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称无症状性心力衰竭(asymptomaticheartfailure),多见于主要影响心室松弛性能高血压病和顺应性能如限制型心肌病等疾病,是显性心力衰竭的前期阶段。如能及时有效治疗,预后较好。
(二)显性心力衰竭(manifestedheartfailure)
或称有症状性心力衰竭(symptomaticheartfailure)。是各种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失代偿期,是隐性心力衰竭的显性阶段。如能及时处理,部分病人可转变为隐性心力衰竭。
二、按身体休止时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分类
(一)静息性心力衰竭(restingheartfailure)
指身体在休止状态下就出现的心力衰竭,提示心脏功能受损明显,多为重度或极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二)负荷性心力衰竭(load-inducedheartfailure)
指身体在休止时不出现,而只有在负荷状态下才观察到的心力衰竭,此时心脏功能多处于代偿阶段或受损程度尚轻,多为早期或轻度心力衰竭患者。
三、按心力衰竭发展的进程分类
(一)急性心力衰竭(acuteheartfailure)
病情进展迅速,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心脏功能往往来不及代偿。多见于心肌急性弥漫性损害;急性心脏排血或充盈受阻;急性心脏负荷容量增加;严重心率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恶化。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晕厥及心脏骤停等,是需要临床医师实施紧急救治的急重症。
(二)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
病情进展缓慢,往往经过两个阶段:代偿期:心脏通过动用各种代偿机制使心输出量尚能满足或基本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病人可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失代偿期:经历代偿期后,即使动用了各种代偿机制,心输出量也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此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四、按心力衰竭的程度分类
(一)轻度
在休息或轻体力活动情况下,心脏功能可完全代偿,不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与体征。
(二)中度
在一般体力活动时,出现心功能代偿不全的症状,如心慌、气短;同时可出现水肿、肝大、肺部啰音等体征。休息后好转。
(三)重度
即使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也可出现上述症状与体征,尚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另外,还可根据患者心功能代偿情况和能胜任多大体力活动将心功能分为四级,心力衰竭分度与心功能分级的大致关系是,轻度相当于心功能二级,中度相当于心功能三级,重度相当于心功能四级。
五、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分类
(一)左心衰竭(leftheartfailure)
分为左房衰竭(leftatrialfailure)与左室衰竭(leftventriclefailure)。
1.左房衰竭:单纯左房衰竭比较少见。因心房肌肉壁薄,有一定的可扩张性,且左房每次在左室舒张末期射入左室的血量仅占整个心动周期中从左房流入左室总血量的20%-30%,即使存在单纯的左房衰竭,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左房衰竭可与左室衰竭合并存在,并能诱发或加重左室衰竭。
2.左室衰竭:心力衰竭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主要原因是左室受损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或左室负荷过重如高血压病、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临床上除了组织供血不足外,主要表现为急慢性肺淤血或肺水肿。
(二)右心衰竭(righthearfailure)
也可分为右房衰竭(rightatrialfailure)与右室衰竭(rightventriclefailure)。
1.右房衰竭:单纯右房衰竭同样比较少见,其对右室功能影响也比较小,但亦可诱发或加重右室衰竭。
2.右室衰竭:单纯右室衰竭多见于肺部疾病所致的肺动脉压力增高或肺动脉瓣病变或某些由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所致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或右室心肌病、右室梗死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等。小儿心力衰竭也多为右室衰竭。右室衰竭还可继发于左心衰竭,因长期的左心功能不全可使肺循环压力升高,右室负荷加重,并最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其临床表现主要是体循环淤血。
(三)全心衰竭(bilateralheartfailure)
即左心衰竭与右心衰竭的合并存在,亦称双侧心力衰竭。这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心力衰竭。左心衰竭与右心衰竭可同时发生,如急慢性弥漫性心肌炎、累及左右室的广泛心肌梗死;也可先后发生,如左心衰竭时肺循环淤血、压力升高,最终可导致右心衰竭;右心衰竭时一方面因体循环淤血,压力上升,同时右心输出量减少也可影响左室功能,并发左心衰竭。因此,临床上所见到的心力衰竭常常是全心衰竭。
六、按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的高低分类
(一)高心输出量心力衰竭(highcardiacoutputfailure)
主要指因静脉回流过多、心脏舒张期充盈过度,心输出量也相应增高,且心脏不能应付增加的静脉回流量所发生的心力衰竭。因此时心输出量高于正常人的心输出量,故把这种心力衰竭称为高心输出量心力衰竭。主要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贫血、妊娠、脚气病或动-静脉瘘等。如果心脏能应付增加的静脉回流量,可不发生心力衰竭,此称为高排量状态或称高动力性循环。
(二)低心输出量心力衰竭(lowcardiacoutputfailure)
是指心输出量在休息时低于或接近正常,但在活动后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绝大部分心脏病如冠心病、心瓣膜病、高血压病、心包疾患、先心病等所致的心力衰竭均属于这一类。
七、根据高能磷酸盐(特别是磷酸肌酸)含量分类
(一)缺乏性心力衰竭(energy-lackingheartfailure)
由于能量供给减少(缺氧、代谢毒素等)而使磷酸肌酸的再合成受到障碍,后者可使心肌收缩蛋白能量供给减少,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同时也可影响心脏舒张功能。
(二)利用性心力衰竭(energy-disutilizingheartfailure)
是由于各种因素使心脏电-机械耦联激活不足而不能利用能量的心力衰竭,见于钙拮抗剂过量、局部麻醉药中毒及使用戊巴比妥盐等。这种心力衰竭形式往往有较高的高能磷酸盐组织水平。
儿茶酚胺、强心甙等激活电-机械耦联的因素在利用性心力衰竭可使心肌收缩性正常化,而对缺乏性心力衰竭反而使其恶化,此时必须通过减轻心脏负荷节约能量来达到治疗目的。
八、按心力衰竭时心肌机械性能改变分类
(一)收缩性心力衰竭(systolicheartfailure)
主要指因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心脏射血不足所致的心力衰竭。临床上大部分心脏疾病所致的心力衰竭均以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收缩性心力衰竭在所有心力衰竭中大约占70%。
(二)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heartfailure)
主要指因心肌舒张功能异常,心室在舒张期充盈不足或(和)障碍所致的心力衰竭。影响心室松弛性能的疾病如高血压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影响心室顺应性能的疾病如心肌淀粉样变性、限制型心肌病等均可导致舒张性心力衰竭。据报道,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在所有心力衰竭中大约占30%。
(三)混合性心力衰竭(mixedheartfailure)
是指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并存共同导致的心力衰竭。应该说,临床上所见的心力衰竭大都为混合性心力衰竭,只是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程度在混合性心力衰竭中的轻重有所不同,尤其是所谓单纯的收缩性心力衰竭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舒张功能障碍。因此,临床上很难区分是单纯收缩性或是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
上述八种分类方法各自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心力衰竭的某些特征,但没有一种分类法能够完全或基本表达心力衰竭的所有临床特征。在这些分类法中,根据心输出量的高低、休止时是否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以及根据所含高能磷酸盐含量多少的分类法临床上已渐少用或不用;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和预防意识的增强,近年提出了隐性(无症状性)心力衰竭这一概念,以别于有临床症状的心力衰竭,但这种分类法在实际诊疗中并未被广泛使用,可能与接受正规治疗的病人大都为显性心力衰竭有关;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意义受到高度重视后,近年人们又提出了按心脏机械性能改变的分类法,它从某种意义上直接地反映了心力衰竭发病的本质,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但由于很难严格区分是收缩性或是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上也较少应用。因此,实际应用比较多的还是其中三种分类法的相互结合,如“急性重度左心衰竭”即确切反映了心力衰竭发病的快慢、病情的程度和发生的部位。相信将来会有更科学、合理、全面的分类法指导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