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成功遥遥无期,成功其实不需要太长的时间,用上你发呆或喝咖啡的时间就足够了。意志力是身体的主人,心智的统帅。道徒的导师,成功的向导。马克思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成功的人生,是综合了人的各个方面,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能把人的行动与志愿协调起来,使生命充满活力,生活精彩纷呈,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作为身体的主人,意志对于躯体的支配作用常常可以从对身体的控制行为中发挥出来。这种控制可以让人改正和摒弃不良习气和习惯,从而使人形成良好习气和习惯,并使这种良好的习惯固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作为心智的统帅,意志会使人对任何事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人的思想就会将所有的能量集中在一个物体或一组物体上,加强对其的专注度和力度,从而更好地完成自我的强制性、目的性和控制力,以此来使我们生活目的更清晰,减少迷茫和困惑的烦扰。作为道德的导师,意志可为人构筑一个清晰而自信的道德价值体系,它将使你战胜可能经历的挫折失落,并消除你摇摆不定的沮丧心情,把你支离破碎的生活连成一体,成为走向未来的指路明灯。“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是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单调刻板,而是因为他们专心致志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语)没有伟大的品格,没有坚强的意志,也就不会有伟大的人物。良好的质量、高尚的德行,皆源于意志的引领。作为成功的向导,意志会让你以一种顽强的决心坚持下去,所谓坚持目标,矢志不渝,意志力使人能够对凡事持之以恒,永不言败,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困苦,永不放弃会成为永远的信念。奥利森·马登说:“一生的成败,全系于意志力的强弱。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遇到任何艰难障碍,都能克服困难,消除障碍。但意志薄弱的人,一遇到挫折,便思求退缩,最终归于失败。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青年,他们很希望上进,但是意志薄弱,没有坚强的决心,没有破釜沉舟的信念,一遇挫折,立即后退,所以终遭失败。”一个人的成功过程,就像脆弱的麻皮变成坚韧的麻绳一样,背负沉重,不见天日,沉浸在冰冷的水中,经受污泥浊水的侵蚀,最终褪尽脆弱的原来,成为坚韧结实的麻绳。
突厥人世代都相传着一个成功的秘诀,那就是“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然后再爬起来,就学会了。”突厥人学会的是奔跑。早期的突厥人是靠捕猎为生的。他们身体剽悍强壮,最擅长奔跑、跳跃等剧烈活动,尤其是奔跑,速度几乎接近于豹子。突厥人虽然强壮擅跑,但其狩猎的工具很原始,所以其狩猎的失败率为99%,100次行动,只有1次成功,而就是这1%的成功率,使得突厥人顽强地生存下来,曾一度纵横于中亚大陆,并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突厥人的超强本领就来自于其秘诀。据说突厥人等孩子到5岁时,祖辈就会把这个秘诀传授给他们,让孩子学习奔跑、跳跃、捕猎等运动项目,风雨无阻,寒暑不停,经历了一次次跌倒的孩子,最终爬起来都成为了强者。
沈从文曾给黄永玉说:“跌倒了就爬起来,不要去欣赏摔倒你的那个坑。”拿破仑说:“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蒲松龄在最后一科考失败后,为自己作了对联一副:“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当意志将你的德、智、体融为一体的时候,它们之间就会交相辉映,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意志是沉睡在每个人体内的、与生俱来的神秘力量,它无处不在,不能形容,不能解释,隐藏在人的心灵深处。但意志力不会自动自发地显现出来,它需要我们去培养、激发它,使之成为我们实现梦想的基石。
意志力的培养需要人们用认知去引领,用情感去激励,用榜样去督促,用实践去锻炼。人的认知行为在于认识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明白人的主观需要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人生目的。并根据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来适时进行调整,矫正偏差,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巴尔扎克的一生就是最好的例证。巴尔扎克在小的时候,母亲一心想让他从事律师工作,但是他更喜欢文学。他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开始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处女作《克伦威尔》完成后,巴尔扎克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观众和读者对《克伦威尔》全盘否定,巴尔扎克为此还背上了巨额债务,困境中的他没有气馁,他在拿破仑像的脚下写下了那句著名的座右铭:“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未完成的事业。”此后的20年时间,巴尔扎克每天工作18小时,贫穷、饥饿、债务、孤独一直陪伴着他,世事皆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他对严肃的、真正的文学道路的追求,随着一部部鞭挞黑暗现实的文学巨著面世,巴尔扎克成了每一位追求文学的人们心中的神。
意志力的培养需要情感的激励。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实践中,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情感,并以此而激发巨大的意志力量,使人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如曹操的望梅止渴,李卫的投钱制胜。人的情感激励首先要培养理智感,即人生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索真理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可以促使人认知能力的深化,从而激励人们更好地对各种目标追寻的渴望,并迸发出强大的意志力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其次要培养人的道德感,即由道德生活的需要与道德观点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感表现在人对待祖国、集体、人与人的关系,也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无高尚之道德,也就有无坚韧的意志力,成功也就无从谈起。最后要培养人的美感,即人的审美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感体验。人的审美情趣是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了人对艺术的欣赏、对价值的判断,对生活的态度,人的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快乐与痛苦,多少都与美感的境界有关系。每个伟大的人物除去自身的专业工作外,都有很多雅趣,这些雅趣带来的美感体验,使他(她)们生活丰富多彩,兴趣盎然,充满阳光,马克思是跳棋高手,恩格斯有高明的骑术,爱因斯坦爱好拉小提琴,毛泽东喜好书法诗词……拥有美感,你就拥有了可控的意志力和充满希望的人生。
意志力的培养需要榜样的督促。榜样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力量。记得有人曾说过:“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前进的力量,是一面旗帜,是一座路标。在追赶式发展的大进军中,我们太需要这样的旗帜和路标了。旗帜和路标凝聚着先进的理想信念,代表着高尚的人生境界和道德追求,体现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党的政策与实际工作的较好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产生不可替代的示范、鼓舞和引导作用。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两句老话:“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美德的化身。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自我修养、严格要求而锻炼出来的,榜样自身的言论、行为、人格魅力等成为一部催人奋进的教科书。榜样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学得着。孔子教育学生常以管仲、乐毅为榜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学莫便进乎其人”“鸟随鸾凤奔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每个时代人们都寻找自己的榜样,以榜样为自己人生的一面镜子,外部自学,内部自省,以其内化为自觉的意志力。鲁迅先生说得好:“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意志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锻炼。杰克·伦敦说:“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参与实践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实践是检验意志力强弱的最好标准。人的优良品质不是主观想象能自然产生的,也不是闭门修炼出来的,而是由坚强的意志支撑,脚踏实地地实践磨炼出来的。“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说与富者曰:‘子何侍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南下,又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人在财富上有贫富之分,社会地位上有高低之分,但在意志力的拥有上,人人平等。世间人与人的高低优劣皆在于人对意志力的激发和控制。
苦难和失败会伴随着人生道路的跋涉过程。任何一种生活都会屡历波折,生命中必经的苦乐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没有人能够避免,也不能忽略,苦乐旅途,应放淡悲苦从容应对,胜不骄,败不馁,从而得到真人生。苦难和失败是一个人走向人生更高层次的一个阶段,是检验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一个拥有坚强不屈的意志,永不言败的心的人,即使失败了,也不会畏缩、胆怯,他会像斗士一样勇敢的昂起头,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坚定地走下去。“再惨淡的人生,只要不失前进的斗志,就有依然美好的未来。”丘吉尔曾应邀去牛津大学给毕业生做一励志演讲。他一如平常,叼着雪茄,平静地等待演讲的开始,主持人介绍完毕后,丘吉尔走向讲台,他注视观众,在沉默了很长时间后,他只是给学生们讲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永不放弃。”第二句是:“永远、永远,不要放弃。”第三句话是:“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说过,他又注视观众片刻,然后离开,明白过来的观众立刻以雷鸣般的掌声相送。“永不放弃”是智者的谆谆教导,是勇者的不竭动力。人生道路的追求中,我们都会遇到艰难挫折,有时候会让人痛不欲生,人往往在这种逆境里,都会滋生放弃的念头,这种懦弱一旦在你的头脑中形成,就会挥之不去,使生活更加痛苦,两难的境况会让人不知所措。如果你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迈过生命中的这道坎,一切都别有洞天。“测验一个人的品格,最好是在他失败的时候,失败了以后,他要怎样呢?失败会唤起他的更多勇气吗?失败能使他发挥出更大的努力吗?失败能使他发现新的力量,唤出潜在力吗?失败了以后,是决心加倍地坚强呢,还是就此心灰意冷?”这是林语堂先生在《失败了以后》一文中的疑问。人生命的彻悟恰等于受苦难的深度。“一切苦难、凌辱、嘲弄和逆境都只是叫意志坚强的人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所以,在达到成功的途径上,什么都不可恃,可恃的只能是——刚毅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内心平静,则幸福常在;成而不骄,败而不馁,心灵和谐,则快乐长存!
第六节拥积极之心态
自然界里很多生物的日常生活都是出于求生的本能,它们每时每刻的努力都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种族的繁衍。树木的荣枯是为了更好地享有天地的甘霖;松鼠的储存是为了更好地避免生命的威胁。人类却不同,为了人类的眼光空间上越过地平线伸向未来,从生命上超越自己走向未来。正是这一眼光,使人类的实践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拥有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让现在的行动拥有未来的意义就显得十分重要。
让现在的行动拥有未来的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执著于生活的乐趣,考虑生的方式和活着的意义,探寻生的手段和活的法则。但要拥有这样的意义,我们就面临着不同的选择。每个生命都充满了选择,而每次的选择不仅和你的心情有关,也和你的命运有关。当然,你的选择只要是积极的、努力的、向上的,你的命运就一定会越来越美好;如果你的选择是消极的、被动的、懒散的,你的命运就会越来越糟。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决定权在你,但需要明白的是,你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决定你的未来。这就是你的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会遇到诸如需要、理想、信仰、学习、友谊、爱情、家庭等许多问题,也会遇到诸如顺境和逆境、光明和黑暗、生与死、乐与苦、福与祸、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荣与辱等诸多矛盾。回答这些问题,抉择这些矛盾,就体现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取决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作为人生观的组成部分,每个人的社会物质条件、社会环境、社会地位、个人生活经历和文化教育是形成人生态度的根本条件,不同的生活心理感受和体验,就形成了不同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