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76300000009

第9章 清正廉明

林则徐,福建省福州市人,生于1785年8月30日(清朝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的午夜。

林则徐于1804年秋季考取举人,那时候,林则徐只有二十岁。1805年,林则徐首次背井离乡,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会试不中,又于1809年二度进京会试,又未能如愿,但他并未因此放弃,而是准备参加第三次考试。由于家庭生活拮据,他不得不外出找工作,以维持生计。他开始在厦门海防做书记(即文书),后来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府中抄录文件,受到了张师诚的赏识与教导。在张府,林则徐掌握了大量历史典故及有关兵、刑、礼、乐等方面的知识,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成就突出的官吏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林则徐于1811年第三次进京参加会试,这一次,他列于74名,随后参加殿试,殿试二甲第四名,接着又参加朝考,朝考第五名,被赐进士出身,从此步入仕途。

初入仕途之初,他只是一名地位很低的小京官,俸禄不多,也没有多少权力和公务可做。林则徐厌恶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只和那些有远大抱负的人来往,参加一些诗社,其他时间全部用于读书。他利用京城浩瀚的藏书,潜心学习,一门心思要探求出一些治国救民的办法。

林则徐在处理大事件的时候,总是能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才干。1823年夏天,江苏连降大雨,三十多个州县堤坝被洪水冲毁,庄稼和民房被大量淹没,到处可以看见灾民。由于灾荒,谷贵民病,百姓被饥饿所迫,包围了官府,要求减租减赋,发放赈米。面临这种局势,当地很多官吏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有的闭门谢客,有的则一逃了之,有的主张出兵镇压,林则徐及时写信制止了这些鲁莽的行为。他知道,激愤之中的饥民,有如干柴,倘若出兵镇压,无异于在干柴上浇油,势必会引起真正的火灾,造成武力冲突,甚至引发农民起义,时局有可能会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林则徐使用的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策略,他亲自奔赴灾区,逐一勘查灾情,减缓征赋,并张贴告示,禁止贫民抢劫偷盗。个别地主富豪借灾荒之年囤粮居奇,抗捐抗赋,不肯赈灾救贫,林则徐则采取强制手段,强迫他们捐粮扶贫。对那些借机哄抬米价的粮行、铺户,林则徐出布告规劝他们不得哄抬米价。林则徐分析,富豪们被迫捐出的一点赈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难题,又让人设法向其他地区传播消息:江浙地区,米价高昂,到这里出售粮米,可以赚很多钱。如此一来,很快就招来了川、湖一带的商客来此地贩卖粮米,一举击溃了本地富户的美梦。这些举措,对增加粮食来源,稳定灾区时局,缓和阶级矛盾,都起到了十分显着的效果。

那时,各地水灾频繁,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河渠没有修好。清政府每年都要指派大臣前往各地修理河湖堤坝,却总是没有明显的起色,其根本原因在于:主管河务的官员们趁机为个人发财,把这项任务当作谋私的肥缺,他们关心的是自己能从中克扣多少银两,哪管河务质量如何,成天想着中饱私囊,无视河堤的存在。道光皇帝也明白这些大臣经手河务,一定会借机以公谋私,他十分想派人就此整顿一番。整顿的目的不是为了黎民百姓的生命安危,而是痛恨那些贪官污吏将清政府的大量白银据为己有,从而导致水患源源不绝。每当想到这些难题,道光皇帝便感到愤恨难平。因此,道光皇帝特地派遣林则徐前往办理河务。

林则徐接到命令后,考虑到水利工程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而自己原本不懂得水利知识,也不知该如何统揽全局,该怎样管理工程建筑,更加不懂其中的技术问题,对督管修河筑堤的工作感到十分棘手。同时,林则徐深深地知道,河务是贪官污吏蝇营狗苟的重点经济部门,若想彻底杜绝贪污之风是异常困难的,一方面要了解他们贪污的过程、手腕、方法,一方面又要下定决心,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去防范,还要拉下情面放手一搏,这样做的话,势必会得罪许多同僚,再说,严于律己虽能保证自己秉公办事、不从中贪污受贿,但是无法确保人们在工作中用各种卑鄙手段来欺骗自己。考虑到这里,他觉得万分犹豫,甚至有过推托任务的念头,然而当他想到自己本系一介寒士,被皇上如此看重并提拔,倘若知难而退,实在于心有愧,也就失去读书为官的意义了,因此,他很快就接受了任务,及时赶赴工地。

东河河道总督负责掌管山东、河南两省境内的黄河、运河的修防事务,林则徐于严冬时节正式上任,为了使第二年河槽畅通,他以最快的速度督促黄河、运河两岸的官吏组织人们加紧施工。

在严寒的三九天里,若要疏通河槽,首先必须敲碎冰层,挖出冰下的冻土。那时的工具十分落后,只有锹、镐等,民工们先要凿起几层冰块,然后挖出冻土。挖出冻土后,地下才会渗出水来,虽然一边清除渗水,一边挖泥,但隔了一宿之后,第二天又成了冻土,再说,民工们挑着泥土往来奔波,在路上撒落的泥水,很快就会冻出一条条漫长的泥龙,严重影响了挑泥人的行走速度。根据以往的规定,只有工程结束后才能清除这些泥龙,林则徐认为这个规矩有很多弊端,会妨碍施工进度,便下令派民工每挑完一段冻土,就清除泥龙,如此一来,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也防止了第二年的雨水把泥浆再度冲入河道。虽然工程很艰苦,严冬施工更苦,而且工具损坏也非常严重,但由于民工花费的精力、气力都大大超过往年,所以进度很快,成绩果然十分显着。

林则徐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革除积弊,加强整顿,政绩斐然,得到了道光皇帝的极大信任,时常派他前往各地担任要职,请他来平定乱局,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林则徐虽然是一个封建王朝的官员,但他绝不与其他封建官僚同流合污。道光年间的官场尤其腐败,官员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只会阿谀奉承,换取皇帝的欢心,对待老百姓则一味地欺压,吞噬民脂民膏,浑浑噩噩,愚昧无知。而林则徐不但为官清廉,还十分重视了解、研究外国的信息,是我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那时,清政府上至皇帝,下到王公大臣,一律崇尚“闭关政策”、“排外政策”,既不同意与外国通商,也不去了解外国的情况,盲目鄙视西方。英国不远万里来广州向中国倾销了大量鸦片,而广州的清朝官员竟无一人了解英国的情况。不但自己不去主动了解,同时还排斥西方的先进科技,连外国的文字、语言也禁止人们学习。最悲哀可笑的是,英美资产阶级涉足中国那么多年,道光皇帝连英国有多大、地处何方都不知道。他曾经向大臣们询问:“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指我国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满朝文武全都面面相觑,一个也答不上来。然而,在广州任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却坚持不懈地研究西方的情况。他深谙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的道理。

林则徐早就对清政府的闭关政策提出过反对意见,他觉得与外国进行正当的贸易往来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对国家有利的,不能一味排斥。他对外商来中国进行正当贸易表示出热烈欢迎,对遵守中国海关规定的外商给予表扬及支持,允许他们与中国人做生意,他坚持“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在允许通商的同时,他还加紧对西方情况的了解,他极力研究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目的,研究中国以外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的生活习俗、军事政治、地理环境等等又是什么样子。

为了“采访夷情”,林则徐刚到广州上任不久,便召集了很多精通外文的人,搜集外国报纸、刊物进行翻译,编译成《澳门新闻纸》。每次出版的《澳门新闻纸》,林则徐全都认真阅读。同时,林则徐每天都叫人打探西方的详情,编译外国的书籍,这项工作他始终都没有中断。1836年,外国出版了一本《世界地理大全》,林则徐认为该书十分有利用价值,便托人购买回来,组织翻译,经过编译整理成《四洲志》。《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地理知识的书籍,本书介绍了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情况。后来,林则徐将此书送给魏源,成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的蓝本。林则徐在两个年轻翻译的帮助下,把英文版的《中国丛报》译成中文,他亲自整理加工,成为人们广泛传阅的《澳门月报》,其中有“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论各国夷情”等五辑。

林则徐还组织人翻译了1836年伦敦出版的一本叫《中国人》的书,将其整理出版为《华事夷言》;选译了瑞士着作《国际法》,编译成《各国律例》。林则徐通过翻译过来的西方书刊广泛了解西方情况,探求西方知识,并据此制定“控制之方”,即针锋相对的政策。例如:《国际法》主张一个国家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主权,其中讲到一个国家拥有禁绝外国货,没收走私货,以及进行战争的权利等等,内容极其广泛。据此,林则徐在后来的禁烟运动中提出:外国鸦片商在缴出全部鸦片后,必须写出保证书,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国际法》为林则徐的举措提供了完整的法律依据。

林则徐不仅仅组织翻译了《四洲志》、《华事夷言》、《各国律例》等书籍,还组织翻译、搜集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式等武器制造方面的应用书籍。他还买来外国战舰“甘米力治”号,对它进行仿造,以改进和提高中国军队的武器及作战能力。正是由于他善于学习,了解世界,了解敌情,才有可能在抗英斗争中取得辉煌的成绩。

林则徐在编译西洋报纸的过程中,全面了解西方的情况,并以超乎寻常的敏锐洞察力揭示外国人的野心。他从编译的《澳门新闻纸》及《澳门月报》中发现了沙俄有向外扩张、窥视中国西部边陲的侵略野心。在1840年7月25日的《澳门新闻纸》中,介绍了英国和沙俄争夺阿富汗和土耳其、印度等报道。林则徐根据这篇报道,仔细观察沙俄向南亚扩张的路线,并在报道的译文后面加了按语:“过印度即系西藏、缅甸矣!”他提示大家注意,俄国觊觎我国西藏的企图,同时反复强调:“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后来,沙俄蚕食中国东北边疆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他超前的历史预见性。

为了进一步掌握更多的外国情况,林则徐还利用各种机会直接向外国人咨询、打听,这种好学精神与普通封建官僚闭目塞听、故步自封的保守思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林则徐这种求新、务实、进去、放眼看世界的精神,比起清政府中的同僚高明了不知多少倍,其思想认识水平早已经远远地走在时代的前面了。他在探求西方先进知识方面投入的精力和心血,不仅在制定抗英策略和防范沙俄的预见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还在中国的思想界起到了启蒙意义。在他的启发、带动和影响下,出现了魏源、姚莹等一大批学者、名士,这些人在探求西方新知识、介绍西方详情等方面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也做出了显赫的历史功绩。

同类推荐
  •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源于中国,盛于日本。
  • 回族聚居村镇调查研究:单家集卷

    回族聚居村镇调查研究:单家集卷

    本书从微型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对单家集回族农民生活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阐释了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兴衰与国家体制和区域性社会历史变动之间的关联性,展现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国家制度创新与民族优良传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乡村民族社区发展的推动作用。
  •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附CD)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附CD)

    在理论论述和探讨的基础上,作为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应用案例,对具有史料价值的北京的声音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包括老北京的叫卖声、老北京的响器声、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北京的交通声景,以及北京的音乐厅与音乐生态等。
  • 人民警察礼仪常识

    人民警察礼仪常识

    本书是人民警察所用的礼仪课程教材。分为绪论、基本礼仪、语言礼仪、公务礼仪、社交礼仪、职业礼仪、涉外及部分民族的民俗礼仪和警察礼仪实例解析及训练等8个部分。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记住这段历史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记住这段历史

    该系列丛书为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本书详细讲述了中国的历史让我们一起记住这段历史。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热门推荐
  • 我好像有钱了

    我好像有钱了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轻松日常,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可否注意你的脚下

    可否注意你的脚下

    一次失忆,忘记了几乎所有,一个案件,仿佛证明了一切绝非偶然,女主大大到底要何去何从,灾难的来临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否注意你的脚下,也许,下一个就是你......
  • 洪荒之炎尊

    洪荒之炎尊

    吾之道四法齐平,仙术妙法无穷,神通百变。脚踏造化莲,手握盘神剑,敢与诸圣争高低。
  • 青春苟活在盛夏

    青春苟活在盛夏

    .谁都没有对不起谁,犹如蝶舞沧海,只是谁都接受不来,爱,它怎么那么无常说走就走.这场生命谁是谁的救赎。这只是一个被时光掩埋的故事,没什么大不了,这是谁都有的青春。
  • 我重回了学生时代

    我重回了学生时代

    外地打工姐崔小波一次工厂面试失败后,从脾气不耐烦的中介手里拿回身份证,失落的坐上了回出租房的公交车,有些颓废的坐在最后面,将额头贴在车窗上发起了呆:如果我以前能好好学习,学历高一点儿,是不是就可以少吃点苦呢?
  • 道念通天

    道念通天

    一个真实与虚幻并存的世界。一场凌驾众生之上的惊天布局。五百年前,宗门被灭,洪凡独竖大旗,一人守护残宗数百年。这个故事,要从五百年后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带着空间来种田

    带着空间来种田

    祝无双重生成农家女,带着两个弟弟,不但要养家,还要对付奇葩亲戚,顺手救了一个人,结果还被缠住了。祝无双抓狂:“能不能不要在我家白吃白喝的?!”顾君寒:“王妃见外了不是,我们二人本是一体。”摄政王是个无赖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处

    这是一本关于当下喧嚣社会中静得下来的那群人的书,讲述的是45个城市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有我们身边常见的蛋糕师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上过《国家宝藏》的传统染料制作人仇庆年老先生,也有网红手艺人。打铁、制香、染布、修笔、斫琴、做团扇、刻砚、金缮、刺绣、铸剑、竹艺、酿酒、做面……他们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他们代表一种惜物的生活美学态度,他们教给我们在虚无的人生中找到意义,在为生计所苦的同时发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