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钻研,向书本学习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向书本学习,可以把现成的、别人总结出来的一些知识拿过来,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工作是每个人生命的一部分,因为工作,你得到了物质的享受;因为工作,你得到了快乐;因为工作,你得到了赖以生存的一切。
要干好一行,并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还要付诸实践。所以,干一行就要学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超一行。
其中干一行学一行是基础。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那么他的成长就会缺乏某种“维生素”,而一个没有足够知识营养的员工根本无法胜任更高层次的工作,他的工作就会原地踏步,他的薪水也会停滞不前。
某公司有一位员工,在公司已经工作了5年,薪水从不见涨。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郁闷,当面向老板诉苦。老板说:“你虽然在公司待了5年,但是你的工作水平不过是新员工的水平,而你对工作的认真态度甚至还不如一个新手。当然只能拿这样的薪水。”
如果一个人工作了5年,而每天不能有一点进步,那么他做的这5年的工作,也等于每天在重复第一天,是毫无意义的。
员工要时刻保持职业危机感,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离成功更近一点点。如果你不学习、不进步,那只能陷入被无情淘汰的境地。这时,淘汰你的人不是你的竞争者,而是你自己。
学习的方向和对象很多,不过首先应向书本学习,书籍是员工最好的老师。向书本学习,就是多读书。员工能够通过读书学到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从而很快得到能力的提升和上司的认可。
齐瓦勃来到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工地,他就表现出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为了以后的发展他还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刻苦读书。
一天晚上,齐瓦勃又像往常一样在角落里看书,正好被到工地检查工作的公司经理发现。
经理看了看他手中的书,又翻开他的笔记本问:“你学这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普通员工,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经理欣慰地点了点头。
不久,齐瓦勃就被提升为了技术员。后来,他又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25岁时,齐瓦勃成为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39岁时,齐瓦勃当上了美国钢铁公司的总经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薪百万美元的高级打工者。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员工通过向书本学习,可以把现成的、别人总结出来的知识拿过来,从中汲取营养,有效提升自己。
很多理论都需要从书本中找到解释,很多疑问也可以从书本中获得答案。书本可以帮助员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让员工了解一行、深入一行。
许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是向书本学习的典范。
有人曾经问张瑞敏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张瑞敏回答:是学习和读书。作为海尔的领头人,张瑞敏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喜欢应酬,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
在中国,拥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文化的企业并不多,但海尔就是那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这与张瑞敏的“向书本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不无关系。他通过研读大师的管理原著,领略前人的管理智慧,创新实施后来闻名于世的“海尔模式”。
张瑞敏是一个很会学以致用的读书人,当他读到“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是发生在组织外部”的论断时,便意识到,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组织与市场的割裂。因此早在10年前,海尔就开始了市场链流程再造,这为后来中国企业实施流程管理,树立了标杆。
平时,张瑞敏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坚持每天读书。每次到机场,张瑞敏都去候机厅的书店里买最新的管理方面的书籍,然后在飞机上畅游书海。张瑞敏对读书的爱好和钻研不但带动了海尔中高层干部的读书活动,连普通的职工也都以向书本学习为乐。
书本能够为员工提供很多前沿的新知识、新技能、新理论。阅读量与竞争力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世界上最富有的是犹太人,他们每人每年阅读48本书,远远高于我们的2.8本书。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员工需要多读书、读好书。
当然,并不是拿起书本,就一定能提高能力。书本上的东西是否能马上转化为内在的知识,与每个人的学习态度和钻研程度有关。如果员工能够深入钻研、反复思考、彼此分享、共同实践,那么就能让知识在自己的大脑中扎根,并能学为所用。
知识没有穷尽,学习没有止境。人要终身学习,这已是不争的道理。既然现在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必须直面惨烈的竞争,那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学习呢?
深入一线,向实践学习
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要想能成熟地应对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就必须努力向实践学习,在工作中成长。
有调查显示:大学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只能占到20%,80%以上的知识需要在工作中习得。由此可见,仅仅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把这些知识升华为胜任工作的能力。
行业在不断发展,知识需不断更新,学习也应该与时俱进。因此,员工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深入一线,向实践学习。
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紧靠既有线隧道小间距快速安全爆破技术”鉴定会在武汉举行。专家鉴定会审定认为:该项成果发展了世界隧道爆破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着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令人想不到的是,主持这个创新科技成果的,竟是一名机械专业毕业的年轻技术人员。他的名字叫徐勇,现任十一局集团三公司襄渝二线项目部总工程师。
2000年,徐勇从长沙铁道学院机械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铁十一局三公司。当时,正值公司承担的西合铁路桃花铺隧道施工之际。对于从小生长在平原地区,没有学过工程施工的徐勇来说,一切都很新奇。
因为不懂,徐勇工作起来特别卖力:研究制定施工方案,他积极参与;对各种不懂的问题,他虚心请教;开挖掘进,他请缨参战;排难抢险,他奋勇当先。在一次隧道塌方抢险战斗中,徐勇连续奋战两天两夜都没合眼。其实,作为新分配过来的大学毕业生,徐勇根本就不用亲自去一线,只要坐在办公室指挥就可以。
一起分来的同学对于徐勇“深入一线”的举动十分不理解,徐勇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说:“作为建筑企业的技术人员,应该尽快熟悉工程施工,不能仅仅满足于充当‘敲边鼓’的角色。课堂里学的是知识,只有实践中磨炼出来的才是能力。”
徐勇终于没有辜负企业领导的期望,他参加的第一个项目就以100%的合格率和98%的优良率,顺利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
十一局三公司的职工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苦战,长达7700多米的桃花铺隧道胜利贯通,徐勇也在“隧道大学”里完成了他的隧道施工学业。
现在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像徐勇一样,扎根一线、深入实践,因为一线太苦、太累,所以就造成很多员工一讲起理论来头头是道,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又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
向实践学习是员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最好途径。不论员工身处什么岗位,只有经过实践锻炼,才可以成为对企业有用的人才。
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要想熟练地应对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必须努力向实践学习,在工作中成长。
艾静在某家大型电器厂做推销员。这家公司主要生产电暖器、电风扇等季节性很强的小家用电器。
2007年7月初,部门经理打电话通知正在广西出差的艾静,公司打算9月中旬在桂林召开西南片区的冬季产品供销订货会,希望她搜集西南各省区几个省会城市近5年来的冬季气象变化资料。
艾静从当地气象局那里买来了气象变化曲线图,认真地研究起来,最后她得出结论:西南片区几个省会城市2007年的冬季是个冷冬,寒流会提前10天左右到来。于是,她连夜赶写了一份工作报告,建议公司加大电暖器的生产量,并比往年提早半个月投入西南片区市场。就这样,公司赚了近50万元。
有了这一次成功的经验以后,艾静开始学习气象专业知识,又陆续为公司从气象部门那里搜集了几次气象信息资料,结果都因抢得宝贵的最佳销售时段而大获成功。
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积累,无论多么简单的工作,都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在工作中,你不仅学到了经验,积累了资源,还增加了阅历,增长了见识。通过完成工作任务,你能拓展自己的业务能力;通过与同事合作,你能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通过与客户交流,你能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实践出真知。深入一线,在实践中学习,是员工走向成功,迈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深入问题,向错误学习
学习使人进步,向错误学习更能使人进步。犯了错误不要内疚和自责,要在错误中学习和改进。
员工只要工作就难免会犯错误,工作做得越多,犯的错误往往也越多。学习使人进步,向错误学习更能使人进步。犯了错误不要内疚和自责,要在错误中学习和改进。
人类的很多成就都是经过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犯错后才取得的。向错误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因为在错误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是最深刻、最难忘的。因此,很多企业会鼓励员工大胆尝试,并允许员工犯错误,他们认为员工在不断地纠错中能更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
美国微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喜欢用一种“试错法”培训新员工。一名做软件开发的新员工一进入公司,研发经理就派给他一个单独的任务,或让他与特性小组一起工作。新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被允许犯错误,他们的工作会由最好的专家负责检查和指导。新员工在边干边学和不断纠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微软公司不但用“试错法”培训新员工,而且在用人上,微软更愿意聘用那些曾经犯过错误而又能吸取经验教训的人。
格里格·曼蒂与别人一起在1982年共同创立了爱林特计算机系统公司,10年后,由于公司入不敷出而倒闭。而微软在1992年12月聘用了曼蒂,任命他为部门主管,负责筹划如何把新技术应用到制造消费产品上。
微软从曼蒂身上发现的不仅仅是他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而是从错误中学到的经验。微软的执行副总裁迈克尔·迈普斯说:“我们寻找那些能够从错误中学到某些东西、主动适应的人。在招聘时,我们总是问应聘者:你遇到的最大失败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如果没有吃过梨子,可能永远也不知道梨子的味道。从小错误中学习,是为了避免更大的错误。
德国的一家手机制造公司的老板,在对众多的应聘者进行面试时,只问了同一个问题:以往的工作中你犯过多少次错误?在获悉大多数应聘者都是一贯正确时,他却把这项工作交给了一个犯过多次错误的“倒霉蛋”,理由是“我不要20年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我需要的人才,是他犯过无数次错误,但每次都能及时吸取教训、立即改正”。
公司允许员工犯错误,但却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犯一次错误后,就必须在错误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保证不重复犯相同的错误。因为没有哪个老板喜欢总犯相同错误的员工。
陈好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拟写投标书。
陈好在工作中需要和不同的厂商打交道,要与外商沟通,还要了解商品的定价及其相关知识。她觉得这份工作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因此工作十分卖力。
但是一年之后,由于业绩下滑,无奈之下,公司开始裁员,陈好不幸进入了裁员名单。
得到这一消息,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工作这么努力,为什么得不到领导的认可?陈好找到上司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上司的一番话让她顿时哑口无言。
原来上司对她一直不满意,尽管她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她做的标书中标率很低,所以工作业绩并不理想,而且她每次投标失败几乎都是相同的原因——对商品的定价过高。
然而,陈好没有吸取教训,仍然不断重复着相同的错误,这令她的上司感到失望,因此决定辞退她。
如果一个员工多次犯相同的错误,那么他不是态度有问题,就是能力有问题,一般企业是不会留用这样的员工的。你可以犯错误,但必须保证吃一堑、长一智,而不是反复栽在同一个坑里。
错误是通往正确的里程碑。即使是一个认真负责且能力出众的员工也难免在工作中遭遇问题,犯一些错误。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能在错误中总结、吸取教训,就能避免重犯错误,少走许多弯路。
深入合作,向同事学习
囿于自己所学,很难有长足的发展。员工要想在工作中得到进步和成长,就必须要与同事深入合作,向同事学习。
哲学家爱默生说过:“一个聪明的人能拜一切人做老师。”人与人之间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它是员工实现自我提升的途径之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身边的任何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在北宋著名词人苏东坡的《东坡志林》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四川有位隐居杜处士,非常喜欢书画,也珍藏了许多名画,其中有一幅就是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的《斗牛图》。他尤其喜欢这幅画,用美玉做轴,用锦布做囊把它卷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把这幅《斗牛图》拿出来翻晒。有一个牧童正好经过,看见这幅画,拍手大笑,说:“哈哈,这幅画不是画的牛打架吗?可牛打架的时候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牛打架时力量全在牛角上,尾巴夹在屁股中间,可你这幅画画的却是它们翘起尾巴相斗,错了!”杜处士仔细看了看这幅画,觉得牧童说得很有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闭门造车,不虚心向别人学习,就难免会夜郎自大、自以为是。要知道,自己所知道的永远只是沧海一粟。囿于自己所学,很难有长足的发展。员工要想在工作中得到进步和成长,就必须要与同事深入合作,向同事学习。
柳红和王莹同时应聘一家超市的销售工作,而且两个人最后都进了这家超市,做着同样的工作。
可没过多久,柳红就受到总经理的青睐,很快得到了晋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王莹好像被人遗忘了一样,还在最底层做着原来的工作。
终于有一天,王莹实在忍无可忍,就向总经理递交了辞呈,并把不被重用的失落一股脑地向总经理倾诉了出来,话语中充满了埋怨。
总经理耐心地听王莹说着,他了解王莹。她工作吃苦耐劳,但与柳红相比还缺少了些东西。为了说服王莹,总经理说:“王莹,你马上到集市上看看今天有卖什么的?”
王莹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说:“有一个农夫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斤,有多少袋?”总经理问。
王莹又跑过去,回来说有10袋。
“价格是多少呢?”总经理又问。
王莹刚要跑回去问,总经理说:“你休息一下吧!看看柳红是怎么做的。”说完,总经理把柳红叫过来,“柳红,你马上到集市去,看看今天有卖什么的?”
柳红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有一个农夫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还让我带了几个让总经理看看。这个农夫过一会还会弄几箱西红柿到集市呢!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想到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约会用,所以我带回了几个西红柿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夫也带来了,他现在还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看脸红的王莹,诚恳地说:“职位的升迁是要靠能力的,不过眼下,你还得学一段时间,看看你的同事是怎么做的。”
向同事学习,必须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当你长期得不到重用的时候,要多从自身找原因,看看你周围的同事是怎么做的。通过比较你就会发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通过学习你才能缩短这个差距。
王博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机械制造厂工作。他被派到制造车间,作为郑师傅的助手。郑师傅是一位老车工,他的技术在全厂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通过郑师傅的传帮带,王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到了很多工作的方法和操作技能。
不久,厂里新进了一台进口车床。这台车床被分配给郑师傅和王博负责。当厚厚的一摞全英文的说明书放到郑师傅的案头时,郑师傅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他仅仅认识ABC,对英文根本就是一窍不通。
不过之后他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的身边有王博。王博的英语还不错,于是帮助郑师傅学习英语便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天晚上下班后,郑师傅和王博都要在一起学习,共同研究那台进口车床的操作说明,两人共同合作,将所有的英文说明翻译成了中文。
两个月后,他们对那台车床已经了如指掌。
除了家人之外,同事是自己接触最多的人。员工要在工作中与同事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千万不要错过向同事学习的机会。
向同事学习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只要是同事具备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这些方面包括专业素质、工作方式、工作态度等。
一般情况下,进步最快的员工都是乐于和善于向同事学习的员工。所以,员工应该善于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吸取同事的优点,不断地完善自己,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附:执行工具6
个人学习计划表
学习使人进步,每个员工都应该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要想使学习更有成效,就必须有一个成熟而稳定的学习计划,并遵照计划坚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