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75100000003

第3章 学生人道主义教育的指导(2)

唯有如此,高校教师才能真正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当代大学生、教育当代大学生、陶冶当代大学生,实现以德育人的目的。

3.学校人道主义的教育思想

作为20世纪着名教育家、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苏霍姆林斯基以人道主义价值为基础,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人道化的试验,创造了独树一帜的人道主义教育教学体系。“全部的学校生活都应当渗透人道主义精神”,这不仅是苏霍姆林斯基对自己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他所领导的整个帕夫雷什教育集体实施教育活动的真实写照。帕夫雷什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工作体系依旧以培养人道主义价值、仁爱思想为目标,努力为每位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的特色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再三强调,每所学校都应当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习惯和自己的传统。事实上,帕夫雷什学校始终保持着自己丰富而有益的传统。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思维课,强调“最初的思维课不应当在教室里、在黑板前进行,而应当在大自然中进行”。长期以来,老师们一直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带孩子们走进自然,走进“蓝天下的学校”。他们在每年的不同季节组织题目不同的、趣味十足的思维课,老师们还延续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选择“通向儿童心灵的最好途径”,即编、讲故事来组织教学,在蓝天白云之下、绿草茵茵之中完成这些专题的课堂教学。

学生们也必须自己编写一些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可以丰富低年级学生的词汇,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的优秀品德、发展学生的连贯性语言、训练他们自主思考能力都大有益处。孩子们将自己一年内在自然界中搜集来的故事编入“帕夫雷什故事集”,并给这些引人人胜的故事配上图画,然后送交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纪念馆。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被选出来拍成短剧,与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孩子们的故事一起,在每年的5月31日(六一儿童节)和9月28号(苏霍姆林斯基诞辰日)举办的全校故事节上演出,让全校师生共同分享。低年级的教师会将故事集保留到毕业晚会,然后交给学生作纪念。

热爱读书,热爱写作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强调学生的语言培养,注重加强他们热爱母语——乌克兰民族语言的情感。他认为,语言素养是精神素养的一面镜子,他一贯主张:语言是深不见底的一眼水井,但是水井需要得到照料,以便让母语的财富之源从孩子刚步入学校生活的时候就开始向孩子渗透;他认为,只有当对人、对母亲、对书、对母语的崇拜占据学校的主导地位的时候,学校才能成为真正的精神与文化策源地。

在培养读书习惯方面,帕夫雷什学校的“基洛夫格勒图书博物馆”起着重要作用,这里搜集了许多带有着作者亲笔签名的乌克兰作家的作品。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他写道:“我们希望将现代乌克兰作家所有最优秀的作品摆到书架上,以便使这个房间成为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一个小小的发源地。”

文学小组成员时常搜集有价值的材料。书在教育体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校和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并要求教师多读书,为此,班主任们举办了各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专题活动日,如“书是知识的源泉”、“我最喜爱的书”、“不读书者无知”等。

教师们还利用一切可能唤起学生喜爱诗歌、创作诗歌的情感,如开展“处女作”创作比赛,这样的比赛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还会将其中最好的学生们的作品编成诗集,并在学校报纸上,在区和州的报纸上发表。为有文学才能的孩子们提供发展空间的爱好有“源泉”文学室、文学对话、“处女作”和微型剧院等活动。

“家长学校”与时俱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的直接参与,对学生的人道主义培养问题不可能完全解决。家庭在孩子的人道主义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年,苏霍姆林斯基创办了“家长学校”,几乎所有帕夫雷什学校学生的家长都当过这所学校的听众。40多年来,帕夫雷什学校的家长学校始终坚持向家长进行教育学知识教育,并且还为5~6、7~8、9~11年级的学生家长分别开设三个速成班。

苏霍姆林斯基为家长们制定了提高其家庭教育学素养、使其能在家中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体系,这一体系在如今的帕夫雷什学校中仍得以继续,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更加完善。

学校非常注重针对那些不能保证对孩子进行必要教育的家庭开展工作。在有家长参与的情况下,组织“家庭相册”、“我们成长为像父亲一样的强壮而勇敢的人”等不同主题活动。

劳动与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劳动教育在儿童早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培养孩子人道精神的关键因素在于安排孩子参与社会公益性的劳动,而且这种活动有必要从孩子早期成长阶段就开始。“童年时期、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的劳动应当被学生视为首要的、高尚的道德责任,孩子的劳动锻炼是实施道德教育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成分,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了使这一信念进入到每一个家庭中,苏霍姆林斯基安排“每一位跨人帕夫雷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都同他们的家人一起种下了母亲果树、父亲果树、祖母果树和祖父果树。孩子在整个学校期间都照顾自己种的树,并兴高采烈地将第一颗苹果、第一串成熟的葡萄和亲手栽种的玫瑰带给妈妈做礼物”。就这样,帕夫雷什学校的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学习如何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成员并给家人带来快乐!

老师每年都会向一年级新生介绍学校,孩子们从老师深情的介绍中了解到,学校中哪些树木是他们的祖父辈和父辈们栽下的,哪些是他们的兄长、学兄学姐种下的。在专注地聆听的同时,他们开始明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劳动哲学。

学校里有很多有趣的劳动传统:孩子们种树、编鸟笼、采摘……学校周围有一处花园,这个花园被苏霍姆林斯基称为母亲花园,是孩子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他们用浇水、培土的辛苦换来鲜花的盛开。

每年春天,四年级学生要在学校播种经过挑选的麦种,并侍弄这些麦苗,直到秋天收获时节。每年的8月末,学校要庆祝低年级学生的收获节。学生们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由这些麦子磨成的面粉烤制面包、馅饼,然后在校园里庆祝收获。节日的书桌上摆着大面包、馅饼,以及学校果园中采摘的苹果、鸭梨、李子、葡萄,还有蜂蜜。每当此时,孩子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无限的自豪和骄傲。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那样:“在收获节这天,劳动与美的统一被鲜明地展现出来。”

难忘的节日

按照传统,人秋时节,学校还要庆祝鲜花节。低年级的学生漫步在童话般的鲜花世界中,他们识别秋季花草的种类、名称,猜谜语,玩游戏。通过举办鲜花节,孩子们了解了花的物种起源,以及它们的药用特点,孩子们还能高兴地听到不少关于花的童话故事,参加问答游戏,欣赏描写鲜花的音乐,朗诵诗歌。鲜花作品比赛也是鲜花节活动项目之一。而鲜花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以花为主角的故事被编排成剧,由孩子们自己演出。

鲜花节在高年级举办的“秋天的鲜花舞会”中达到高潮:大厅中装饰着五彩缤纷的鲜花,在柴科夫斯基美妙的“鲜花圆舞曲”伴奏下,在被鲜花淹没的美丽秋色里舞会开始,之后是鲜花舞蹈;还有非常有趣的“花瓣贴花”比赛;歌咏比赛……感情真挚的诗朗诵把人们带入到诗的世界,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陶醉于其中不能自拔,要知道,鲜花舞会太美了——这里汇聚了音乐美、舞蹈美、语言美、鲜花的自然美!

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皆绿,充满生机,夜莺的歌唱也令人心旷神怡,学校在这时段要组织庆祝的节日是母亲节。这个节日也是苏霍姆林斯基及其志同道合者创立的节日,它体现着教育家对母亲的无尚崇拜。苏霍姆林斯基断言:不懂得热爱自己母亲的人,就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爱母亲,就意味珍惜自己从降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饮用的泉水的纯洁度。人之所以作为人活着,之所以在别人眼里也被视为人,是因为他一直都是自己母亲的儿子。苏霍姆林斯基正是用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比喻,谆谆教诲着帕夫雷什人如何热爱自己的母亲,如何热爱别人的母亲,如何热爱大家共同的母亲——相国。年复一年,帕夫雷什学校的母亲节一直被隆重庆祝着,帕夫雷什人的仁爱之心在苏霍姆林斯基精神的激励中不断延续、深化。

众所周知,在苏霍姆林斯基这里,人道主义教育思想从来不是抽象的大道理,也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把人道主义教育理念融会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和课内外集体活动和劳动之中,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体系的最突出特点。

当教育科学力求解决一系列更为复杂问题的时候,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价值观依然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深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着作,可以找到成功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受到了各国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4.人道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校不仅要进行人道主义教育,更要将其贯彻进自己的教育理念中去。在我国,对于如何对待残疾人问题上,一直不尽人意,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残疾人概念不仅是一个医学概念,也是一个社会概念,是具有科学定义的。据联合国统计,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约五亿多人。解放后,我们国家残疾人事业逐步发展,但总体水平较低。目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各方面矛盾增多。

主要表现在:第一,福利工厂竞争能力低;第二,教育水平低,没有教育设施,“文化大革命”中,学校遭到破坏,如今也发展缓慢;第三,救济标准低,随着物价调整,残疾人生活水平降低残疾人由于文化水平低,加上残疾影响,造成家庭困难多,社会地位低。这是全国性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增多,生活中各种矛盾突出了。社会保障搞得不好,不仅影响残疾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也有不良影响。

从社会的角度看,我们国家有优良的道德传统,有稳固的家庭,这是好的方面。但也有不好的方面,比如封建主义的东西。改革,就是要改掉上上下下封建主义的东西,如终身制等。封建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存在尖锐矛盾,残疾人要求实现的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对待东西方文化应该兼容并蓄,“求同存异”,找大家的共同点。共同点总是能找到的。其中之一就是人道主义。在中国,我们讲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它是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

但是,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又有连年战争,人道主义思想尚未遍及社会。不像西方,人道主义搞了几百年,比较深入人心。

人道主义在我们的社会里,在一些干部、甚至少数宣传干部头脑中还非常模糊。所以,普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还要“扫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这样培养出来的新人,才会有更博大的胸怀和美好的心灵。做这个工作,无论下多大功夫,都是值得的。

现在是什么状况呢?有不少人,包括不少少年儿童歧视残疾人。当一个残疾人走过来时,他们看热闹,甚至扔石头,打、骂。这类现象很普遍。他们不理解残疾人的苦衷,更不把残疾人看成需要帮助的人。类似粗野的、不文明的行为,使众多的残疾人伤透了心。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这样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而在我们这儿,人们对这种现象却熟视无睹。为什么、因为缺乏基本的道德教育。我认为,“博爱”比“搏斗”强。要进行爱的教育,把“爱祖国、爱人民”这一概念再充实、丰富一下,使人们知道尊重残疾人、老年人,这样才会促使社会风气好转。

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比同情、怜悯好。当然同情也是好的,总比歧视强些。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应当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出去,可以站得住脚,不会出偏差,而且会有好效果。从社会上暴露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和孩子们缺乏理想,缺乏爱心,也缺乏实际锻炼。要切切实实帮助他们,不能搞“高分低能”。学校应有目标管理,应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尊重残疾人、老人”,青少年应首先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国家教育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关于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培养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良好道德风尚的意见,我国残疾人可能有七千万左右,受残疾人影响的社会成员则更广泛。建国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残疾人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封建道德和旧习惯势力的影响,以及我们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宣传教育不够,残疾人事业还没有引起全社会应有的重视,在社会上还不时表现出对残疾人的冷漠、偏见和歧视,使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和尊重,从而也有损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形象。因此,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面向全社会进行普遍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同类推荐
  • 伊索寓言精选

    伊索寓言精选

    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而本书《伊索寓言精选》即在《伊索寓言》基础之上精选而出。
  • 青少年喜欢看的校园小故事

    青少年喜欢看的校园小故事

    本书收集了上百篇故事,有关于励志的,有充满哲理的,有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也有发生在名人身上的。故事里有成功和失败,有快乐和苦难,感动和希望。虽然这些故事都已经成为过去,但却传递着永恒的智慧。当我们浸润在故事里时,就会多感受一分苦难,多经历一道磨炼,多一种体验,多一分感动,就会使我们的人生更丰富、更坚定、更充实、更有意义。当我们跌倒时,我们就能更坚强地站起来;当我们彷徨时,我们也能更坚定地做出抉择。希望读者能从故事中找到一根智慧的指挥棒,从此改变自己、改变命运、改变生活,用一颗更加智慧的心去面对生活,开创美好的明天。
  • 十万个为什么:生物园(小学生爱读本)

    十万个为什么:生物园(小学生爱读本)

    广大小学生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对大自然中生活的种种动植物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十万个为什么:生物园》就是一本集中回答有关动植物各方面问题的书。我们将这些问题按照说明对象的种类分为五章,分别是:动物篇、史前动物篇、海洋动物篇、昆虫篇和植物篇。书中列举的这些问题都是经过我们精心挑选的,是小学生朋友们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在形式上,我们还为大部分问题配上了精美图片。希望《十万个为什么:生物园》会带领同学们走进大自然,领略它的神奇与瑰丽。《十万个为什么:生物园》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融趣味性、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是一本适合广大小学生朋友阅读的科普读物。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唐诗故事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唐诗故事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少数民族节庆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少数民族节庆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主要内容包括:节庆文化概述;东北内蒙地区少数民族节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节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节庆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蔚蓝薪火

    蔚蓝薪火

    异能、战舰、战争全尽在此,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神秘的世界吧!!!!!
  • 艺术文化论

    艺术文化论

    针对当代艺术存在的新现实,针对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变相、艺术表现,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的艺术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其目的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解蔽。
  • 一个人孤独的漂泊

    一个人孤独的漂泊

    当你一个人身处海洋深处,听着鲸鱼呤唱,吹着海风。你是否会觉得很美?没有食物,没有水,只有一个人,一条船在海上漂泊。是否还能坚持下去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风掠九州

    风掠九州

    武林至宝横空出世,侠义之道轰然崩塌!乱世之中如何生存便成了难事,山野少年命运因此颠沛流离,若是无法抵挡恶人的屠刀。那,便化作最锋利的刀。斩尽天下衣冠禽兽!
  • 图说中国通史-先秦卷

    图说中国通史-先秦卷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这一时期包括史前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几个历史阶段。从距今170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是史前时期,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原始社会时期,其中包括从猿逐步向人过渡的原始群阶段、氏族公社阶段。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骨和遗物是距今170万年以前元谋人,此后,北京人、山顶洞人、丁村人、马坝人,构成了从猿向人进化这一历史过程的几个重要的环节。
  • 清梳琉璃碎

    清梳琉璃碎

    “小姐你醒了?”她笑了笑,“嗯,醒了”“小姐你别打死我!”啊咧?“月儿你醒了。”“没。”“要你相公我把你吻醒吗?”她一个鲤鱼打挺翻身下了床“不!我拒绝!”【男主腹黑,女主性情难测】
  • 梦回绝世唐门

    梦回绝世唐门

    易寒发生意外而重生到斗罗大陆,是意外还是早有预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