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74200000019

第19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国有企业改革及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建设等问题作出了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中国现实国情的回答,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江泽民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顺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依托我国经济发展经验,非常慎重地表达了比较趋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的意愿,这个提法立即得到了邓小平的首肯,并最终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被确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从此,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搞”的新的历史阶段。特别强调指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决不是一般的理论概念的选择,它是中国社会主义乃至世界社会主义理论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创新,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艰辛探索振兴中华道路特别是最近三十年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规律和途径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从计划经济“一统天下”,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各“半统天下”,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统天下”,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跨越,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不难看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将中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高效率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起来,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以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高速、健康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

党的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确立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改革和实践的发展,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断总结鲜活经验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运用新理论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

1.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新概括

江泽民以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现实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水平,进一步总结我国所有制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在邓小平对所有制认识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五大上又对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新的认识并作出了新的概括,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新概括,为我国深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及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一,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澄清了在公有制理论上的模糊认识。其一,科学界定公有制的范围。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应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不仅能以物质形态而且能以价值形态存在。这从理论上说明了某种公有制形式如全民所有制经济比重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必然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从实践上看,扩展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可以大大拓宽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其二,客观评价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这表明衡量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具有量和质相统一的标准,突破了以往单纯以数量比例衡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念,确立了全新的评价模式。其三,正确认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的深刻认识。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基本存在形式;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以公股为主的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的一种特殊实现形式;至于股份制,犹如十五大报告指出:它“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显然,区别公有制性质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明确界定为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这就突破了把公有制实现形式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属性与以公有化的程度来评价某种所有制是否优越的传统观念,对如何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地位与作用有了新认识。党的十五大报告对非公有制经济作了新的定位,那就是把非公有制经济由“公有制经济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上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畴,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明确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权宜之计。由“补充论”到“共同发展论”,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所有制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毫无疑义,作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即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大决策,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的现实国情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生活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优化我国现阶段所有制布局和结构,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经济增长点。这样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有利于缓解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

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新探索

从邓小平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思想,到江泽民进一步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等重要思想,这是江泽民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价值。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探索的结晶:第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制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第二,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所有制性质和结构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三,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思想,是这一思想中最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内容。这一思想的提出,实现了社会主义分配领域的一场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改革的新阶段。第四,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必须通过改革不断理顺分配关系。江泽民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顺关系主要是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兼顾公平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收入差距问题。第五,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组织部分,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与维护社会经济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需要。这一制度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是一项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创新。

3.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基本条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控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为此,必须加快国民经济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培育市场体系,为企业间的平等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根据市场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面临的新问题,进一步提出要扩大股票市场规模,积极稳妥地发展企业债劵市场,规范发展投资基金,尽快形成以多元化银行参与的间接融资为主、现代化证券市场为龙头的直接融资为辅的现代金融市场。与此同时,加快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一环。

4.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和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健全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现代市场经济都不是完全自由放任的,而是有政府宏观控制的。要做好宏观控制,必须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加快机构改革步伐,转变政府职能。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宏观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要建立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又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制度;政府作为管理者,要制定各种必要的法律法规,培育和促进各种市场的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规则和社会秩序。通过健全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和方法,形成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有效的宏观控制体系。

(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就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并在实践中开始了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的改革。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传统体制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多而且大,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优化相当缓慢,国有企业的活力仍然严重不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并认为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从1995年开始,国务院重点抓了百户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55户企业集团、3户国有控股公司试点和若干城市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在总结经验,深化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党的十五大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并指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即: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出发,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探索和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把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

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贯彻十五大精神,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规律性的认识,在理论认识基础上,推动实践创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一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要走好“三大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一步是将国有资产界定为企业资产,即通过出售界定和资产与债务等额界定等资产界定方式将国有产权转变为企业产权,实现政企分开,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第二步再将企业资产进行股份界定即科学界定权利主体,通过认购股份变企业资产为股东出资,即在国有资产界定为企业资产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进行企业资产股份界定,使企业产权主体人格化、多元化、企业产权客体(资产、债务)股份化、具体化,使企业内部的产权“归属清晰”。第三步就是企业在股份界定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构和制度,组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强化投资者和劳动者权利和责任,使企业“权责明确”,做到财产权利、利益、责任和义务的相互统一、相互制衡,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经验,实行科学管理,做到“保护严格”即维护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和“流转顺畅”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走好这三步,就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构和制度提供了前提。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做到:要坚持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要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行企业年度经营业绩和任期业绩责任制。规范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度。要加快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建立依法破产机制。要深化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改革,推进邮政、铁路行业和城市公共事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对自然垄断行业要进行有效监管。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监督方式,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还要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推动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发展。上述这些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改革任务,只有完成了这些改革任务,才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有效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才能不断推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4.经济发展战略论

江泽民提出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内需”和“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等经济发展战略思想,这是对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创造性坚持、运用和发展。

第一,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化一般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已经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的国家。但是,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毫无疑问,我们要走的不是“一般的”工业化道路,而是“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这条道路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注重促进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始终坚持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明确向全国发出了“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伟大号召,并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能否真正落实,是经济发达、国家强盛的根本所在”。这样,在研制“九五”计划及2010年长期规划的思路时就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问题,接着党中央、国务院于1995年5月正式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决定》发布后不久,江泽民就代表党中央正式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他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这是江泽民对科教兴国战略基本内涵的科学而全面的阐释。科教兴国战略告诉我们,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立足我国实际,放眼世界,合理确定科技发展的重点,为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加强基础学科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必须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等。为此,必须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成为科研开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及人才汇集机制。完善并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科技、经济发展乃至工业化、现代化的实现,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必须坚持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教育创新和发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动力源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来安排。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这是江泽民反复强调的重要战略思想。他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正确处理和科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抓住的关键。一句话,可持续发展是大战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大问题,是“大账”、是“大局”、是“全局”。我们一定“要注意算大账,算大账就是算大局、全局之账”,不算这个“大账”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繁荣农村经济与加快城镇化进程战略

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所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紧紧抓住繁荣农村经济与加快城镇化进程这个大局、这个大头,努力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

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问题,而增加农民收入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怎样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呢?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加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这就为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指明了出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根本的途径;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出路;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特别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开辟了农村发展的新思路;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坚持稳定粮田面积、稳定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库存的“三稳定”政策,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后盾。由于对农业公共服务的投入、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对农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支持,以及对农村扶贫开发力度的加大等,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稳步推进,农民生活不断提高。

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小康的必由之路,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大战略。农村城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比重日渐减少,城镇人口比重日渐增多,这是城镇化一般表现形式;乡村文化向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在全社会的主导地位日益提高,乡村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小,这是城镇化深层的文化特征;社会从业人员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逐步减少,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这是城镇化本质特征,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和决定因素。农村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推动城镇化进程,首先就要解决农村人口的转移问题,特别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江泽民指出:“各地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引农村劳动力。这是我国农民群众的一个伟大创造,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正确途径和根本出路。”加快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当前城镇化的首要目标。城镇化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结构性问题。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消费水平低,巨大的农村市场活跃不起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上升到36%,但仍然滞后于工业化的进程,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相比要低约十个百分点,与同等工业化水平国家要低约二十个百分点。因此解决农村问题,必须城乡统筹安排,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推进城镇化,相应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

第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

从改革开放前实现全国均衡发展为基本目标的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后实施以发展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或梯度推进战略,这是经济战略上的重大转变。这一新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东部地区的发展,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使我国宏观区域经济迈上了新台阶。但是,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也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矛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大局。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依据邓小平这一构想,在世纪之交,江泽民着眼于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精心谋划并明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他特别指出:“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①他还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他还号召通过几十年乃至整个21世纪的艰苦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个关系全国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重大战略。江泽民在视察西部时曾指出: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不少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多民族聚居地方。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西部12省区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和东部地区的40%,与东部地区相比,在总体发展水平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只有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实现经济繁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边防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根本上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境安宁。

5.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与水平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不仅要通过不断改革与对内开放,形成适应中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国内市场体系,而且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衔接,以使中国的经济主体能够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获取比较效益,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水平。为此,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提出“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新思路。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对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方针作了详尽阐述。他指出:“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这是第一次全面勾勒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使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更加具体化。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的开放目标和指导原则。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

中国不仅要坚持对外开放,而且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新形势的要求。首先,中国现阶段经济规模和总量已达到相当水平,面临着全面提高经济素质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任务,这需要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其次,中国对外开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无论从广度和深度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发展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再次,面对世界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的急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需要有新的战略眼光和战略部署。因此,针对新的形势必须采取新的对外开放战略。这种开放战略的核心就是不断提高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它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着眼于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对外开放。第二,着眼于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不能单纯追求总量和规模的扩大,而要注重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第三,着眼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只有在这些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和进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经济现代化水平。第四,着眼于国际经济循环,在打开国门,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要勇于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第五,着眼于继续改善对外开放的条件和环境,要逐步建立与发展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合理、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对外经济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并提供方便、规范和优质的服务,以利于我国对外开放事业更富活力、更有效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开放政策指引下,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高潮。先是提出了实施“四沿”开放战略方针,即除了沿海继续开放,实现了沿边境、沿长江、沿主要交通干线对外开放。除此之外,中国还逐步实行了沿海省会城市的开放,内陆中心城市的开发开放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在20世纪末,中国基本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于 2001 年 12 月 11日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对外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类推荐
  • 农民与改革

    农民与改革

    “政治前沿新知识文库”以“资政”为视角,聚焦于“国家治理”中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与政党权威、文化、政治与网络、国际问题与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与“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政治、政策问题结合起来,以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读者对象,致力于更新其执政理念,提升其执政能力,努力打造一项影响深远的出版工程。
  • 邓小平与中国外交

    邓小平与中国外交

    邓小平不仅是伟大的改革者、政治家,而且也是伟大的外交战略家。他参与许多重要外事活动,促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本书阐述小平同志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主政西南时期,领导和推动西藏的和平解放,一直到八十年代,他与苏联关系正常化谈判以及对苏东问题的正确判断等,着重讲述他高超的战略决断能力和外交斗争艺术。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对当今时代的伟大指导性意义。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本书的重点不是探讨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明确实践上的问题。本书从七个方面讨论并明确了“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二是牢记自我角色,强化党员意识。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三是认清重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力源泉。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明确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四)

    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四)

    本书内容包括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于国家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忠于国家宪法,模范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执行公务,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
  • 坚持道德“高线” 坚守纪律“底线”

    坚持道德“高线” 坚守纪律“底线”

    本书共九讲内容,分别从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措施三个层次入手全面深入解读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分别从学习党章、遵守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学习系列讲话和党的历史、坚持“四讲四有”六个方面深刻论述了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中需要践行的具体要求。全书脉络清晰、逻辑性强、主旨突出,能够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一个系统了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总体方案的平台,并帮助他们不断增强四种意识和党性观念,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开拓进取、建功立业。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斗罗之九爪金龙

    斗罗之九爪金龙

    一名水蓝星青年因失恋后喝酒猝死,穿越到斗罗大陆,他该何去何从?简介短小无力,请看正文。(作者的第一本书,有些毒的话,请谅解。假期之中,每天我都会二更,上学后会一周四更更)(作者是小学生)(女主暂定千仞雪)(反派文)
  • 和平精英之我们的时代

    和平精英之我们的时代

    与不求人双排,带妹;与各类职业选手pk;与路人各种调侃;在和平精英中,我们是冠军!在游戏生活的道路上,娱乐种种……不一样的游戏人生,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 千飞雪

    千飞雪

    乔木被全身的刺痛感惊醒,环顾四周完全陌生的地方,本来黑漆漆的地方却因一个男子让她的疑惑慢慢解开,而这时身边的男人却以为她是重伤失忆,自己本是在餐厅过生日,醒来怎么就在这里了,乔木看到身边的紫晶手链,一切都已注定,而在这一世她就要以巫族圣女千飞雪的身份活下去,又遭人陷害,带走了巫族唯一圣灵九扇羽蝶,逃离巫族的她终究还是遇到了他;暮白上仙,三界神灵,被上神赐予守护人间之责,,一袭白衣腰间配有一串粉白色镂空桃花吊坠,这一面、花开满心、这一遇、她为他倾心,桃花本热闹而因他却显得寂寞孤傲,而这一次却又能真的如愿“暮白,你要为我看尽这一世繁华,一世太平,每一场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 林先生和陈先生

    林先生和陈先生

    有些时候错了,就一发不可收拾。他们不是妖怪,只是与生俱来的与众不同。
  • 九天之后

    九天之后

    天高九万里,九天之上,为真实一个天人转世的少年再次踏上修真之路,求一眼真实
  • 地球生存日记

    地球生存日记

    老李:每当我仰望天空,眼角总常含泪水。观众:你是大近视眼!老李:每当我俯视大地,内心却充满悲痛。观众:信用卡催债了是不?老李:禽兽!人艰不拆!这是一个倒霉孩子的心路历程,进来看看,或许你会喜欢。新人新作,不足之处请各位书友多提意见!
  • 许君空无心

    许君空无心

    命运画廊中,是谁抵达不了的缱绻?冷酷绝情间,是谁的爱如昙花一现?他自导自演,只为将她保全,他不信命,却不得不将她推远。她伤心欲绝,不愿与他相见,她痴痴念念,只为与另一个他相依相恋。天崩地裂,不与君绝,何况这区区的海水,怎能阻隔我对你的思念……
  • 别人都说

    别人都说

    即便下车,也要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