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联大是抗战的产物,它是因抗战而产生,随抗战而发展,为抗战而服务的。因此,它的一切设施都是以抗战的需要为根据,以抗战的胜利为目标的。但这并不是说,他的任务,就只限于支持抗战,在抗战胜利以后,它就可以自动地解散了。不,决不是的。它在抗战之中和抗战胜利以后,都要担负起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任务。
摘自江隆基《在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旗帜下前进》(1941年)《江隆基教育论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页
而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基本环节,就是消灭文盲和培养知识干部,这是边区教育多年以来的努力方向,但至今仍未彻底解决,今后仍需以巨大的努力,作长期的打算,才能完成这两项历史任务。
摘自江隆基《边区教育的回顾与前瞻》(1948年)《江隆基教育论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0—31页
今后的任务就在于:在不妨碍生产和服务于生产的条件下,开展卫生、教育、报纸、文艺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在五年至十年之内,坚决消灭严重的人畜死亡现象与男子四十岁以下、妇女三十五岁以下的文盲,普及卫生习惯,普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消灭封建迷信在群众文化生活当中的优势。
摘自李鼎铭《文教工作的方向》(1944年)《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7页
我们要提高党的干部的理论水平,使各方面比较负责的干部具有或多少具有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一定要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办马列学院的目的。马列学院办起来,就是要使一些负责干部有时间、有机会学到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或多或少具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再回到工作中去,把工作做得更好。
摘自刘少奇《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1948年)《刘少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0页
中国国民文化与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就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与新教育。
摘自徐特立《在教师节谈新民主主义教育》(1949年)《徐特立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27页
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就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反对旧的,另一方面是发展新的。这就是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文化。
摘自周恩来《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教育》(1949年)《周恩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
今天中国的教育工作,要把专为广大群众而设的文化教育列为第一位,以充实群众的智慧,而加强他们运用政权的能力。这项工作务必迅速完成。
摘自林砺儒《在社会转形期中教育的任务是甚么?》(1949年)《林砺儒教育文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页
我们的教育就该配合这争取工业化的运动而进行。既然是争取,教育就不该只提供些生产技术,而必须训练现代的集体生产的习惯,启发新的智慧,新的思想,而破除旧日落后的个人生产的陋习。换句话说,要培养大批有身手而又有革命头脑的生产者。
摘自林砺儒《在社会转形期中教育的任务是甚么?》(1949年)《林砺儒教育文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9页
(第三节)教育的方针
顾关于教育方针者殊寡,辄先述鄙见以为喤引,幸海内教育家是正之。
……夫军国民教育者,与社会主义僢驰,在他国已有道消之兆。然在我国则强邻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则如所谓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者。
虽然,今之世界所恃以竞争者,不仅在武力,而尤在财力。且武力之半,亦由财力而孳乳。于是有第二之隶属政治者,曰实利主义之教育,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
是二者,所谓强兵富国之主义也。顾兵可强也,然或溢而为私斗,为侵略则奈何?国可富也,然或不免知欺愚,强欺弱,而演贫富悬绝,资本家与劳动家血战之惨剧,则奈何?曰教之以公民道德。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揭者,曰自由、平等、亲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
……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而惟时时悬一无方体无始终之世界观为鹄。如是之教育,吾无以名之,名之曰世界观教育。
虽然,世界观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且其与现象世界之关系,又非可以枯槁单简之言说袭而取之也。然则何道之由?曰美感之教育。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达到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五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三者,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吾国古代之道德教育,则间有兼涉世界观者,当分别论之。)世界观、美育主义二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
……
以心理学各方面衡之,军国民主义毗于意志;实利主义毗于知识;德育兼意志情感二方面;美育毗于情感;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以教育界之分言三育者衡之,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以教育家之方法衡之,军国民主义,世界观,美育,皆为形式主义;实利主义为实质主义;德育则二者兼之。
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
摘自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1912年)《蔡元培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6页
今之教育,倘不以尊重职业为方针,不独为俗见所非,亦经世家所不取。盖个人以此失其独立自营之美德,社会经济以此陷于不克自存之悲境也。
摘自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5页
今后教育当(一)尚实(勿虚);(二)尚理想(勿妄);(三)按科学法教之作事,即凡作一事,当先研究,后计划,然后执行,最后则批评之,以见短长;(四)当利用物质,利用科学。去岁大水物质害人,而人不能于事前制之,学科学当学其用法,如观察、试验、公式等,而其原理之价值甚有限;(五)当学组织。先时专制时代,“二人偶语弃市”,而如今人批评毫无实验,发不负责任的苟言,不知事理的难易,又是过当;(六)当学社会科学,即打破旧家族制度,而成国家。
摘自张伯苓《访美感想》(1919年)《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2页
中国最需要之人才系建设者乎,抑破坏者乎?现在中国现状一部分需破坏,一部分需建设。于是本校训练之方针,乃专注意此两种人才所必具之基本性质,约言之可得三种:其一曰,志大而正;其二曰,具胜困难与试诱之毅力;其三,为永远进取之精神。此外尚有一种物质,曰创造的精神,其重要尤巨。然此种特质只能于少数特才者见之,殊不能知其三者之希望于每人也。
摘自张伯苓《当前的时局及南开的训练方针》(1924年)《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25页
南开学校为实现教育救国之目的,对于学生训练方针,特注意下列五点:
一曰,重视体育。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国民体魄衰弱,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落,服务年龄短促。原因固属多端,要以国人不重体育为其主要原因。南开学校自成立以来,即以重视体育,为国人倡,以期个个学生有坚强之体魄,及健全之精神。……
二曰,提倡科学。我国科学不发达,物质文明远不如人。故苓当办学之初,即竭力提倡科学。其目的在开通民智,破除迷信,藉以引起国人对于科学研究之兴趣,促进物质文明之发达。……
三曰,团体组织。国人团结力薄弱,精神涣散,原因在不能合作,与无组织能力。因此学校对于学生课外组织,团体活动,无不协力赞助,切实倡导,使学生多有练习做事参加活动之机会。
四曰,道德训练。教育为改造个人之工具。但教育范围,绝不可限于书本教育,知识教育,而应特别注重于人格教育,道德教育。……
五曰,培养救国力量。南开学校系受外侮刺激而产生,故教育目的,旨在雪耻图存;训练方法,重在读书救国。关于国际形势,世界大事及中国积弱之由,与夫所以救济之方,时对学生剀切训话,藉以灌输民族意识,及增强国家观念。……
上述五项训练,一以“公能”二字为依归。目的在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众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故本校成立之初,即揭橥“公能”二义,作为校训。惟“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惟“能”故能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公服务之能力。此五项基本训练,以“公能”校训为指导原则。而“公能”校训,必赖此基本训练,方得实现。分之为五项训练,合之则“公能”二义。允公允能,足以治民族之大病,造建国之人才。四十年来,我南开学校之训练,目标一贯,方法一致。根据教育理想,制定训练方案,彻底实施,认真推行,深信必能实现预期之效果,收到良好之成绩也。
摘自张伯苓《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1944年)《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44—247页
故今后教育的方针,应养成中国社会改进上适用的人才为主;这种人才必须为明白国家现状,能忍受苦痛,且肯为中国民众的利益及青年们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的。我们要反对禁止活动,束缚个性的专制教育,但更要反对因循苟且,任情纵欲的“自由教育”!
摘自杨贤江《中学训育问题的研究》(1925年)《杨贤江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25—226页
苏维埃政府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以共产主义的教育来教育群众。苏维埃是新的社会的建设者、组织者。为要执行这个任务起见,必须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从自己的队伍中造就出许多熟知建设的新的社会的、文化、科学、技术及艺术的人材。把学习与劳动相联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把宗教权与教育和学校分离,禁止任何宗教干予教育和学校。把数千年统治于教育和学校的孔教废止。苏维埃的教育的基本原则就在这里。
摘自何凯丰《全苏教育建设大会何凯丰同志的报告》(1933年)《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2页
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摘自毛泽东《苏维埃区域的文化教育》(1934年)《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15页
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者,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缺一的,抗大的职员、教员、学生,都是根据这三者去进行教育与从事学习的。
摘自毛泽东《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1939年)《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36页
什么是鲁艺的新的教育方针?……
……就是:“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与立场,在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历史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文艺理论与实际,训练适合今天抗战需要的大批艺术干部,团结与培养新时代的艺术人材,使鲁艺成为实现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
摘自罗迈《鲁艺的教育方针与怎样实施教育方针》(1939年)《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67页
根据我们已有的工作基础,随着目前抗战形势的发展与总的政治任务的规定,今后的抗大应当在更加困难的情形之下,大大改善与提高自己的工作;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民族解放的事业,坚持而有计划地执行党所给予的教育干部、培养干部以及提高干部的任务,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抗日战争中各方面的领导骨干来,去增强党的力量,增强抗日的力量,这便是抗大今后总的工作上的方针。
摘自罗瑞卿《抗大工作的检查总结与今后方针》(1939年)《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03页
抗大在抗战教育上,是站在国防的最前线。它正确的教育方针,教育着每个青年与成年,以科学的真理,锻炼着他们的思想意识,以军事的技术教育,锻炼他们军事学识与体格,使他们都成为坚强的干部;为着抗战的胜利和社会的改造,而贡献他们的一切。抗大在教育方针上的成功,是中国新教育的模范。
摘自杨秀峰《抗大五周年纪念献辞》(1941年)《杨秀峰教育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今后努力方向
一、在正规化方针下进一步整顿与发展学校教育。
二、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各部门加强文化建设。
三、深入大众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字,扫除文盲。
四、团结知识分子、文化人士,大量动员他们参加工作。
五、积极开展对敌文化斗争,反对敌伪奴化,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这就是文化教育工作最近、将来的斗争方向。
摘自杨秀峰《实行民主自由的文教政策》(1941年)《杨秀峰教育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为适应华北建设需要,今后还须更进一步地整顿学校教育,首先是端正教育政策,改正教学偏向。其次确立统一的正确的课程学制,纠正漫无学习标准和修业期限的游击作风。编印各级学校教材,以求节实有效地提高学生文化水平。
摘自杨秀峰《整顿学校教育,端正教育政策》(1948年)《杨秀峰教育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
华北大学今天举行成立典礼,我要说一说我们大学的方针和目的。华北大学是一个革命的大学,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产生的大学,它要培养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与建设的干部,为完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
摘自吴玉章《培养革命与建设的干部为完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1948年)《吴玉章文集》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384页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只有这样才符合中国广大民众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全国人民的文化水平,使他们个个都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积极建设者。我们必须培养千万个新中国的建设人才。我们必须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使人民大众从反动思想的影响下完全解脱出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还必须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方法必须使理论与实际一致,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贯彻这一原则。
摘自成仿吾《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的发言》(1949年)《成仿吾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4—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