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编辑,你们报社是不是在开发区商务大厦呀!”
周五早上八点刚过,我刚在办公室坐定,正准备整理一下当天副刊笔会的发言稿,与会的作者就打来了电话。我们单位早搬到区办证中心对面的这栋楼办公了呢,我赶紧给对方解释。
想到过一会儿就要进行的会议,我将思绪继续投入到这次笔会的准备中。可没隔多久,门外就传来了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我是中华纸业的小张。”来人自我介绍道。
住在宁波的张同学来得这么早啊,我们会议通知的是九点到会,这个美眉八点过一刻就到了,真让我意外。“我坐789路公交车来的,担心路上堵车,所以特地赶了早班车。”小张见我有些诧异,继续解释。
看到这客人都来了,作为东道主的我赶紧收拾一下手头的工作,前往会议室布置会场。平常,从我们会议室到办公室的路程按照我优雅踱步的方式,来回十来分钟总要有的吧。可今天不行,我是一路小跑过去拿水果、装盘,然后又一路小跑拿茶叶、水瓶,我以前都没有发现,原来我的身手还可以如此矫健呢!正当我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三菱化学的贺同学打来电话,问我哪里可以加到油,我说你先来开会,会后我带你去加油。
大概八点四十分左右,与会的作者陆陆续续到齐了。
今天的会议是导刊副刊与企业文学爱好者的一次座谈交流。到年底了,各个单位的事情都很多,部门领导周二提议开这个笔会,由于时间匆忙,我没有来得及给各个单位发邀请函,就凭我的一通电话,他们都能在周五准时参加会议,这让我很感动。还有的作者是听说有这种学习交流的机会,主动要求过来的。我觉得,这不仅是对我们单位开展工作的支持,他们的心底还秉承着一种文学爱好的情结吧!
会议的签到表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平常,我与这些作者的交流多在电话中,有些人在提笔前,会问我这个话题是否适合我们导刊的定位;更多的是他们投稿过来时,我会告诉他们进一步修改添加内容,让文章更有可读性。这其中的有些人我也是第一次见面,我见得更多的是各个企业的内刊编辑。正因为如此,当我见到宁波钢铁的王姐、邱姐时,知道了自己的疏忽。我一直都习惯在电话中直呼其名,这次见面才发现她们比我年长,有些失礼了。
大家的自我介绍让会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宝新不锈钢的林同学说,是我们的报纸让他取得了“明星”效应。小林当时在导刊发表了一篇《有一种心态叫放下》的文章,后来宝钢集团董事长到宁波来时,在飞机上看到了该文,为宝新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感到由衷的高兴,特地把我们的报纸带回了宝钢,供员工们学习。现在,林同学在宝新也主要从事营销策划文案工作了。海天塑机的王同学也提到,当他在我们报纸上发表了文章后,在单位一度成了“风云人物”,后来的工作也逐步转为企业文化信息方面。
这些都是无心插柳的结果,可这正应验了一句话:机遇不会垂青于无准备的头脑。接下来,由副刊部主任进行业务指导。可能在场的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其实一次企业包车送员工回家的举动,一次年底迎春晚会的活动,一次加班工作……诸如此类的工作场景,都有许多的写作素材可以挖掘。当部门主任讲到文章要以细节说话时,我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们仿佛看见了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父亲的背影。
会场里,大家都在认真地倾听部门主任的讲解,看到企业的这些文学爱好者在专注地做着笔记,我的思绪飘飞到了去各个企业走访时的画面:万华化学的办公大楼前,金鱼在水池里嬉戏,树上的鸽笼里鸽子正在觅食;珈多利推行“弟子规”教育,每周,董事长会带着员工们跑步健身;亚乐克的工会主席在孩子一岁时,为了加强日语学习和熟悉工作业务,她有一年的时间都住在公司的宿舍里,孩子病了,她却因工作走不开,只有在心里默念:孩子,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都要坚持……
在会议进行的间隙,不时地有同事路过致意,投来冬日里温暖的一瞥。还有同事知道我们副刊部门人手少,特地问我是否需要帮忙,让我感觉到,这虽然是我们副刊部门的一次座谈会,在编辑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每个成员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扶持和家庭成员间的帮助。而我们今天的与会人员,他们多是各个企业的中坚力量,从事着市场销售、企业管理、文化宣传、总经理秘书等职位,这次各个单位不仅准假让他们过来开会,有些单位还专门派车送他们过来。在寒冷的季节,这些力量和支撑凝结成了冬日里温暖的记忆。
会议结束后,一些与会作者加入了我们的企业文学QQ群,跟一些老作者交流创作的心得体会。有的作者打电话过来,谈起自己的一些写作思路。宁波钢铁的覃同学说,自己去年生了一场大病,他结合钢厂的工作经历联系到钢铁般的意志;王姐想到了窗前的白杨树和自己办公室的场景,物流公司的秘书节假日要去现场值班,也打算把这段特别的经历记录下来;申洲针织的郑同学出手最为快捷,他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已经将当天的会议感受写了下来。我感动于他们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借用雪莱的诗歌: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相信,这个冬季,温暖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