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信息传播的渠道不够宽广、不够畅通,党报群众工作做得再好,也不过是群工部记者编辑的自我陶醉,不能产生很好的实际效果。
党报群众工作的信息传播渠道是全方位的,既包括信息来源渠道、信息发布渠道,也包括信息落地渠道。
一、信息来源渠道的畅通
我们说党报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喉舌”强调得过多,对“耳目”则重视得不够。在《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中第9个题目就是“新形势下大众传媒如何发挥党和人民的耳目与喉舌作用研究”,在题目说明中也指出:从1948年起,中央领导就多次强调,党的报刊和新闻单位要成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长期以来,谈论“喉舌作用”的文章较多,谈论“耳目作用”的较少。党报要充分发挥“耳目”作用,就非常有必要在信息来源渠道上下工夫。就党报群众工作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信息来源渠道建设。
(一)强化党报群工部的信息来源
群众来信来访,是党报群工部传统的信息来源渠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电子邮件、手机短信、QQ等成为党报群众工作新的信息来源渠道。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一些党报对这些新渠道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了解,西部地区的一些地市级党报,至今还没有开通自己的网站;在2007年和2008年的全国省级党报群众工作年会、城市党报群众工作年会上,笔者了解到,多家党报群工部主任没有自己的电子邮箱,甚至不会发电子邮件。群工部是党报接触群众信息最敏感的部门,在如今这个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理应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为群众工作服务。
(二)强化跟党政机关合作,扩大信息来源
在都市类报纸等其他媒体的渠道分流后,近年来,群众向党报群工部反映情况的数量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报群众工作的发展。由于党报自身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群众工作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跟都市类报纸正面交锋。鉴于党报群众工作跟党政机关群众工作的内在联系,党报应强化跟党政机关信访部门的合作,以此来扩大群众工作的信息来源。具体而言,党报群工部除加强跟同级及下级党委、政府、人大等机关信访部门的合作外,还应该加强跟公安、纪检等职能部门信访窗口的合作;党报群工部应有专人跟这些部门联系,定期从这些部门搜集群众反映的情况;或做公开报道,或编发内参,以充分发挥党报的“耳目”作用。
(三)强化媒体监控,提高新闻再利用水平
我们说新闻是易碎品,主要是指那些动态性的硬新闻,而像党报群众工作新闻这类政策法规性比较强的软新闻,不仅不是易碎品,而且还应该成为收藏品。正因为如此,党报群众工作完全应该跟其他媒体之间展开错位竞争。党报群工部可加强对都市报、电视及互联网等媒体新闻信息的监控,对于其他媒体已经刊发的稿件,如果做得不到位的,或者有普遍价值的,党报完全可以从政策法规的角度进行挖掘,也算是丰富党报群众工作的信息来源。
(四)强化基层线索信息员培养,延伸信息触角
通讯员队伍曾经是党报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可是近年来,党报通讯员队伍建设呈现弱化趋势,通讯员在党报群众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党报群工部的信息来源。在党报现行的管理体制下,版面都是跟记者的考核挂钩的,通讯员稿件发多了,记者稿件就会减少,直接影响记者的收入。发稿难是影响通讯员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再说通讯员多是所在单位的宣传干事,他们的稿件多为成就性宣传,不一定符合党报群工部的用稿要求。因此,单纯靠通讯员来延伸党报群众工作伸往基层的触角也不现实。许多都市类报纸热线新闻之所以办得不错,跟这些报社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和新闻线人的产生是分不开的。新闻线人靠向报社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领取报酬,他们会分析报社的用稿特点,提供的线索也更有针对性,采用率高。那么,党报群工部是不是可以借鉴新闻线人的思路呢?
笔者认为,由于党报群工部版面十分有限,用稿量和发稿频率都不及都市类报纸,要维持相当数量的新闻线人比较困难。不过,党报群工部可以在传统通讯员与当今新闻线人之间确立一种中间状态的线索信息员。线索信息员不用像通讯员那样写稿,只需要定向给报社提供线索信息,一旦被采用便可获取一定的报酬,既没有发稿压力,也不用承担所在单位的宣传报道任务。线索信息员不必具备通讯员那样的写稿能力,只要能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信息就行,录用条件相对宽泛,也便于报社广泛使用线索信息员。譬如基层通讯员一般发展到乡镇、街道一级,那么线索信息员可向村社、社区居委会及居民小区等组织发展。又如基层通讯员通常依附于所在单位,那么线索信息员则完全可以从更多的新闻爱好者中从挑选,像社区居委会干部、居民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村社文书及有高中文化的农民都可以。和新闻线人的自由散漫相比,线索信息员应具有一定的组织性,报社可经常性向线索信息员发送近期的报道计划,便于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线索信息的采用率。这样一来,党报就有一张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基层的信息网络,对丰富党报的信息来源肯定是有益无害的。
二、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
谈到党报群众工作的信息发布渠道,大家自然会想到群工部负责的版面,各家报社对这些版面都是基本固定的,似乎没什么好谈的。
其实不然,除了群工部负责的版面外,党报群众工作还要重视其他信息发布渠道,就是版面渠道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巩固版面渠道的基础上,党报群众工作信息发布还应积极开拓其他渠道。
(一)确保党报群工新闻公开发稿版面
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些省会城市党报,群工新闻发稿版面相对充裕的,有的能够保证每天一个版或两个半版,有的能保证每天半个版。而大多数省级党报和地市级党报,群工新闻的版面相对要少一些,有的是每周一个半版,也有每周一个版,甚至还有两周一个版的。
总体而言,同其他类别新闻相比,党报群工新闻版面总量还是偏少。
可就是这有限的版面,在许多党报还经常得不到保障,每逢广告比较多的时候,要冲版首先考虑的是群工部的版面,因为一般都认为群工新闻没有时效性,今天发明天发没什么差别;每逢报社推出重大策划,要占版首先考虑占用的是群工部的版面,因为许多报社领导认为群工新闻不及其他新闻重要,群工版面多点少点无所谓;每逢宣传部门“控负”的时候,要停版首先考虑的是停掉群工部版面,因为一般认为群工版面是批评报道的主要出口,会产生负面影响,版面停掉可以确保“控负”万无一失。其实,无论是冲版、占版还是停版,都说明这些报社对群众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即便群工部版面最有理由被挤掉,但群工新闻稿件也可以视情况向其他版面签发,以确保群众工作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当然,我们还是主张尽可能确保群工新闻版面,即便是在版面未受影响的情况下,也鼓励其他版面在符合自身定位的前提下多刊发群工新闻稿件。
(二)力争党报内参报道常态化
内参是党报群工新闻稿件的重要出口,凡是不适合公开报道的稿件,都可以想法走内参。可是,一些党报对内参工作不是很重视,要么内参稿源缺乏保障,要么出刊日期不固定,有稿出刊没稿不出刊的情况比较多见。一般来讲,党报内参有两类,一类是专送同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俗称大内参;一类是送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的,俗称小内参。大内参的题材相对重大,通常都经过记者的深入调查,是成熟的新闻稿,只是因为不便公开见报,才以内参刊发。小内参的题材相对次要些,不一定有记者调查,通常是群众来信来访情况的综述,有的叫《群众来信摘编》,有的叫《舆情报告》,有的叫《信访摘编》等。大内参通常是报社总编室编发,也有由群工部编发的,小内参一般都是群工部或相关部门编发。无论大内参还是小内参,其刊期和出刊时间都应相对固定,这样有助于内参形成品牌效应。党报群工新闻特别是舆论监督稿件公开见报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编发内参来促进问题的解决,也保持群众工作的延续性。对于小内参,在人员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多刊发一些记者调查性的稿件,把那些既不能公开见报又不能上大内参的稿件,在小内参刊发。这样一来,即便在“控负”期间,党报群众工作特别是舆论监督工作的延续性也会得到很好的保持。
(三)用好用足互联网优势
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影响面广的优势,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没法相比的,党报群众工作新闻信息的信息发布也应用好用足这一优势。首先是党报群工版面的新闻信息要完整上网,甚至在网上发布的可以比报纸上发布的更全面。譬如报纸上每条新闻配发的图片一般只能用1-2张,那么网络上发布的同一新闻,相关图片可以多一些。又如,由于报纸版面容量的限制,比较长的稿件都要进行适当的删减,那么在网上刊发就可以把删掉的文字恢复。这样一来,同样的新闻,报纸和网络是有差别的,也可以促进报纸读者在网络上对同一稿件二次阅读。其次是把没有公开见报又不适合用作内参的部分群工新闻信息在网络上发布。在党报群众工作实践中,有一些稿件可以公开发表,但是由于版面容量等原因没法见报,而且又不符合内参稿件的要求,譬如热线问答类稿件,那么就可以让其在网络上发布,让这些新闻信息跟更多的群众见面。再次是既要利用好报社自办网站,又要利用好综合性的门户网站。虽然大多数党报都有自办网站,但这些网站往往由于创办媒体自身的局限,其关注度和影响力都不及综合性门户网站。如果在自办网站的基础上,能够利用门户网站的发布平台,对于扩大党报群众工作新闻信息的影响来说是有好处的。譬如《解放日报》群工新闻信息不仅通过自办网站解放网发布,而且还通过上海的综合性门户网站东方网来发布。
三、信息落地渠道的畅通
党报群众工作信息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到达广大群众手中,这就必须解决信息落地渠道的问题。
(一)党报发行渠道不畅
目前,群众接触党报信息的主渠道是报纸,但是党报发行又存在渠道不畅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党报发行存在无效效应,影响群众工作信息传播效果
在党报发行中,我们一直追求的是量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利润的增加,很少考虑这些发行会产生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党报发行中的无效效应长期被忽视。
无效效应表现之一是无效到达中的无效效应。尽管很多报社建立了自己的发行队伍,绝大部分家庭订户征订的报纸能够直接到达读者手中,但是对于单位订户而言,无论是邮发还是自办发行,都普遍存在报纸被积压或延迟的情况。一些单位的报纸到了收发室或者资料室就算到达了终点,相当一部分报纸要么在收发室积压得不到及时分发,要么在图书馆或者资料室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就被当成旧报纸卖掉,或者没有再向下分发,或者大部分读者没时间去资料室阅读,相当部分报纸根本就没有到达读者手中。可以说,报纸的这部分发行是无效发行,不能产生预期效果。
无效效应表现之二是无效阅读中的无效效应。一份报纸发行出去,也到达了目标读者手中,但如果不能被阅读,或者得不到有效阅读,同样不能产生预期效果。因此,有效阅读率应成为评估报纸发行的重要指标。对于阅读率,除《广州日报》等少数报纸之外,可以说我国报纸对这项指标普遍没有引起重视。不重视阅读率的直接后果是:一些阅读率不高的报纸、版面及栏目,积习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