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动自由贸易区物流协调发展,统筹中国与东盟物流整体化、联动化、一体化趋势
在自由贸易区实现区域间物流合作与协调发展,从“大市场、大物流”角度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物流通道、区域内物流网络、城市群物流、地区重要物流节点、产业集聚区“物流带”的建设。
在物流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物流网络隶属于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中国物流战略布局要从全球范围和自由贸易区考虑自身的发展,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物流扩展到全球物流和东盟大物流,构建与东盟国家有效衔接的物流网络,建立一个在全球化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竞争力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体系和物流区域。
(五)完善自由贸易区物流设施建设,早日构建中国西南的云南、广西至河内、新加坡为中心的辐射东盟各国的铁路网与公路运输网
针对自由贸易区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各成员国要加紧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方面的基础性建设,重点加强运输基础设施(如铁路、机场、港口、码头、货运场站)、物流节点(物流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公共仓库)和物流网络建设,其中重中之重是中国西南通往东盟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包括机械设备、石化产品等工业品通过港口和内河的集装箱运输,但木材、橡胶等原材料与棉花、谷类等农产品适合铁路运输的货物在贸易中占很大比例,铁路物流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也是物流成本最低的,是以后贸易区内物流运输的最主要方式。因此,打通云南-河内-新加坡的泛亚大铁路和广州-南宁-河内-新加坡的国际大通道成为东盟大物流建立的关键。
(六)构筑中国——东盟大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促进自由贸易区内“物畅其流”
发展自由贸易区大物流,必须建立一个流畅、高效、廉价、实时互动的中国——东盟大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包括政府公共政务信息平台和企业交互信息平台,借以消除贸易区内各种机构、主体、组织和企业间的信息“隔阂”,连通基地与基地之间信息“孤岛”,达到货物信息在海关、银行、买家、出口商中的流通顺畅和自动化。大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涵盖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物流数据交换处理系统、企业物流信息化系统、物流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互联网、GPS车管平台、智能配对、网上支付、网上保险等技术的全面整合和创新,从而实现自由贸易内物流资源有效整合和自动化管理。由广西-东盟经贸促进会、广西国际经济合作协会、广西浩泽投资公司与广西飞模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中国——东盟商务网”,于2010年3月1日正式开放。“中国——东盟商务网”旗下设有中文、英文国际、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新加坡、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12大站点,覆盖了中国及东盟各国主要省市地区,具有鲜明的国际性及多语言特色。平台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并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构建经济联系、商务交流、物流信息交换的纽带和桥梁,是面向自由贸易全方位服务的大物流信息平台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联盟的构建与策略
2010年10月20日,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博览会主要议题之一,由中国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广西区政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经贸与物流合作论坛”在南宁举行。泰国国立法政大学教授、亚行GMS物流发展规划项目负责人鲁斯宣读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联盟倡议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联盟随即宣告成立。物流联盟每年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举行中国——东盟物流联盟工作会议,每两年在联盟主席国举办一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联盟年会。物流联盟的成立将对自贸区的物流和经贸合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联盟的产生
背景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区域大物流的形成
如前陈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使双方经济一体化趋势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博鳌亚洲论坛中国政府宣布设立“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双方的铁路、高等级公路、港口、航空港等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区域大物流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急需建立高效的一体化物流联盟
近几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物流需求量十分巨大。仅以2008年为例,中国和东盟国内生产总值达60253.34万美元,约占世界总量的8.6%,为美国的(约14.33万亿美元)42.5%,为日本的(约4.844万亿美元)124.3%。如果按中国2008年物流需求系数计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会产生180760万美元的物流需求量,如此巨大的需求量,会给自由贸易区大物流带来稳定增长的经济环境。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没有形成现代物流产业,物流基础和设施落后限制了大物流效率。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物流企业与国际物流巨头相比,无论在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上,还是服务创新能力、物流提供能力、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物流产业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自贸区物流通道还没有理顺,物流标准和规制没有完善,物流网络不能为快速发展的经济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急需建立统一高效的物流联盟消除流通渠道障碍,推进自贸区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体化区域经济迈进。
(三)双方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的繁荣需要一体化的物流联盟做支撑
中国——东盟贸易区从启动到建立仅仅10余年时间,却也是一个双方贸易往来不断加强、经济合作不断提升的过程。1999年双方贸易总额仅270亿美元,2008年就达到2311亿美元,10年增长8.56倍。这期间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双方贸易总额下降7.8%外,1999~2010年均增长28.24%。其中2010年1~10月自贸区成立第一年开门红,取得增长43.7%的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好成绩。如果按2008年广西每一万元进出口贸易拉动0.8万元地区DGP核算,再用当年我国平均物流系数3.0估算,仅2008年广西对外贸易所产生的物流量就达318.72亿美元。整体西南地区对东盟的物流量更是一个庞大的数量,而且这一数字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在不断增加。从贸易数据分析,东盟成为中国继欧盟与美国之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大多数东盟国家的最大贸易合作国。
双方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的繁荣需要加快中国与东盟物流整体化、联动化、一体化趋势,从“大市场、大物流”角度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物流通道、区域内物流网络、城市群物流、地区重要物流节点、产业集聚区“物流带”的建设,构建一个在全球化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竞争力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联盟和物流区域。
二、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联盟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属新兴经济体,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链竞争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削弱了自贸区物流联盟的基础
中国和东盟虽然都是成长中的新型开放经济体,但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水平仍然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成熟的市场经济体。要达到西方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此外,自由贸易区大多数还属于农业国家,工业化进程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再加上工业集中在重工业和加工领域,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居末端地位,区域和全球竞争力不强。经济总量和质量是一个地区物流需要的源泉,这种情形严重削弱了自贸区物流联盟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进程的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会逐渐改善其在全球的经济地位,最终推动双方一体化物流联盟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