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哈同去世后,罗迦陵也已是古稀之年。她虽是远东第一富孀,但也无精力发展产业,广交朋友,兴办文教慈善学术事业。哈同夫妇的20多个义子女多不成气,更无建树。再加上不是亲生,义子女又多,罗迦陵也没把大权下移。1931年9月18日事变、1932年12月28日事变,1937年7月7日事变,1937年8月13日事变,日本成为侵华的元凶,逐步排挤了英、美、法的势力。哈同洋行更难以发展了。
1941年10月,罗迦陵病逝,享年78岁。她的葬礼也花去了40多万元。她与哈同合葬,这对恩爱夫妻、异国伉俪在黄泉团圆。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进租界。日本侵沪当局没收了哈同洋行的所有财产,抢走了哈同花园内所有值钱的和稍微值点钱的东西,并在花园内驻军。花园后来又发生过一场大火灾。连楼台亭阁也基本烧光了。日本败降后,哈同夫妇的长义子、犹太裔的乔治·哈同组织了一个“哈同公司”,清理经营义父母的遗产。上海解放前夕,小哈同携带大量财宝移住香港。解放后,小哈同一族余下的房地产被人民政府接管、征用,并在爱俪园旧址上修建了中苏友好大厦。大厦从60年代起改名为上海展览馆。
一个孑然一身、穷困潦倒的犹太青年,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经过几十年的“冒险”,成为远东第一巨商、亿万富翁。这当然少不了对中国人民的剥削、搜刮和压榨,但也与他的聪明能干、精通商术、敏锐善断、魄力宏大有关,还与他克勤克俭、洁身自好、不沾抽(大烟)赌嫖、不金屋藏娇分不开。哈同在华近60年,客观上对发展上海的市政建设、房地产业和文化、教育、慈善事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中国的旧民主革命也有一定的贡献,写下了华犹人民友好交往的新的一笔。
(执笔:张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