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2200000003

第3章 文坛五老(1)

公元1977年初,山西省作家协会的机关刊物复刊。刊物不再沿用原先大有影响的《火花》刊名,而改叫《汾水》。其时,我被借调到这个刊物来做编辑。到1978年6月,办理了正式调动手续,我从此成为省作协的一名在册干部,当时的具体职业是小说编辑。

调到作协编辑部来工作,除了很快熟悉了同事同人外,对院里历史、传闻掌故渐渐有所知晓,对几位著名作家老师也有了一些了解。

文坛的神秘感渐渐消退,而亲切感与日俱增。

那时,整个机关和编辑部,风气很正。大家上下一心,协力办刊;每个作家,潜心创作。当然,后勤工作人员和年轻编辑对几位老作家十分尊重。这种尊重,多是对人格文品的敬仰,而不是对权力的膜拜。那是我们南华门值得回忆的一个黄金时代。

几位老作家,成就巨大,声名显赫,况且从年龄资历上讲与青年作家至少已经隔了一代,对年轻人决不心存嫉妒,而是真诚喜欢大家进步,衷心希望晚辈后生能够取得更大成就。

“文革”前在山西文坛有“文联五战友西李马胡孙”的口碑流传。这五位前辈作家,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以及孙谦,新中国成立前都是晋绥边区的文化干部。其中,以李束为最为年长,一直是马烽他们的直接领导。新时期以来,李束为暂时不曾调回文联工作,南华门巷子里却依然有“文坛五老”的说法。

南华门巷子里年龄最长的老前辈,诗人冈夫,取代了李束为空缺出来的位置。

1.诗人冈夫无疾而终

冈夫,本名王玉堂。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投身文学,发表诗作。由于思想进步、鼓吹革命,于抗战爆发前夕被北京执政当局逮捕,关押在著名的草岚子监狱。狱中入党,介绍人是薄一波。日寇占领东北之后,对我华北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大举侵略中国。为了保护干部、应对日益严峻的形势,组织决定我被捕同志一律填写所谓“自首书”,以便出狱投身抗战。这本来是一种机智权变,后来“文革”中被说成是集体叛变,搞出“六十一个叛徒集团”惊天大案。

据说,“文革”初起,造反派搞打砸抢,王老曾经拿出宪法与打家劫舍的暴徒理论。人们当笑话来说。我想,王老久经运动,竟然没有看透运动,足见其天真诗人气质。

我们进入南华门,王老年届七旬,已经退休。老人家渐渐成了巷子里年龄最大、最和善的老人。但王老记忆力相当好,每有集会之类,往往要提前作诗一首;诗是现代诗,长短句,几十句诗歌,王老能够当场依靠默记背诵出来。

对于机关工作,仅就我的记忆,王老至少立下两大功劳。

一件,是帮助解决年轻人的调资问题。我们调入机关之后,迎来了一次全国性的调资。但调资面儿只有百分之四十。狼多肉少,即便马烽带头,老作家们都表态不要这一级工资,年轻人普遍调资依然困难。领导上便推举王老出面,上省里去争取指标。当时,省长王谦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见了王老,好生客气。听说作协名额不够,需要多少呢?王老说,“也就差那么五七六个的。”王谦大大给面子,痛快答应道,“给你十个!”

张石山、李锐等二级工,这才人人得以提升一级工资,每月赚到了四十五元人民币。

再一件,更了不得。作协现今不是有一个文学院吗?专业作家编制十来个,曾经荟萃了并将继续荟萃我省优秀作家;凡专业作家,享受全额工资、定期体检等优厚待遇。这个几乎是“世袭”一般的名额编制,也是王老争取来的。据称,是王老到北京找到薄一波老领导特批下来的。

全国第四届作代会,王老作为特邀代表参会。会上,他曾经专诚去拜访过薄一波。回到宾馆后,李国涛老师问:王老,薄老给你说了点什么呢?

王老笑呵呵地回答:呵呵,是说了点子什么来!

李国涛回过脸,对我们讲:王老呀,已经有些糊涂了呀!

当时,我在想:王老哪里糊涂!他的记忆力惊人,他的眼神是那样睿智。他只不过是不便说,或者不宜说罢了。此刻,恐怕糊涂的不是王老,而是包括你李国涛在内的年轻人呢!

王老九十华诞,上级部门为老人家过寿。老人家不太乐意,他伸出一根手指,道:这个时候再过吧!

王老的目标是起码活到一百岁。我们也期望、都相信,王老能够活到百岁。他是我们南华门的人瑞啊!

王老却突然辞世了。听家人说,老人家笑呵呵的,坐在沙发上,突然不再言语。那真正是无疾而终。

王老故去后,他的孩子还给过我一件王老的手迹。王老在一张便条上书写下了关于我的作品《血泪草台班》的评价,他认为:这部作品,即便列入中国极富传统的“说部”文学中,也毫不逊色。

这样的评价,对我而言,无疑是够高的了;而评价的准确、到位,包括使用“说部”一词,显示了王老深厚的学养。

2.孙谦像个乡下人

山药蛋派祖师爷赵树理,不仅开解放区通俗文学之先河,行为举动、待人接物也最具平民化色彩。可惜我无缘认识这位前辈大师。我调入作协前,大师已经被残酷批斗致死。正如他在“文革”深入进行中,看透了运动的本质、曾经有过的无奈希望那样:历次运动,总要损失一些人;如果一定要损失,那就损失我吧!马烽、西戎他们还年轻,还能写点东西!

得庆生还的几位老作家里,依照我的眼光看来,孙谦老师最具平民化色彩。当然,比起几位战友,他的文化底子更厚一点,作品的文笔雅致优美,甚至带几分洋气;把他归入山药蛋派,实在有点勉强。

在院子里,人们说起孙谦,多半在前边冠之一个“老”字,叫他老孙谦。孙谦面相偏老。参加抗日的时候,不过二十来岁,下乡的时候老乡们会说:这个老同志总有四十几了吧?和年轻人一样跑跳,精神头儿不错哩!真到了四十多,下乡的时候老乡们偏又这样说:听说是个老作家,看去也不过五十多!总而言之,老孙就几乎从来没有年轻过。

但老孙的夫人王之荷,比起老孙来始终称得起年轻貌美。韩石山和我私下谈论过:作家身份,老婆应该叫做“夫人”;前辈作家们的老婆,那才真正称得起是夫人!言外之意,我们这一茬作家的老婆简直就不上档次。然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老作家们参加革命队伍之初,还远远没有资格找老婆;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这才成家。而这时他们已然功成名就,工资级别够高,社会地位尊荣,找的老婆自然容易达到“夫人”档次吧。

老孙胆子小。首先,这怨不得老孙,历届运动总是挨整,再大的胆子也得给你整小了。“文革”中,红卫兵造反派半夜敲门搞得地动山摇,老西被惊得心脏病发作;夫人李英女中豪杰,能杀能斩,敢和造反派叫板,给老西壮胆助气。老孙也害怕,也想发作心脏病,然而不能:因为老伴王之荷更害怕,一受惊动,就得跑茅房。所以,老孙还得奓起胆子来,保护老伴。

粉碎“四人帮”之后,记得孙谦、胡正两位老师曾经在《山西日报》发表文章,倾诉多年受到政治干预、创作不得自由的苦恼,呼吁真正自由创作时代的到来。老孙肯定又是奓着胆子讲了两句心里话。然而不久,老孙便三缄其口,再也不曾倾诉呼吁什么。

老孙除了小说写得好,电影也写得多。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先到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剧。那时电影界的人物,多数从旧社会过来,都是见过世面的把势。十里洋场,灯红酒绿;拍电影、玩艺术包括搞体育的,多数是大家子弟。一个老面的土包子相的老孙谦,且没有放在眼里。老孙却是极其聪明,看过几部电影,即刻找到其中关窍。写出的剧本,岂止有模有样,简直就是精品地道货色。政治干预、运动不断,“文革”前老孙竟然完成电影作品十五部之多。

老孙写的电影多,所以稿费多。但老孙生活极其节俭,在南华门巷子里相当出名。

老孙好吸烟。听说赵树理待客用中华烟,自个抽一毛五一包的绿叶烟;老孙待客也是好烟,自个抽烟抽那种“黑棒”烟。说是这烟劲大。黑棒烟果然劲大,也果然便宜。

老孙爱喝酒。平常家里吃饭,也闹两盅烧酒喝喝。老孙不喝汾酒,只喝高粱白。甚至不喝瓶装酒,要打更便宜的散装白酒。

老孙喜欢吃面。山西佬儿嘛,一天不吃面,等于没吃饭。但老孙吃面,也是高粱面。白面供应定量,况且红面挂调和。浇上醋,拌些辣子,红面剔尖一碗,那是可口。来一盘饺子,不换。

白面细粮短缺时代,郊区农民寻常来市里出没街巷吆喝“换大米”。二斤三两玉米面换一斤大米,这样一个行情。听成一兄给我们说过,老孙家换大米,一袋玉米面里藏着几百块钱,结果连钱换了出去。而后捶胸顿足,悔之不迭。老孙在面袋里藏钱干什么?或许夫人管得严,自己想要支持乡下亲戚几个?不得而知。这事是否可信?我转述了成一的说法,而成一也是转述。况且,老孙的逸事我尚且不确切,成一如何能得确切?此事未可全信,但又不能不信——因为这有些接近艺术的真实。

老孙日子过得节俭,对自个儿藏书也十分珍视。书柜上三四寸见方的大字写得明白:非亲非故,书不出户;知交好友,免开尊口。——我去过老孙家,扫视过那字迹一眼。记忆或有不确。大致不错就是。

老孙自个过日子节俭,对学生作者却向来慷慨大度。

有一次,老孙出国访问归来,特别把我叫到家里,很隆重地赠与我一盒三五牌的香烟。一盒烟,值什么呢?那是一份珍贵情谊。

更有一次,在一个特别的场合,我陷入极大的尴尬。老孙为了帮我脱出尴尬,打开僵局,拿出他为爱犬麦克预备的干粮,一个劲往我怀里塞,一边说:“石山,你把它吃了吧!”

关于这次尴尬事件,我会在后面的讲述里专章介绍。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孙对我的那份关注与帮助。

关于我的创作,语言风格,李国涛老师曾经评价是“具有两套笔法”。但在此之前,孙谦老师早就在许多公开场合夸赞过我。他说:“张石山这家伙不简单!有点像马克·吐温,生活面宽阔,好像什么都能写!”奖掖后辈,无以复加。

孙谦老师文笔优雅细腻,写过许多美文,他的做派却从来像个乡下人;他声名显赫,文坛地位尊崇,却向来平易近人。

我说过,从事文学、哲学、美学、佛学,最终都应该通过求索大道而打造自身,使我们更加复归于人,而不是异化为非人。孙谦老师现身说法,在这方面为我们后来者做出了一个高贵的榜样。

3.关于胡正的几个段子

文坛五老,胡正老师最年轻。在抗战烽烟初起的1938年参加革命,年仅十四岁。比马烽和西戎两位同龄人小两岁。

南华门巷子里,成一担任《黄河》主编,我担任《山西文学》主编,都是胡正老师当政之初提拔起来的。胡老师说:我担任山西文联秘书长的时候,不过三十二岁;你们早就该提拔起来、压上担子干啦!

所以,我公开写文章讲过,在作协机关我感激所有前辈作家的信任与关爱,但最为感激者是西戎老师、胡正老师和李国涛老师三位。

1984年年底,文联、作协分家,胡正担任了作协党组书记。文坛五老里面最年轻的胡正,当了第一把手。现在回想,那是胡正老师代表老辈作家最后一届事实上掌权,那是他们掌控山西文坛局面、经营山西文学事业最后的辉煌。

从那以后,一个时代结束,一页大书翻了过去。

胡正在老辈作家里最年轻。在他身上最为可贵的是思想最活跃、性格最活泼、工作方法最活套。

胡正能滑冰、会游泳,台球、乒乓玩得好,尤其擅长跳舞。我在叙述自个业余生活的文章中曾经讲过:老辈作家里胡正老师跳舞跳得最好,晚辈作家里则只有我可以称此一“最”。

西戎主持作协工作时代,在编辑部寻常免不了讲古,有时会话及当年。于是,在我的记忆里就留存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片断。

同类推荐
  • 有间文库:华盖集续编

    有间文库: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26年间所写的杂文三十二篇。包括《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学界的三魂》,《古书与白话》,《记念刘和珍君》,《马上支日记》,《上海通信》等。
  •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本书精心描绘59篇纯美文字,从全新角度发掘唐诗宋词之美,解析它的特色与技巧,解读塑造它的人,解密它背后的故事,情感细腻、文字珠玑,还原凄美诗词创作的情境,带给我们古人最彻骨的人生体验和最惊叹的诗词才华。
  • 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物

    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物

    本书为作家叶兆言解读国外经典作家作品的随笔散文集,所谈论的作家既有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也有略萨、奈保尔。本文集兼具小说家的敏锐与批评家的执着,从另外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一位文学大家的私人阅读史。
  • 脍炙人口的中国词赋(上)

    脍炙人口的中国词赋(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天意眷顾,我们终有一天会各得其所

    天意眷顾,我们终有一天会各得其所

    22个爱情故事,22种跌宕人生。他们一个个都爱得小心而慌张,一路情事,既有身体的坚守,也有内心的一片狼藉。原来,一次恋爱,一个手势,一句诺言,都是他们爱之人生的一种隐喻,不在此时,也在彼地,皆成未了之愿未尽之缘。他们,将拧巴、卑微、纠结和悲凉,一一呈现,又将你温暖打动。不为争执。不为解释。只求默默还原和追溯。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梦不再朦

    重生之梦不再朦

    生前被男友背叛闺蜜与男友滚在一起为了点点利益而谋害自己惨死黑巷中无人发现重生再度为人遇见渣男碾压他让他生不如死遇见白莲花绿茶婊揭她面目难以生存从此一代商业之星缓缓升起
  • 伴剑书云梦

    伴剑书云梦

    继写他的江湖世界,是玄幻还是武侠。一起来见证他的奇幻冒险,让我们一剑入梦。
  • 美漫的奇妙冒险

    美漫的奇妙冒险

    当蝙蝠侠跑到纽约大战索尔,当正义联盟再跟灭主任赌他手套上没有宝石,当各种疑似主角的人物在这世界上轮番出现,只有乔森大热天的气的浑身发抖:“这就是我一个普通的替身使者所要面对的吗?”然后就听见身后传来一个插卡的声音:“DEDEDecade.”。。。。。。“草!(一种植物)”…………其实是一个替身使者在一个奇奇怪怪的美漫生活的故事。
  • 雏菊之恋

    雏菊之恋

    这是一段关于暗恋的故事,因为一个男孩一次意外的昏厥,引起了女主人公的好奇,却莫名的喜欢上了这个男孩,并为其改变,经过磨练与成长,偶遇和误解,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 重生之华娱天王

    重生之华娱天王

    前世一个三流歌手,嗓音独特优美,只因得罪官方领导落魄成为流浪歌手,因一次机遇重返1998年看他如何在华娱打下一片天空。“林先生,为什么你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却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曲调歌词呢。”一个知性美女说道。“咳咳,因为俺现在是教授。”林燚扬起他那异常讨打的嘴脸说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初夏流年忆匆匆

    初夏流年忆匆匆

    这是一本短篇故事集,记录曾经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故事都不同,每一份喜悦都心动。邂逅那些年的自己,一个最温暖的你。初夏,流年,忆匆匆。
  • 大山的情怀

    大山的情怀

    一切都变了,只有大山不变。依旧是群山峻岭,依然是清流激瑞。这永恒不变的青山绿水,见证我们这一代人曾经的苦难与勇敢。再见!大山。请你继续用你博大的胸怀,永恒地繁衍和孕育我们的下一代。告诉他们不要再重复我们的苦难;告诉他们:永远珍惜你赐给他们的青山,永远呵护你那乳汁的甘泉与绿水,呵护上苍馈赠给人们得天独厚的大自然。本书描述上世纪70年代闽北知青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山海小馆

    山海小馆

    近代以来,再也不见神兽之踪迹。却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