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普遍的焦虑现象。你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今这个社会,人们普遍地存在一种社会传染病——焦虑!不管是当官的也好,还是普通百姓也好,不管是腰缠万贯的豪富也好,还是身无分文的穷光蛋也好!焦虑,已经无可避免地成为这个社会人身上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说,我们仅用30年时间来消化西方国家300年的价值裂变和心理冲突。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价值认同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即共产主义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那时还不存在文化危机,我们的文化危机是从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开始的。80年代,国门大开,西方文化思潮蜂拥而至,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与封建意识形态血脉相联,封建社会又是一个超稳定结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文化转型注定了无法从自身内部实现自己的革命。即,文化内在的自在性与超越性矛盾的否定之否定,只能靠外部力量的介入才能实现。因此,我们的文化危机是外源性的文化危机,外源性文化转型的模式。而外来的现代西方文化具有解构性特点,它的侵入,对中国人的价值观的冲击可想而知。加上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逐利的经济,要求人们的经济活动必须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这样一个时代,是以财富的多寡论英雄。在这样一个社会,人们寄托精神的东西已经严重地被物质化了、严格地说是商品化了。人们耗尽心力追求财富地位,以为可以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殊不知这些始终依附在外部世界上、牢牢捆绑在物质财富上的价值认同,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旦失去了这些东西,人就一无所有。
我们说我们的精神困境不单是社会转型和文化危机与失范导致的,还有一个帮凶我们不要忘记,这就是近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金融危机,它对中产阶层的自我价值感的打击是严酷的。我们的有些专家老说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有限,现在看来,至少这是有失偏颇的!真正影响有限的还是美国,因为他们有非常成熟的经济调控机制,而我们没有。就这,它最近也是危机不断(占领华尔街运动已经波及到美国的好多城市)。我们就更不用说了,南方大量中小企业倒闭,现已波及到东北。最近网上出现了一个新词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跑路“”温州企业老板跑路!“”跑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跑路?说透了其实就是企业资金链断裂之后的逃债!有些专家说金融危机很快就会过去。这也是天真的想法。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长达10年之久,这次的危机10年不说了,起码六七年七八年的时间是有的。因为金融危机它是有规律的,不是你说过去它就过去。在这样的危机中,我们明显地感觉是什么呢?就是职场上再优厚的待遇总跟不上物价上涨,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人对未来无法把握,医疗、教育和失控的房价”新三座大山“成为了无休止掠夺老百姓的手段……人们发现之前尽全力拼搏得到的一切竟是那么脆弱,随时可能失去。在这样的状态下,你说人能不焦虑吗?
人毕竟是一种精神动物,”人的内在有一股原始动力,需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也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急需安妥心灵的价值认同。所以,与此同时,在我们的社会中就出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这就是近年来一直无法降温的国学热、孔子热、中国传统文化热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的有些学者想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现代社会人的价值支撑。弘扬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个出发点应该没有问题。这个我并不反对。但有一个问题大家不知想过没有?传统肯定优秀,古语依然智慧,但问题是时代已经改变了,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工业化、后工业化的时代,这个时代在法国当代社会学家鲍德里亚那里被命名为”消费社会“,在这样的时代,曾经为中国人提供心灵安顿的传统文化,已经濒临分崩离析。我们不可能把心安在古代的农耕文明里,尽管那些典章金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刷下仍然很亮眼,但却与现代社会难以水乳交融,更无力重整在社会骤然转型的失序状态中失魂落魄的心灵。我们党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灌输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许多人已经迷失。这是一个现实,现实无法否认。我们的国学热说透了其实是我们在消费传统文化,这是一个消费社会,它的特点就是”消费“。为什么于丹现象有人称之为”文化口红“,原因正在于此。传统文化也被商品化了。我们的有些人打的是传统文化之名,行的是追名逐利之实。当然,这符合消费社会的特点。
由此看来,中国人的焦虑和抑郁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大的改观,直到中国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掉转型期的精神阵痛。但这样的精神转型,更像是听天由命的时代。
然而时代的发展不容许听天由命。所以接下来几年,我们必须要面对如何安妥灵魂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在文化建设中经常讲到的,重建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
核心价值的重建问题。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我们说当今中国出现的由价值裂变所带来的精神困境,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缺少强大的信仰传统所致。缺少精神方面的社会制衡机制,所以,市场经济所释放出的野蛮性以巨大的能量让当代的中国人惊慌失措、无所适从。
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的现代化吧。他们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物质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的是宗教的复兴和发展,甚至往往是新一轮的宗教大复兴在先,新一轮的经济大发展紧随其后,信仰的更新为经济发展既奠定了心理基础,也为物质发展限定了方向。现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渐趋成熟,在这样的当下,我以为,我们的信仰的时代将要到来。
那我们究竟应该信仰什么?这里,我只想提供一种参照,供大家思考。
这让我想起了西方的价值谱系:西方文化的根源,一个是从希腊、罗马承传的希罗文化,另一个是因基督信仰而来的基督教文化。希罗文化为西方人提供了民主法治的根基,而基督教文化则为西方人提供了道德基础。后者对西方的影响尤甚。这种文化强调爱、服务与宽恕(悲悯)三个重要的核心价值,它能平衡自由竞争的负面影响。
强调爱,让人们活得温暖,让人们懂得人需要回馈社会,来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强调服务,让人们学会了以服务他人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强调宽恕(悲悯),让人们懂得人无完人,人性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人们要懂得宽恕别人和悲悯人类。这也就让我们理解了西方国家慈善事业为什么那么发达的原因。
中国人也有”大我“的观念,但近数十年来经过屡次波折,人心已冷。这可能是造成大家向钱看的因素之一。另外,东方文化虽然也强调做人的大道理,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孟子说人有”恻隐之心,辞让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但我个人观察,其出发点已经沦落到以个人和家族的利益为优先。中国人讲究的是”光宗耀祖“,也就是说,一切道德与是非的规范是建立在关系的远近上。
值得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们在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的同时,倡导要建立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这个命名对不对,暂且不说,但我觉得这样的倡导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因为我们急需要这样包含爱、公平、正义、服务、共赢等理念的核心价值。
一个民族的文化,如同一个单位的文化一样,能够对这个团体的将来有最决定性的影响。我可以断言,在国家与国家长期的竞争中,最后脱颖而出的一定是一个拥有最优秀、最高尚文化的国家。反之,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没落,通常是从她的文化没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