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弥补自己的过失;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远不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哑巴给予暖的,我并不具备。”这是由莫言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中的对白,镜头下,暖迈着一瘸一拐的腿渐渐远去了,带给我们的是一丝丝褪不去哀愁的暖意。
《白狗秋千架》讲述的是一个男人井河的初恋故事,也是一个男人的十年回乡之旅。因为那个秋千架的疲惫,让暖瘸了腿,也因此让井河背负了一生的承诺:考上大学把暖接出去。十年了,家乡没有太大的变化,每条路都还在原来的地方等他,可井河一次也没有回来。“我慢慢习惯了城市生活,也有了很多我以为重要的东西,它影响着我对暖的想法,也使我无心顾及暖的等待。现实的环境改变了我,让她经历了一次没有结果的等待。”
爱情的秋千架,也是命运的秋千架,井河的所有记忆都在重逢暖儿的那个瞬间开启。这么多年,他不敢回乡,“我怕见到她,更怕见不到她。”在那个叫井河的男人眼里,他的初恋情人暖儿,一低头,一莞尔,美不可方物。而经受了风霜的暖儿,让井河千般疼惜都付予无言的感伤——十年的等待,给不了的承诺就不要说出口。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许多偶然性因素改变的,暖是这样,而井河的寻乡之旅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坚韧和质朴。一次次等待的落空,泯灭不了心底那份纯真的爱,良心的救赎和回归,正是《白狗秋千架》所要赋予的真正内涵。看完《暖》,我的心里就像经历了一场江南的春雨,温情、细腻、感伤,却不丧失对于人生的希望。
如果说,《白狗秋千架》讲述的是凄美的爱情的话,那么莫言的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带来的则是一段人间真情。
电影《幸福时光》根据莫言的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改编。影片中,老赵是一个平凡的退休工人,他一心想尽快结束自己的光棍生活,在与胖女人的相亲中表现得相当的积极,令他尴尬的是,胖女人与他初次见面就提出要5万块钱作为婚礼的费用。徒弟小傅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利用厂区后面的一个旧公共汽车车厢,使它成为那些恋爱男女约会的场所,并起名为“幸福时光小屋”。
后来,胖女人要老赵将前夫留下的盲女孩安排在“幸福时光小屋”工作。事有不巧,当老赵带盲女“上班”时,旧车厢已被吊在空中。胖女人家已没有盲女的容身之地,老赵只好带盲女回家。为帮盲女恢复生活的信心,老赵和众工友在废弃的工厂里搭建了一个按摩房,一班退休同事假扮成前来按摩的顾客。盲女对这份工作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要请老赵大吃一顿,也想攒够十几万去把自己的眼睛治好。老赵被盲女身上的淳朴所感动,盲女渴望的父爱与老赵盼望家庭的温暖在这段时间里融合在了一起。
老赵的幽默、盲女的纯真、徒弟小傅等人的善良,使影片充满着浓浓温情,正是这种质朴的生活情怀使得老赵得到了一种幸福。因此,这也是一段付出爱,收获感动与温暖的幸福时光。有时候,幸福其实很简单,伸一把手、拉一把别人,就是幸福。在电影《幸福时光》中,穷愁与苦难之时,飞扬着的是一曲人性至美的赞歌,也使我们能够更真实地在幸福的时光中徜徉。
阅读莫言的长篇小说《蛙》时,我一次次被“姑姑”的敬业之情打动。《蛙》曾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这部小说有许多吸引人的亮点,从情节的安排上,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因此,这种书信和剧本糅合为一体的文本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拓宽了小说的艺术表现空间。
同时,小说在人物构思方面也很巧妙,譬如陈耳、陈眉等人物的命名,就显得别具一格。作者在一开头就提出,“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诚如瑞典文学院对莫言的颁奖词所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如此将姑姑的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而最让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对于主人公姑姑的形象描述。姑姑是高度符号化了的“时代英雄”,她给新生婴儿接生,又将超生的孕妇流产。这个叫万心的姑姑,她一生没有生育,退休不再搞计生工作后,选择了捏泥娃娃。她想着那些栩栩如生的泥娃娃会在来世投生在现实世界中,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犯下的罪孽做些补偿。姑姑追求人生至善的理想,可生命之痛、人性之痛,却也在姑姑的忏悔中逐一展现。对生命的悲悯、敬畏以及救赎,贯穿在文章的整个篇幅,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描述了一段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丰乳肥臀》是莫言的一部代表作品,小说全书五十多万字,描写了一位中国北方农村妇女,在艰难困苦的情形下,如何拉扯大九个孩子的故事。
可以说,该小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大书,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改革开放之后。书中的母亲上官鲁氏,和瑞典人马洛亚牧师生下了上官金童,和其他人生下了其他姐妹。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发生了枝枝蔓蔓的联系。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消解苦难的现实:饥饿、病痛、颠沛流离、痛失自己的儿女。一次次的苦难,让母亲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小说中,上官鲁氏嫁给了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男人,在受尽婆婆和丈夫对她实施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之后,她大胆果敢地选择了一个个男人借种生子。这个具有地母一样旺盛生命力的女人,一生受尽苦难,然而忍辱负重,养育自己的儿孙。上官鲁氏是善良的,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她维护着自己的九个儿女,还相继照料沙枣花、司马粮、鲁胜利、大哑、小哑、鹦鹉韩;她也是坚强的,在那样漫长的恶劣环境里,一次又一次挺过来了。在动乱的年代,没有任何力量摧毁她的母爱。百年来,母亲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操持一切,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
博大的母爱,可谓全书的终极核心。在饥荒年代,母亲托人找活干,还创造性地把胃当成了偷粮食的口袋。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她所操守的是宽容与人性,反对的是暴力和虚伪。动荡历史中,女人韧性的生命力和宽博的母爱情怀,对每个孩子的爱是均等的,没有理由、没有区分,读完之后让人备感温暖。
亲情、友情、爱情乃至人间真情,是莫言小说蕴含的人性情怀。透过这些或温暖感人,或痛彻心扉的场景,我们感受到的是对生命的追问和体悟。香港《大公报》撰文称,莫言的写作一直是当代中国的重要象征之一。他从故乡的原始经验出发,抵达的是国人精神世界的隐秘腹地。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于他本人和中国文学而言都是一件大喜事。我们期待,莫言构筑的这个叫高密乡村的文学世界,将会和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一样,成为无数读者的精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