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编制出各种评价的指标,能较为全面地衡量学校、教师、学生的教学质量,这就保证了教育工作不至于偏离方向,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使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得以全面贯彻和实现。因此,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学评价具有考察、鉴定、任用的功能。通过教学评价,既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优点和缺点、问题和矛盾.以便对教师考察、鉴别、任用,又可以作为证明学生能力水平或学习水平的依据。这些依据是学生选择学习方案、校内分组、学生升留级、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乃至用人单位录用人员的基本依据。教学评价具有教育性功能。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①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的质量标准。《纲要》提出要“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各级教育部门要把检查评估学校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明确创新教育质量标准是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条件。
教学质量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由于学校的基本职能在于通过教学培养人才,因此人们往往把学生的质量作为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教学质量可以由校内与校外标准和绝对与相对标准来判断。从校内看。现行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规定了各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主要是学业方面的要求,它们构成了教学质量的校内标准。从校外看,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是衡量教学质量的终极标准。社会生活对每个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人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心素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从绝对标准看,教学质量是指教学效果能够全面完成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学任务,达到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从相对标准看,教学质量是指改善教学过程,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而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违反学校卫生标准。相对标准包括了教学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或效率因素。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投人中追求教学的最佳产出。我们不能以追求质量为借口而在提高效率上无所作为,又不能以提高效率为借口而全然无视教学质量,应当两者兼顾。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教学质量具有全和高两个维度。
全面的教学质量具有以下六个基本规律:第一,全面质量的基点是受教育者整体具有全面的素质。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第二,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使他们都得到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为此,要明确人的素质的组合规律和最佳结构,使全面素质设计具体化、系列化、科学化。第三,面向每一所学校,使所有学校都达到合格的乃至优良的标准。为此,要根据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制定教育质量标准,根据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目标制定多种多样的人才质量规格。第四,质量标准的全面性和质量规格的多样性。第五,全体人员创造质量。所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均直接作用于教学质量,人人明确对教学质量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各司其职,各显其能。第六,教学全过程的质量优化。只有把握教学质量产生和形成的各个环节,使各环节相互保证、相互促进、相互牵制,才能取得全程的最优质量。
产生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也具有以下四个基本规律:第一,高标准。各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应确立真正的发展水平的高标准,而不是一般标准或是低标准。第二,高要求。为达到高标准.就要在具体工作中体现高要求。第三,全面的质量合格。高质量要求教育产品全部合格,要求达到优质标准。如果部分产品不合格,既造成直接的损失和资源浪费,又降低整体质量水平。第四,整体质量高。如果少数地区、学校、教师、学生的高质量是以大多数地区、学校、教师、学生的低质量为代价,则教学的整体质量不是高而是低。整体质量高是指让学生享受快乐的童年,得到健康的成长,人格不断得到完善。其现实生活价值有明显提高。
②形成各具特色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教学评价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随着评价实践的不断发展,会不断出现各种新事物,提出新问题。国内外日新月异的评价理论的发现和发展,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前景相思路。目前,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继续向着纵深方向发展,在对评价属性、功能、过程和方法技术研究的同时,加强了评价模式的探索与拓展。以适应教育实际的多元需求。目前具有一定效用的评价模式不断问世。诸如,北京的教育型目标调控模式以过程评价为重点,以自我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要方式;山东招远的办学水平和招生指标挂钩,变升学竞争为办学竞争的强化评价管理效能模式;河北省的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指标量化评语描述模式;湖北黄石的两体一制模式(指标体系、方法体系、评价制度);四川重庆的代表性品德行为整体测评模式;湖南汨罗为促进素质教育运转机制建立了强化整体功能的两系三维复合评价模式;山东烟台的“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模式等等。这些评价模式在一定范围内都发挥了较明显的作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余杭市从1992年着手研究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至今已形成了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制二系三量三加”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其中一制是指制度,即一年一次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制度;二系是指评价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即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三量是指评价对象的质量,即学校质量、教师质量、学生质量;三加是指评价的模式,其评价模式分别是:学校——“等级+管理水平+办学条件”,教师——“等级+特色+学识水平”,学生——“等级+个性+特长”。该评价体系对于余杭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与学的质量,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该项研究成果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2l世纪初,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部分学校率先进入个性化发展阶段或称办出学校特色,在评价起点不同,办学条件不同的情况下,用同一套基本标准是不够的,更不易搞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指标,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型的评价体系。这时的评价模式可能是社会价值与个性特征多样化的统一。属于动态的调整改进型的综合评价体系。此时,主体性评价的研究将摆上议事日程。因为创新教育时期,学校、教师、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是基础,如何通过自评使他们能科学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及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自觉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及学习行为的目的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引进现代教育技术
顾明远教授在由他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提出“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当前来说,主要是指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的教育技术。它涉及了教育技术中与现代教育媒体、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科学方法——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有关内容。现代教育技术由于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其可跨越时空,进行一些过去实在不可想象的教学,获得优良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能向学习者提供在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或者无法听到和听清的各种音响。可以使教育、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扩大教育、教学的功能。二是能提供替代的经验。这种经验保持着具体的成分,但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虽有一定的抽象成分,但不是抽象的概念。这样,教学既易于从具体到抽象,又易于由抽象到具体,教与学就变得容易多了。
一、现代教育技术是实施学科创新教育的有效手段在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和解决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在一些中小学运用投影、幻灯、广播和电视开展教学,在少数学校还开展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试验。实践证明,这些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在一些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系统研究计算机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和实验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技术应用将会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将会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的深刻变化,有利于促进学习过程的多样化、社会化、主体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的、遥远的、历史的和难以感知的事物。由于现代教育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逼真,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从而使现代教育与技术能够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水平,达到开阔知识视野、拓展多种技能的目的。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是实施学科创新教育的有效手段。
二、我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面临的问题
“未来的中小学教育是由代化的教育观念、教育设施(包括硬件软件)、教师队伍与现代教育技术共同支撑的立体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行为为主义为主导的陈旧观念,充分认识到中小学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性,树立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现代化面临着以下问题:①硬件超前,软件奇缺。一些学校盲目投入硬件,至使硬件投入、软件教人(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的比例为8︰l︰l,远泰达到现代教育技术配备的3︰3︰4或3︰4︰3的要求。②低质量多,在软件建设方面,目前我国中小学急需为课堂教学开发的高质量的辅助教学软件,但市场上却是题库和翻版教材满天飞,教学软件实用性不大,使用率低。③缺编制软件人才,缺计算机教师。④管理不到位。一些地方上出现管分配电教设备的不懂计算机、一些有相当教学经验的教师懂教学,却不懂课件编制,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懂得课件编制,却又不懂教学,从两造成编制与使用脱节。
三、余杭市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探索
1.设想
余杭市是浙江省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余杭地区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经济发展必然对教育提出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市教委已经认识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信息的获取手段、多种现代化教育支撑环境的建立是密不可分的。要培养出“面向世界,面向来来,面向21世纪”能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学生.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应推进高科技现代化教育手段.发展高科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支撑环境。因此提出以下设想:①在宏观上,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多种教学媒体“联网”形成现代教育技术体系。余杭市教委首先投资近40万元人民币,以教委补助25%经费,学校和乡镇自筹75%经费的形式,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先行建立教育系统广域网络;第二步是计划投资近百万人民币,建立一个先进的、与Internet和CERNET连接的、具有Internet服务平台、中文教育和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的高速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②在微观上,以学科或学校为基点,开发和引进教学软件,以形成现代教育技术体系;③引进计算机人才,大力开展培训工作。着重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方法和课件的编制。
2.实践
全市的教育系统广域网络已正常运行;高速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正在筹建之中。各学校采用多方筹集资金的办法,配备了教学用的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和课件设计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培训工作正在有计划、有步骤、规范化地进行。到2000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拥有近3800台电脑,平均每60名小学生、每25名初中生和每8名高中生拥有1台电脑。全市有近15%的中青年教师已取得浙江省计算机应用能力二级证书,教师们正在全身心地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