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97800000018

第18章 保安族特色技术与器物文化(2)

通常,大河家商人第一站到达河州,同河州商队一起出发。走松潘的商队在河州集中,同时出发,所经站口是先到现临夏县铁寨乡的槐树关潘坡根。第二站是南土房,即现夏河县卡家乡,藏语叫“卡家朵”(意为:上卡家)。第三站到达郎亚子山,是个平缓的山坡草原,是夏河上卡家的地界。第四站到达甘南麦吾黄库尔草原,在此休息两天,各路松潘客在这里集中,如河州牛队、宁河(现和政县)牛队、大河家的单马客、夏河回民商队。每10人为一个洼卡(伙食单位),大约60多个洼卡,帐篷扎成大圆圈,集中了约600多人,几千头驮牛和骡马,十分热闹。第五站到达甘南溥拉的古龙沟,休息一天后继续往南走。第六站到达甘南吉仑巴的兰涧沟。第七站进入碌曲县大草滩,即现在的县城所在地,住在洮河边上。第八站到达录曲县境内的丝银滩也叫金银滩。第九站到达录曲县境内的撒木撒贡巴,现在的贡巴乡。第十站进人岷江的发源地,四川境内的郎木寺河滩。第十一站到达热河档坝根岔(藏语:冬窝子),现今那穆乡。缝堂翻越二郎山,沿着沟道走到大水,休息两天。此地为松潘、那瓦的分路口,分为松潘、那瓦两支商队分开走。第十二站,松潘商队到达四川若尔盖境内的阿什其。第十三站到达若尔盖县城郊。第十四站到达卓仓喇嘛的根撒(牧场冬窝子)。第十五站到达沙日滩,曾是当年红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场。第十六站到有红布(部落首领)居住的达班佑草原。第十七站到达四川境内的麦洼亚日撒(牧场夏窝子)。第十八站到达杂卡台(藏语意:草原)。第十九站到达水草茂盛的两河口,放开驮畜吃草,休息两天。第二十站到达四川的绵阳羊场。第二十一站到达黄胜关的川竹寺。第二十二站到达松潘,这里是大的商品集散地。商队成员约定好集合返回的时间后,众洼卡各自进行交易活动。有的去邻近地方找老生意伙伴,有的在松潘街各商号做生意。搬运来的货物销售完毕,回脚的商品采购齐全,通常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3.商队组织

(1)“锅娃”

商队汇合出发时,各地方商人选一个精通藏语、个人本钱大、藏区有朋友的为“锅娃”(藏语意商队队长),河州城和西乡、宁河、大河家保安人各选一个。

(2)锅娃的主要职责

第一,负责商队行走排序,安排商队头帮、中帮、后帮的轮流顺序。三部分中帮最安全,后帮经常有遇到盗贼袭击的危险。因此,每天晚上安排调换商队前、中、后的位置。

第二,联络地方头人。每到一个藏族部落,由他代表商队去联系,送礼品,要求辖区内保护商队安全。费用以“洼卡”为单位摊费用。

第三,召集会议。每天中午饭后,“锅娃”站在营区中间喊:“呆撒乎!”(藏语:开会了),各“洼卡”派一名代表参加会议,“锅娃”总结一天行程中发生的事情,由前哨和后哨汇报路途观察到的情况,处理当天行程中发生的纠纷,如发生抢路、抢买藏民牛羊等。

第四,规定集合时间。到达松潘后,按“洼卡”分头去销售,约定返回的时间。

第五,安排商队安全。每个“洼卡”都推出一名骑好马、有好枪、年轻力壮的人编入哨队,由“锅娃”安排谁在前哨探路,谁在后面断后。前哨叫“杀娃”(藏语意前哨人),后哨叫“索娃”(藏语意后哨人)。

(3)商运及装备

商队运输主要靠驮牛,每头牛备有牛鞍,是在自然成半圆形的青杠桦木前、后鞍头穿一孔,左右两根硬木杆,以下左右各有块鞍板,里有其子,中间用草垫子,外用毡和褐,以防止压伤牛背。驮牛全是犏健牛,分为驮货约100斤小牛、150斤中等牛和200斤头等牛三种。每头驮牛备有拴驮的绳、毛褐单各一条,毛褐单为南龙单子庄所织。

褐子口袋用于装、驮面粉,以麻绳缝口。密封木桶罐用来装清油,由狄道(临洮)的木匠加工。专用木箱驮运散装的瓜子、红枣、粉条、青盐、冰糖、葡萄、瓜干、杏干、核桃等食品,防止进水,由临夏木匠定做。保持商品干燥,箱子的外面用毛毡包裹。木箱装瓷器用品,如藏碗、三炮台茶盖碗等,并用草绳单个包扎。铜锣锅、铜勺子、搪瓷碗也用木箱子装运。用铁皮条加固。

另外,每个“洼卡”带一只藏狗。每个洼卡都有一头专驮灶具的驮牛。锅、碗、瓢、勺、案板、锅支、扣目(手动风箱)、火炼石、引火草绳等,一应俱全,碗放入碗套装进褡裢。

运输牛队有百头驮牛是驮运本家货物,还有百头驮牛是驮他人货物挣运费。每驮货物从河州到松潘的运费是40块银元,100驮货物挣4000块银元。

商队的开支为雇赶牛客12人,每人来回的费用是40块银元。每人配备一匹40块银元的马,一支40块银元的枪,一把保安腰刀,加马料20块银元。每10人一顶帐篷。伙食一般是炒面、白面、羊肉,一般走两站买一只羊。15头牛拴一条档绳上。

(4)主要货品

商队的大宗货物是面粉,主要从河州加工面粉的商号购买。还有瓜子、红枣、粉条、青盐、冰糖、葡萄、瓜干、杏干、核桃等食品,以及皮货、清油、保安腰刀等货物。加工成的羔羊皮来自本地、甘南草原、靖远、平凉、宁夏等地区。这些地方的原皮由临夏和当地贩皮商人运到河州,卖给皮子作坊,加工后再批发。

保安族“鞑子客”、“松潘客”商人每年跑两次到三次不等,他们三五人至十人、二十人结成一伙,以伙食单位组成“洼卡”。商业利润主要投入土地、房屋和高利贷。这类商人的资本,一般是两三百元,最多超不过一千元。有的是本人的,也有借钱经商的。放债的称“放买卖”,跑生意的叫“领东”。“放买卖”的把货物交给“领东”,折合成银元,回来后,“领东”要付50%~100%的利润。这类生意有的可以赚到钱,但也有不少人因本小而亏本破产。

保安族“短脚客”类商人经商资本与能力稍弱,他们从官厅刘家集、河州、兰州、循化等地买一些桃、辣子、蔬菜、面粉、针线用品、铜器、铁器(铲子、斧头、锼头、镰刀、铁锨)等,到附近的藏区(保安、夏河、洮州、拉卜楞等地)去卖,或换些羊毛、皮子、酥油、炒面、山羊等货物,运回销售,主要地点在大河家集和刘家集。马少青编着:《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2页。他们自己没有本钱,多向商人、富户借贷,利息一般是30%~40%。若生意不好,还不了本钱,还要利上加利。他们常因亏本而倾家荡产。这类商人主要是些贫雇农和贫下中农。

(第四节)水磨榨坊

保安族人利用河流水能资源兴建、经营水磨始于13世纪保安故地,止于20世纪70年代,延续了近700年。应用这项与地区同时代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前沿同步的水利机械技术,使祖辈们在没有电力的时代,能就地取材开发水能,用石、木料制造了加工粮、油的水磨机械。利用河流自然落差为动力,引水磨面榨油,建造、经营多处水磨与油榨,解决了基本生活需求。磨渠河水兼农田灌溉,既增加了粮食产量,又美化了家园。

一、保安族故地水磨

保安先民驻居保安地后,在隆务河东西两岸修建水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农业产量。

该处有村名尕撒尔,藏语释为水渠之意。隆务河下游西岸的“果尔”(保安语意:铁匠)滩、古驿站遗址处的果尔滩拱北古墓中,有元代“特尔芒撒亥琼”(保安语意:磨主)古墓一座。据考证推断,墓主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安先民中的水磨主。保安先民约元代就修建了水磨。它方便了当时周围各部族居民的粮油加工,增加了磨主的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元、明时期,水磨已在河州卫辖区大量建造使用。此时期的保安地区先后属河州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河州卫管辖,包括保安地区的河州水磨在西北各地首屈一指。有明代河举人王经在其《水磨赋》中说:“及予宦绩经由之地,北临隆庆,东历漳水、渭源东畔,泾水上游俱有水磨运于水流。予验其气数之盛,制作之优,未有过于河州也。”明嘉靖《河州志·地理志·山川》载:“水磨每一渠有三轮、二轮、一轮者,视水之大小也。州、卫共一千八百有奇。”

在隆务河东岸到撒尔塔大庄、下庄段,还有12处一渠双轮的大型水磨遗址,当年承担着热贡12族及保安四屯农牧民的粮油加工。其中有八盘是“营伍磨”(保安语意:产权属保安堡人),四盘是“德让马吉仓”(保安语意:四个马姓家族)。说明有撒尔塔大庄(现保安下庄以南)和保安堡“营伍仓”保安族屯垦者,利用隆务河的自然落差修建了水磨。据考察,当地人称之为“官磨路”,是保安堡通往河边一条长约3公里的便道,表明其部分产权归清代官方所有,部分归城内的“营伍仓”(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梅坡村人)和“德让马吉仓”所有。

保安语把“特儿忙”(水磨)的加工费叫“达课”,“达课”在元代蒙语中为计算税赋和差役的单位名词。受蒙元管辖的保安族先民兼用蒙古官方语言,保安语曾继承元代税赋单位“达课”称呼磨面加工费,说明早在元代保安族先民就建用“特儿忙”(水磨)。

二、保安族迁居地水磨和油榨

同治年间,保安族迁居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先后利用刘集河水、大墩峡水、甘河滩泉水、马蹄河水修建了“特儿忙”(水磨)和榨油坊。因榨油用料须先磨制后才能榨油,故早先的磨坊和榨油坊同建一处。当年方圆10公里的大部分各族人磨面、榨油都在保安族的水磨和榨坊,按今行政区域分布在吹麻滩西片、关家乡的部分村和柳沟、石塬、刘集全乡、大河家镇一半的村镇。既增加了保安族人的收入,又方便了各兄弟民族的生产生活,强化了各民族的联系交流,促进了大河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保安族聚居区内常年径流河道和泉水上共修建有34盘水磨,其中保安族建有30盘,为立轮磨13盘、平轮磨15盘、榨坊4座。刘集河畔共有水磨18盘,其中16盘(立轮磨2盘)由保安族人修建、经营。

高赵李家的保安族人利用来水量稳定、充足的刘集河,巧用河床的自然落差,在上游左岸利用石家寺泉水修建立轮磨,又从肖家至科脱段开挖引水渠,找出合适的磨窠修建盘水磨,在中游段右岸的王家、高赵家村、尕李家河段开挖引水渠,修建水磨。

利用峡水在大墩峡口右岸,修建2盘立轮磨,分属韩振纲、马忠家。甘河滩的“亥沙班勒亥”(保安语意:黑色泉)下游有单立轮磨、双立轮磨各1盘。“亥沙班勒亥”下游向尾嘴坎子引水,修建有3座立轮磨,1盘属甘河滩保安族人尕胡散(绰号:会勒海),2盘属于安民湾的大汗然穆藏家。

柳沟马蹄河下游袁家段,保安族修建有5盘水磨,其中马蹄河尕胡才尼家有2盘立轮磨,高赵家村藏客马三十六有立轮磨和榨坊各一,其余2盘平轮磨分属斜套马尕奴和袁家韩福祥。

三、榨油坊的构造与使用

(一)榨油坊的构造

榨坊修建在磨房宽敞的一侧,由榨房、油担窝、油担、油担石、榨盘石、油缸、蒸锅、油箍、油包组成,老式榨油设备用杠杆原理榨油。每座榨坊有两套榨油设备工具,轮流作业。

榨房一般为径深约2丈5尺的二至四间土木结构瓦房。其房北墙,约2米厚5米高,全为巨大石块砌成。墙内里侧砌成长l米宽2米的石洞是油担窝,内横放一硬木杆,叫做油担(保安语称“脱松木十栋”),为约长2丈的圆松主干,从末梢起刻有等距离挂油担石横槽,是主要榨油施力设备之一。还有油担石数块(保安语称“脱松达尔够塔什”),类似石锁的凿孔方石块,穿柳条拧制吊环,挂在油担上加压,大小及重量约从100斤到300斤多种不等,常用4块。还有状如石磨盘厚约10厘米的榨盘石,上平面周沿内1厘米处凿一条集流导引的环型槽沟至突出边接油口。其下有砌坑内置固定盛油用缸,油缸砌深约80厘米、直径60厘米。

另有数块约宽10厘米的柳木板拼接的油箍(保安语称“脱松箍”)圈,大小同榨盘,用来固定油盘,防止榨油受压时滑散。榨坊内置用来蒸制磨好的油籽等榨油料的蒸锅,直径约1米的大锅一口,上有开孔柳木板锅盖。盛包榨油料用的油包(保安语称“脱松德松”),须呈放射状铺设,用材为煮熟浸油晾干制加工油绳和麻莲草细绳。

(二)榨油工序

榨油油料常见为油菜籽和胡麻籽,二者榨油工序不同。

油菜籽榨油工序,保安语称“芥子脱松达尔够”。要依次经过磨油料、蒸油料、包油渣、压麻渣出油、上油担结束第一遍榨油,其间还要刮榨边、取麻渣后,还要榨二油重复第一遍榨油程序,完成榨油。

磨油料是晒干簸净杂质的油菜籽,在水磨上磨碾制成榨油料。蒸油料时,先捏油料成小疙瘩封堵住蒸笼笼屉的篦孔,磨制后的油料被均匀地摊铺在笼内,用柴火烧热水锅蒸制至烫手时出笼。接着包油渣(保安族称“麻扎欢勒”),摊铺约15厘米~20厘米厚笼蒸热油籽层于事先铺就在榨盘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麻莲上,再把麻莲收起包制,用最早放在榨盘上、套于榨盘四角木桩的油绳捆扎好,并用油箍套牢。开始榨油(保安语称“脱松达尔”),放下2丈多的油担,重力压制麻渣,至开始出油入油缸。同时需仔细观察麻渣是否平稳,当出现偏离时,打进木楔平衡。还要上油担(保安语称“塔石乃亥尔亥”),仅用油担出油至量变小时,开始上油担增加榨油力。由两人把木杠套在吊环中油担石抬挂油担上。首次上100万,历时增加4块为止,结束第一遍榨油。刮榨边是在麻渣受压时,透过麻莲包和箍边渗出的油籽,用木板刮平取下,属榨主所有,叫“刮榨边”。第一遍榨油净后,卸下油担石,剥去大于油箍的部分,取出油箍,散开油包,从油箍和油包中取出油渣麻渣块。取麻渣(保安语称“麻渣乃阿卜”)。再次经过榨二油(保安语“化尔扬达尔”),把油饼砸碎,放少量开水泡软后又重复第一遍榨油的程序,完成整个榨油任务。

胡麻籽油榨制工序比较简便,保安语称“胡麻脱松达尔够”,把经过晒干、去除杂质的胡麻籽放在水磨上磨细。放在榨盘上扎包,放油担榨油。并据出油状况,逐一增上油担石,直至榨干。

这种古老榨油方式,油菜籽出油率约每百斤40斤左右,胡麻出油率约每百斤40斤左右。所需费用当时榨油的“达课”(保安语意:加工费)为,榨l斗(80斤)油籽,付“达课”2斤半。迈尔苏目·马世仁着:《在“田野”中发现历史:保安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81~194页。

(第五节)“果尔”手工匠

“果尔”手艺是保安族人的传统手工业,“果尔”是保安语,即打制金属器具的人。同上,第247~281页。保安“果尔”打制各种铁具的历史由来已久。源于元代的军事活动,作为被征发到中国“探马赤军”的随军服务工匠,其中的保安族先民,落居在隆务河畔,是他们传承了保安族“果尔”的手工艺。

同类推荐
  • 大众语典谜语(3)

    大众语典谜语(3)

    《大众语典格言》,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为汉语谜语类工具书。
  • 后宫政治(下)

    后宫政治(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老北京胡同与四合院

    老北京胡同与四合院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空间风云

    重生之空间风云

    在这风起云涌的世界上,隐藏着无数能人异士,韩天就是其一,拥有空间的异能让他坐上了高位,却也同样徘徊在死神的周围。一次背叛死亡,重生多年前探究解开秘密之后,本想隐瞒身份走上普通人的生涯,却不想有人的地方就充满着算计。而他空间的特殊异能也让他陷入了各种阴谋当中,无奈只能步步为营继续站在高位之上。
  • 符雕

    符雕

    既然老天让我的人生这么狗血,那我不介意让他再狗血一点
  • 修仙之我是女娲后人

    修仙之我是女娲后人

    不论你是惊艳才绝、天资过人;还是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平庸过人;这些都不过是辅助性的,其正真本质是其本心。是神是佛是魔,都不过是一念之间。大道三千,每一条道都截然不同,最终都殊归同道,走向大道的巅峰。可能最终走到的又有几人?终是抵不过三界诱惑,繁华红尘。保持本心的又有几人?无尽的岁月不光耐得住寂寞,更要坚持不断走向大道的彼岸。大道无情亦有情,陆清凌带着守护神兽小黄及要守护的三叔,在修仙界看过形形色色的修士,能否走出属于自己那独特的一条道?完成女娲族的使命,揭开女娲岛背后毁灭的重重阴谋。看一介弱质女流如何一步步完成为人人膜拜的女帝,登上真仙界的女帝的宝座。[男主由你定]^_^
  • 迦太基之战神重生

    迦太基之战神重生

    【木木出新书了!也是古历史,不过这会是中国的了,书名《商鼎周戈》,希望大家可以来投上一票!】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佣兵,来到灭亡了的迦太基,并成为迦太基人。当他的祖国迦太基被罗马军团毁灭后,他到底怎么重建迦太基呢?怎么打败强大的罗马呢?
  • 创世剑主

    创世剑主

    华夏特种兵穿越武者世界,得到太古至宝混沌剑,练先天本源,从而踏上巅峰,横扫天下!
  • 重生在龙王传说

    重生在龙王传说

    苏冰,一个穿越者,前世是个杀手,在一次刺杀中被反杀,不过老天开眼让他重生在斗罗大陆。今天是苏冰穿越后的第六年,在斗罗大陆上六岁就要觉醒武魂,苏冰也不例外。
  • 少女的家庭风波

    少女的家庭风波

    小安,女,山区少女。在成长的历程中经历了父母离异,亲情背叛,爱情出轨,亲戚中极为隐秘的事情,随着小安的成长不断暴露,最终她会选择如何面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论戏精的职业素养

    论戏精的职业素养

    (快穿)作为顶级戏精,陈景云却好死不死的被个系统砸中脑袋,被迫穿梭在各个世界里,所以,陈景云重操旧业:“哥哥,你不要管我了,你快去安慰姐姐呀”“我好笨哦!我是不是惹姐姐生气了?”“呜呜呜,姐姐真的好厉害,不像我,什么都不会。”(作者非专业绿茶,有任何不妥或不足之处,请指导)
  • 代宋者

    代宋者

    这是一个寻常的故事,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事。北宋末年,天子失德,六贼当道,内忧外患,看柴氏后人如何在这英雄辈出的年代完成复国大业!这也是一个不寻常的故事,讲述一个普通人,受环境的影响,在命运的推动下,慢慢成长,变得成熟,一步步改变历史走向。这是时势造英雄,更是英雄铸就时势!(有人认为宋朝是华夏文明最巅峰的时代,同时也是最憋屈的年代。书会尽量符合宋末的时代背景,希望能带领大家走近宋末,去感受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