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除夕之夜,灯光澄亮明净。一家人,围坐在方桌四周。盘子里的香醇夹杂着欢声笑语,充溢在屋子的每一个角落。我被一个莫名的短信打断,细看之际,一阵温暖涌起,沉思片刻,思绪翻飞。
短信这样写道:哥哥,你好!我是曾受过你的帮助,汶川灾区的刘小明。很感谢给我寄的书,我读了,受益匪浅。还有你温暖的书信,让我找到了人生的自信,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面对灾难,我长大了,哥哥,我真的长大了,我的心中不再惧怕那场可怕的地震了。一直想给你写信,写了几封,都没寄,或许是不希望你的正常生活,被我这个不幸的陌生人打扰,可我在心里真的很感谢你。每次翻开书、翻开信,我就想象着你的音容笑貌,哥哥,你什么时候来看我啊!我真的好想见到你,好想亲口叫你一声“哥哥”,好想亲自对你说一声:谢谢。你给我留了电话号码,可我家没电话。今天我在远房叔叔家过除夕,我也会在这里过年,叔叔很爱我,我的新年会过得很好的,哥哥放心吧。我终于开口向叔叔借了手机,给哥哥发了信息,感觉有说不完的话。总之一句,感谢你,哥哥,在这个除夕之夜祝你新年快乐。
这是我用手机多年以来,收到发自内心的、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最质朴、最长的信息吧!沿着一条短信的线索,我在记忆里翻阅与一个叫刘小明的往来。
那还是国庆收假后,一个朋友给我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些地址、名字,后面写了书、衣服等。朋友在暑假到汶川做了支教活动的志愿者,他说:这是在当地学校做的统计,一些孩子最急切的需要,后面有地址,如果你有爱心,愿意为灾区的孩子做点事,就直接寄给他们,方便。最后他还提示我:如果捐赠,最好附几句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话,他们都是我们的弟弟、妹妹。
纸条在我桌上安静地放了几天,周末,那些歪歪斜斜的字再次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不是有人要书吗,或许灾区的孩子真的很需要,给他寄一些吧!我默默地想着,便在心中做出决定。我随便看了看纸条,觉得刘小明的名字很可爱,刚好又需要书,就找了几本中学时的课外读物和几本杂志。正准备去邮局,想起朋友的话,突然觉得应该留个言,虽然地震已经过去多年,可这场灾难留在孩子心中的阴影肯定还在。于是就写了一封短信,首先我把他称为弟弟,内容多是些鼓励他的话,还夸大其词说:以后有机会会来看你。在叠起信的那一刻,我觉得应该写上电话号码,仅有的想法只是若他收到书,或许会让家里人给我回个信息。之后,就去邮局匆忙寄出去了。
几个月过去,那封信带着书不知是不是去了远方,我也没有关心能不能寄到,对于这件事我也没有更多地留心。
信和书给远方的刘小明带来的安慰,是我在这个特殊的晚上收到信息后才想象到的。在那个特殊的日子,一个平凡的短信深深地触动了我,那些质朴的话语中包含了多少情愫啊——感恩、懂事、乐观……从年龄讲,他是我弟弟,而他承受的苦难和我生活的安逸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他承受苦难的从容和我对于灾难的漠视,像针尖一般扎入我的心中。我后悔,其实我可以给他寄更多的书,还有衣服,甚至可以给他寄些钱,而我,都没有做;同样,我也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远方的温暖,而我也没有做。看着短信,温暖、内疚、欣慰紧紧把我围绕。一个孩子,如此亲切的语言,内心深处深厚的感恩情怀,让我这个“哥哥”感到无地自容。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受过多少别人的馈赠,又有多少时候,连一声“谢谢”都没说出口;更多的时候,或许我们的内心还没有像刘小明这样的孩子纯洁。
思绪模糊中,我拨通了曾给我纸条的那个朋友的电话。朋友告诉我:小明是个孤儿,地震中父母双亡,有个哥哥也不幸遇难。他是个很坚强的孩子,已经被当地一家收养,不过家里还是过得很艰难……
放下电话,我给小明回了信息:弟弟,很高兴收到你的信息,很高兴你坚强地长大了,也祝你新年快乐。过年后,我会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