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58200000011

第11章 一九八五(4)

我满足我已经得到的,而没有尝试的也成为美好的记忆留在我的心里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活一百次,那么我们也许就更敢冒险了,可是,一个人的生命,不也相当于一只不知春秋的蟪蛄的生命的一百次、几百次?

生命,再长的生命,也总带有一种唯一性,生命在这种悲剧性的唯一性中却放射出最神秘、最灿烂、最诱人的光芒。

然而,我还是感到一丝痛苦和惆怅。

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亲爱的人们,原谅我没有进入你们的生活,而我们共同的安慰是:也许这种进入对你、对我都是一种不幸。

让我们把握我们已经得到的美好,让这种美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展开吧,而让那没有尝试的,也成为一种温馨的回忆。

那深深地埋藏在心里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最好的东西,那是一点善念,一点真爱,一点信任和关心的种子。而相遇,我所理解和体验的相遇,就是这种善念和真爱的萌动,它有时是相互的,有时也可能不是相互的;有时双方都感觉到了,有时则只有一方感觉到了,然而,即使在后一种情况下,它仍然是一种相遇,因为真正的相遇必然不仅发生在水平面上——人与人之间,也发生在垂直面上——人与神之间,对这神我们可以有许多名称:佛陀、耶稣、真爱、良知……这大概也就是马塞尔、布伯所描述过的那种相遇:在人与人的相遇中,人与上帝也相遇了,或者,在人与上帝的相遇中,人与人也相遇了。

我离开了那棵白果树,慢慢地走上楼梯,进了房间,等到我的眼睛熟悉了黑暗,打开了灯:

仍然是明亮的灯光,然而已经柔和。

归 途

永远在路上。

天黑的时候,我又出门了,又迈动了我的双脚,想着这些年的生活也就像这行走一样急匆匆。就说这半年吧,一开学,就是搞社会调查,我和几个同学沿着长江上溯,过三峡,经重庆,到成都,然后去看了乐山大佛,上了峨眉金顶,最后兜到昆明石林。回到学校以后,我捡起了暑期开始学的法语,才学了一个月,又开始译17世纪法国一位贵族的道德箴言录,二十天译完,然后就收集整理材料,来了结自己已埋在心底许久的一个心愿,写一位对生命作执着思考的基督教圣徒,一个多月过去了,书已经快写完了,后面我又要给自己放上一个什么目标呢?是学德语还是拉丁语?是大量读书,还是专事写作?是翻译一本新书?还是转向古籍,追溯中国伦理文化的源流?

一步紧一步,一步赶一步,但无论如何,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知道自己现在该休息一下了,回家,和亲人团聚,休息一下眼睛和大脑,放弃一切意志和执着,随波逐流,随风飘荡,随随便便,随随和和。

永远在路上。

会有停顿,会有休息,于是这路就有了一个个驿站,然而次日天明,仍然是赶路。何处是我的归宿呢?有没有最后一站使这路变为归途呢?我现在所走的路是不是都是为了这最后一站?在我永远休息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躺倒在那里?

我想起今年九月份在成都,不像以前的旅游,而是有意放慢了节奏,去的地方不多,到一个地方也走动很少。头一天傍晚去望江楼,看到了许多的竹子,一墩墩的、粗细不一,新老夹杂,还有刚剥落笋壳的,我坐下来,坐在几墩竹子中间的石椅子上,差不多一个小时,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直到天色暗了下来,四周也静了下来,静寂中听到一些非常细小的声音:鸟轻轻地挪动身子,一片叶子在地上翻滚了一下,微风在竹节间遇到了一点阻碍,不知名的秋虫在长鸣前试着运气。

第二天傍晚又去了杜甫草堂。从嘈杂的街道进入,却马上进入了一种静谧的田园气氛。特别是拐入一条小路,看到了一方水塘——真正南方乡间的水塘,未经多少修饰,有一些干枯的树枝浸在水里,我不由得就坐在土坡上对着这片景色凝思起来:它像是我小时候有过的,又像是我将来会有的,但却是现在没有的。

坐了许久,然后看到左边亭子的草顶,在枯黄的旧草中又生出了青青的新草,旁边有几棵树,自地面往上五六米处都被泛出金色的青苔裹住,我不禁走过去,抚住树干触到软绵绵的青苔,流出眼泪来,直觉得自己凡心太重!俗气太重!

这大概是第一次认真地有隐士之梦,正当盛年。

然后,回来,回来又依然故我。

我像一只被黏蝇纸粘住的虫子一样蛰居在这个大都市已经有好几年了。我承认,我是有点心甘情愿地被粘住的,我的归根结底可以离开而继续逗留在此,就说明我也还认为住在这城市是好的。过去在心里也未曾没有过挣脱开来,翩然而去的愿望,但是,又往哪里去呢?像过去的士大夫一样回到家乡?然而记得最不真切的也就是这家乡了,四五岁出来以后我就再没有回去过。我的幼年是生活在一个地方,童年是生活在一个地方,少年是生活在一个地方,青年又是生活在一个地方,究竟哪个地方是我的家乡?或者,笼统地说,就去乡间,我相信,凭我现在的年龄和体力还能挣到饭吃,但是那宝贵的闲暇呢(也许还要加上一点舒适)?还有,今天的乡间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而我又能不能舍去我同样珍贵的友人和使我依恋的这古城特有的文化氛围呢?陶渊明和蒙田绅士般的乡居离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显得是多么的遥远,人们还一定以为我是发了疯,而我性格中本来就有一些妥协的、随和的、害怕引人注目的因素,我也已经过了写诗的年龄。于是,我并不真的做什么乡居或流浪之梦。

但是,也许重要的并不是城市与乡村的差距,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许重要的还不是你最后到达一个什么地方,而是你在路上心里始终有一份踏实,有一个支点,有一个寄托,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有一块结结实实的土地,你可以把根扎在那里,可以放心地从那里进入永恒的安睡。

那么,隐者能够达到它吗?有各式各样的隐者,许多隐者大概逃避的并不是都市,而是都市生活中的人,他们想和人,至少是有些人保持距离,而他们能因此和另一种更具本体性的存在建立一种联系吗?

当接舆、长沮、桀溺、晨门、丈人讥讽孔子太执着于人世的时候,他们是说出了一种深刻的隔离性的智慧,而当孔子怃然而叹“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时,他是说出了一种即便不是更深刻,也是更伟大的人的真理。

人生在世。

想起了在唐山地震的时候,当大家都为遭难者揪心的时候,一位朋友却怅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当人们挤在断壁残垣旁的广场上的时候,他们的关系一定更亲切、更明朗、更纯真”。而对这位饱经沧桑、曾身陷囹圄的朋友,我悲哀了。

也许我们应当像阳明所说的,以一份真爱作根,也许我们的归宿,就在我们的心里?

也许我们要同时意识到人与人关系的某种悲剧性质和怜悯与真爱的价值,对这种悲剧性的认识并不排除真挚的深爱,而这种真爱也不排除这种清醒的悲剧性认识。

那么,我们的归宿就只是在我们的心里?我们能如此大胆、僭越和傲慢吗?

它真的能托住我整个的人生,全部的痛苦和希望吗,仅仅我的心灵?!

我似乎还在等待什么,等待比自己心灵更多的东西,也许它永远不来,也许它要直到我的暮年,在临死的那一刻来临。

这烦忧总是会有个尽头的,这尽头是什么呢?

也许,我不应该等待,而应该出发去寻找,自然还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循着自己的道路去寻找。

又回来了,熟悉的楼房、熟悉的灯光、熟悉的人群,在快要进门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同寝室的朋友,他也每天散步,但有着自己的路线,自己的时间。今天纯粹是巧合。

我们会意地点头,默不作声地走进了楼道,正好另一个熟悉我们两人习惯的同学提着书包走下楼来,他惊奇地问道:

“哎,今天你们走的是同一条路?”

我笑了笑:“我们殊途同归。”

但愿我真有一个归宿。

前四篇原载《东方纪事》1989年第1-4期,后两篇原载《散文与人》1993年9月第2集

同类推荐
  • 灿烂的星,愿我像你那样坚定(英美十四行诗选)

    灿烂的星,愿我像你那样坚定(英美十四行诗选)

    本书《英美十四行诗选》,曾于1994年由台湾的业强书店出版。该诗集从未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英美十四行诗选》收近百首古代到现代由马海甸先生自编自译英美十四行诗,每诗加数十乃至数百字的注释和评论。2018年版本,经过译者重新修订。十四行诗难译,故类似的选集在中国大陆未见。
  • 中华国学经典(文心雕龙)

    中华国学经典(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于南北朝时期,作者为刘勰。本书分上下两编,每编二十五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和总序等五部分。本书的文学思想是传统观念与时代思潮的集合。本书的创作目的,主要是反对南朝“浮诡”、“论监”的文风。同时,也有意于纠正文论“各照隅隙,鲜观衢路”的严重缺点。
  • 张闻天译文集(上)

    张闻天译文集(上)

    这些译文,大多散见于当时报刊,因为环境复杂,译者不得不常常更换笔名,有的译文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公开发表。由于编者们的努力访寻、搜集、整理,今日终于产生了这个译丛。我可以想象编者们在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中求索、考证的辛劳。这种填补空白的文化积累工作,其功绩是不言而喻的。
  • 国际名人看中国:中国的战歌

    国际名人看中国:中国的战歌

    本书稿是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战地报告文学著作的中文译本。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共分为10个部分,它报道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军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史沫特莱以对中国的深情、忠于革命理想的原则立场,以写普通人民、士兵和知识分子,写为了从一切形式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而奋斗的人为切入点,着力于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和精神世界的揭露,客观地叙述了自己在中国的12年里的见闻和经历。
  • 大口喝酒小声说话

    大口喝酒小声说话

    本书是一本杂文作品集,全书分为“清闲时,看点书”、“喝酒时,犯点酸”、“上进时,码点字”、“无聊时,吹会牛”、“郁闷时,怀点旧”五部分。作品有“京城杂吃”、“冬夜”、“手潮”、“周日”、“有多少爱需要表白”等。
热门推荐
  • 如果能倾听你的心

    如果能倾听你的心

    异能社,七界最有威胁力的军团。里面有人,神,魔,妖,灵兽,鬼,五行师……能进去的人,无没有一个不是精英中的精英!没有人敢背叛异能社,因为你就算跑到了哪里,异能社都会知道。而异能社里有一个精英战队,平均年龄15岁,他们到底在异能社是什么地位?
  • 倚剑醉红尘

    倚剑醉红尘

    一把剑,一壶酒,一个少年策马奔腾,走出一个不一样的江湖。
  • 仙道空间

    仙道空间

    一个父母双亡的穷小子,偶得一神秘空间,踏上修仙大道,从此种灵草,炼仙丹,开商铺,练军阵……本文为修仙种田,凡人流,不种马。书友群:815190609
  • 星际战传

    星际战传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个有生命的星球,它跟地球一样存在于不同的星系中,自从伟大的黑星星际探索者李其顿,到达了宇宙的边缘,他提出了宇宙分为四个巨大的星系说,而这根据就是星系的各个星球生命起源与文明早晚之分,那就是生命文明起源最早的第一星系,依次是第二星系,再次是地球位于的第三星系与尚未开化的第四星系。其中广为人所知的太阳系银河系只不过是整个第三星系中较小一部分而已。而在无限循环的宇宙运动中,作为文明起源的第一星系已消失殆尽而先进的文明却移植到了第二星系中,而在这星系中充满了弱肉强食,吞并与战争,只因谁都想获得星系的主导权,地球只不过是被战争毁灭的其中一个,而她终究会获得重生。
  • 九洲同

    九洲同

    这是个修仙的世界,却似乎没有弱肉强食、杀人夺宝;我穿越而来,却没有天赋灵根、外挂异宝;走下仙山,徐明踏足江湖,在修仙者视如尘土的人世间,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 我的抽奖系统

    我的抽奖系统

    黎铭朗从地球穿越到修仙世界,灵根不行,抽奖系统送他极品灵根,功法不行,抽奖系统送他绝世功法,什么?就连道侣也能送!
  • 快穿温姐超难追

    快穿温姐超难追

    传闻大佬可算是通过筛选拥有系统了?各类系统暗自庆幸有神伤。 这可是大佬啊,虽说自己不敢上去绑定,但,被个刚“出厂”的小白系统给认了,它们可不甘心!不过既然上头都行动了,系统也没道理不动啊!于是,原本想吹个彩虹屁,来个任务福利讨好大佬的各路系统们,却不料暗搓搓的讨好成了沿路挖坑!一个个任务也成了掉马现场 各路统子们:“大佬对不起,大佬我错了,大佬我真不是故意的!大佬带带我!” 顾温:“……” 零五:“为什么总有系统和我抢宿主!” 本书又名《系统大佬又又又作妖了》 无男主|女主在逐渐变强的路上
  • 恶魔殿下冰山女

    恶魔殿下冰山女

    她说“你在这干嘛?”他答“我当然是来给你暖床的,老师不会忘了吧。”她翻身将他扔下窗户,他说“你要谋杀亲夫啊。”
  • 夙轩殇

    夙轩殇

    “你还会回来吗......?”他轻拉住着他的衣袖。“会的......桃花落之时,我就会回来。”他微微一笑,带着旁人察觉不出的一丝落魄。他等了好久,好久,桃花开了又落,就这样重复一年一年,不曾见过那人回归。“你说桃花落了你就回来,可是所有的桃花开了又落,你都不曾回来......”
  •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竺可桢》由张清平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竺可桢》记述了竺可桢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