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33300000017

第17章 玄奘与《大唐西域记》(2)

自南北朝以来,大量的佛经翻译过来了,印度佛教主要的经典几乎都有了汉译本,有的经典汉译本不止有一个,而是有许多个,中外僧徒翻来覆去地翻译。佛教宗派一个个地形成,佛教本身也在统治者扶持之下,流行起来了。这时在佛教教义方面,矛盾和分歧突出出来了。大乘、小乘有矛盾,大乘中空宗、有宗又有矛盾。为了调和和弥补理论上的分歧,加强内部的团结,各宗派都建立了判教的体系。换句话说,各宗派都根据自己的观点、理论,把佛教各宗的理论加以批判、整理和估价。判教源于何时,现在还说不清,最早的有慧观法师,他曾区分顿、渐、不定三教。判教之说大概起源于北凉昙无谶,盛行于北方,与宗派的形成关系很大。

在这时候,各宗派讨论批判的理论问题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关于佛性的问题。什么叫佛性问题呢?就是人能不能够成佛的问题。在我们看来,这个问题同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讨论一个针尖上能够站多少天使同样地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然而,在佛教徒看来,这却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为了麻痹善男信女,扩大自己的地盘,巩固自己手中的经济,必须提出这个问题,而且必须给以回答。

在印度佛教史上,虽然提法不同,这个问题也是有过的。怎样成佛?

何时成佛?同在中国佛教史上一样,有许多说法。一般说起来,小乘要求比较高,也就是说,他们卖天国入门券,讨价高,出手比较悭啬。他们主张,必须累世修行,积累功德,然后才能成佛。后汉安世高所译的佛经大概都是这种主张。这样做当然比较艰苦,令人望而却步。这表现了守旧派为了维护人世间的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所进行的努力。又有人主张逐渐修行,到了一定阶段,来一个飞跃,然后再修行,即可成佛。道安就是这样主张。这比第一种说法容易一点,然而也还有不少的麻烦。这对于维护封建特权来说,是有好处的;然而对麻痹信徒来说,却有其不利的一方面。天国入门券如果太贵,有些人就望望然而去之了。到了鸠摩罗什的大弟子竺道生身上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慧皎《梁高僧传》卷七《竺道生传》说:于是校阅真俗,研思因果,乃立善不受报,顿悟成佛。又着《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笼罩旧说,妙有渊旨。而守文之徒,多生嫌嫉,与夺之声,纷然竞起。又六卷《泥洹》先至京师。生剖析经理,洞入幽微,乃说“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于时《大本》未传,孤明先发,独见忤众。

于是旧学以为邪说,讥愤滋甚。遂显大众,摈而遣之……后《涅盘大本》至于南京,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前所说,合若符契。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四十卷本,卷二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中说:犯四重罪,谤方等经,作五逆罪,及一阐提悉有佛性。

这说法与竺道生的说法完全相同。这真是石破天惊,佛坛佳话。中印相距万里,而想法竟如是之相似,可见买廉价的天国入门券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麻痹信众,维护阶级利益,竺汉相同,这也大概可以算是阶级斗争的规律吧。

南朝阶级斗争激烈,贫富悬殊,于是先秦两汉已经提出来的一个问题又被提出来了:人生有贵贱,人性是否也有贵贱呢?《涅盘经》解答了这个问题,可以说正是时候,佛教从般若学转到了涅盘学是佛教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般若和涅盘都属于空宗,但在佛性问题上,涅盘可以说是抢先了一步。

其实这种想法在个别小乘经中,在大乘的《法华经》《维摩诘经》已有所流露。《法华经》卷四《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说:“悉皆与授记,未来当成佛。”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法华经》还讲到龙女成佛的故事。到了《涅盘经》只是说得更具体、更切实而已。但是这种学说在南北朝时,庶族地主还没能在政治上占重要地位,因而还没能得到广泛的承认。到了唐代,唐王朝统治者有意打击门阀士族,他们逐渐失势,庶族地主阶级靠科举往上爬,反映在佛教教义方面,顿悟成佛就大大流行起来,禅宗把这个学说发扬光大。渊源于北齐、南陈,创于隋,盛于唐的天台宗的祖师爷之一的湛然(公元711~782年)提出了“无情有性”的学说,把成佛的可能与范围更扩大了,意思是连没有情的东西,像草木砖石都有佛性,都能成佛,进入极乐世界,人类能成佛当然更不在话下了。

玄奘创立的法相宗怎样呢?

前面谈到的各个宗派都是属大乘空宗的。创于唐初的法相宗是属于有宗的。玄奘和窥基所想继承的是印度无着和世亲等有宗天师的衣钵。这一派主张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众多感觉经验的集合体,都是“识”的变现。

这有点像欧洲唯心主义经验论者贝克莱(公元1684~1753年)的学说。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首先批判的也就是这一种学说。为了开辟通向最高境界、真如世界(变相的天国)的道路,法相宗提出了“三性”“三无性”的学说。这一派完完全全接受印度瑜伽行者派的关于八识的学说,说什么第八识阿赖耶识中包含着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有漏种子通过善行的熏习可以转化为无漏种子,只有断尽了有漏种子才能成佛,而只有佛才能断尽有漏种子。我们姑且不谈这里面无法解决的矛盾。只是这种成佛的途径就非常艰辛而且毫无把握。同禅宗和其他宗派提出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阐提人皆有佛性”、“无情有性”等学说比较起来,其难易的程度有如天壤,人们舍此而就彼,不是很自然的吗?还有一点是法相宗同其他各宗不同的地方:法相宗是教条主义,几乎是全盘接受印度有宗的那一套学说,它利用相对主义翻来覆去地论证现实世界虚妄不实,但却认为“识”是存在的,它几乎没有什么创造与修正,没有或者很少配合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其他各宗都或多或少地中国化了,也就是说,密切配合阶级斗争为统治者服务。这些宗派,特别是禅宗,之所以能长久流行于中国,而法相宗只流行了几十年,创立人一死,宗派也就立刻消逝,其原因也就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宗派流行时间的长短是与它们中国化的程度成正比的。谁的天国入门券卖得便宜,谁就能赢得群众,就能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反之,就不能。这种情况,在印度佛教史上,同样可以发现,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中国,同在印度一样,还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天国入门券,越卖越便宜。法相宗的入门券卖得贵了一点,所以买的人就少,它以后的华严宗和禅宗,就便宜得多。华严宗宣扬,进入佛国不必努力苦修,不必等到遥远的将来,只要在眼前改变一下对现实世界的看法,立刻就可以成佛。禅宗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最有名的,也是最简便便宜的。禅宗流行的时间特别长,地域特别广,难道是偶然的吗?

有人主张玄奘企图沟通中观与瑜伽两派,他在印度着《会宗论》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梁启超说:“会通瑜伽般若两宗,实奘师毕生大愿。”

我看,这个说法恐怕不够确实、全面。玄奘实际上是在空宗(般若)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佛学体系的。他并不把般若与瑜伽等量齐观。至于说,玄奘思想中有辩证法因素,那倒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在印度佛教史上,大乘有宗产生得最晚。它最有资格总结整个的佛教史,它也确实这样做了。在有宗一部重要的经典、玄奘亲自翻译的《解深密经》卷二《无自性相品》第五中,它以三时判别佛教各宗的高下: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在昔第二时中,惟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

意思就是说,第一时是小乘说有教,第二时是大乘空宗,这两时都不行。只有第三时有宗,才是最高的真理,最正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

这种说法,我觉得很有意思,好像也符合印度佛教的发展实际情况。

我在这里再借用黑格尔的三段式的说法:正题(小乘的有)——反题(大乘的空)——合题(大乘的有)。如果借辩证法的术语,也就是否定之否定。

佛教传入中国后,其发展阶段,几乎完全与印度本土佛教的发展相适应。玄奘可以说是代表佛教教义的最高的发展。在他以后,虽然佛教还颇为流行,但已有强弩之末的趋势,在中国、在印度都是这样。从这个观点上来看玄奘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在佛教教义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既得鱼又得筌的。至于法相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宗派,可参阅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法相宗哲学思想略论》,这里就不再谈了。

同类推荐
  •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全然接受》作者塔拉;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
  • 藏密佛教史

    藏密佛教史

    《藏密佛教史》是以西藏人的观点叙述藏地密乘历史,展现藏传佛教的发展经历和传承体系。书中择要叙述了佛教如意宝出世、兴盛的状况,历代传承密宗金刚乘的高僧大德等,并叙述了续——玛哈约嘎、教——阿努约嘎、窍诀——阿底约嘎密乘三系各自之情节。此书对于藏传佛教之教徒,当有极大饶益。
  • 星云日记36:学徒性格

    星云日记36:学徒性格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5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不生气”、“讲清楚、说明白”、“学徒性格”、“欣赏欢喜”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隐者七遇上纯洁天使

    隐者七遇上纯洁天使

    “凤哥,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个会查案的小猪,他破了十分重大的案子,他猪哥该做些什么?”某只家伙滴溜溜地转着眼,狡黠一笑。“嗯,那就多吃点饭。”某只狐狸貌似很认真地答道。“.......”某女抽搐了一下,“我是说他猪哥该有点啥奖励。”
  • 龙珠之面点世家

    龙珠之面点世家

    这是一个流传在地球北方的传说,一位神秘的武师的传承,羊羹,相传在他的手中,气这种神秘的能量就像是面团在面点师的手中一样被任意揉捏,这是一个可以和武者之神武泰斗齐名的人物,一时风头无二,只可惜这位武师的传承却是十分坎坷,过高的天赋要求以及狭隘的传承观念让这个流派一度陷入断绝,但是没有关系,终于有一天现任传承者终于在一系列艰难遭遇之后找到了他心中的最完美的继承人,那就是他的孙子——炸酱面,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这是一个大争之世,百舸争流,从另外一个地球穿越而来的少年炸酱面根本还来不及吐槽自己的名字就开始了在这片宇宙的冒险。新书:《从钢炼开始》请大家多多支持呀
  • 谈情说案之夏至未至

    谈情说案之夏至未至

    因伤转业女武警卧底办案,被嫌疑人爱上。在嫌疑人不断送人头和穷追猛打之下,她,沦陷了。
  • 大圣师父吃醋了

    大圣师父吃醋了

    在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悉心指导下,穿越西游五千年,赚足英雄信物换积分,开启各大装逼技能,五色水晶补齐现实与虚数空间的虫洞后,孙悟空面具脱落,竟是……瓢泼大雨中,金蝉儿故意高声道:“师父啊!在这漫漫长征路上,我gameover了,怎么办!”齐天大圣沉默良久淡淡道:“徒儿,你想多了!”(甜宠1v1)
  • 碧台锁清霜

    碧台锁清霜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一见倾心的男人,却心有所属。天家赐婚,焉有不从!世人皆言公主幸得顾凉易,若不是天家身份,她又怎会成为他的新娘?风雅的公子,曼妙的女子,许是相遇太迟,隔着茫茫人海,转身恐是天涯。
  • 卑微的枯竭

    卑微的枯竭

    【大醉新文《九九八十一次追捕:妖妃当道》已开!欢迎亲们观看保证坑品!】母亲对我的态度,让我发现了我的亲生父亲。那时候,李顾瑜就是我的港湾。我自以为是的给母亲顶罪,她却逍遥的渡过我难熬的三年。我出来后,那个女人对我完全不在乎,只在乎那个名义上的哥哥!我不喜欢他,我想要逃离他,甚至忘记那些人。他却死死的不放过我。那天,他说,我甘愿做一颗小草,在你心中慢慢成长,直至枯竭。我需要对你们摇尾乞怜博得同情,还是在别人的心里真真正正的成为了那个最后卑微的人……还是……
  • 快穿之我的花式男友

    快穿之我的花式男友

    本书(1v1)(宠文)(前期虐)我脸洛歆月,我有个系统,要穿越三千位面,要完成任务还要完成特殊指令。第一位面:自己死了......第二位面:自己英年早逝......第三位面:自己刚登场没多久就死了!每个位面他也跟着一起死洛歆月表示她很不开心,她要改变!!!最后系统:宿主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 师傅只教我打拳

    师傅只教我打拳

    老谋深算呸,流年似水对。我就叫刘年,刘年的刘,流年的年
  • 六下江南

    六下江南

    乾隆六次下江南寻找雍正,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 我初中三年那些事

    我初中三年那些事

    我和他相识相知用了三年,可到最后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