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珠实际上是色彩丰富的铅玻璃。排湾人在迁台之前就拥有了古琉璃珠,随着族群迁移而进入台湾。排湾人非常重视古琉璃珠,视为传家与婚聘中不可或缺的宝物,传统的排湾人社会只有贵族才能拥有,代表持有者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古琉璃珠在传统排湾人社会的宗教意义与阶级象征,远超过其装饰性意义。族人熟知部落内每一颗珍贵琉璃珠的传承和典故,每颗琉璃珠依照不同的纹彩与形制,有固定名称与装饰的位置。琉璃珠项链的排列是最贵重的珠子在中间,其余按价值分列两边,最好对称排列,越靠近主珠的就越珍贵。最珍贵者即代表其纯正的大头目家族血统,一般普通的头目或平民家里是绝对没有的,也不准拥有。排湾人将平常很少佩戴的琉璃珠项饰收藏在古陶壶中,不轻易使用,只有在婚礼或是重大祭典时才会取出佩戴。较常使用的琉璃珠则置于藤筐内,存放在房内石板下。族人认为琉璃珠有生命,所以必须在筐子及石板上留洞使空气流通,让珠子呼吸,并认为琉璃珠有灵魂,可托梦赐福。巫师不仅可用珠子占卜,也可借琉璃珠的灵力,使患者早愈。
祖先传下的古陶壶,称为“磊勒丹”,作为祭器和聘礼使用,内装琉璃珠或祭品,族人视为最上等的宝物,制作年代较早,只有头目、部分贵族及部落里的巫师才能拥有。部落拥有的古陶壶品质的好坏及数量的多寡,可决定一个部落的兴衰,故十分受族人的重视。族人深信,死去的祖先来到人间时,其灵魂就居住在古陶壶里,故往往将古陶壶等同为祖灵般崇拜。古陶壶是祖先在人间的居所,平时摆放在住屋宗柱的两旁,这是家中最神圣的地方,外人不可以随意触摸。古陶壶在排湾严密的阶级社会里,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拥有古陶壶的等级高低和数量多寡,显示着贵族的关系地位和势力强弱。另一方面,古陶壶也是贵族阶级婚嫁时必需的聘礼。头目家中的古陶壶,不仅是头目个人的财富,更是全部落共同的财富和荣耀,其来龙去脉,收藏的过程及代表的意义,整个部落的人都一清二楚。以往部落头目在嫁女儿时,会捏断一片壶口给亲家,尊贵的古陶壶丝毫不会因为有了缺口而损及其既有价值,这样女儿无论嫁得多远,儿孙都会找到自己的根。
传说青铜刀由石头迸裂而生,当时生活环境恶劣,神人便将青铜刀赐予人类,作为护身的利器。流传下来的青铜刀极少,青铜刀分为大型和小型。大型的青铜刀,排湾语意为“神的拐杖”,是神的器物。大型的青铜刀刀长30~45厘米,平日供放在部落的祭祀小屋内。刀身虽然是生铁打制的,但手柄的部分却是用青铜铸造的。小型的青铜刀刀长约15厘米,是巫师占卜祭祷作法时的重要法器。
第六节民间体育
高山族的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反映原始渔猎农耕的社会生活,多数体现为竞勇斗力,以粗犷奔放见长。
一、刺球
刺球是高山族中的排湾、鲁凯人的男子传统体育游戏,最早起源于猎头习俗,历史悠久,反映了高山族求神保佑族人平安兴旺、五谷丰收的美好愿望,同时体现了高山族崇尚武勇、粗犷豪放的个性。排湾人在五年祭里举行刺藤球仪式,鲁凯人的刺藤球比赛在丰年祭正祭结束后,紧跟在女子荡秋千之后举行。鲁凯人和排湾人所用的藤球及比赛方式基本相同,均以奋力戳中者为胜。
鲁凯人举行刺球比赛,原本是为增强青年男子的体力与竞技能力,也是为预卜将来谁出草时能猎取到人头的一种占卜仪式,故藤球带有“首级”的原始象征意义。日据时期,高山族猎首风俗被废止,鲁凯人刺球比赛原先用于占卜将来何人能猎取首级的意义开始淡化并最终消失,使得藤球的象征意义也随之消失,刺什么东西已变得不怎么重要。此后,鲁凯人索性把菠萝拿来充当球,把它抛到空中后,让青年们用竹竿竞相戳接,于是刺球比赛慢慢演变成纯粹的娱乐节目。到现代,传统的藤球更是难得一见,反以菠萝球最为常见。由于戳刺菠萝表演起来妙趣横生,很有喜剧效果,因而在观光业中演变为一种表演性质的大众娱乐活动。
排湾人在举行五年祭的当年春天,青年们就进山选好竹子,作上记号,到秋天在祭司的带领下再进山砍伐,作为刺球的工具。祭祀用的长枪由大小两根或大中小三根竹子接合而成,末端削尖锋利如剑,有些长达四五十尺。最长的长枪由头目来用,祭司一般由大头目的弟弟担任,祭司用的长枪比较短,上面缠着红布和铃。球用相思树皮或葛藤缠成,直径大约五寸,系上一条长长的藤绳。藤球制成后,祭司还给它起名,有的用传统的作物,如粟、芋等,有的用捕获的野兽,如鹿、熊等,有的用家畜,有的用敌人或英雄的名字来命名。祭司将藤球高高抛上天空,每抛一次,喊一个象征吉祥的名字,青年们持竿竞相刺向抛落下来的藤球。刺中者表示承受从天而降的各种福气,即被视为英雄,头目上前敬酒,观众纵情欢呼,刺中者退出赛场,没有刺中的人继续刺球,直到人人刺中目标,获得祖先及神明的庇佑,比赛方告结束。女祭司把刺球的长枪称为“梯子”,认为福气会从天上沿着长枪降下来。祭祀结束后,中午禁食大米饭,只吃混有长豆的小米粥,以缅怀祖先开创基业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午后,待大头目下令后,村民就可以把竹竿砍成两截,各自带回家祭拜,然后就可以扛着前半截竹竿在村中游行,刺中吉球的人,还可以得到家家户户的礼赞与馈赠,因为大家都想沾沾他的吉利。当天晚上还举行歌舞晚会,大家边舞边唱,边喝酒边谈笑,直到深夜为止。
现在,有的地方的排湾人、鲁凯人,也允许妇女参加这项体育娱乐活动。她们赤着脚,在广场上一边刺球,一边还唱着民谣,表现出一种轻松活泼的姿态和新颖熟练的技巧,娱乐性更强。
二、长跑
长跑在清代文献中被称为“斗走”,对平埔人来讲,具有标示成年、择偶、展示勇武、判定是非曲直等意义,所以男子从小就练习。明末陈第已发现平埔人“无事昼夜习走”:“夜冷月明,展足斗捷,脚掌倒弯去地尺许,扑及其臀,如凌空遐举。习之既娴,故逐走射飞,疾于奔马。”斗走的胜利者可以选择最好的配偶,《云林采访册》记载:“别将社中未嫁番女若干人同至坛所,择番男,如数起步齐奔周围一遍,五六里,先至坛所,则择番女之尤者以配,争便捷也。后至者论次择配。”
阿美人男子在青年升入成年组之前,必须接受长跑的考验。奔跑的路程约为5~6公里,分三段跑完。第一段路程多设在平地,第二段路程选在山丘,最后一段路程以海滩为终点。参赛青年赤裸上身,下身仅穿一条白色丁字裤,头上戴着姜叶编成的叶环。起跑的一段路,由一位长老带队、一位体魄强健的中年男子压阵直至终点。他手里提着一只白鸡,一边奔跑,一边拔鸡毛,往周围和落后的选手后背抛撒,并催促呐喊给他们打气:“神灵与你同在,跑啊!追啊!”白鸡在阿美人的宗教意识里是神圣之物,具有驱邪逐祟、更新生命的灵力,拔鸡毛抛撒在青年后背,意在使青年们增强体力,免受邪祟干扰。由于青年们参赛前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劳役和饥饿的修炼,体力本已消耗较大,这时要一口气跑完五六公里的路程,个个感到疲累辛苦。他们的亲人沿途为他们呐喊助威,鼓劲打气,还特地送来小米酒、小米麻糬、槟榔,群情激昂、场面热烈。跑完赛程后,青年们稍事休息,随即集合起来,举着长矛,呼喊着冲向海里,让双脚在海水里浸泡片刻,祈求海神涤净身上的污秽邪气,汲取新鲜的活力。沾满海水的长矛,在阿美人眼里也因海神的涤净而充满了克敌制胜的灵力,受到青年们的珍视。
如今,长跑中的一些宗教仪式已被简化,变成了一项纯粹的体育项目。高山族世世代代持守长跑竞走对族人体力与毅力的训练,练就了一副“飞毛腿”的身手,个个体魄强健,疾走如飞,因而也成就了不少的体育健将。
三、荡秋千
高山族的秋千基本结构是以4根十几米长的木柱子做支架,它们斜竖顶端交叉捆绑住,并设一根短横木在其上,垂下一条藤索,加上横木制成的秋千板。这种形状犹如临时吊取重物的“葫芦架”,极富特色。也有其他式样的结构,《台海使槎录》记载:“各社户前因大树缚藤,纵送为乐,日夕歌唱不绝口。”《诸罗县志》记载“高可丈许,中以木为异,止客一人绕梁旋转如纺,上下可数十回,汉人效之,辄晕而呕”。
现代秋千仍然广受欢迎,通常多在与农业祭有关的仪式中进行。邹人在播种祭的最后一天傍晚,采回葛蔓,捆于树上做成秋千,然后到祭田旁的田舍里取出火把,点火持归,举着火把荡秋千,来回5次。完毕后持火把回家,以此火把起灶中火,为之改火,并以新火烤猪肉而食之。其他如邵人、鲁凯人也是在春暖花开、风和日暖的日子里举行播种祭时搭秋千架,供社里的妇女们荡秋千,纵情欢乐,以象征将来一年中谷物能丰收。到了秋高气爽时节,一年的辛劳获得丰硕的成果,地里的庄稼收回到家中。在举行丰年祭等仪式时也搭秋千架,让社中的姑娘们荡秋千,忽上忽下地纵情欢乐。以尽兴尽乐的荡秋千活动来表达他们丰收的喜悦,并感谢神灵对他们的馈赠。
在排湾人的婚礼中,荡秋千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新郎要邀请男友到山里砍伐树木数根,运到新娘家,为女方家的姐妹和女伴在旷地上或潭边搭建起秋千架。与平常使用的秋千稍有不同的是,搭这种秋千架时,两根主柱的末梢上要保留一些青翠欲滴的枝叶,以其青色和郁郁葱葱来象征此婚姻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与幸福结局;同时还需在秋千架上挂雕花木板和木刀、木枪等作为装饰,别有一番风味。举办婚礼之日,女家姐妹和女伴盛装丽服,喜气洋洋地成群结队来荡秋千,以此来为自己的好朋友的婚礼助兴庆贺。她们荡漾在蓝天白云下,领受大自然的美妙,欢笑声、歌声在青山翠谷中回荡,为婚礼的喜庆增添了许多异彩,也象征与预示新婚夫妇日后的生活能步步高升,白头偕老,幸福美满。
鲁凯人规定只有女性能荡秋千,男子只充当助送秋千起荡的人力。每当一个身着盛装的姑娘登上秋千,抓住荡索站稳后,等在一旁的男子拉起踏板使劲往外推送出去。秋千借力荡起来后,女子再用力反复蹬送踏板,使秋千越荡越高,几乎飞入云霄。鲁凯人认为,一个女子若能在秋千上不苟言笑,说明她品性端庄;若她能荡得比别人稳重和持久,则表明她具有坚贞与纯洁的美德。此二者兼具者,是为淑女的典范,是族中男子争相追求的理想对象。女子荡秋千有禁忌,如不可在太阳西下之后还在荡,否则其魂会被荡飞出去,以致无法专心做事;不可将头饰荡得掉在地上,这样被认为是轻浮之举。女子结束荡秋千要下来时,须由刚刚推送秋千的男子扶抱而下,当暂时借势坐在男子膝上时,女子应以手蒙住脸部片刻以示娇羞,以合乎淑女的道德规范。男子一般不荡秋千,如果非荡不可,也可让他荡,不过,从此他会被族人看作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而被蔑视,而且一旦荡了秋千后,他恐怕还得承受来年无法猎到猎物的后果。
四、背篓球
背篓球又称背篓会,原来是高山族青年男女求爱的一种方式,后来逐步发展成所有青年人都能参加的体育活动。台东、花莲一带的阿美人尤为喜爱这项活动,参加活动的大部分人是未婚青年。女的背着篓子在前面跑,男的跟在后面,一般要相距4~5米左右,用象征长青、长寿、吉利的槟榔朝女方的背篓里投掷,投中多的人算是优胜者。现在的背篓是用竹子编成,高约50厘米,口径约25厘米。通常用槟榔做球,有时也用沙包、橘子、乒乓球代替。
第七节民间游戏
高山族游戏有性别和年龄的区分。在第二性征还没有发育的十二三岁之前,男女可在一起嬉戏。在第二性征发育以后,男女分开玩耍。
游戏玩具的材质大致可分木制、竹制和树叶制三类。木制玩具中常见的有陀螺、弹弓等。陀螺、弹弓多以九芎、七里香、芭乐树等木头为材质,用锯子、刀子削成。邹人的陀螺是用野生巴栎木制成的,邹人玩陀螺的时间是在每年年初小米播种祭结束时,用陀螺做占卜仪式。布农人的打陀螺以前也带有神圣的宗教含义。弹弓是男孩常用的玩具,常常人手一弓,从小学习基本的狩猎常识。
竹制玩具有弓箭、高跷、水枪、竹枪、竹制响片、竹蜻蜓、竹船、竹弓矢、“好吗”等。竹枪以树籽压缩于竹管内,第二次再装入一颗推压,使之产生爆炸声,并将前一颗树籽弹出去。竹制响片是用竹片削薄,系绳于其一端,再将绳子的另一端绑在竹竿上,用力旋转会发出“悠悠”的声响,越用力旋转,声音越大。“好吗”在阿美语中称huma,类似棒球游戏,使用的玩具为一长一短两根棒子,玩时先将短棒斜插入土中,然后用长棒敲击短棒尾端,直至其跃出土面弹至空中,这时,再用长棒将短棒用力向远处击出,依射程远近判胜负。材质不同的棒子,要求的击打力量各有不同,故根据棒子的材质,可将游戏难度分为三个级别,初级难度使用五结芒的草棍作棒,中级难度用竹子制成棒,最高级则用木头做成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