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啡肽学说 研究表明,雌激素和孕激素均具有促进内啡肽活性的作用。有报道认为黄体中期内源性内啡肽升高可引起抑郁症、疲劳、食欲增加等症状。围排卵期或黄体晚期阿片肽的暂时性下降可引起紧张、忧虑、易激动和攻击行为。内啡肽的拮抗剂纳络松及纳曲酮能分别引起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及降低其症状。另外高水平的内啡肽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后2种神经递质也与抑郁症状有关。实验研究证实,内啡肽参与正常妇女月经周期中的内分泌的调节。它通过下丘脑间接抑制黄体生成素的分泌。这种抑制作用并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已知内啡肽在脑内的活性水平,以月经期及增生早期最低,乃至黄体期其活性处于峰值。
2.5-羟色胺学说 研究还发现,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黄体期全血5-羟色胺下降,经前1周血小板5-羟色胺再摄入下降。非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在黄体中期5-羟色胺水平开始升高,而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此时没有5-羟色胺升高表现,因此导致经前期综合征在黄体中期和晚期及月经前全血5-羟色胺水平与非经前期综合征正常妇女的明显差别。色氨酸(5-羟色胺前体物)的负荷试验(50毫克/千克)还证实,非经前期综合征的正常妇女月经周期各个阶段均表现全血5-羟色胺增加,相反,在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黄体晚期和经前全血5-羟色胺下降。这些研究表明在月经前这一阶段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5-羟色胺能使神经系统发生缺陷,对刺激的反应性产生变异。中枢5-羟色胺活性是对付应激的重要神经递质之一,如果神经递质不能满足应激需要量,则机体对环境应激的处理能力降低。在脑5-羟色胺活性降低时,机体对应激刺激的敏感性增加,而易受伤害以致引起精神症状。经前症状和5-羟色胺系统缺陷的密切关系提示卵巢性激素可能具有调节5-羟色胺系统的作用,影响5-羟色胺代谢、活性或受体。中枢5-羟色胺活性与性别有关,女性脑5-羟色胺系统活性和对应激的承受能力低于男性;敏感的患者中雌、孕激素对5-羟色胺系统的调节在控制情感和行为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