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31800000008

第8章 土地政策与三农问题(2)

首先是国内粮价太低,有可能导致即使国内供应不足仍然难以阻止粮食外流的现象。粮食危机当前,新华社发布安民告示,说政府将严禁国内大米出口,可全球最大粮商——中粮集团(央企)的一位高管公开对媒体声称“中粮集团将继续出口大米”。原因何在?出口大米有大利可图也。为限制国内大米出口,从2008年3月起,13%的出口退税被取消,并加收5%的出口税。一减一加相当于增加大米出口成本18%,但国内出口大米离岸价每吨已暴涨至970美元,计入18%的税负,出口价格仍然高出国内近2倍。这么高的利润,如何控制国内大米出口?明的暗的,流出渠道总是有的。这种情形,与国内虽闹油荒,可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却加大出口如出一辙。

如果粮价够高,自然会刺激生产和农业技术投入。反之,如果粮价太低,则即使国内市场上有大量粮食,它们也会被选择出口或走私,从而出现“有粮不稳”的怪现象。经济规律无法阻挡,保证国内粮食长期稳定的根本办法,只有从内部提高粮价着手,使国内粮价尽快与国际接轨。

但即使国内粮价与国际接轨,农民也未必直接获益。为什么?一是越来越碎片化的小农经济使种粮的比较收益几乎低到历史上的谷底。农业部发布的2008年粮食生产调查结果表明,农产品微小提价并不能抵消快速上涨的成本,最后农民获利0.055元,比上年少0.105元。相对于农民售一斤粮食只有5分钱的利润,加工经销环节和超市零售环节,均获利明显。经销商平均每斤赚0.09元。超市零售每斤稻谷赚0.05元,每斤挂面赚0.21元。更为重要的是,农民种粮食的生产周期长,在生产环节中投入也最大,但是收获的农产品要想顺利销售获得利润,将受到产后收购、运输、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制约。

二是除了产后环节受制于人,产前和产中环节同样受制于人。特别是受制于中化集团公司和中国农资集团两家垄断企业。耐人寻味的是,这两家政府企业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际钾肥主要供应商签署的合同内容竟然以“商业秘密”为由向公众保密。根据国际市场化肥行业的权威杂志英国《化肥周报》的报道,国际市场上每吨钾肥的价格约为1800元人民币,与进口相关的其他成本约为180元,而我国国内市场上每吨钾肥的价格竟高达4000元人民币。而我国钾肥的主要国际供应商加拿大的PCS公司竟然是持有中化集团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化化肥”20%股份的大股东!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的种粮农民事实上受着四重挤压:一是小农经济;二是粮价管制;三是化肥垄断;四是销售环节受制于人。传统农民通过不断开荒扩大种植面积弥补损失(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但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民则采取打工、种经济作物等方式弥补损失,少种粮甚至不种粮就成为其明智选择。宏观数字也给了我们这种微观分析以佐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GDP修正数据,虽然2008年之前的两年我国GDP增速大幅上调,但同期的农业增速下调了近3%。另一方面,2008年的粮食意向播种面积为15.88亿亩,与2007年相比几乎未有增加。

农民种粮积极性每况愈下、土地抛荒越来越严重,则国家无论采取增加储备、减少出口还是暂缓生物能源的战略,都是治标不治本,若不能做到存粮于田,上述举措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要做到“存粮于田”,根本的办法还是市场的办法:一是在补贴城乡低收入阶层的前提下,尽快实现国内粮价与国际接轨,使其融入国际市场;二是打破农资特别是化肥垄断;三是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机械化、专业化、技术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增强农民在市场流通环节的话语权等,都需要通过规模化经营来实现。而规模化的前提就是土地产权化,自由抵押自由交易。小农经济下即使农民组织起来,也没有效率,组织成本太高而收益太低。今天的中国粮食现状,是一个经销商面对几十几百乃至几十万户农民,少数几个化肥企业面对全国农民。农民像一盘散沙,任人宰割。只有这种关系倒过来,即:一个农民面对多个经销商和农资商,农民的话语权重才会加强,那时,面对国际粮价波动、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人民饮食结构调整、生物能源开发的现实,我们才能克服“无农不稳”,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谁来保护耕地?

还有一个说法,土地不能私有化,是为了保护耕地。据说,这是要保证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13亿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可是我非常不明白,为什么是18亿亩,而不是10亿亩,或者是20亿亩呢?

如果中国的大米也像日本一样卖到100元一斤,那么,不要说现有大量抛荒的土地都会种上粮食,说不定城市家家户户阳台,还有楼顶、城市空地都种满了水稻,粮食多得吃不完。

199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公布:中国有耕地0.9497亿公顷,合14亿亩。到了2000年,耕地数量一下变成了1.3004亿公顷,合19亿亩,多出了5亿亩,误差达到了35%。这么多土地,其中有多少用来种粮了呢?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韩永文2005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几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连年下降,去年是14.91亿亩。”看来还有4亿亩未用来种粮。始于2007年、结束于2009年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初步汇总发现,5年来的耕地面积有了大幅增加。全国实际耕地面积为20.26亿亩,建设用地约为5.36亿亩,较之2008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18.28亿亩),耕地面积多出近2亿亩,建设用地多出4000万亩左右。城市化进程使耕地增加而不是减少,这是常识。因为城市化使人均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城市越大,人均用地面积越少。

中国的粮食问题,包括粮食产量的波动,大都不是因为土地总量引起的。一个错误的政策,可以让中国的粮食产量在1959—1961年间下降25%左右。一个正确的政策,又可以让中国的粮食产量在1982—1984年上升了25%左右。

解决粮食安全,靠画耕地红线和行政指令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看有多少土地实际在种粮。如果画一道红线在那儿抛荒,那就是对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现有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不是在保护耕地,相反却是在破坏和蚕食耕地。

当前我国稀缺的土地资源大量抛荒是不争的事实,抛荒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种粮成本高而收益低,农民自动抛荒;二是地方政府以非常廉价的代价大量征地储备,却长年抛荒。

保护耕地的最有力武器,不是多少亿亩的耕地红线,而是充分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大幅度提高征地成本。地方政府向农民征地必须一家一户地谈判,形成政府与农户“一对多”的平等谈判关系,而不是像现在一个村集体就“代表”了所有农户,而且征地价格奇低,农民只得到土地收益的5%还被乡村干部层层贪污和克扣,甚至有的村组,大量土地被村干部卖了,村民们还蒙在鼓里,直到开发商或企业进驻,村民们才发现自己的土地不知何时已经转手他人。等待着他们的,自然是激烈的甚至是流血的抗争。现有的大量农民土地,名为乡村集体所有,实为乡村干部所“代表”,卖别人的地不心疼的廉价征地制度,恰恰刺激了地方政府的征地冲动和大量耕地流失。

征地正在成为引发中国社会矛盾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希望在房地产和招商引资热潮中谋取利益的地方官员强迫农民离开土地,以让位于楼房和工厂建设,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统计,中国农村的群体性事件有65%由征地引发。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2月初的一则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农村研究所等研究机构1999年以来对中国17个农业大省和自治区的地权调查显示,有43.1%的中国农民经历了至少一次征地。而在征地案例中,有17.8%的农民反映地方政府采取了强制征地拆迁手段。调查也显示,失地农民中,有64.7%得到了一次性的现金补偿,平均金额为每亩18739元。然而,征地卖地的平均价格为每亩77.8万元,是征收价格的40多倍。其中差价大部分成了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

土地制度已成中国品牌的掣肘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紧密相关性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亚洲一只蝴蝶拍拍翅膀,可能会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飓风!被一再宣称为保护农民的中国大陆土地制度,则正在使中国的农业品牌失去国际竞争力。

中国一直以历史悠久的茶叶故乡和茶叶王国而自豪,但英国《金融时报》汤姆·米勒(Tom Miller)却于2009年10月10日在FT中文网撰文,给了迷醉的国人当头一棒。他说,中国是个没有名牌的茶叶大国。这话听来让人沮丧,却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虽然在世界最大产茶国及消费国的头衔旁落100年后,中国最近从印度手中夺回了这一历史地位,但中国却未能打造出一个全球知名的茶叶品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中国的茶叶品牌都难以与国外竞争者相抗衡。在中国,联合利华(Unilever)的立顿(Lipton)占有的市场份额,是仅次于它的本土竞争对手的三倍。“中国7万家茶场为啥抵不上一个‘立顿,茶?”北京的一家报纸最近在一篇文章中遗憾地表示。

历史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可都是响当当的奢侈品,风靡全球。

汤姆·米勒把根源归结于市场过度分散,的确显示出其“旁观者清”的独特与高明。他认为这个问题从茶园就开始了。中国茶叶行业的工业化程度远低于肯尼亚和印度等经济发达程度较低的国家。在中国中部、南部和西部的产茶区,约有800万农民在茶园内劳作,其中大多是面积很小的自留地。浙江省是中国的产茶大省和最富裕的省份之一,那里有100多万家小茶园,平均面积不足0.2公顷(3亩)。将土地合并为面积更大的种植园受到中国土地法的限制——根据中国的土地法,土地所有权不归农民所有,因此他们不能出售土地。

监控数百万家星罗棋布的茶园的质量,无疑是痴人说梦,而且中国的茶叶出口商一向难以达到国外的安全标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的平均售价仅为每千克2美元,低于印度茶叶的2.7美元,以及备受赞誉的斯里兰卡茶叶的3.4美元。

也许我们会说,不一定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我们也可以学习西方的牛奶质量管理技术,通过“株连”式的管理来达到质量安全的目的——收奶时各家奶品各留一份备检,若整批质量发现问题,再倒回来一一检验,谁家的奶品出现质量问题,整批质量都要由他赔偿。通过这种惩罚性赔偿的方式,既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也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但是茶叶毕竟不同于牛奶,各种物质无法充分混合;小农经济下的“株连”式管理,也无法对真正的源头起到制约作用。多数农民的辛苦劳作仅仅够一个最低限度的基本温饱,“惩罚性赔偿”能否执行还是个未知数。

像立顿这样的品牌,能够通过其全国性的市场营销以及高效的一体化分销网络将并不出色的茶叶卖出好价钱。此外,有机茶的价格也相当高,几十几百倍地上翻。那样的茶,质量监控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要求采茶者不得蓄长指甲,不得在脸上搽粉,严禁吸烟,不得使用杀虫剂,而是用电子灭虫器来保护茶树免受叶蝉及其他嗜茶叶害虫的侵害。

显然,现代安全、高质、高效的农业管理丝毫不亚于现代化的工业流水线,甚至比工业流水线要求还要高得多,因为农业多是露天作业,随时受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无法像工业流水线一样关起门来躲进小楼成一统。无疑,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及传统农民向现代产业农民变身,是中国现代农业和与此相关的中国品牌绕不过去的坎。但农村土地和宅基地的集体所有制无疑是我们必须闯过的一道大关。

农村土地、宅基地的集体所有制一度被一些人认为是保护农民利益和粮食安全的法宝,然而却与产权自由和择业自由的现代经济原则相悖,既有产权性质又有合同性质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产权风景”。它直接造成了两个后果,一个后果是:在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的地区或者城市边缘地带,土地成为地方官僚集团的取利工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多年前曾做过一个相当保守的估计:计划经济时代剪刀差让农民让利6000亿—8000亿元,要知道,1950年中国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而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30年间,政府和国民的收入增长水平都很低。改革开放后通过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农民损失2万亿元。新的研究资料则表明,仅仅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地、高价卖出”,农民向政府转移的价值总额,据说高达20万亿—30万亿元。另一直接后果是:在边远地区,大量土地在人们背井离乡奔向城市过程中被抛荒,却因为土地制度的限制而无人接手耕种和整合。其不仅使粮食生产处于不安全境地,也使中国农民和与此相关的中国品牌失去国际竞争力。

我们欠农民一个底线公平

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勤劳却不富有”的时代性命题,像一枚尖锐的针,深深刺中了国人心中的痛。我想把他的问题缩小一点:中国农民为什么勤劳却不富有?

如果我们不带偏见地把过去的60余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那么前30年是通常所说的计划经济年代,后30年则是权力主导的前市场经济年代。但对于农民来说,这两个阶段似乎应该重新划分:前30年是国家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计划手段,通过剥夺农村来建设城市的阶段;后30年则是城市居民财产权不断确立而农村居民财产权仍然得不到保障,进而导致中国的城市化假借市场的手段剥夺农民的阶段。两个阶段对农民的剥夺手法不一,但结果一样。不论是前30年还是后30年,不论经济停滞还是经济繁荣,农民的被剥夺地位始终未变,繁荣的成果由城市获得,增长的成本由农村承担。

同类推荐
  • 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安身立命,继而立国兴邦。知识分子的安身立命可以表现为三种不同的人生关怀:社会(政治)关怀、文化(价值)关怀和知识(专业)关怀。这是三种不同层面的人生关怀,有着由显到隐、由外向内、由入世到出世的区别。作为任何一代和任何一个知识分子,这三种关怀都是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同时具备的。《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从20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个案研究出发,进而关照到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和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思想转型,既是一幅宏观的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像,亦是一张张纤毫毕现的知识分子个体的心灵图景。
  •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形象”问题是一个伴随终身的大问题,它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党的生命。因为共产党员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党员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所以,在党员个人修养中,应该而且必须始终注重“形象”这个问题,真正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本书就是一本专门探讨“共产党员为什么要重视自身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塑造并提升自身形象”等问题的专著。
  • 砥砺前行:引领民族复兴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

    砥砺前行:引领民族复兴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担当。作为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专著,本书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在概念诠释的基础上,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思想建党的高度重视、对制度治党的持续探索、对群众路线的自觉坚持、对党性修养的严格要求、对人类社会的使命承担、对思想方法的系统掌握七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进行了系统阐释。全书观点鲜明,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实践中也具有较强的现实启示意义。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依法治国(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依法治国(上)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和观点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各种法律和人们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两部分构成。前者是法律意识的低级的、感性认识的阶段;后者是其高级的、理性认识的阶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法律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有不同的法律意识。在一个国家里,一般有两种根本对立的法律意识,即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法律意识,以及不占统治地位的被统治阶级法律意识。任何国家的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向全民灌输自己的法律意识,力图把本阶级的法律意识上升为法律,用其指导现行法的实施。
  • 法治维新

    法治维新

    聚焦领会,法治维新。最权威法学家、律师提出司法体制改革新思路。司法体制改革能为政治转型提供哪些支持?司法独立,依宪治国何以可能?
热门推荐
  • 美男先生请留步

    美男先生请留步

    他和她在樱花树下认识,再次相聚也是这里,可是这里变了,人也变了他是z市首富,而她只是一个公司普通员工,她想,这种差距的幸福没人祝福吧!
  • 木偶物语

    木偶物语

    每一段感情都不是突然的,前世的无法完成的爱,就交给今生吧(这是一群大佬们在人间和妖界疯狂发粮和掉马甲的故事,各种串线滑稽)
  • 气法要妙至诀

    气法要妙至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爷竟是病秧子

    王爷竟是病秧子

    坊间相传,东郦国江淮王自幼身患奇病,身体虚弱,太医束手无策……“病秧子,喝药了!”“好”他于她是病人,她于他是阳光,是希望……当年她因事不辞而别,他凭借之前的了解寻遍永夜国都不曾找到一丝线索三年后皇宫再度重相逢,他已经不再是那个身体虚弱的“病秧子”了,他是名满天下的江淮王。而她也不再是那个神医江易安!她是永夜国备受爱戴的和蕴公主---------言卿禾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门。室外月光通明,屋内却无一盏烛火,她轻叹一口气:“他还没来啊”黑暗中,身前人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她,眼眸深邃。言卿禾呆呆地看了好一会儿才不确定道:“病秧子?”“原来你还记得我啊”黑暗中他嘴角轻轻上扬,却透着一股冷意“给我下迷药?不辞而别?不给我一个解释吗?”闻言,言卿禾心虚地笑了笑:“我……我也是有苦衷的……”“什么苦衷让你不辞而别?还是我不值得你道别?嗯?”孟泽渊的神色又冷了几分言卿禾低垂着头“病秧子……对不起……”
  • 七日后的黎明

    七日后的黎明

    一封怪异的信主宰着我的命运,我对它的猜疑从那一刻才真正解除,原来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却又不合逻辑。如若七日后的黎明依旧到来,那么我该何去何从?我又会如何对待我的生活方式?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那封怪异的信说起.........
  • 广东新语

    广东新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终究还是差点

    终究还是差点

    一笑忘川一千年,千载相逢如初见。此生缘未尽,来世续千秋。
  • 居官必要为政便览

    居官必要为政便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真实引擎

    真实引擎

    新书《生长在死位的大王花》已经上传!推荐去读新书!【吃鸡游戏真人版,未来科技的预言书。通篇和谐无雷,无强力反派,轻松愉快】时至今日,举办奥运会已成为赔本买卖,所引起的关注甚至都不如有些网游的电竞比赛,但是游戏并不具有体育精神,所以一直单独举行赛事。而一场游戏界的革命,让游戏真正拥有了进入奥运会的资格。真实引擎风靡全球,进入奥运会。这里是世界尖兵、佣兵的新战场,国家的尖兵在战场上进行荷枪实弹的交锋。一人一枪,却成为这个战场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