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0900000006

第6章 政治家与对联(6)

1944年8月,陕甘宁边区参议员李丹先生八十寿辰,吴玉章撰联祝寿。联跋云:“陕甘宁边区首届‘三三制’(即边区抗日政权由共产党人、各党派进步人士、无党派中间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参议员李丹先生八旬上寿,适值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苏、美、英四国联合,今年打倒希特勒,明年打倒日本,胜利在握之际。‘七七’造端之世界大战,可望由1944年凯旋。特献祝辞,以申贺悃。”这副祝寿联是: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创制趣“三三”,上寿八旬逢八月;四国联盟,四国联合,惩凶重“七七”,凯歌四十有四年。

上联颂寿星高寿与贡献,下联寄抗日胜利的殷期,将祝寿与救亡融为联,给李丹先生寿辰平添了时代生活的气息。

1927年3月31日,重庆各界三十余万人游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军舰炮击南京。军阀刘湘血腥镇压,打死打伤数千群众。1950年,吴玉章参观重庆革命纪念地,忆及往事引起无限感慨,撰一追悼烈士联:

想当初小丑跳梁,未竞事先预防,深为遗恨;看今日群魔歼灭,已能功毕一役,大快人心。

徐特立对联故事

徐特立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曾当过毛泽东的老师。

他也是延安时期备受尊重的“五老”之一。

“五四”时期,徐特立在长沙师范任教,他经常向学生进行革命教育。一次,他向学生演说,联系起因知县江召棠拒绝扩大传教特权被刺杀,激起民众公愤,击毙英国传教士夫妇,烧毁一处英教堂,但清政府媚外投降,处死六位民众领袖,赔偿传教士“恤银”五万两这一事件时,徐特立不禁潸然泪下,泣不成声,他随即操刀当场斩断自己右手一节手指,并用鲜血书写一副对联: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这一血书的对联,不仅表达了徐特立的爱国壮志,也激励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1926年春,徐特立去韶山,路过用义乡,见许多农民在议论桥湾成家的戏台楹联,大家非常愤怒。楹联是:

能得几回荣,红岸绿杨,莺歌笙笛蝶歌舞;长留千古恨,忠臣孝子,人自伤心水自流。

这成家祖先本是清代赃官,侵吞了西德州赈济粮数十万,使州民饿殍遍野。案发后,他竟然斩下助手亲妹夫的头颅向皇帝求饶,保了狗命。之后将赃款在家乡购置产业,在乡里骄奢淫逸,欺压乡民。后来遭雷劈,葬后又被盗坟剥皮弃尸。这样肮脏的家史,成家竟然还在借超度祖先阴魂之名,搭台唱戏,炫耀乡里。徐特立得知详情,便顺应民意,把戏台楹联改为:

父性秉豺狼吞西德州数十万赈济民粮。忍其涂炭,杀亲塞固法实天地之不容。想当年。身被雷诛,皮遭鬼剥。吁嗟!人心犹未歇也如此贪污真乃长留千古恨!

儿辈诚豚犬,管南楚地千百石冤枉租谷,用等泥沙,孽子出斧神与禽兽又何异?趁今日,藉祝先考。位列蚂蝗。呜呼!戏云虽胜美矣,这种报应,果然能得几回荣?

又把原来的横批“民皆仰之”改为“民皆恶之”。乡民见了,无不拍手称快,争相传诵。成家人只好偃旗息鼓了。

1938年秋,徐特立因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路过湘潭,住宿在长丰公油盐店里。一个叫王汉秋的店员听了徐特立宣传的抗日救国道理后,恳求徐老给他题词留念。徐老欣然题联: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赵朴初名胜楹联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对佛学、书法、诗词甚为精通,造诣颇高,他也时常撰联题对。四川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峨眉天下秀”之誉。赵朴初先生为峨眉山清音阁前牛心亭题作一联:

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劳挥手听清音。

上联用李白《听蜀僧浚弹琴》诗句:“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言琴声表现流水时,可使听者精神为之涤净。下联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音。”是说游人至此不必弹琴,便可听到悦耳的“清音”。全联暗用伯牙与钟子期典,借指此间景致优雅,可陶冶游人。

金顶为峨眉山顶峰,睹光台是观日出的绝妙之处。赵朴初先生题联:

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丹浮。

先生以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拟人逼真地描绘出“日出”、“云海”的奇丽,写景如画,令人想一睹为快。

峨眉山伏虎寺始建于唐,因此处常有恶虎为患,建寺镇之。赵朴初先生题联:

山色千重眉鬓绿;鸟声一路管弦同。

柏林寺位于河北省赵县城东南,距举世闻名的赵州桥约3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原名观音院,南宋时改为永安院,金元时因寺内多柏易名柏林禅院,明朝改称柏林寺,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唐玄奘“西游”之前曾参学于此,是中国着名的禅宗古刹。赵朴初先生题柏林寺普光明殿外柱楹联:

本分事接人,洗钵吃茶,指看庭前柏树子;平常心是道。撤砖盖瓦,瞻依殿里法王尊。

上联中“洗钵吃茶”是一个典故。传说唐代高僧从谂禅师长住寺院,嗜茶成癖,“吃茶去”成为其口头禅,又称“赵州法语”。元朝天历三年(1330年),为纪念从谂禅师在寺院建柏林寺塔,原名真际禅师塔。

玉佛寺在上海安远路,原址在江湾,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后因寺毁,1918年重建于今址。寺内玉佛楼供玉佛一尊,卧佛堂供卧式玉佛一尊,这两尊佛是从缅甸迎来的。赵朴初先生为玉佛寺般若丈室题联:

勤掌五明弘范三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此联以佛语劝化众生。“明”,是学术的意思,佛教将古印度学术分为内明、因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五种科目,合称“五明”。

“弘范三界”语出《大佛顶首楞严经》,“三界”即佛教所说的欲界、色界、无色界。

人因山名,山因人重。近代曾有佛教三大法师弘一、太虚、芝峰会聚在福建南安湘山寺谈禅释义,书诗写悟,留下墨宝镇寺。为此,1984年广净法师倡建“晚晴亭”于寺左竹林边,并由赵朴初先生题写楹联:

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

赵朴初题名居联

陈毅故居在四川乐至,是一座具有浓厚的川中民居特色的三重堂四合院木质结构瓦房。1980年8月,乐至人民政府为纪念陈毅元帅,将其故居修葺一新,同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并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朴初先生为陈毅故居题联:

其一:

直声满天下;殊功炳世间。

其二:

不矜威益重;无私功自龠。

陈毅同志一生刚正不阿,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联语高度概括了陈毅誉满天下的正直品格,以及他光照人间的丰功伟绩。

鹳山双烈亭,在浙江富阳县富春江畔的鹳山上,为纪念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及其兄郁华所建。赵朴初先生题鹳山双烈亭联:

莫忘祖逖中流楫;同领山亭一钵茶。

“祖逖中流楫”,即祖逖在江中击楫发誓收复失地的故事(见《晋书·祖逖传》),后常以中流击楫比喻立誓收复河山的壮志雄心。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杰出的革命文艺家夏衍是赵朴初生前挚友。1997年3月30日即浙江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之际,为纪念已故校友夏衍,在玉泉校区落成夏公亭。赵朴初为其题写了亭名,并题写楹联:

愿听逆耳之言不作违心之论;是乃立身之道长为砭世之箴。

赵朴初先生题闻一多纪念亭联:

仰止高亭永忆春之末。章粉碎琉璃一生奋斗为民主;长吟遗作忍看你的脂膏泪流蜡炬巨千秋不息向人间。

闻一多之子闻立雕在《忆赵朴老二三事》文中写道:朴老为写这副对联很下了一番功夫,硬是细心阅读,反复琢磨了父亲许多诗作之后才写出来的。上联中的“春之末章”是父亲的一首诗名,“粉碎琉璃”

一句则是从该诗中“坍碎了一座琉璃宝塔一般”演化而来。原句意在描写春回大地之际儿童们在室外玩耍时发出的欢笑声。朴老将之与“一生奋斗为民主”联系起来,表现父亲笑迎斗争,笑对死亡的伟大精神。下联中“泪流蜡炬”等词则是从父亲的名诗《红烛》中引申出来的。父亲在这首诗中热烈赞扬红烛为了给世界带来光明,将自己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献身精神。

林散之是当代着名书法家、画家、诗人。曾负笈沪上,师从黄宾虹,后只身远游,跋涉万里,既师古人,更师自造化,辛苦寒灯八十余霜,素有书、诗、画“三绝”之称,书法一艺,更是蜚声海内外。赵朴初先生赞誉“散翁当代称三绝”。林散之纪念馆位于南京江浦县城西求雨山。林散之先生早年供职江浦,公职之暇常常登临。赵朴初先生题林散之纪念馆联:

雄笔映千古;巨咱非一源。

李叔同,号息霜,浙江平湖人。曾留学日本,擅长油画、音乐、戏剧、书法,任教于两浙师范学堂,丰子恺、刘质平等均为他的学生。李叔同纪念馆辟建于虎跑梦泉山林公园内,赵朴初先生题李叔同纪念馆联: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此联辑录作者原七绝,《弘一大师赞》最后二句,略有改动,全诗为:“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张爱萍题名胜联

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不单是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将军,还精通诗词、擅长书法、爱好摄影,素以“军中才子”、“马上诗人”闻名于世。他为名胜古迹题联墨宝遍布祖国各地,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恰到好处,足见功底深厚。

1965年夏天,张爱萍集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诗句,题书成都杜甫草堂大廨联:

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仇。

杜甫的诗句是对韦评事的勉励之语,愿他当国运艰危时挺身而出,存强暴的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将军在这里摘引此句,用来赞颂杜甫为国分忧,生动而恰切。

四川眉山县三苏祠,是纪念北宋着名的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三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将故宅扩建为祠,后清代多次重建增修。张爱萍集苏轼诗句题联:

长江绕廓知鱼美;小轩临水为花开。

浙江是张爱萍战斗过的地方,他曾成功地在此指挥过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海陆空立体战役——解放一江山岛。在当年的战地椒江市,有一座戚继光纪念馆,大门两侧抱柱上有将军书写的楹联:

拨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

英雄赞英雄,古今两将军的功绩和英明将与江河日月共存。

杭州西泠印社创建于1913年,是我国研究金石书画的着名学术团体。在庆祝建社八十周年之际,张爱萍致贺题联:

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

江苏盐城便仓乡枯枝牡丹园已有七百多年的建园历史,素以奇、特、怪、灵的枯枝牡丹而名噪乡里,张爱萍应邀欣然命笔题联:

海水三千丈;牡丹七百年。

1982年元旦,自辛亥革命后一直关闭着的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开放了。张爱萍为“谐趣园瞩新楼”嵌名叠字联,工巧浑成,妙语双关,言近旨远,谐中见新。联云:

谐趣园中相谐趣;瞩新楼上更瞩新。

安徽宿县的大泽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祥地。

1985年,大泽乡陈胜吴广雕像落成,张爱萍题联:

义旗动天地;丰碑昭日月。

值得一提的是,将军书法英气勃发,酣畅淋漓,结体茂密,态势飞动,如山呼海啸而连绵不断,似缠绕游丝而收放自如,深受人们的喜爱,也为他的作品锦上添花,增色不少。

鲁迅集句续句联

位于北京阜成门内的鲁迅故居,有一副鲁迅先生题书的集句联:

望崦嵫而勿追;恐赶鹅之先鸣。

联语出自屈原诗《离骚》。“崦嵫”,神话中太阳落山之处。

上联原句大意为:勿使太阳过早落山。“赶鹅”,杜鹃鸟,暮春即啼叫,夏至时叫得最盛,时值落花时节。下联原句大意为:唯恐听到鹈鹅早鸣。鲁迅集句成联,借此自勉勿虚度光阴。

鲁迅先生还有一副赠友人集句联:

一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摘录清人阿瓦琴的句子集成的这副对联,是书赠给瞿秋白的。上联把瞿秋白称为“知己”,并表示在自己的一生中,突瞿秋白为知己,是人生的欣慰和满足。下联的“同怀”,原为同胞兄弟的意思,这里用以作志同道合的挚友的代称。鲁迅先生发出人生的感叹: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彼此当以朋友相待。

瞿秋白和鲁迅,在译述和杂文写作方面有广泛的文字之交,在共同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中,在相互支持并肩战斗中结成了生死之交。鲁迅先生赠瞿秋白联,诚如其三弟周建人先生所说,代表了两个人的共同心愿。

1935年春,瞿秋白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鲁迅先生心急如焚,上下奔走,多方营救,同年6月瞿秋白被蒋介石密令杀害,鲁迅极为悲痛,为难得的人生知己撰送一副挽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鲁迅先生还抱病为瞿秋白编校遗着《海上述林》,为亡友留下永久的纪念。

1926年3月18日,北京群众集会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遭到段祺瑞政府的血腥镇压。鲁迅先生极为愤慨,除连续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杂文外,还连续撰作了两副挽联。其一是为参加中共北京地下党组织的追悼会挽“三·一八烈士”联:

死的就算罢了?

活着又该怎样?

上联直指反动当局,烈士的鲜血不能白流,血债须用血来偿还:

下联启发活着的人们绝不能善罢甘休,坐以待毙,要团结起来,为救国救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

同年3月23日,鲁迅先生参加北大等三所院校组织的追悼会,又撰送一副挽联;死的就算罢了,何须萦怀留念,慈母依闾幼儿在抱:

活着又该怎样,无非多经几次,枪声惊耳弹雨淋头。

第二副挽联是第一副挽联的续句联,融入了第一副挽联的联句和联意,着重强调环境虽然恶劣,但革命志士要不怕流血牺牲,艰苦卓绝地斗争。

孙中山对联辑录

孙中山先生是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小时候一家七口挤在一问茅屋里,靠租种二亩半田度日。后来他大哥孙眉飘洋过海挣了点钱,家里盖起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1892年孙中山为小楼题写门联:

一椽所得;五桂安居。

“一椽”,指旧居,言极小,大概语出朱熹的诗句“无处堪投迹,空山寄一椽”。“五桂”,指新居所依傍的五桂山。上联言老屋的窄小,家境的贫困:下联言改建楼房,“安居”乐业的欣喜。

孙中山从十二岁开始,相继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读书,他曾撰联励志读书救国: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孙中山不仅面壁读书,尤注重社会实践。一次考察途经武昌总督署,他递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名片。湖广总督张之洞让门官递出纸条,上写:

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安敢称兄弟?

孙中山看了付之一笑,随手添了对句: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张之洞佩服这位年轻人的才气和傲骨,即命打开中门迎客。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成立中华民国,他当选临时大总统。不久,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辞职后,革命意志毫不动摇,撰写了一副极有影响的名联: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联语还用“天下为公”作横批,立意更深。

1912年孙中山到太原视察,游览文瀛湖时,化用北宋韩琦诗句“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撰写一副对联:

莫嫌老圃秋容淡;最爱黄花晚节香。

1918年春,孙中山到广东梅县淞口视察,为老同盟会员谢逸樵的“爱春楼”题联:

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弟子;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本书共八部分,叙述了古代体育习俗的形成、军事色彩浓厚的春秋战国体育习俗、粗具规模的两汉体育习俗、大起大落的两晋南北朝的体育习俗等内容。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

    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
  • 崇尚科学(上)

    崇尚科学(上)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本书作者在毕生研究农史的基础上以文化漫谈的形式写成了此书,内容包括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稻作、丝绸、茶叶、水产等诸方面的发展历史。作者以写实又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的回顾,同时以学者的人文情怀对现代科技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现状表现出怀疑与忧患。
热门推荐
  • 八年的青春

    八年的青春

    课桌上的纸条,写的是爱,更写的是青春。一个男孩子为你打架,不喜欢的家长会,这些,都定格着我们的懵懂。八年的青春,都被一颗毒药侵蚀了...
  • 我是妖精我怕谁:妖骨毒妃

    我是妖精我怕谁:妖骨毒妃

    她是逆来顺受的卑贱婢女,替小姐代嫁,半路被劫,落在一个冷面冷心的人手里,无尽的折磨欺辱,她都不温不火逆来顺受。本想与世无争,便能保全自己,哪知仍然逃不过阴谋暗算,被人下毒丢下悬崖。三年后,浴火重生,她是魅惑天下的鸾凤国圣姑,艳绝天下,貌绝古今。凌野醉,我要让你为我神魂颠倒,更要让你家破人亡。
  • 准圣归来

    准圣归来

    作为人教二弟子,圣人之下第一人,经历天地破碎,我只愿看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做一平凡快乐的小农民!
  • 天空之城爱的围城

    天空之城爱的围城

    爱情是一座围城,城内的人无不饱受泪水的洗礼渐渐地对爱情麻木,幻想回到单身的没有牵绊的日子;城外的人又对爱情充满幻想,渴望有另一半陪伴,安慰,分享的日子。爱情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但是最终的回忆一定美好·难忘。因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寻找一份爱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爸爸你去哪儿了

    爸爸你去哪儿了

    有时候,你无法想象一个女孩的内心有多么强大!
  • 电灯泡不想谈恋爱

    电灯泡不想谈恋爱

    “我不想再三人行了!”白鹿恨恨地咬了一口雪媚娘。世界上有一种人,她们仿佛和爱情隔缘,但往往身边的人全都成双成对,于是她们走到哪就自动携带3000?瓦数。万万没想到的当个电灯泡也能有桃花运,但是我不行我不干别搞我!难道不能有哥们样的纯洁…爱情吗?轻松搞笑类小说,现实反套路,快快快躺着进来哈哈哈哈男强女强,女主掌握单身必备多种才艺,和她相处处处是惊喜。从校园到社会,爽甜嗨。
  • 厚黑学

    厚黑学

    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哈佛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关键不在于它传授给学子们多少知识和智慧,而在于它教授给人非凡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和方式是能锻炼出来的。《哈佛学生最爱玩的逻辑思维游戏(精选版)》精选了哈佛学生历年来最热衷的逻辑思维游戏,这些题目不仅设置巧妙,提供了快速拓宽思维广度、挖掘逻辑潜能的方法,而且绝对好玩,让你越玩越有趣!越玩越入迷!越玩越聪明!
  • 韩娱之偶然相遇

    韩娱之偶然相遇

    退役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涉足娱乐圈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当铁骨与柔情相遇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 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

    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

    孙中山先生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近代以来,为了寻求民族振兴之路,为了融入世界潮流,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曾经力主洋务救国,郑观应、唐廷枢、张謇曾经依靠实业救国,容闳曾经推行教育救国,康有为、梁启超曾经追求立宪救国,宋教仁、黄兴曾经希冀议会救国。最终,孙中山将中华民族引上了一条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并重的现代化之路。百余年来,实现现代化是华夏儿女孜孜以求的伟大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轴。其间不断探索、反复实验,经历了说不尽的挫折与磨砺,直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终于驶入了通往现代化的正确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