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的独孤皇后,是一个非常贤明达理的人。她一生追随文帝,内治后宫,外辅朝政,颇有值得称道之处。
独孤皇后生活极为俭朴,从不奢侈浪费,对钱财更是视如烟云。一次,一个名叫阴寿的幽州总管将一匣价值800万的明珠献给独孤皇后,她义正词严地说:“这不是我所需要的东西。当今突厥为患,生民涂炭,大敌当前,前方将士浴血抗敌,辛劳备至,不如把这匣明珠,分赏给有功将士。”将士闻之,欢呼万岁。百官闻之,赞誉备至。
独孤皇后为人公私有别、恩怨分明,从不做因私废公的事情。崔长仁是独孤皇后的表兄弟,犯法当斩。隋文帝因他是皇后亲戚之故,欲赦其死罪。皇后闻之正色说:“国家大事,按律处之,怎么能枉国法而顾私情呢?”崔长仁则依法被处死,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在当时被传为佳话。
独孤皇后不仅为治理后宫日夜操劳,还替杨坚处理政务担心,害怕他执政失误。因此,杨坚每次上朝,皇后一定随辇送到殿阁之外才返回宫中,还使宦者暗中窥探文帝为政之得失。若有失误必定提出匡正意见,对杨坚施政“多所弘益”。皇后的这种品行,满朝文武无不为之折服,故当时宫中人把他们并称为“二圣”。
可就是这样一个明白是非的女人,却心胸狭隘,嫉妒心强,以至于达到病态的程度,并因此屡屡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独孤皇后专擅后宫,不允许杨坚接近任何妃嫔。一旦发现,就会在后宫刮起血雨腥风。尉迟迥的孙女,因美色而选入后宫多年,杨坚对她很是宠爱。不想这件事被皇后侦知,惹得独孤皇后妒性大发,在杨坚临朝议政之时,她率领嫔妃仆役,将尉迟氏鞭笞至死。杨坚回到尉迟氏寝宫时,见到的却是一具僵尸,虽然怒不可遏,但慑服于河东狮吼之威,未发一言,一气之下,独自离宫出走。深入荒山野谷20余里,杨坚才仰天长叹说:“我贵为一国之君,却没有自由!”从此以后,后宫之中再无人敢亲近皇帝了。
独孤皇后的这种妒性,不仅仅发泄在杨坚身上,对她的五个儿子也是防范有加,诸子之中有妾怀孕者,必欲去之而后快。她对太子杨勇的家庭生活尤为注意。太子杨勇不爱正妃元氏,而对偏妃云氏宠幸倍加。独孤皇后对此十分不满,认为凡是不爱正妻的人在德行上都有欠缺,这样的人当然也就不配君临天下。于是,独孤皇后极力劝说杨坚废太子杨勇为庶人,让杨广取而代之。
管了儿子,独孤皇后还要管大臣。高颎是隋朝的开国元老,而且与独孤皇后娘家有深厚的交情,本是德高望重。高颎在原配夫人去世之后,纳妾生男,老来得子自然非常高兴,连隋文帝都表示祝贺。可是,独孤皇后却火冒三丈,认为这是高颎不忠于原配的表现,于是她天天在枕边向文帝絮叨高颎的不是,文帝终于架不住皇后软硬兼施的请求,将当政二十年的股肱之臣高颎罢官。
仁寿二年八月,独孤皇后逝于永安宫,时年50岁。
——选自《隋书·后妃列传》
【智慧心得】
妒火太旺,百害而无一益
独孤皇后看住自己的老公,不允许他接触其他妃嫔,尽管与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还可以看成是思维超前,捍卫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表现。但是,她因为丈夫的越轨,就大发淫威,杀害无辜的尉迟氏。因为自己的夫妻生活不幸福,就看不惯朝臣续弦,受不了王公大臣宠幸姬妾,则是嫉妒心理导致的变态行为。
争强好胜是人所共有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比如,对于有些人来说,当他看到别人取得了高于自己的成绩,他会首先进行反思,找到自己与对方的差距,然后通过加倍的努力争取迎头赶上,甚至最终超越。这实际是由争强好胜到公平竞争的心理转化,其结果是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对于另外一种人来说,当他看到别人取得了高于自己的成绩,他的第一反应是自卑,觉得凭借自己的力量根本达不到对方的高度。他只能寄希望于上天,希望有朝一日天降奇缘,让自己一步登天,将人家踩在脚下。或者天降大难于斯人,自己得不到的,他人也别想独享。当命运之神不理会自己的“一片苦心”时,他就会变得妒火中烧,仇恨超过自己的人,乃至一切成功者。这是由争强好胜到嫉妒的心理转化,其结果是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竞争是一种由善人感觉到的好的感情,而嫉妒则是由恶人感觉到的坏的感情。”
人无善念,必无善举。既然嫉妒使一个人处于这样一种盲目的仇恨状态,又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得到化解,那就很容易作出令人不齿的事情来。从历史的记载来看,独孤皇后绝对是个见识远大,很有作为的女人,隋初的开皇之治与她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但历代史家对她的推崇却并不是很高,原因就在于善妒的品性影响了她的整体形象。虽然身为白玉,尚且因为嫉妒这一瑕疵而受后人微词,那么,那些原本在生活事业上屡犯错误的人,要是有了嫉妒这一缺点,就更令人不齿了。
独孤皇后的儿子隋炀帝,自认文学出众,不愿意有人超出自己。当他觉得薛道衡的才学高过自己时,就找了个借口将其杀害。在临刑之前,他竟然大言不惭地对薛道衡说:“看你还能不能作‘空梁落燕泥’这样的诗句?”隋炀帝母子的所作所为有损道义,是品德低下的表现,历来为人们所不齿。但毕竟他们属于特权阶级,到最后也没有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可是,在今天这样一个讲求法治和人权的时代,肆意报复打击,就决不仅仅是要接受道德上的审判这么简单的事了,还要追究法律和刑事责任。比如,河南某县高三年级一女生因为嫉妒她的两个同学的学习成绩和长相,就趁她们熟睡之机,将事先准备好的硫酸泼向二人的面部,致使两人严重受伤,其中一人因被严重毁容而长期住院治疗。最终,泼硫酸的女生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而且,据公安部门调查,每年因嫉妒造成犯罪案件的占整个刑事案件的10%。近年来在一些高等学府里,因嫉妒而投毒、写匿名信的已屡见报道。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不要以为行凶犯罪离我们很遥远,当心中的嫉妒情绪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很可能会完全丧失理智,最终走上不归之路。
嫉妒的危害还不只限于使人变态、丧失理智,它还会使人陷入一种自闭的空间。因为善妒的人见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而在他嫉妒目光视线之内的人,不仅包括他的竞争对手,还包括与之关系密切的人,如同事、同学、邻里等等。一旦得知别人事业上有了什么成绩,生活中有了什么幸福,善妒的人会在嫉妒心理的支配下,不知不觉中对人家产生敌对情绪。开始的时候有意减少交往的机会,以图眼不见心不烦。再发展下去就是故意制造摩擦,激化矛盾,以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这样一来,原本密切的关系就变得紧张起来。更有甚者,还会使原本要好的朋友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比如战国的孙膑和庞涓曾经一起学习兵法,交情莫逆。可是,就因为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高于自己,便使用酷刑迫害孙膑,使之成为残废。最后,九死一生的孙膑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受到齐国的重用,并借助齐国的部队将庞涓杀死,回敬了“老朋友”当年的“款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善妒的人就这样逐渐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差,到最后只能生活在一个封闭而狭小的个人空间里。
一个人总是嫉妒他人,失去的还决不仅是交际空间。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享受幸福和快乐的机会。如果一个人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人的幸福而感到幸福,为他人的快乐而感到快乐,那么,他的人生就会有更多的幸福快乐。相反,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四面树敌,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别人不幸的基础之上,那么,他不仅减少了获得幸福快乐的机会,而且徒增烦恼,真是得不偿失。
有这样一则寓言,可能是善妒的人难以抓住幸福的最好的诠释。寓言说有个人幸运地遇见了上帝。上帝对他说:“从现在起,我可以满足你任何一个愿望,但前提是你的邻居必须得到双份。”那人听了喜不自禁,但仔细一想后心里很不平衡:要是我得了一份田产,那邻居就会得到两份田产;要是我得到一箱金子,那他就会得到两箱金子,更要命的是,要是我得到一个绝色美女,那个注定要打一辈子光棍的家伙就同时拥有两个绝色美女!那人想来想去,不知该提出什么愿望,因为他实在不甘心让邻居占了便宜。最后,他咬咬牙对上帝说:“万能的主啊,请挖去我一只眼珠吧!”
此外,作为心理上的一种病态——嫉妒,还可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对此,前人早有认识。《三国演义》中三气周瑜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周瑜虽然聪明过人,才智超群,但却心胸狭窄,不能接受诸葛亮才高一筹的现实。气急败坏之下,数次设计陷害诸葛亮,想置孔明于死地,结果被诸葛亮将计就计,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连呼数声“既生瑜,何生亮?”昏厥于地,气绝身亡。
小说之语言,虽荒诞不经,但毕竟文学是对生活的折射和反映,还是形象地说明了善妒对人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伤害。美国一些医学专家经过调查发现,嫉妒程度低的人,在25年中只有2.3%的人患心脏病,死亡率也仅占2.2%。相反,嫉妒心强的人,同一时期内竟有9%以上得过心脏病,其死亡率高达13.4%。另外,据统计:嫉妒心强的人,也很容易患头痛、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病症。还发现大部分容易嫉妒的人都会生一些身体上的病态,如胃痛、背痛、情绪低落、行为失控等。德国曾把嫉妒列为一种可以享受免费医疗的病,与麻风同格。
总之,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它不仅伤身体,害健康,毁幸福,还有损一个人的形象,破坏人际关系。我们应该坚决克服这种阴暗心理,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这样我们的生活才可能充满阳光,我们的事业才可能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