坚持自己对学术的追求,深入钻研,废寝忘食,从这份坚守中收获快乐。
如果说这是个没有英雄的时代,那么我想说的是,不在现实的名利面前沉沦的人,不在舒适和安逸中忘乎所以的人,就是真正的英雄。
生活有很多不同的面向,不管你是慢生活的身体力行者,还是快捷精英生活的追求者,都不要忘记在适度的原则指导下做好你自己,那样的你,才是一个成就了成功人生的人。
十年同学聚会是我们当年立下的约定,转眼间十年的岁月已经悄然而逝,前些日子怀着几分激动的心情,参加了高中同学十年之约的聚会。十年的变化真的很大,当年那个愤青一样的男同学,现在却甘于做倒买倒卖的生意,当年的文艺小青年如今是只为稻粱谋了。曾经的他是怀揣梦想的,立志要成为一个编剧。我问他当年不是很喜欢编剧本吗?他回答说做编剧在国内太辛苦,不像国外已经产业化了,能挣很多钱,国内编剧的收入实在对不起他们在一部剧作中的付出。
我听了骇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敷衍地说了句,你现在的日子不也很好,然后干笑两声,随即转移了话题。
确实,辛苦,这是很多人在人生旅途中的拦路虎,会改变很多人当初信誓旦旦的理想和追求,只一句“我也要生活”便可以轻松推诿掉放弃昨日的理想,继续与庸庸碌碌中麻木的生活为邻。
项羽若不是豪气万千,怎么在目睹秦始皇游会稽时,发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迈誓言?尽管最后落得个功败垂成,但却成就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楚霸王传奇,名垂青史,这显然也是一种成功。
我知道,总有那么一种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旦在安乐窝中住下,便时刻警惕丧失人生奋斗目标的危险,总是警醒着要继续进行。这个安乐窝只是个临时的住所,从来都不是灵魂栖息的家园。
回家,这是让很多人魂牵梦绕的字眼。中国人骨子里的安土重迁,对人之本的大地的重视,还有对于家园的不忍舍弃,更是让我们对家有着异乎寻常的牵挂。但真正的家园是能够激人奋进的灵魂港湾,而不只是一个舒适的居所。
下沉的坠落总是比向上的攀爬来得轻松容易。很多人都愿意下沉,因为下沉简单而舒适,但下沉后的人消失在了舞台中;而向上攀爬的人,依然在漆黑的舞台中,为隐隐的光明而行动着,即使艰辛,但这艰辛中包含着抬头见到星空的喜悦,这份艰辛便值得了。
◎ 拒绝过犹不及的功利心 ◎
目的性强总不是什么坏事情,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而要做得好显然要依赖于良好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就像是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落了,了无痕迹。而如何规划人生却是个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的大问题。
总是谈规划,把人生规划挂在嘴边的人未必就是什么成功人士。小张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同事们都觉得小张直率可爱,单纯没有心机,同事关系处理得很融洽。但日子久了,主管就发现小张特别爱问一些没头没脑的问题,比如怎么能升职加薪,怎么发展自己的职业,以后的方向到底选什么。这叫主管头痛不已,心想小张好歹也是大学毕业生,怎么就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什么都问吧。过了不久,小张果然没有通过试用期就被公司解雇了。
如小张一样的人随处可见,这与年龄和阅历无关,有些人活了一大把年纪,似乎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要怎么过,却还是满脑子想着怎么能活得成功。这是一种好高骛远,或者说是一种过分渴望功利需求而内心空虚的人。
成天把怎么成功挂在嘴边,而不动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人生的人,扰人也自扰。其实,小张这种人倒不算是太可怕。更可怕的是另外一种人,他们从不大声嚷嚷怎么成功,但有着满脑子的有关成功的规划和实际的行动力。每每我描述这种人的时候,朋友小贝总是半开玩笑道,你这纯粹是看人家太成功了眼红吧,这种人哪里可怕,又有能力,还有抱负。
大学中总有这么一类人,在我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我总与他们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他们一入学似乎就目标明确,任何能够得到好处的活动总要插上一脚,不管是学生会、社联,还是校级院级的活动中,总是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奖学金更是不在话下,什么校级的、国家级的,通通收入囊中,简历上的荣誉奖励两页纸都写不完。
同学白丽就是一个典型。我从来没忌妒过白丽的荣誉,甚至在这几年的大学生活中,和白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她参加过很多活动,我心中也很佩服她。毕业招聘的时候,有个实验中学来招聘,白丽顺利通过初试,复试的时候,面试官问她存在主义文学的问题,她吞吞吐吐半天才吐出“萨特”两个字,然后脸涨得通红,就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了。
后来,她因为没有通过面试而与这所中学失之交臂。
白丽是优秀的,但是在那优秀的光环下,总是有些暗影时不时地跃出来,提醒我们:为成功打基础,赢得荣誉是值得赞许的,但人生不能只为了荣誉和奖励而活。
真正优秀的人,既要具备白丽对荣誉的热衷,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最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只为了获奖而去获奖。当我们垂垂老矣的时候,自己的人生不是一大堆空洞的奖杯和荣誉。
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适当的限度,而一味追求一种极致的话,最后反而会收到反效果。白丽要不是过于追求名利,也不会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陷入一轮又一轮活动的漩涡中,以致忘记思考真正的人生是什么,而自己要追求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喜好传统文化的小贝喜欢那种超然物外的生活,他多年来倒也是活得潇洒,但难免散漫。在北京做职业编剧多年了,快四十岁了也不结婚,让小贝的妈妈急得逢人就说,让人给小贝介绍女朋友。但小贝根本不领情,为此还跟妈妈翻过两次脸。没有女朋友的小贝每天在北京跟圈子里的朋友混在一起,吃吃喝喝,好不潇洒,收到稿酬定是一场聚会或是一次旅行。
这种人生是豁得出去的人才能经受的。纵使潇洒如小贝,也会偶尔唏嘘长叹一声,难免发出几句人生寂寞的抱怨,作为多年好友,能做的只是倾听而已。
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来看,要么你选择一种出世的生活,要么你选择一种入世的生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不管你选择的是哪一种生活方式,都不能够走得过于极端。
年少轻狂的我,总是容易对世事下断语,偶遇不平之事,发现社会的阴暗面,就觉得这社会糟糕得不得了,简直和人间地狱无异。男友对此表示很头疼,总是说我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容易走极端,对待事情非黑即白的态度让人很头疼。
我承认,这确实不是什么好个性。但是好在我有一颗善于反思的心,总是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沉潜内心,静思近日来经历的事情,好好地进行一番自我教育。午后的大太阳底下,我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舒缓地品着一杯浓郁的摩卡,微眯着双眼感受阳光的普照,感觉整个灵魂都要被净化了。
我们的人生需要时不时地安静下来进行反思,过于急功近利,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而太过淡然总免不了在枯槁的人生中消耗殆尽生命的激情。
最后,我祝福好朋友白丽和小贝能够走出不一样的人生,即使曾经过于执着,在今后的人生中,希望能凝神静思,怀着谦卑之心,回看过往的花开花谢。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果心胸开阔,便能保有一颗进取的心而不汲汲于名利,这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啊!
◎ 规划让人生充满正能量 ◎
成功的人生需要规划,即使这规划并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期望,甚至可能会遭到诸多阻力,也要进行规划。
钟林是一个有追求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留在上海的机会,外企工作的诱人待遇丝毫没有动摇他。他说,他想要到西部去,到中国偏远的地方去支教,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可能有人觉得他肯定是吃喝不愁、家境优越吧,要是自己的生活尚且自顾不暇,又怎么能谈得上帮助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