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站在教室外,好奇地欣赏墙上的“校园风云语录”。突然,一个小女孩一蹦一跳地向我走来,转换了我的视线。
走到旁边时,我才发现她双手捧着一个塑料的瓶子,敞着口。我看了好一会儿才确认,瓶子里装着的是小拇指头大的豆状饼干。小女孩不过八九岁,她一面踮起脚,一面把手伸得很高——尽最大努力把瓶子递到我的身前。也是在这时,我看到她穿着一件很得体的、白里透红长满花朵的裙子,可爱至极。我弯了弯腰,看着她的脸,透出淡淡的微笑。她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并不害羞。
“拿一个么”,我稍微停顿片刻才听懂小女孩浓厚的川音,也明白了她的意思——给我饼干吃。在这所夏令营学校,我虽然是个志愿者——学生的老师,可并没有直接参与教学,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一个孩子应该都不认识我。我不明白,小女孩为什么要给一个陌生的“老师”送饼干。就在我思考这些的片刻,又传来了小女孩显得娇嫩的声音,“快拿一个么”。
看着小女孩泛着些许红晕的脸,还有那充满纯真的眼神,我没有理由拒绝。我对她弯了弯嘴角,她也对我笑了,像花朵一样;随后我抬起手,伸进她捧着的瓶子,拿了一块小饼干。我的手刚刚退出瓶口,她迅速地收回瓶子,抱在胸前;我正欲与她说些什么,还不待开口,她就抱着瓶子一蹦一跳地向远处的一个志愿者走去,裙子上的花朵在空中舞蹈着。
那一刻,一小块饼干紧紧地攥在我手中,心里暖暖的,不知是欣慰还是感激,抑或就是感动,狭小的心灵空间像是吹来一阵清风。
这一瞬间,发生在我在北川一个叫“马槽”的乡镇,做夏令营志愿者期间。马槽是个比“八百里秦川”更深的大川深处,然而,马槽乡唯一的中心小学里的学生,每一个都很听话、乖巧、积极、懂事——这是我发现这里的孩子与别处孩子最大的区别。
事后好久,我一直在想,那个女孩为什么要给我送饼干?其实,在那件事发生时,我忽略了一个细节——志愿者与学生的服装差异。在夏令营期间,学生和志愿者老师都是统一用活动组织者——北川一个志愿者团队的服装,学生和老师的服装又有差异,学生一眼就能从穿着上看出谁是志愿者老师,谁是学生。当然,来给我送饼干的小女孩,那天例外地换上了自己的平常衣服。我想,她给我送饼干肯定没有考虑过是否认识我,她所清楚的是——我是个志愿者,是远道而来的老师;她只想把小小心灵的感恩,通过一块饼干传递给每一个志愿者。不难想象,她在送给我饼干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把感恩传递给和我穿着同样衣服的“老师”。
同样不难想象的是,这一瓶饼干花费了这个小女孩,一个周零花钱的大半——我曾与这里孩子的家长交流,得知他们大多家庭每周给孩子的零花钱不到五元。在孩子心中,他们肯定会把有限的零花钱用来做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尽管我是反对学生在学校里吃零食的,可在这个小女孩面前,看着她那一双透着水灵和童真的眸子,感情的炽热让制度变得多么苍白啊!
饼干还在我手中,也在我心中,小女孩的身影早已消失,可她那张可爱的笑脸,她面对志愿者老师的从容、镇定,她那质朴而纯真的感恩方式,早已深深地镌刻在我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