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0900000010

第10章

纯粹

记得小时候,祖父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笑话:小男孩上了半年学,他爹想考考他,就用脚在地上划了一横,问那是什么字,小男孩不认识,惹得他爹大怒,说读了半年居然连“一”字都不识,小男孩委屈地说,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一”字很细,没有那么粗。

这个笑话有很大的阐释空间。可以说,小男孩为现象迷惑,没有上升到本质层面,因而不过是笔画粗细上的变化,竟然让他连一字也不认识了。也可以说,小男孩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一字当作本质的一,其他的种种写法也就不是一了。对这个笑话进一步的反思,或可归结为耽于纯粹。

纯粹的爱情,纯粹的友谊,纯粹的灵魂,纯粹的理性,纯粹的人,诸如此类的语汇我们是很熟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还能看到纯粹摄影、纯粹邪恶、纯粹回收、纯粹偶然,等等。显然,纯粹是人人向往的。作为一种理想,一种境界,纯粹当然是值得追寻的。问题是,没有什么纯粹在某处静静地等待我们,存在着的都是不纯粹的。

生活中,我们总是期待纯而又纯的东西,稍微有点不纯,就对它的性质发生怀疑。沉迷在爱情小说中的读者往往以为,要爱就不去计较身高、相貌、收入、工作,爱是纯粹的,没有一点杂质的。初涉爱河的人,往往对父母讲究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的想法不屑一顾,觉得那是庸俗的态度,为爱而爱才是天底下最纯粹的爱情。殊不知,他/她所谓的纯粹,其实并不纯粹,也是有所企图的,只不过和父母的企图不同罢了。父母的企图是现实的,儿女的企图往往是表面的,或者,对自己的企图一无所知。

人们往往感叹,世间纷杂,物质的诱惑太多,人性又善变,无法营造一个纯粹的环境,来容纳纯粹的感情。按照这样的逻辑,纯粹真是温室中的花朵了,它的酸涩、无奈和无力,不正表明了不可能和无能吗?无论环境怎样恶劣都能坚持不懈,才是纯粹的。纯粹正是体现在对纯粹的追求中。如果把纯粹和注定使它产生的过程截然分开,从而把一切辩证的过渡都排除在外,只能陷入把最终目的和运动分开的空想。

为了纯粹,先得承认不那么纯粹的因素,接受它,适应它,同时又孜孜不倦地和它斗争,该妥协的时候也得妥协。对纯粹的追寻与其说是向着某个对象,不如说首先在于改变自我、提升自我,同时又塑造着对象。纯粹既是最终的目标,也是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和培养起来的。

上面这些,是读卢卡奇《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时想到的。

缩略语

用较短音节的组合替代相同指称的较长音节组合,就是缩略语。这种现象古已有之,不过,直到现代汉语诞生,缩略语的出现才越来越频繁。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缩略语更是成为普遍的现象,除了各类人名、地名,各类组织机构或企事业单位的名称,社会生活的表述中渗入了大量的缩略语。John Paxton在为Eve-ryman's Dictionary of Abbreviations所作序言中感慨:缩略语的生产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一门产业。

化肥、话费、房补、节育、语文、文艺、编程、保费、私企、思政、牡丹卡等等,都是缩略语。总这样说,反倒对其缩略性质没有感觉了。一些缩略语用得多了,完全可以脱离开原式独立使用,如北大、科技等。但也有一些缩略语,始终依赖相对应的原式才能获得理解,如工体、首体等。

缩略语是一种简化。既然是简化,在一般的场合使用还可以,正式的、庄重的场合就不能随便使用,得用原式;在背景相近的人们之间使用显得亲切,遇到不那么熟悉的人还是用原式恰当,免得让人迷惑。周晓康在《人名的缩略与简称》中说,长短不同的语词表示说话者之间感情的远近;在我们的生活经验和直觉中,很容易把短词与平等、友爱,长词与社会、心理差距联系在一起。

缩略语的出现,主要在于原式使用频繁。音节组合较长的原式为人频繁使用,必然要求缩短其自身的长度。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国家刚推行义务教育法的一段时间内频频见诸报端,因而出现了“普九”。除了简洁,原因还在于,有些原式所指称的对象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由此,表达该对象的原式就一缩再缩,至于极限。

缩略语的大规模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力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信息传递出去,体现在语言上,就是用尽量少的音节组合去表达丰富的内容。音节减少丝毫无损于意义,反倒彰显了时代或某个阶层、年龄段、圈子的特点。

形容词

读小学时写作文,老师一再要求多用形容词,形容词用得多,老师红笔圈圈点点的就多。我抓耳挠头,绞尽脑汁,拼命地想这里该加一个什么形容词,那里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有了形容词,名词就鲜活起来,丰富起来,充实起来。若没有形容词开路,名词就显得干瘪,空里空洞,句子就没有生气,像条死鱼。

后来,知道了通感的妙处。原本形容声音的词可以用来形容味道,形容天空的词可以用来形容大地,一切的感觉都是相通的,一切的形容词都是可以互换的。如人们常用“甜美”来形容歌声,“甜”本属于味觉印象,“美”属于视觉印象,“歌声”则属于听觉感受。钱钟书在《旧文四篇·通感》中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譬如,“响亮”一词,是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热闹”、“冷静”二词,把表示温度(触觉)的“热”与“冷”同表示听觉的“闹”与“静”结合起来,通同一气。

《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香为气味,只能以嗅觉感知,歌声为乐音,凭听觉方可获得。但朱自清把“声”、“香”联系起来,嗅觉与听觉得以沟通,使读者生发这样的景观:歌声从远处高楼上飘来,无法听得真切,只能时断时续,隐隐约约,却更具吸引力,使人不由自主地凝神倾听;荷香淡淡,不会浓郁扑鼻,只能时有时无,如丝如缕,然而愈是如此愈能唤起人内心微妙的情感,情不自禁地去捕捉这种令人喜悦的清香。“声”与“香”这两种作用于不同感官的知觉,由于在人的心理反应上存有相似点,得以自然而然地沟通。此外,“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也有通感的效果。以“旋律”、“名曲”喻指光和影疏密起伏和轻重浓淡的色调,读者的感受也就不再停留在单纯的视觉上,而是诉诸听觉。通感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小提琴有着高低起伏的音律和轻重缓急的节奏,它的和谐与光影的和谐有着天然的相通,两相衬托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也给原有的意境带来了温馨、幽雅的艺术氛围。

人至中年,说话作文就越来越少用形容词了。人生这个词从一个人的唇中吐出,你毋需看他脸上的皱纹,但从他的声音,就能判断出他的人生是怎样的了。若他喋喋不休地使用形容词,那不外乎掩饰、夸张与撒谎:掩饰自己的富有或贫寒,夸大自己的幸运或不幸,以及自欺欺人。至少,也是不成熟的表现。

一切的名词都有一个或一些形容词伴随着,环绕着,后者决定了前者的性质。像童年这个词,原本就内含着稚嫩、可爱、快乐一类的意思,只不过有一些童年是不幸的、悲惨的,童年这个词反倒中立起来,仅仅用来指示某个年龄段。老师鼓励孩子们,以及小孩子们刻意地使用形容词,正是要给名词一个属性,一个确定,其中有引导,有发挥,有召唤,有对世界的想象和自我的期许。

通感的使用,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全身心地去感知生活,感受审美对象。“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风随柳转声皆绿”,是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颜色;“鸟抛软语丸丸落”,又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便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人到春天的思绪乱得像飞云一样飘忽不定,世态人情轻得像飞絮一般不可琢磨,晏殊把主观情感视觉、触觉化了,让人看得见摸得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是抽象的情思,“春水”是具体的事物,两者似无关联,但一经沟通,这位亡国之君深长、沉重、无穷无尽的哀愁,就真切、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千年之后,依然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对中年人来说,形容词反倒是可有可无的了,所有的名词都蕴含了形容词,后者已经浸透在前者之中了。那些大量地使用形容词的人,不是缺乏自信,就是善于欺诈,刻意隐瞒什么,至少,也是有意无意地夸大其词。形容词用多了,就像浓妆艳抹的中年女性,没有自然的魅力,只能在皮肤表层涂脂抹粉了。对个人是这样,对一个时代来说,也是如此。

文章三度(1)

早晨出门散步,忽然想到,写文章要讲究三度,即长度、宽度和深度。

所谓长度,就是说,要把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展开来,说清楚。这个来龙去脉可以是问题内部的,如由来、缘起、最初的讨论,以及后来的重新提出,不过,我所说的长度,主要是指问题所置身的历史链条。对链条有所把握,对问题在链条中的位置有所了解,文章的历史感就出来了。

所谓宽度,包括内在的宽度和外在的宽度两个方面。前者是在问题的内部拓展空间,让问题变得圆润、厚实,富有伸缩性;后者是在问题的外围东拉西扯,旁敲侧击,纵横比较,自由地发挥。

至于深度,和高度属于一回事,只是认知方式不同罢了。所谓深度,是把根扎下去,所谓高度,是让树干不断上扬。同样的立体,从下往上看,感觉到的是高度;从上往下看,深度的感觉就出来了。无论深度还是高度,都需要哲学方面的阐发。引入了哲学概念,一下子就深刻起来,崇高起来了。

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主题来说,我选择了1938至1942年间文学的“民族形式”讨论作为主题。要想有长度,就得梳理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的线索;要讲究宽度,就得围绕旧形式、民间形式和新文学形式,把方方面面的意见都摆出来;深度或高度上的追求,自然离不开形式和内容这对概念。

文章三度(2)

生活的转型使得人们停留在室内的时间越来越长,几乎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对人的健康生存异常重要。专家提醒,判断室内环境的标准有三,即温度、湿度和洁净度。

对我们这些成天看文章、写文章的人来说,文章也是我们的一个生存环境,看文章好比去别人家做客,自己写文章呢,就像建设自家的环境和氛围。在这里,温度、湿度和洁净度同样值得关注。

有的文章让读者耿耿于怀,有的文章让读者喜笑颜开,有的文章让读者心生寒意,有的文章让读者如沐春风……这些不同的读感我们都有过体验。这和主题有关,和贯穿于其中的情感有关。文章的温度在相当程度上,就是情感的温度。那么,如何保持适度的情感,是写作时需要考虑的。该激烈时激烈,该缓和时缓和,该热则热,当冷则冷。

生活中离不开水分,过于干燥的空气会让人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紧绷,还会引起家具的变形、开裂,地板、墙砖的走形等。文章里同样需要足够的水分。和不同的题材相应,有的文章里小桥流水,有的文章里大河东流,有的文章里泉水叮咚,有的文章里山洪爆发……在阅读时,我们会感受到湿润,水汽的弥漫,或者水的流动、奔涌。

文章里的洁净度,主要体现在用词和句法上。语汇的干净,句法的利落,该柔软时且柔软,当缠绵时则缠绵,该断然时不犹豫,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作者的功力。

一篇优秀的文章,在温度、适度和洁净度上都是无可挑剔的。读者感觉不痛不痒的文章,温度肯定需要调整;读者味同嚼蜡、干巴巴的文章,大半是湿度不够;读者觉得啰里啰嗦的文章,多数是洁净度有待提高。

读物四种

我把读物分为四种。

第一种读物是工具书、地图、健康手册之类。不一定每天都用得着,但有这些读物摆在案头,就绝对心里踏实。这些读物提供的知识是客观的,是可以作为学术研究和生活指南的。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是它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经验和策略,若是少了它们,我们难保陷入无所适从、步履蹒跚、犹豫不决的境地。

第二种读物是经典一类,文学的、史学的、哲学的,乃至数学史上的经典著作,我都会购置来插在书架上。有的经典是读了又读,甚至有数十遍之多,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有的经典刚据为己有时激动地翻看几页,而后就被束之高阁,难得再接受我的检阅。有的经典干脆直接成了藏品,但偶尔望望它的书脊,还是觉得厚实和宽慰。经典提供了高度,开阔了视界,它让我们深入到生命的深层地带,触摸到最敏感、最丰富的岩浆。经典给予我们莫大的感动,莫大的幸福。经典在手抑或书架,一如有伟大的人物相伴,即使对其中的思想不甚了了,也足以自诩和自满:呵,瞧瞧我的朋友,就知道我多有品味了吧。

同类推荐
  •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本书分为纵横聊斋、文本探微、神鬼天地、旁论杂说,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引、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聊斋志异》的异想世界。换个阅读角度,本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迷。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蒲松龄也有过婚外情吗?卡夫瞳的创作是受到《聊斋志异》的启发吗?趣谈蒲松龄的养生术。66个谜底,带你重新认识《聊斋志异》。
  • 寒庐秉穗:郭宇一散文随笔自选集

    寒庐秉穗:郭宇一散文随笔自选集

    本丛书是太原市老作家协会组织多位老作家编撰的合集或个人选集。该书稿作者均为太原市文艺创作园地的优秀作家,此合集选自他们近年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原市文艺创作繁荣的新局面。本书作者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并发表过多部作品,本书有气势,旗帜鲜明,充满激情,有揭示生活真理的“机智”。语言有文采,却不做作。
  •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13个先锋小说家、43个先锋诗人、11个先锋评论家——共278篇各种题材的先锋作品凝结成这吓人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读本。这是中国当前最有写作才华的作者队伍,每一个人都那样特立独行、不拘常规、又敏锐多情。翻开杨黎主编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您将由他们带领,走进中国先锋文学大本营,领略目前中国文学最前沿的动态,关于当下中国先锋文学,无论是题材、文本结构,还是语言才华和思想张力,您都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获得一次丰富的精神滋养。
  • 丁玲全集(2)

    丁玲全集(2)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 乡村的记忆

    乡村的记忆

    仿佛回忆温暖的往事,融化心头的郁结和焦渴。让人化作随水漂游的树叶,悠然又悠然,听一路泉水叮咚的天簌之音,惬意间魂归故事。《乡村的记忆》收录了《乡村的音符》、《老骡》、《城市旁边是乡村》、《芦苇》、《大烩菜》、《普通话》、《耳朵是用来听音乐的》、《自己的风景》等散文作品。
热门推荐
  • 三界游之天地人

    三界游之天地人

    盘古开天,将宇宙分为天地人三界。万年后,地界魔族为统领三界向人.天两界发起了战争,此时三界大乱天塌地陷民不聊生……
  • 战争星云

    战争星云

    在这个充满硝烟的世界,他成为了一名星际指挥官,开启了精彩的一生。或许,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小说,更像是一个世界观,一个世界观改编而来的小说。这个世界不仅有“神奇”的科技,还有“神”这些不科学的存在。欢迎加QQ群:1081652858
  • 穿越末世成女配

    穿越末世成女配

    宅女怜欣在看了一本末世重生文后由于异常不满小说里那个跟自己同名同姓炮灰女的结局而气愤不已的给作者从第一章开始连刷负分并且在评论区留下了一篇长达一千多字的评论,结果按照诅咒作者必穿越的规则,毫不意外的怜欣穿越了,还好死不死的穿越成了那个没出场几回就直接被炮灰了的炮灰女,怜欣看着窗外那灰蒙蒙的天空以及屋外独属于丧尸的‘嗷嗷’声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她现在收回评论补上分数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本小说集小白、圣母、玛丽苏、雷于一体,并且无逻辑可言,作者本人小学生文笔,没有大纲,想到哪写到哪,所以不喜勿入,或者点叉退出,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小说里有一些奇葩三观不代表作者本人的三观,请不要把小说跟本人混为一谈。另希望看身心双处的小伙伴们请谨慎选择本小说哦,身心双处什么的是不可能的!本人之前写同人,第一次写玄幻文不足之处还请见谅,本人接受对小说剧情的一切讨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尽情的提意见,哪怕你们把角色骂出翔都无所谓哦,但是拒绝接受对作者本人的人身攻击。QQ群14775946小说交流群欢迎大家加入,有什么想看的类型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都欢迎进群畅所欲言。打小广告,骗人的就算了。
  • 末世之剑指天下

    末世之剑指天下

    在黑暗的末日中,历经了3年可怕之行的周帆在99级即将进入第二关100级时,被手下击杀,却意外重生3年前,带着3年记忆的剑客周帆将突破天下。
  • 皇家儿媳

    皇家儿媳

    她是人人不娶的克夫之女,却偏偏遇上了七皇子!他既不怕她,还纳她为妾。奶奶的,她之前许的人家虽不及皇子高贵,可也是正妻,何曾是妾?不,做妾不是她想要的,皇家儿媳也不是她想当的,她要逼他休妾,她要自由!
  • 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告诉你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使孩子走上成功之路,获得人生幸福。
  • 龙语时代追溯录

    龙语时代追溯录

    这是一个老迈的龙武者“无意”之中勘破命运后重生到年轻时期的故事
  • 第三重分身

    第三重分身

    是的,他回来了!但是越来越多的问题,让他产生了怀疑。回来的到底是他?还是……他的分身!(本身第一部叫夜班管理员,看完第一部,再看第二部效果更佳噢。)
  • 曾活一万年

    曾活一万年

    林羽修成天尊近万年,征万界而不败,视为林蒙战尊。万界各族所忌,联合十数位同阶高手联合伏击。林羽重伤垂危之际自爆元神,与敌人同归于尽,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重回少年时代……同样的强者重生,不一样的装逼故事。
  • 穿越都市之今生只为你

    穿越都市之今生只为你

    “了结前世恩怨后,我今生只为你,怎么样?”那一天,遍地百合花。那一笑,绝代风华。百年封印,穿越千年到陌生都市,前世今生的羁绊与仇爱。转世,终究只是转世,不是那人。谱写一段暖心微虐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