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74200000003

第3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制度性弊病的反应,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和资本主义文明的继承者。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和批判者,它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演进,社会主义首先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1.社会主义的空想形态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思想是无产者反对资产者斗争的理论表现,而空想社会主义则是早期无产者的理论先声,它反映的是早期无产者群众对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抗议和对理想社会制度的憧憬。1516年托马斯·莫尔所著《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是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空想社会主义从莫尔开始到19世纪中叶欧文时期达到顶峰,其间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按照恩格斯的说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史,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历史地看,这三个阶段大致又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时期相对应。16~17世纪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开始形成的时期。与此相对应,出现了正在形成中的无产者反抗早期资产者的斗争,其理论表现形态便是以英国的莫尔、德国的闵采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英法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时期,欧洲国家还相继开始了影响深远的产业革命。伴随着资产阶级的成长,无产阶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温斯坦莱、法国的马布利、摩莱里和巴贝夫等。18世纪中后期发轫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发展迅猛。到19世纪前半叶,英法两国已基本完成了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的社会变革过程。西欧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也纷纷继之而起。进入19世纪,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及政治统治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扩展。随之而来的是社会问题的大量涌现与社会危机的空间加剧。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现代产业工人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而与之相伴随的则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空前激化。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也越来越具有其阶级独立性,即越来越具有纯粹无产阶级的性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欧洲社会出现了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2)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自身矛盾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有一个不断向深、广方面发展的过程。空想社会主义者从批判资本原始积累开始,进而批判资本主义的商业和金融业,直至全面批判资本主义的工业、商业和银行业,并相应的从批判资产阶级的某个阶层进而批判整个资产阶级和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这些批判使人们比较清楚和全面地了解了资本主义的全貌。他们从控诉新生的资产者的血腥掠夺到全面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弊病,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广泛存在的种种腐朽、丑恶现象,到抨击它的整个制度本身,得出了必须改造现实社会的结论,其中不少人还提出了废除私有制的主张。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是其学说中最有价值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这些思想和思想的萌芽,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也是人类思想史的宝贵财富。如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关于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的思想;关于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用新型分工代替旧式分工的思想;关于建立一个和谐完美的社会的思想;关于大力发展科学,繁荣艺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消灭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与差别的思想;关于未来社会实行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制度的思想;关于建立民主政治与法治社会的思想;关于国家消亡的思想;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等。其中的不少思想经过改造后为科学社会主义者所吸收。

(3)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充分肯定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的同时,对其历史局限性也作了相当多的论述。概括起来,这些论述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第四,空想社会主义这一“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因此,对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的历史局限性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或谴责,而是要对产生这种历史局限性的客观的社会基础进行深刻的分析。

(4)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评价。第一,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是空想的、无法实现的东西,但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无产阶级的理论家”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中,已经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这些萌芽思想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和直接的思想材料。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也是一个从萌芽、生长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其基本趋势是科学因素不断增加而玄思幻想越来越少。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的理论表现,它在各个时期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或者预示着历史前进的总体趋向,都是各该时期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或时代精神的激进表现。第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当空想社会主义与时俱进、适时变革、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时候,它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而当空想社会主义丢掉了与时俱进的品质,不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时候,它便不可避免地成了时代的落伍者,并为一种新的更能代表无产阶级利益、更有权利作为无产阶级理论武器的科学社会主义所取代了。第四,空想社会主义对当代的意义在于:我们要不断发掘其积极成分,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把社会主义先驱者的优秀思想不断发扬光大,把社会主义先驱者所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同时,“虽然我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正如现代化学家不能否定他们的祖先炼金术士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努力避免重犯他们的错误,因为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将是不可饶恕的。”

2.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一,自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相继完成或基本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其他国家的产业革命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产业革命的另一方面的后果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与之相伴随的是,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此后几乎每隔10年左右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美国。1847年的经济危机则席卷了整个欧洲和美国,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向人们呈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事实,同时它也促使有识之士去深入探讨这一社会病态现象的根源并努力寻求消除这一社会病态现象的出路。第二,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产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工业资本家阶级,而且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资本家阶级的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现代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它产生那一天起就开始了。这种斗争最初是以自发的形式出现的。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的工人运动已从产业革命初期破坏机器的自发斗争,发展成了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 1831 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工人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现代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独立的政治运动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开始占据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要地位。为了更有成效地进行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三,这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却成了时代的落伍者。他们无力回答无产阶级所面临的迫切的理论问题,因而也不再能够为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提供有效的理论武器。不仅如此,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甚至走向了反面:他们游离于工人运动之外,日趋保守和反动。这样,响应时代的呼唤,抛弃陈旧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适时地进行理论创新,为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指导,便成了摆在社会主义理论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第四,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批判地吸收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促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的转变,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2)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第一,马克思、恩格斯通过不同的途径,先后独立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为他们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赖以建立的两大理论基石。第三,马克思、恩格斯以欧洲19世纪先进文化为依托,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地吸收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成分,把社会主义从空想阶段推进到了科学阶段。第四,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持续不断的斗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第五,1848年2 月,马克思、恩格斯所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共产党宣言》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研究的最高成就。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几乎都包括在这部著作中了,至少也以萌芽的形式包括在其中了。马克思、恩格斯后来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是更进一步地论证这些基本理论,使这些理论更加深化、完善,并根据新的实践对这些理论作出适时的修正和补充。在《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变迁与阶级斗争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关于国家和民族问题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工农联盟问题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的理论,关于通过股份企业和合作工厂两种途径抛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要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的理论,关于不发达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过渡到高级形式的社会的理论,关于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理论等。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它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道德和理性原则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和在头脑中构思未来理想社会的根本性缺陷,对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它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出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彻底改造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主张,彻底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期望借助于少数达官贵人的善心和钱袋来实现理想社会的幻想。它科学地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揭示了无产阶级是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则、有自己的世界观的独立阶级,是和一切有产阶级相对立的阶级,同时也是国家力量所系并能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阶级,从而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的观念,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的观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在过去,所谓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主要是思想运动的历史,实践运动始终没有占据主流地位。社会主义基本上局限于少数中上层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即便是从事革命活动的实践家,也往往局限于少数人的密谋活动,就其对未来社会及其实现的途径认识而言,归根到底,它与前者仍是一脉相通的。对所有这些人来说,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把它发现出来,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因为绝对真理是不依赖于时间、空间和人类的历史发展的,所以,它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被发现,都纯粹是偶然的事情。同时,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在每个人那里又是各个不相同的,因为他们各自的主观理解、生活条件、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程度是千差万别的。这样,社会主义始终是各种各样的思想家或准思想家们头脑里的东西,它始终越不出狭小的范围,始终无法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从一开始就强调要进行根本的社会变革,强调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不是少数达官贵人而是最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众,强调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变成物质力量,强调理论要“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就着意避免使自己陷入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的泥潭,而是要把社会主义运动变成一个真正的群众性的社会运动。事实上,社会主义运动也确实从此越出了狭小的范围,变成了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各国的革命者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创建了国际社会主义组织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19世纪80年代,欧洲为主的各国社会主义政党普遍建立、迅速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工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的工人运动,只是一种零星的、自发的、更多表现为改善生存和经济生活条件的斗争。这时的无产阶级也只是在它被当做客观存在着的受苦受难的群体的时候,才被认为是一个阶级。也就是说,它还只是一个自在的阶级。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它把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武器交给工人,它加速了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由自发的斗争转变成了自觉的斗争。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工人中间的广泛传播,真正意义上的工人运动在欧美各国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也很快变成了现实。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政治斗争,显示了自己的阶级力量,取得了诸如八小时工作制、政治选举权、劳工立法等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1871年法国工人阶级创建了巴黎公社,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虽然失败了,但对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这两大运动合流,整个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如前所述,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虽然有某种交叉关系,但二者基本上是相互分离的独立运动,各自在自己的狭小圈子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这两大力量的合流:社会主义运动因为有工人运动为依托而找到了自己的载体,而工人运动也因为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指导而找到了自己的灵魂。正是这两大运动的结合,使得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从此,资本主义的每一步发展都被深深地打上了它的对立面即社会主义的印记。它不得不一次次地向工人阶级作出让步。在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诸多合力中,加进了一股足以改变其前进方向的、势头强劲的推动力量,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因此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此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几乎处处都有抹不掉的社会主义的痕迹。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突破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完成了由理论向社会制度实践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没有首先在欧洲北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政权,而是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获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1.与时俱进的列宁主义

列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结合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革命运动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列宁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变成了直接的实践问题。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表现得更加明显,更加充分,并且有不断加剧之势。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造成了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这个薄弱环节上取得突破。不仅如此,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矛盾空前激化,使得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起来革命之外没有别的出路;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造成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甚至叛卖性,使得这个阶级无力领导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这些国家拥有一个人数虽少但革命性与组织性极强的无产阶级和一个人数众多、可以成为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的农民阶级,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往往就是这些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这个薄弱环节上,只要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成熟,它就可以利用帝国主义战争所造成的客观的革命形势夺取政权。列宁把革命的客观形势概括为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统治阶级遇到危机,已经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第二,被统治阶级的贫困和苦难异常加剧,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第三,群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已表现为革命行动。这种客观形势再加上主观条件,即“再加上革命阶级能够发动足以摧毁(或打垮)旧政府的强大的革命群众行动”革命就能够取得胜利。

关于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夺取政权的理论基础。此外,列宁还根据新的形势提出了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理论,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等。这些都是布尔什维克党夺取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理论武器。

20世纪初的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矛盾的集中点。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审时度势,率先在沙皇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的最薄弱环节上取得了突破。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1917年2月,饱受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之苦的俄国爆发了革命,沙皇制度被推翻。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农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4 月初,刚刚回到俄国的列宁根据二月革命后的形势,向布尔什维克党明确提出了为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斗争的任务。由于当时的临时政府不愿意结束战争,解决工农群众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列宁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并指出苏维埃共和国是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好形式,应当把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七月事变”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资产阶级采取血腥手段对付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行动方针。随着许多地方苏维埃的布尔什维克化,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武装起义的时机成熟了。

1917年10月24日(公历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25日,临时政府被推翻。25日晚,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政权已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要求各地的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选出了新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成立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的决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世界上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只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革命随后继续向全国发展,开始了苏维埃政权的凯歌行进时期。经过短短几个月,到1918年2~3月间,苏维埃政权便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3.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初步发展

(1)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政治领域。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成立的苏维埃政府,迅速摧毁了旧的国家机器,着手建立新的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级机关。首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之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各地政权纷纷转到了苏维埃手中,由苏维埃组织建立了工农民主政府;其次,为了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有效地同反革命和怠工进行斗争,在人民委员会之下成立了全俄非党委员会即“全俄同反革命和怠工斗争非常委员会”;再次,根据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的命令,成立了新的法院;最后,根据苏维埃人民委员会的命令,建立了工农红军和工农红海军。

经济、社会与文化领域。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立即进行了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资产阶级和地主的财产被剥夺,法律规定对生产和分配实行工人监督;苏维埃国家掌握了国家银行、国有企业和国有铁路,并把私人银行和大工厂收归国有;国家成立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领导国民经济,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苏维埃政府废除了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一切内债和外债,颁布了对外贸易国有化法令;在分配领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宣布土地国有化,并交由劳动人民无偿使用。苏维埃政府宣布实行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颁布了职工保险法令;宣布信仰自由,实行教会与国家分离,学校与教会分离;宣布妇女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拥有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在对国内政治和经济生活实行革命性改造的同时,苏维埃政权还进行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外交领域。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取得革命胜利后的第一部法令就是和平法令。并向当时的各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呼吁开始关于停止世界大战的谈判。在一系列相关宣言中,苏维埃政府宣布放弃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奉行的帝国主义政策,表示愿意同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关系。各国间和平共处的原则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平等共存权利,体现了苏维埃国家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国家关系的愿望。

1918年7月,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部苏维埃宪法,即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苏维埃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

(2)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初步发展。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阶级敌人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企图颠覆苏维埃政权,把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扼杀在摇篮之中。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从1918年初到1920年底,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白卫军,打败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彻底挫败了反动势力企图恢复旧秩序的图谋。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在国内外敌人的封锁、合围和联合绞杀面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最终站稳了脚跟。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了。

1921年3月,苏俄由军事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开始了全面恢复国民经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在这种过程中,列宁不顾晚年的多病之身,为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卓越思想,是他留给世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审查并批准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条约,宣布享有平等权利的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自愿原则联合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时宣布各共和国有权自由退出,新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也有权加入联盟。最初加入苏联的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外高加索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苏联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成立了苏联政府——苏联人民委员会。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在列宁逝世前后,苏联党内爆发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理论论争。这场政治与理论相互交织的激烈斗争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初。政治斗争的实质是列宁去世之后由谁来填补他所留下的政治真空。而围绕着什么是列宁主义、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以及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展开的理论论争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更深层的东西:什么是社会主义?单独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里能否建成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此等等。在权力的较量中,斯大林成了胜利者。他也因此成了理论论争的胜利者。斯大林成了列宁主义的唯一诠释者,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案成了苏联社会发展的唯一选择。

在相继战胜托洛茨基、布哈林等政治反对派后,斯大林中止了新经济政策。以“落后是要挨打的”为基本立论基础,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这个总前提下,斯大林推行了加速工业化与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通过一系列的运动,苏联高速发展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防工业,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集体化,完成了由一个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不过,苏联的加速工业化与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也引起了剧烈的社会震荡,与之相伴随的是政治上的大清洗运动。同时,加速工业化与全盘农业集体化的实施过程本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都给苏联社会留下了长期无法消弭的后遗症。1936年12月,苏联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批准了新宪法。新宪法肯定了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并宣布苏联已经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扩展

1.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大成果,是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朝鲜、蒙古、中国等十多个人民民主国家。尤其是新中国的诞生,对世界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这些人民民主国家,原来情况很不相同。越南、朝鲜、蒙古、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其余八国都在东部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是工业发达国家,越南和朝鲜却分别是法国和日本的殖民地;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却都是君主王国;中国名为共和国,实则是专制独裁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国家分属于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这些国家都是在打败法西斯阵营的有利国际条件下,依靠本国人民的武装斗争或苏联红军的帮助获得解放的。但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中国,都是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通过艰苦的革命斗争打败了国内外反动派,即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解放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朝鲜,都是共产党在国外(苏联或中国)建立革命武装力量,然后在苏联红军的配合和帮助下打回本国,从而获得胜利和解放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则是共产党利用苏联红军进入本国追击德军的大好时机,领导人民举行武装起义,从而推翻法西斯统治并获得全国解放的;越南是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之际,共产党号召人民举行起义,推翻了日本占领者的统治,从而建立起革命政权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匈牙利,则主要是靠苏联红军的力量获得解放的。

以上国家的国情不同,解放方式各异,因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过程也各有特点。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中国的共产党,自身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和干部队伍,在人民民主政权建立之初就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随后又率领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

越南1882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30年越南共产党成立。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越南。从这一年开始,越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越南独立同盟,党的领导人胡志明被选为同盟主席。独立同盟发展了人民武装力量,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8月13日,在胡志明主持下,成立了全国起义委员会,并发布了举行总起义的第一号军令。革命力量迅速解放了北方领土。8月中旬,阮氏王朝的末代皇帝保大被迫退位,越南人民取得了八月革命的胜利。革命结束了长期的封建统治和80多年来外国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1945年9月2日,临时政府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独立。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的庆祝大会上,宣读了《独立宣言》。1946年3月,组成了以胡志明为首的共和政府。从此,开始了越南历史的新篇章。朝鲜于1910年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以金日成为代表的朝鲜共产主义者积极参加了中国东北的抗日武装斗争,后转到苏联境内活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苏联红军解放朝鲜,金日成回到祖国,在苏联军队的帮助下,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革命政权。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10日,成立朝鲜共产党朝鲜组织委员会,后几经合并与改组,于1949年6月定名为朝鲜劳动党。

蒙古原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在沙皇俄国策动下于 1911 年宣布“独立”。1921年由苏俄支持建立人民政权,1924年进而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但是在国际上没有得到承认。1945年美苏进行幕后交易,允许蒙古于1945年10月独立。在美苏的压力之下,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被迫同意蒙古独立。蒙古在40年代后期基本上完成了民主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三国原本属于法西斯阵营,而且都是君主制国家,战后都成为战败国。根据停战协定,盟国在这三个国家分别设立了监督委员会,由苏联代表担任主席,这对三国政治生活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以上三国解放初期建立的临时政府,都是由各民主党派组成的联合政府,政府总理都不是共产党人。直到1946年9月,保加利亚举行全民投票,决定废除君主制,随之建立人民共和国。1947年9月,匈牙利成立以匈共为首的新政府,标志着人民民主政权的确立。同年12月,罗马尼亚国王被迫退位,新的人民民主体制在这个国家正式确立。

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则是另一种情况。两国原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最早受到纳粹德国侵略。战争期间,在两国国内进行抵抗的主力,是波兰工人党和捷共领导的人民武装。论贡献,论实力,共产党在战后国家政权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合情合理的。

德国在战败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5年7 月,苏占区组成反法西斯民主联盟,其主导力量是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苏占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民主政权建设。1949年9 月,美、英、法三国单方面将它们的占领区加以合并,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苏占区的民主政权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社会主义国家在战后从苏联一国发展为多国,并在地理上连成一片,拥有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和四分之一土地的强大社会主义世界性体系形成了。这个体系的形成,根本改变了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比。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75年印度支那半岛人民抗美战争取得胜利后,柬埔寨、老挝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多时达到16个。

上述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都是以共产主义政党为领导的人民政权,在军事上通过双边条约和《华沙条约》组成共同防御同盟(1954年华约缔结时有苏、波、捷、德、罗、匈、保、阿八国参加,1962年以前中国曾派观察员出席会议),在经济上通过双边条约和经济互助委员会组织互助合同,建立起社会主义世界市场(1949年苏、保、匈、波、罗、捷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后来阿、德、蒙、古、越五国也加入,中国和南、老、朝曾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一些例会)。

欧亚拉美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又一次历史性胜利。它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2.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国家挣脱资本主义世界的枷锁,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由过去一个被资本主义世界包围着的“孤岛”变成了一个相当强大的世界体系。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的建设探索中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历史地看,社会主义国家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一个强大的国际势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社会主义由单一国家向多国的发展,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义由一国向多国的发展,是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打破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统天下之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使社会主义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以往的被动局面,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大阵营长期共存与对峙的局面。各人民民主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结束了西方列强独霸全球事务的历史。尽管当时苏联有大国主义以及同美国争霸世界的倾向,但我们决不能忽略苏联是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和进步力量的代表在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斗争,是在维护本国的、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的权益。社会主义阵营是一个拥有广大地域和众多人口的强大势力,相互之间还曾结成紧密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盟关系,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经济和科学技术也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它的形成与发展,是抗衡帝国主义阵营的重要力量,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与战争政策的决定性进步力量。不管后来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怎样变化,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与发展,直接影响着世界政治力量的消长,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制约着资本主义力量的膨胀,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2)社会主义由单一国家向多国发展,彻底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神话,为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启示

资本主义打败封建主义之后,曾经试图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是绝对合理的,因此也将必然是永恒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路也将是其他一切落后的或相对落后国家的必由之路。但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首次打破了这个神话,它用事实告诉人们:历史的发展是多线条的。对此,列宁曾经明确指出:“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一个相对落后的俄国一跃而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的苏联,充分证明了列宁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如果说,人们对苏联的成功仍然将信将疑,把它归结为偶然因素的话,那么,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及迅速发展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人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无可否认的。一时间,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发展和进步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联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政治威望继续扩大。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彻底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对旧的社会关系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建立起社会平等,恢复和发展了经济,从而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占有25%的土地,近35%的人口,其工业产值则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20%。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念在全世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几十个国家当时都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建国方针,其中不少国家更是从苏联寻求灵感,把苏联当做学习的样板。这中间固然出现过不少盲目照搬的现象,但政府主导型现代化道路几乎成了战后落后国家现代化的共同选择,却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甚至西方国家也普遍接受了这样一种看法,即国家采取行动是促进经济福利和社会正义的最佳途径,因而把国家干预当做对付社会与经济弊病的主要手段。这种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和做法的流行,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

(3)社会主义由一国向多国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掀起了东方革命高潮。从此,社会主义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相互支持,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再次受到沉重打击: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英、法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到重创。美国则一跃成为世界的头号霸主。社会主义苏联虽然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但战后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二号强国,同时,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又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分量。从总体上看,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大大弱化了,殖民主义统治受到沉重打击,社会主义力量则呈上升之势。这无疑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最终导致了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4)社会主义由一国向多国的发展,以现实制度的形式为人类社会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当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进一步丰富,然而它也给人类带来了血与火的灾难、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贫富两极分化以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血腥统治。人类向何处去?社会主义运动的出现,就像东方地平线上的曙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田,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使人们看到了人类社会的美好前景,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阶级。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才由一种理想最终变成了制度现实。法西斯主义的猖狂泛滥,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抗。社会主义苏联和各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影响下的革命与进步力量,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卓越贡献,本身也在这一斗争中进一步发展壮大。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发展到十几国。尽管在它的一些具体制度尚待改革和完善,尽管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人们展示了新制度的优长。它的不少做法,由于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以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得不学习和借鉴。可以预言,尽管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但它所蕴涵的理念,终将会以各种具体的民族形式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福音与希望。

同类推荐
  •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本书从政治、经济、哲学、党史党建、历史、科技、文学、艺术、国际等领域,精心推荐了80部各学科领域的经典代表著作。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

    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毛泽东读“三国”》文字流畅,内容扎实、准确,剖析客观公允,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从有关毛泽东阅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大量资料中,加以理性思维,写了《毛泽东读“三国”》这部图书。
  • 历练党性的熔炉

    历练党性的熔炉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共长治市委党校发展历程的史实类著作,反映了该校创立、探索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记录了一代代党校人奋斗拼搏的足迹。该书共分六章,即创建时期、初步发展时期和“文革”前期、恢复时期、正规化和改革时期、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时期、能力培养和素质培训时期。
  • 西北军歌

    西北军歌

    祖国的大西北,神奇壮美,雄浑辽阔!这里沙漠无垠,戈壁广袤,高原耸立,雪山巍峨。在这里,改革开放的大潮奔腾不息,波澜壮阔;在这里,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像春雷滚动,震撼山河!这里军号嘹亮,步伐铿锵,战鹰翱翔,神箭劲射。在这里,一批批的有志官兵深深扎根,勤奋工作;在这里,一代代的祖国儿女默默奉献,顽强拼搏!本书的作者,长期在西北军营学习、工作和生活,多年以来坚持笔耕不辍,终于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培育出自己的劳动成果——《西北军歌》。它虽显单薄,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对西北军营的深情与厚爱;它虽显稚嫩,但言语之中却凝结着对部队建设的探寻和思索。这是一首赞美军营的诗,这是一曲赞美军营的歌!
  • 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本书围绕“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标准,选取《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上发表的相关重要文章结集成书,涵盖了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各个方面,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理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参考意义。
热门推荐
  • 曾国藩:中兴第一名臣成就大事的42种手段

    曾国藩:中兴第一名臣成就大事的42种手段

    本书介绍了曾国藩的人生经历和成功经验。天与前天相同,今天与昨天相似,时光在默默地流逝,时代在逐渐地演变,一个时代的诞生意味着会引发一场革命,它将延续一百年甚至几百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封印的神话

    封印的神话

    常威在末法的地球上得到天尊的定界珠,以此珠在地球开启游戏修真模式。主角将带领4亿地球人去往另一个平行修真世界,神洲大地,去帮助抵抗黑暗时代。请大家看主角如何在满是仙人的世界里,自证仙道,位列尊者!然而,这一切才刚开始!
  • 紫倾回谋,谋定天下

    紫倾回谋,谋定天下

    或许她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新的开端,有时候她也很迷茫,她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何,一切都如影如梦。在她身边发生的一切切,让她分辨不出真伪善恶。也许,是从她捡到那只玉佩开始……也许是当她遇到他时开始……也许是她来到了这个世界拥有了新的生活时开始……
  • 极品特攻

    极品特攻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对于王紹宇而言,幸福就是偷窥。气质出众的冷傲校花,有木有!王绍宇:有滴……十足泼辣古惑小太妹,有木有!王绍宇点头道:必须滴……温柔婉约的仙子歌手,有木有!王绍宇臭屁到:她就我女友……公元三十世纪,人类已是解开生命的秘密,所有的一切全部由机器人代劳,但泡妹妹怎可假与人手,当然要自己勉为其难了!王绍宇曾经曰过:和尚!休要与贫道抢修女!
  • 夜阑九州行

    夜阑九州行

    妖族入侵,长夜将至!随着妖族入侵九州的时间越来越长,长夜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十二年前,那个大雨磅礴的夜晚,人类的最强者与妖皇决战于天机书院,双双失踪。十二年后,依旧是大雨磅礴夜晚,苏夜阑带着他的荒兽重新开启了天机书院的大门。
  • 柒竹

    柒竹

    她是刚满修行的狐妖,他是一胸怀天下的穷书生,他知道她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夺得帝位,宠她,爱她,只是假象,为了帝位他什么事做不出,他终于登上帝位,只是那个全心全意爱他的女子已不在。柒竹,泣竹,他终究逃避不了自己的心。
  • 那一年,我们毕业了

    那一年,我们毕业了

    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最大的事就是--我们毕业了
  • 洛伟大陆

    洛伟大陆

    主角元勋,在家族的毁灭中逃出,得神秘传承,炼化家族至宝,与好友历练,成为大帝!
  • 单细胞启示

    单细胞启示

    在一次对“歼-41”战斗机驾驶资格的竞争中,主人公大脚结识了针尖、意儿哥、小鸡等人,探听到了关于此次竞争与一次秘密宇宙任务有关,他们又误入了“时间奇点”,了解到了人类发展进化的秘密。从此兄弟几人开启拯救人类的星空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