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29300000025

第25章 《景岳全书》

包罗万象的“全书”

名医张景岳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张景岳生于嘉靖四十二年,原籍四川绵竹,后迁居会稽山阴。他从小就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其父张寿峰是定西侯门客,素晓医理。因此张景岳幼时就从父学医,有机会学习《内经》。14岁的时侯随父到京师,曾拜名医金英为师学习医术。成年后从军,遍历东北各地。卸职后回乡,专攻医学,并把其学识和经历融入到医学之中,很快成为名医,求诊者络绎不绝。57岁时,返回南方,专心从事于临床诊疗,著书立说。崇祯十三年去世,终年78岁。

张景岳早年推崇丹溪之学。朱丹溪推崇“阳有余阴不足”,但当时很多医者偏执一说,保守成方,不善吸取精华,滥用寒凉,很多时候导致滋腻伤脾苦寒败胃,成为医学界的时弊。景岳在多年丰富临床实践中,逐渐摈弃朱丹溪的学说,力主温补。他还特别针对朱丹溪之“阳有余阴不足”创立“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学说,创制了许多著名的补肾方剂。他著书立说出于纠偏补弊的需要,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因其用药偏于温补,世称王道,使当时很多庸医借以藏拙,产生滥用温补的偏向。

张景岳非常重视《内经》,对《素问》、《灵枢》进行了30多年研究,认为《内经》是医学至高经典,学医者必应学习。后来根据个人体会,以类分门,中年以后,编撰《类经》三十二卷,此书成于天启四年。《类经》分经文为十二类、若干节,根据相同的内容,拟定标题,题下分别纳入两经原文后详加注释,条理井然,便于查阅,其注颇多阐发。景岳思路开阔,对《内经》精研深刻,各家著作浏览甚广。《类经》集前人注家的精要,加以自己的见解,敢于破前人之说,理论上有创见,注释上有新鲜,编次上有特色,是学习《内经》重要的参考书。

张景岳晚年综合自己的学术思想,临床各科、方药针灸等,著成《景岳全书》64卷。此书成书于其卒年1640年。《景岳全书》内容丰富,囊括理论、本草、成方、临床各科疾病,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临床参考书。景岳才学博洽,文采好,善雄辩,文章气势宏阔,议论纵横,多方引证,演绎推理,逻辑性强,故《景岳全书》得以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张景岳的学术成就无疑是巨大的,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传说故事——张景岳学“医道”

一天,天气很好,张景岳心情舒畅地出门游历。一路上风景迷人,这时,张景岳遇到了一位名号为“东藩之野”的老人。老人一眼就看出了张景岳为医道中人。闲聊中老人说:学医问诊,你一定要慎重啊!

张景岳受教地说:“医虽小道”,可是也关系到人的性命,弟子不敢不慎重。

老人听了这话很不高兴,斥责张景岳说:什么叫“医虽小道”!你简直是一点都不理解“医”这个字!你既然说这是性命攸关的事情,为什么会是“小道”?你这种认识简直肤浅到了何种地步!

张景岳一听,有点傻了,原来是自己的话里有漏洞,于是就接着请教:先生您还得再给深入地指点一下。

老人自己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接着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啊,有了性命,才有三教、五伦,才有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所以我们说这个“医道”,它是生命的守护之道。可是,医学的道理太深奥了,里面的学问也太大了,所以要学习医道就必须要有过人的智慧。另外还必须非常的善于判断事物,善于找到问题的中心点,如果不这样,您很快就会被复杂的情况给搞晕了,那样还能给人瞧什么病啊!

张景岳听着,大为吃惊。老人接着说:所以说一个人如果懂了医药的道理,那么安定社会的道理也就懂了,社会兴亡的道理也就懂了,行军打仗的道理也就懂了,生死出入的道理也就懂了。

张景岳听得也很神往,就问:那怎么才能到达这个地步呢?

老人说:我们学医,不是仅仅学习医学那些知识就完了,你应该知道,我们儒家是要让人修心的,要把自己的心修到至诚的境界,这是儒家的自我修养的方法;还有佛教,讲究反省自己,有没有造过什么孽障,如果有就要悔悟,还要持戒,这也是修自己的心,达到大慈大悲的境界。一个好的医生,要同时用儒家和佛家的方法来修炼自己的心!要使自己的心精诚专一,全身心地为了患者!只有达到了这个境界,那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医生啊!

老人接着说:你还说医是小道,怎么能这么说医学呢?学医是件多么慎重的事情,一点都马虎不得,一丝错误都不容许你犯,“医道难矣,医道大矣,是诚神圣之首传,民命之先务矣”!你需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将学问融会贯通起来,领悟到医药和这个世界各种学问的关系,然后达到对医学知识的那种心领神会的境地,用你的全身心去领悟医学的道理,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明白到医道的奥秘!愿你能够好自为之。

张景岳当时听了这番话,觉得自己是汗流浃背,很惭愧。回家后经过仔细的思考,顿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终于看到了医学的至高境界是什么样的,同时,他也知道了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于是,他放下了一切杂念,从此专心致力于医学。

倡导形神共养,颐养天年

对于张景岳的养生思想,他认为养生首先要以命门为本,阴阳并重。张景岳指出,命门为先天本,元气之根,内余真阴真阳,是脏腑阴精、阳气的发源地,生命的根本之原,因此在养生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张景岳也十分重视阴精的作用,主张养生应阴阳并重,不可有偏,以阴阳互根之故。其在《类经附翼》指出,“欲知所以生者,须察乎阳,察乎阳,察其衰与不衰。欲知所以存亡者,须察乎阴,察阴者,察其坏与不坏,此保重之要法也。”

另外张景岳还强调养生要治形宝精,形神共养。我国古代养生,不论医、道、儒、释,都重视养“神”。张景岳则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治形宝精,形神共养的养生观点,认为形神不能截然分开。在《景岳全书》中张景岳指出,“吾所以有大乐者,为吾有形,使吾无形,吾有何乐。”这里就强调了形神并养,以形为神之宅。因此,“善养身者,何不先养此形以为神之宅”。养形的关键在于宝其精血,即“善养生者,必宝其精”,通过养精血来达到养形的目的。对于养形与养神的关系,张氏在《类经》中作了很好的说明,他讲到,“人察天地阴阳之气以生,借血肉以成其形,一气周流于其中以成其神,形神俱备乃为全体”。并指出“神虽由精气化生,但统驭精气而为运用者,又在吾心之神”。所以形神共养,才能形神互养,才能全体颐养天年。

张景岳谈养生还要求重视先天,优生优育。张景岳认为先天禀赋的强弱对人的寿夭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并在《景岳全书》中讲到,“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因此,养生需重视先天,而先天的保养又特别强调胎孕保健,这与父母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具体内容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重视房室保健,提倡房事和谐。房事生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子嗣的健康。房事和谐不仅对夫妇自身健康有利,而且还为子女的健康寿夭打下先天的基础。第二,节欲强身,保精全血,是优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之寿限往往决定于胎孕之前,胎孕之前宜节欲,保精全血,以固先天之本。胎儿既成,更宜节欲,以免盗泄母气,动摇先天之本。第三,合理饮食,保养胎元,滋养先天。张景岳认为孕妇应合理饮食,使胎儿营养充足。但又不可拘执,他指出,“凡饮食之类,则人之脏气各有所宜,似不必过于拘执,唯酒多者不宜”。这儿特别指出孕妇必须忌酒,“酒性淫热,非唯乱性,并且乱精……精不充实,则胎元不固”。由此可见,孕妇饮酒过度,有伤胎儿先天之虑,不可不慎。

当然,先天禀赋固然重要,后天的调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张景岳在重视先天的同时,更强调后天调养,认为健康长寿的关键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他在《类经》中指出,“所谓天定则能胜人,人定亦能胜天”。先天察赋责在父母,而后天修养则在自己,而且体质强弱是可以转化的,知养者弱能转强,不知养者,强可转弱。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对这个道作了充分的论述,“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更寿,后天所削者夭更夭,两天俱得其全者,耆艾无疑也。”由此可知,人的夭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身的摄养得宜与否,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摄生保健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人定胜天”的养生观,是以人的因素为第一的养生观,是所有养生思想的先决条件与基础。

重视中年调理也是张景岳养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年既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由盛转衰的时期。人到中年就开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是许多老年病的起因,张氏十分重视人体生命活动变化的这一规律,明确指出,“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同时还告诫人们不要人为地加速这种生理功能的自然衰变过程,不要“恃其少壮,无所不为”。青年时期自恃身体强壮,不注意养生,对生育、情志、劳伤、嗜欲、饮食等不加以节制,常使人身精气大为亏乏,造成不良后果。而到了中年后,就务必要想办法去挽回这些已经失去的东西,这样才能够减少老年时的患病几率,保持健康长寿。

传说故事——张景岳医治老翁

有一位老翁,虽然身体一直不好,但由于养生有道,年龄活到了七十多岁,这次他突然患了伤寒。发病以后,家里人知道不好,这处理不当老人的性命堪忧,于是就立刻请来了张景岳。

张景岳一诊断,发现这老人身体也太弱了,无力托邪外出。于是就用了温补的药,来辅助他的正气。就这样,调理了十天。这个时候,老人的正气开始足了,有把邪气往外顶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突然开始打寒战了,这是正气在做托邪外出的努力。寒战一打就是一早晨,按照一般的规律,那是先打寒战,然后出一身的汗,这邪气就随着汗被排出去了,可这位老人,打了一早晨的寒战,也没出汗,而且还冷得厉害,于是连忙请来了张景岳。

张景岳一看,诊断出这是正气仍然不足,于是就给老人开了“六味回阳饮”,药用人参、附子、炮干姜、炙甘草、熟地、当归等。老头喝下药之后,不一会儿就大汗如雨。不想这汗一直出到中午,还没有停的意思。这下老头的家人全傻了,这可怎么是好,没汗发汗,可这汗该怎么收呢?

此时张景岳又告诉老人的家人,把刚才的那个药,再熬一遍,然后给他喝!大家听了都晕了,吃了一次,就出了这么多的汗,若再服,事儿可就大了。看大家面有疑色,张景岳胸有成竹地说:这里面是有道理的,请大家就相信我吧,没有问题的。

于是,又给老人服了这“六味回阳饮”,结果,很快这汗就止住了,老人的神情也恢复了常态。再稍加调理以后,老人就痊愈了。

《景岳全书》中的养生智慧

先天禀赋与后天调养

医典妙语

以人之享赋言,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若以人之作用言,则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先天之弱者当其慎,慎则能胜天矣。

——《景岳全书》

养生智慧——个人体质与养生

《景岳全书》中讲到:从人的身体素质来说,先天强健的人长寿,先天羸弱的人短命。如果先天强健的人后天注意培护调养,会更加长寿;先天羸弱的人后天又故意戕害摧残自身,会更加短命……从人的作用来说,先天强健的人不要自恃强健而无所顾忌,否则将会失去这种先天的优势。先天羸弱的人应该谨慎小心,这样便能胜过先天强健的人。

对于中医的体质学说,是强调整体观念、因人而异、辨证调养。中医认为,个人的体质与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都有关系。这儿所讲的体质,有身体素质、形体质量、个体特质等多种含义,是指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其中,先天禀赋是指子代出生以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包括父母生殖之精的质量;父母血缘关系所赋予的遗传性;父母生育的年龄、身体状态,以及在母体内孕育过程中母亲是否注意养胎和妊娠期疾病所给予的一切影响。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基础,是人体体质强弱的前提条件。这取决于于父母遗传、受孕妊娠、胎儿保健等多种因素。对于一个已经出生的个体而言,先天禀赋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个人体质却可以通过后天的调养来进行改善,重视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经络通活、脏腑保养,那么身体就会逐渐变得强健。

而后天调养包含的方面也很多,如饮食生活起居、精神情志,以及自然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因此,体质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作为父母来说,要想孩子以后身体健康,那么就要从受孕妊娠开始调养,让孩子出生后先天禀赋良好。孩子出生之后更要重视对孩子身体的调养。可根据孩子的体质状况,注意在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食物、药物、锻炼等方面来调养孩子的身体。实际上,出生时体质较好的孩子可因调养不当而使体质变弱,而先天不足的孩子,只要后天调养得当,也能使其体质增强。

对于个人来说,因为先天遗传因素所形成的体质,是人一生体质的基础,但这种基础并非一成不变,在后天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它将逐步发展变化。而这些后天的因素,包括了膳食营养、生活起居、劳欲、精神状态等多个方面。一般来说,重视个体在这些方面的调养,则可弥补先天不足,使体质由弱变强;若在这些方面放纵自己,不加注意,那么就算先天禀赋良好,也可因过度损耗,使体质由强变弱。因此,不管个人的先天禀赋如何,都要重视后天的调养。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讲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正气内存,外邪便不可干,重视精神的保养和体质的调养,则可以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因此,要想身体强健,就要重视后天的调养,在膳食营养、生活起居等方面多加注意。此外,调养还要根据个人的具体体质来确定。

对于阴虚体质者来说,调养的原则是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因此在精神方面要注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在饮食方面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菜、花椒、辣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另外还要重视节制性欲,精属阴,阴虚者性生活太过会伤精,所以应该节制性生活。

对于阳虚体质者来说,保养的原则是祛阳祛寒,温补脾肾,阳虚者关键在于补阳。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去忧悲、防惊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在饮食调养方面要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等。另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动则生阳”,阳气旺盛了,阳虚体质自然就得到了改变。

眼目疾病方

益阴肾气丸:熟地(二两,酒洗)、生地归尾(酒洗)、丹皮、五味、山药、山茱萸、柴胡、茯苓、泽泻(各二钱半),炼蜜丸,桐子大,水飞朱砂为衣。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淡盐汤下。治足三阴亏损,虚火上炎,致目睛散大,视物不的,或昏花紧涩,作痛羞明,或卒见非常等证,其功与六味还少丹同类。

明目地黄丸:熟地黄、生地黄(各一斤)、牛膝(三两)、石斛、枳壳、杏仁(去皮尖,炒)、防风(各四两),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盐汤下。治男妇肝肾俱虚,风邪所乘,热气上攻,翳障,目涩多泪。

加减驻景丸:熟地、当归(各五两)、菟丝子(酒煮,八两)、枸杞、车前子(炒)、五味子(各二两)、楮实子、川椒(炒,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温酒下。治肝肾气虚,两目昏暗,视物不明。

滋阴地黄丸:熟地(一两)、归身(酒制)、黄芩(各半两)、天冬(焙)、甘草(炙)、枳壳、柴胡、五味子(各三钱)、人参、地骨(各二钱)、黄连(三钱)、生地(酒洗,一两半),炼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前茶汤下,日三服。治足三阴亏损,虚火上炎,致目睛散大,视物不清,或昏花紧涩,作痛羞明,兼眵多燥热赤烂者。

还睛散:川芎、龙胆草、草决明、石决明、荆芥穗、甘菊花、茺蔚子、楮实子、白茯苓(各一两)、白蒺藜(炒)、木贼、甘草(各七钱)、川椒(炒出汗,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日三服。治翳膜遮睛,昏涩泪出,瘀血肉攀睛。忌一切鸡鱼浓味,及荞麦面热物。

八味还睛散:白蒺藜(炒去刺)、防风、甘草、木贼、山栀仁(各七钱)、草决明(一两,炒)、青葙子(二钱半,炒)、蝉蜕(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麦门冬汤调服。治肝肺停留风热,翳膜遮睛,痛涩眵泪。

还睛丸:白术、菟丝子(制)、青葙子、防风、羌活、白蒺藜(炒去刺)、密蒙花、木贼、炙甘草(等份),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白汤送下,空心食前,日二服。治男妇风毒上攻,眼目肿痛,怕日羞明,多眵,陷涩难开,睑红烂,瘀肉攀睛,或暴赤痛甚,又治偏头痛止头风,皆有奇效。

固本还睛丸:天门冬(酒浸一宿,另研如泥)、麦门冬、生地黄(酒浸焙)、熟地黄(酒洗,各三两)、人参、白茯苓、干山药、枸杞(各两半)、川牛膝(酒洗)、石斛(酒洗)、草决明(微炒)、杏仁(去皮另研)、枳壳(面炒黄)、菟丝子(酒浸煮)、甘菊花(用小金钱,各一两)、羚羊角(细锉取净末)、乌犀角(锉用)、青葙子(微炒)、防风(去芦,各八钱)、五味子(焙干)、炙甘草、黄连(去须)、白蒺藜(取仁)、川芎(各七钱)、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盐汤下。治远年一切目疾,内外翳膜遮睛,风弦烂眼,及老弱人目眵多糊,迎风冷泪,视物昏花等症,悉皆治之。

助阳和血汤:黄芪、当归(酒洗)、柴胡、炙甘草、防风(各五分)、升麻(七分)、白芷(三分)、蔓荆子(二分),水煎热服。治眼发之后,犹有上热,白睛赤色,隐涩难开而多眵泪等证。

芎辛散:细辛(二分)、川芎、蔓荆子(各五分)、甘草、白芷(各一钱)、防风(一钱半),水二盏,煎一盏,临卧温服。治两眼风热,昼夜隐涩难开,羞明恶日,视物昏暗,赤肿而痛。

明目细辛汤:细辛、麻黄、羌活、蔓荆子、防风、本川芎、荆芥穗、白茯苓(各四分)、生地黄、归尾(各八分)、花椒(七粒),水二盅,煎八分,食后、临卧稍热服。治两目发赤微痛,羞明畏日,怯风,恶灯火,多眵隐涩,鼻塞流涕,津唾稠粘,大便微硬。

决明夜光散:石决明、夜明砂(各二钱)、猪肝(一两),上以药为末,乃将竹刀切肝为二片,铺药于内,合定,用麻皮缚之,以米泔水一碗,用砂锅煮至半碗,临卧连肝、连汁俱服之。治眼目夜昏,虽有灯月亦不能视。

石斛夜光丸:石斛(酒洗,五钱)、人参、生地、熟地(酒洗)、麦门冬、天门冬、白茯苓、防风、草决明、黄连(酒炒,各一两)、羚羊角(镑)、犀角(镑)、川芎、炙甘草、枳壳(面炒)、青葙子(微炒)、五味子(炒)、肉苁蓉(酒洗去鳞,炙,各五钱)、牛膝(酒洗)、白蒺藜(炒去刺)、菟丝子(制)、家菊花、山药、杏仁、枸杞(各七钱),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治神水散大,昏如雾露,眼前黑花,睹物成二,久而光不收敛,及内障瞳人淡白绿色。

当归龙胆汤:当归、龙胆草(酒洗)、黄芩(酒炒)、黄柏(酒炒)、芍药(各八分)、黄连、甘草(各五分)、防风、羌活、升麻、柴胡、五味子、石膏(各五分),水二盏,煎一盏,去,入酒少许。临卧热服。治眼中白翳。忌言语。

蝉花散:蝉蜕、甘菊花、谷精草、羌活、甘草(炒)、白蒺藜(炒)、草决明、栀子(炒)、防风、密蒙花、荆芥穗、木贼、川芎、蔓荆子、黄芩(各等份),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治肝经风热,毒瓦斯上攻,眼目赤痛,及一切内外翳障。

明目羊肝丸:黄连(三两)、家菊花、龙胆草、石决明、人参、当归、熟地、枸杞、麦冬、牛膝、青盐、黄柏、柴胡、防风、羌活(各八钱)、肉桂(四钱)、羯羊肝(一具,烙干为末),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汤下。治肝虚风热,冷泪赤涩,内外障眼。

黄连天花粉丸:黄连(酒炒)、天花粉、家菊花、川芎、薄荷叶、连翘(各一两)、黄芩、栀子(各四两)、黄柏(酒炒,六两),上为细末,滴水丸,梧子大;或用蜜丸。每服五七十丸,或百丸,食后、临睡茶汤下。治两眼赤痛,眵多燥,紧涩羞明,赤脉贯睛,脏腑秘结。

黄连人参膏:宣黄连、人参(各五分或一钱),上切碎,用水一小盅同浸,饭锅蒸少顷,取出冷定,频点眼角自愈,或于临用时研入冰片少许更妙。治目赤痒痛。一方但用人乳浸黄连频点中。一方用黄连少加生白矾,以人乳浸蒸,点抹眼角大效。

光明丹:制甘石(一两)、朱砂(一钱)、硼砂(二钱)、轻粉(五分)、冰片(三分)、麝香(一分),以上用乳钵研极细,收贮为君。如眼赤肿痛,加乳香、没药各五分;内外翳障,加珍珠五分,胆矾二分。烂弦风眼,加铜绿五分,黄丹五分;或以诸药合一,以治诸般眼疾。上各研为细末,并一处再研二日,用瓷器密收,勿令泄气,点、服绝妙。治一切风热上壅,两目赤肿涩痛,烂弦风眼,及内外翳障。

点盐法:用海盐(二斤,拣净),以百沸汤泡,滤取清汁,于银石器内熬取雪花白盐,瓷器盛贮。每早用一钱擦牙,以水漱口,用左右手指互以口内盐津细洗两眼大小内,闭目良久,却用水洗面。明目,去昏翳。大利老眼,得补法之良。能洞视千里,明目坚齿,极妙之法,苏东坡手录。目赤不明,昏花老眼,惟宜此法,大效。

耳病药方

桂星散:官桂、川芎、当归、石菖蒲、细辛、木通、木香、白蒺藜(炒去刺)、麻黄(去节)、甘草(炙,各一钱)、白芷梢、天南星(煨裂,各钱半),水二盅,葱白二根,紫苏五叶,姜五片,煎八分,食后服。一方加全蝎去毒一钱。治风闭耳聋。

复元通气散:青皮、橘红(各四两)、甘草(炙,三寸)、连翘(一两),上为末。热酒调服一二钱。治诸气闭涩耳聋,及腹痈、便痈、疮疽无头者,能止痛消肿。

补肾丸:巴戟(去心)、干姜(炮)、白芍药、山茱萸、人参、当归、熟地黄、远志(制)、肉苁蓉(酒浸)、菟丝子(制)、蛇床子、牡丹皮、附子(炮)、石斛、细辛、泽泻、桂心、甘草(各二两)、石菖蒲(一两)、茯苓(半两)、防风(一两半)、羊肾(二枚),上为末,将羊肾用酒煮,研烂,仍加酒煮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盐酒送下。

聪耳益气汤:治肾虚耳聋。人参(一钱)、炙甘草、当归(酒洗)、白术(各五分)、橘红、菖蒲、防风、荆芥(各三分)、升麻、柴胡(各二分),上水煎服。治肾虚耳聋。

耳明矾散:枯矾、龙骨(研,各二钱)、黄丹(飞,钱半)、干胭脂(七分)、麝香(少许),上为细末。先须以棉杖缠拭去脓,不用棉杖蘸药引入耳中。如无干胭脂,即以济宁油胭脂同枯矾拌擦如粉用之。又,红玉散:枯矾、干胭脂、麝香三味,等份用。治脓耳。一方:单用枯矾,吹入即愈。

耳流脓方:用菖蒲根水洗净,捣取汁,先以棉将耳中脓水搅净,然后将蒲汁灌入荡洗数次,全愈最妙者。

白龙散:枯矾、黄丹、龙骨(各五分)、麝香(一分),上为极细末。先以棉杖子展尽耳内脓水,用药一字,分掺两耳,日二次。勿令风入。治小儿肾热上冲于耳,生脓作痛,或因沐浴水入耳中,亦令作脓,谓之聤耳,久而不愈则成聋。

百虫入耳:用香油滴入耳中即出。《本事方》用白胶香烧烟熏耳中,暖即出。一方用葱涕灌入,活者即出。一法用生姜擦猫鼻,其尿自出,取尿滴入,虫即出。或以麻油滴耳则虫死。或以炒芝麻枕头,则虫亦出,但不若猫尿之捷也。蜈蚣入耳。用姜汁滴入,或韭汁、鸡冠血滴入俱好。

暴聋灸法:用小苍术一块长七分,一头削尖,头截平,将尖头插入耳内,平头上用箸头大艾炷灸之,轻者七壮,重者十四壮,觉耳内有热气则效。又方:用鸡心槟榔一个,将脐内剜一窝如钱眼大,实以麝香,坐于患耳内,上以艾炷灸之,不过二三次即效。

塞耳聋:用大蒜一瓣,一头剜一坑子,好巴豆一粒,去皮,慢火炮令极熟,入在蒜内,以新棉裹定塞耳中。

龙脑膏:龙脑(一分)、椒目(五分)、杏仁(去皮,二分),上件捣研匀,棉裹枣核大,塞耳中,日二易之。

杏仁膏:治耳中汁出,或痛或脓。上用杏仁炒令赤黑,研成膏,棉裹内耳中,日三、四度易之,或乱发裹塞之亦妙。一方治耳卒痛或水出,用杏仁炒焦为末,葱涎拌和为丸,以棉裹塞耳,又治耳聋兼有脓。

通圣散:穿山甲(炙)、蝼蛄(各五分)、麝香(一分),上为细末,以葱涎和剂塞耳,或用少棉裹塞之,或用葱管盛药末塞耳中。

通耳法:磁石(用活者,如豆一块)、穿山甲(烧存性,为末,一字),上二味,用新棉裹塞患耳内,口中衔生铁少许,觉耳内如风雨声即愈。

面鼻疾病方

川芎散:川芎、本细辛、白芷、羌活、炙甘草(各一两)、苍术(米泔浸,五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三寸,煎服。治风寒鼻塞。

辛夷散:辛夷、川芎、细辛、白芷、升麻、防风、羌活、炙甘草、木通(各等份),一方有苍耳子(减半)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治肺虚为四气所干,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或气不通,不闻香臭。

温肺散:升麻黄、丁香(各一钱)、羌活、葛根、炙甘草、防风(各五分)、麻黄(不去节,二钱),水二钟,葱白二茎,煎八分,食远热服。治闭塞阳明鼻塞。

细辛膏:细辛、川芎、川椒、黑附子(炮,去皮脐)、干姜、茱萸(各二钱半)、桂心(三钱)、皂角屑(钱半),上将诸药用米醋浸过宿,次用猪脂二两熬油,入前药,煎附子色黄为度,以棉蘸药塞鼻中。治鼻塞脑冷,清涕常流。

苍耳散:苍耳子(炒,二钱半)、辛夷仁、薄荷叶(各五钱)、白芷(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葱汤或茶清食后调下。治鼻流浊涕不止,名曰鼻渊。

神愈散:细辛、白芷、防风、羌活、当归、半夏芎、桔梗、陈皮、茯苓,十般等份锉和同,三钱薄荷姜煎服,气息调匀鼻贯通。治风热在肺,鼻流浊涕,窒塞不通。

醍醐散:细辛(半两)、川芎(一两)、薄荷(一两半)、川乌(炮,去皮脐)、白芷、甘草(各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葱茶汤或薄荷汤下。治伤风鼻塞声重。

防风汤:防风、麻黄、官桂(各半两)、升麻、木通(各一两)、栀子(七枚)、石膏(三两),上咀。每服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治鼻塞不闻香臭。

防风汤:防风(一两半)、人参、麦冬、炙甘草、川芎、黄芩(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服,食后,日三服。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久而不已,必成衄血之证。

荆芥散:荆芥穗(四两)、防风、杏仁(去皮尖)、白蒺藜(炒,去刺)、僵蚕(炒)、炙甘草(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治肺风酒鼻赤。

脑漏秘方:用丝瓜藤近根三五尺许,烧存性,为细末,酒调服之即愈。治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者脑亦时痛,俗名控脑砂,有虫食脑中。

黄白散:白矾、雄黄、细辛、瓜蒂(炒,各等份),上为细末,以雄犬胆汁为剂,如枣核,塞鼻中。治鼻、肉、鼻痔等症。

细辛散:北细辛、瓜蒂(等份),上为末,棉裹如豆大,塞鼻中。治鼻有肉,不闻香臭。

菖蒲散:菖蒲、皂角(等份)上为细末,每用一钱,棉裹塞鼻中,仰卧片时。治鼻内窒塞不通,不得喘息。

轻黄散:轻粉、杏仁(去皮尖,各一钱)、雄黄(五钱)、麝香(少许),上四味,用乳钵先研杏仁如泥,后入雄、麝、轻粉同研极细,瓷盒收盖。每有患者,不拘远近,于卧用箸头蘸米粒许点肉上,隔一日卧点一次,半月见效。治鼻中肉。

二神散:大黄、朴硝(等份),为末,津调涂鼻上。治赤鼻久不瘥。

酒鼻粉痔:亦名硫黄散。硫黄、轻粉(各一钱)、杏仁(五分),上为末,用蜜酒调,于卧时涂上,早洗去,效。或用津唾调搽更妙。又方:只以铜绿为末,晚时切生姜蘸擦之。

点痣去斑:用锻石水调一碗如稠糊,拣好糯米粒全者,半置灰中,半露于外,经一宿,灰中米色变如水晶。若或面或手有黑痣黑靥及纹刺者,先须针头微微拨破,置少许水晶者于其上,经半日许,靥痣之汗自出,乃可去药,且勿着水,二三日则愈。

面鼻雀斑:白芷、甘菊花(各三钱,去梗)、白果(二十个)、红枣(十五个)、珠儿粉(五钱)、猪胰(一个),上将珠粉研细,余俱捣烂拌匀,外以蜜拌酒酿炖化,入前药蒸过,每晚搽面,早洗去。

面疮二方:面上暴生疮,用生杏仁捣烂,以鸡子清调如煎饼,至夜洗面敷之,旦洗去,数十次愈。指甲抓破面,用生姜自然汁调轻粉敷破处,无痕。

止鼻衄方:龙骨为细末,吹入鼻中少许即止。凡九窍出血者,用此皆能治之。

止鼻衄歌:石榴花瓣可以塞,萝卜藕汁可以滴,火龙骨可以吹,水煎茅花可以吃。又:墙头苔藓可以塞,车前草汁可以滴,火烧莲房可以吹,水调锅煤可以吃。

鼻衄蒸法:用草纸折十余层,井花水湿透,分发贴顶心中,以热熨斗熨之,微热不妨,久之即止。治衄如涌泉不止者。

鼻塞不通葱熨法:但用葱头,以绳束成一把,去根头实处,切成寸长一饼。先以熨斗烙葱一面令热,置顶心囟会穴处,乃以熨斗或火从上熨之,俟鼻内作葱气方住。未通,再作饼熨之。其有婴儿伤风,鼻塞不能吮乳者,但用大南星为末,以生姜自然汁和作薄饼,用两掌合暖置囟上,片时即通。

硝石散:硝石、人中白(等份)、冰片(少许),上为末,用一字,吹入鼻中。治风邪犯脑,患头痛不可忍,不问年岁。

通关散:细辛(如无真者,不用亦可)、薄荷、叶、牙皂角(等份),上为细末,以纸捻少许入鼻内,候得喷嚏口开,随进汤药。治卒然牙关紧急,腰背反张,药不能咽,或时毒痈肿,鼻塞气闭等证。

传说故事——张景岳止鼻血

有一位少年,刚结完婚不久,就患了外感伤寒的病。七天以后,突然就开始鼻子出血了,一开始大家还以为这是病要好了呢,因为张仲景说过,外感病中鼻子出血和身上出汗是一样的,都是邪气外出的途径,民间也有这种说法,说感冒了,鼻子出血就是要好了。但这位少年这次的反应显然和大家想的都不一样,这血是从鼻子里不断地流出,从早晨辰时开始,到了下午的申时,流了差不多有一斗的血!

当时的场景非常恐怖,血就那么滴滴答答地流着,没人能止住,此时再看这位少年,已经是奄奄一息,就连呼吸都开始微弱了。当张景岳被请来的时候,第一个印象就是少年病危,此时这位少年的身体已经是冰冷了,眼睛也已经直了,这血还滴滴答答地往外淌呢,于是赶快诊脉。

少年的父母在身边嚎啕大哭,给张景岳的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干扰。经过细心的诊断,他张景岳判断出,这位是个虚阳浮越的上热下寒证。于是,马上给少年开了自己的“镇阴煎”,重用熟地,然后用少量的肉桂等药引火归原,其思路就是把肾中的肾阴补足,这样使得阳气有所依托,然后再引火归原。

少年家里马上就按照张景岳的方子给这个少年服下去了。结果,一付药以后,鼻子里的血就不出了,身上也开始感觉温暖,然后张景岳再根据这个少年的身体情况,又调理了一下,这个病就痊愈了。

这是张景岳第一次治疗这种鼻腔的出血,从那以后,凡是碰到这个证候的,张景岳全是这么治疗的,而且治疗得很是神速,颇有奇效。张景岳自己也很自豪,他说这“镇阴煎”虽然是金匮肾气丸的思路,但是,用在这种病证上疗效就十分显著。

口舌疾病方

玄参散:玄参、黄芩、黄柏、栀子仁、大黄、前胡、独活、犀角屑、麦冬、升麻、炙甘草(各等份),上面的药切碎。水一盅半,煎七分,每服五钱,不拘时温服。治满口并舌生疮,连齿龈烂痛。

清凉饮子:黄芩、黄连(各二钱)、薄荷、玄参、当归、芍药(各钱半)、甘草(一钱),水二盅,煎八分,不拘时服。大便秘结,加大黄二钱。治上焦积热,口舌咽鼻干燥。

清热化痰汤:贝母、天花、枳实、桔梗(各一钱)、黄芩、黄连(各钱二分)、玄参、升麻(各七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治上焦有热,痰盛作渴,口舌肿痛。

冰柏丸:薄荷叶(苏州者)、黄柏(等份)、硼砂(半之)、冰片(一分),上为末,生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治舌疮口疮。

上清丸:砂仁、桔梗(各一钱)、月石(二钱)、冰片(一分)、甘草、玄明、粉诃子(各一钱)、百药煎(八钱)、苏州薄荷叶(一两六钱),为极细末,炼蜜丸,芡实大。临睡含化一丸。或为小丸,茶清送下。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止嗽清音,宽膈化痰,极效。

圣金散:黄药子(一两)、青黛(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新汲水调下,日二服。治舌上出血不止。

金花煎:黄柏(三两)、黄连(五钱)、栀子(二十枚),上咀。以水二升,浸一宿,煮三沸,去滓。顿服。一方用酒浸煮。治舌上出血如簪孔。

飞矾散:白矾(飞)、百草霜(等份),上为细末。捻糟茄自然汁调服,若口噤,灌之妙。治木舌渐肿大满口,若不急治即杀人。

黄柏散:黄柏(不拘多少,涂蜜慢火炙焦为末),上每服二钱,温米饮调下。舌上出血重出。治舌出血不止,名曰舌衄。

升麻黄连丸:升麻(半两)、黄连、黄芩(酒炒)、生姜、檀香、甘草(各二钱)、青皮(半两),上为细末,汤泡蒸饼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时,细嚼,白汤下。治多食肥甘,口臭秽恶。

丁香丸:丁香(二钱)、川芎(二钱)、白芷(五分)、炙甘草(一钱),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棉裹一丸噙化。治口臭秽。

应手散:梅花、冰片。为末。搽舌上,应手而收,重者须用一钱方收。治伤寒舌出寸余,连日不收。

阴阳散:亦名赴筵散。黄连(一两)、干姜(炒黑,三钱),为细末。干掺口疮上,涎出即愈。治口疮效。

绿云散:黄柏(蜜炙)、青黛(等份),上为细末。临卧用少许掺舌咽津妙。治口疮烂臭久不愈。

细辛黄柏散:黄柏、细辛(等份),上为末敷之,或掺舌上,吐涎水,再敷,须旋合之。治口舌疮。

白蚕黄柏散:黄柏(蜜炙)、白僵蚕(直者,新瓦上烙干断丝),上为细末。用少许敷疮上,吐涎。治口糜。

硼砂散:硼砂、青黛、龙脑、薄荷、石膏(各等份),上为极细末。每用少许,临卧敷口中。治口疮。

黄莲朴硝散:黄连、朴硝、白矾(各五钱)、薄荷叶(一两),上为粗末,用腊月黄牛胆将药入胆内,风前挂两月取下。如遇口疮,旋将药研细敷之,去其热涎即愈。治口疮绝妙。

柳华散:黄柏(炒)、蒲黄、青黛(真者)、人中白,上等份,为末敷之。掺口疮天竺黄月石(等份)冰片(少许)为末掺之。治热毒口疮。

碧雪:蒲黄、青黛、硼砂、焰硝、甘草(等份),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掺舌上,细细咽下,或饮凉水送下,频用之效。或用砂糖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噙化下咽妙。治一切热壅,口舌生疮,舌强腮肿,咽喉肿痛等症。

绛雪:硼砂(一钱)、朱砂(三钱)、马牙硝、寒水石(飞,各二钱)、冰片(半字),上为细末。每用一字,掺舌上,咽亦不妨。喉痛者吹入咽中。治口疮舌疮,咽喉肿痛。

皂角散:皂角(不蛀者四五把,去皮核,炙焦)、荆芥穗(二钱),上为细末,以米醋调涂肿处。治重舌喉痹。

千金口臭方:用香薷一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稍稍含漱咽之。亦治舌上出血如簪孔。

口齿方:用北细辛一两,煮取浓汁热漱,冷即吐之,立效。治口臭秽及齿慝肿痛。

齿牙疾病方

神功丸:黄连(酒洗)、砂仁(各五钱)、生地、甘草(各三钱)、当归、木香、藿香叶、升麻、兰叶(各一钱,无亦可),上为末,以汤浸蒸饼和丸,绿豆大。每服百丸或二百丸,白汤食远服。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齿疳蚀,牙龈肉脱血出,并治血崩血痢,肠风下血,及逆气上行等证。

立效散:防风(一钱)、升麻(七分)、炙甘草、细辛叶(各三分)、草龙胆(酒洗,四分),上用水一盅,煎五分,去滓。以匙抄在口中,痛处少时,立止。如多恶热饮,更加草龙胆一钱。此法不定,宜随寒热多少临时加减。若恶风作痛,须去草龙胆,加草豆蔻、黄连各五分,累用得效。治牙痛不可忍,痛连头脑项背,微恶寒饮,大恶热饮。

细辛煎:用北细辛一味煎浓汁,乘热噙漱良久,吐之,极妙。治牙齿肿痛不可忍,及口气臭。

驱毒饮:屋游(此即瓦上青苔,不拘多少洗净)上用水煎汤,澄清入盐一撮,频频漱之。治热毒上攻,宣露出血,牙龈肿痛不可忍。

丁香散:丁香、荜茇、蝎梢、大椒,等份为末。每用少许擦于患处。治牙齿痛。

芫花散:芫花、细辛、川椒、蕲艾、小麦、细茶(等份),上咀。水一盅,煎七分,温漱之,日三四次,吐涎出即愈。治风虫诸牙痛。

如神散:川椒(炒出汗)、蜂房(炙),上等份,为细末。每用二钱,水煎数沸,热漱即止。治风牙虫牙攻蛀疼痛,牙齿动摇,连颊浮肿。

赴筵散:良姜、草乌、细辛、荆芥穗,上等份为末。擦牙,有涎吐之。治风虫牙痛。

蟾酥膏:蟾酥(少许)、巴豆(去油,研如泥)、杏仁(烧焦),上共研如泥,以棉裹如粟米大。若蛀牙塞入蛀处,风牙塞牙缝中,吐涎尽愈。治风蛀诸牙疼痛。

虫牙痛:苍耳、艾小麦、花椒、芫花、黑豆,煎熬,屡漱之即愈。

韭子汤:用韭菜子一撮,以碗足盛之,用火烧烟,外用小竹梗将下截劈为四开,以纸糊如喇叭样,引烟熏其蛀齿。如下牙蛀者,以韭子煎浓汤漱之,虫自出。可治虫牙。

瑞竹堂方:用天仙子不拘多少,烧烟,以竹筒抵牙引烟熏之,其虫即死。治虫牙疼痛不已。

巴豆丸:巴豆(一枚)、花椒(五十粒,细研),上为极细末,饭丸,黍米大。棉包塞蛀孔。治虫牙疼痛,蚀孔空虚。

藜芦散:用藜芦为末,塞牙孔中,勿令咽汁,有涎吐之,大有神效。治虫牙疼痛。

北枣丹:用北枣去核,每个内入信一厘,烧存性,研细。每以些小敷患处。治走马牙疳。

青金散:铜绿、砒霜(等份),上为细末。每用些少敷患处。治走马牙疳,蚀损唇舌,腐臭牙落,其效如神。

三仙散:铜绿(三分)、麝香(一分)、妇人溺桶中垢(白者,火,一钱),上为极细末。敷齿上,不可太多。治走马牙疳,一时腐烂即死。

麝矾散:麝香(少许)、胆矾(一钱)、铜绿(半两)、白矾(生用,五分),上为细末。敷牙患处。治走马牙疳危恶证候。

神授丹:枯矾(七分)、白毯灰(三分)、麝香(一分),为末。以竹管吹疮上。治牙疳。

黄连散:黄连、白龙骨、马牙硝(各一钱)、枯矾(五分)、冰片(半分),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敷牙根下。治齿龈间出血,吃食不得。

雄黄麝香散:雄黄(一钱半)、铜绿、轻粉、黄连、黄丹(炒,各一钱)、血竭、枯矾(各五分)、麝香(一分),上为细末,研匀。每用些少敷患处。齿缝出血。上用纸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立止。治牙龈肿烂出血。

固齿雄鼠骨散:雄鼠骨、当归、没石子、熟地、榆皮、青盐、细辛(等份),上为细末,用绵纸裹倏牙床上缝中,则永固不落矣。治肾水不足,牙齿浮动脱落,或缝中痛而出血,或但动不痛者。

雄鼠骨散:雄鼠骨(一具,生打活雄鼠一个,剥去皮、杂,用盐水浸一时,炭火上炙,肉自脱落,取骨炙燥,入众药内同研为末)、香附、白芷、川芎、桑叶(晒干)、地骨皮、川椒、蒲公英、青盐、川槿皮、旱莲草,上为末。擦牙,百日复出,固齿无不效。治牙落可以重生。

荆槐散:荆芥穗、槐花,上等份为末。擦牙患处。治牙宣出血,疼痛不止。

石膏升麻散:石膏、羊胫骨灰、地骨皮、升麻,上等份为末。每用少许擦牙齿根上。或加麝香少许更妙。治阳明风热流注,齿牙肿痛出血,化为脓汁等证。

姜黄散:姜黄、白芷、细辛(等份),上为粗末。擦患处,须臾吐涎,以盐汤漱口。面赤肿者,去姜黄,加川芎,其肿立消。治牙疼不可忍。

香盐散:大香附(炒焦黑,三两)、青盐(一两半),上为末。如常擦牙。乃铁瓮先生良方。牢牙去风。

牙宣散:良姜、胡椒、荜茇、细辛、乳香、麝香、雄黄、青盐(下四味各另研),上等份为细末。先以温水漱净牙后,以药末擦患处,追出涎沫吐之,漱十余次,痛立止。忌油、盐二日。

槐盐散:食盐、青盐、槐枝(一斤,切断,用水五碗,煎一碗听用),上将二盐先炒干,乃入槐枝汤煮干,取起为末,用铅盒盛。擦牙固齿最妙。治食甘甜过多牙痛。

椒盐散:川椒、青盐、荜茇、薄荷、荆芥穗、细辛、朝脑,上为末。擦痛牙处,或煎汤漱之亦可。治牙痛用清凉药不效或反甚者,宜从此以治。

宣风牢牙散:细辛、青盐(各七钱)、当归(酒洗)、川芎(各一两),上为末。每用少许,清晨擦牙满口,漱良久,连药咽下,或先以温水漱口净,然后擦而咽之亦可。驻颜补肾,牢牙固齿。

青白散:青盐(二两)、食盐、川椒(煎汁,各四两),上以椒汁拌盐,炒干为末。擦牙,永无齿疾;以漱水洗面目,亦无疾。此药极妙。治一切牙疼,固齿。

御前白牙散:石膏(四两,另研)、大香附(一两)、白芷(七钱半)、甘松、三奈、藿香、沉香、川芎、零陵香(各三钱半)、细辛、防风(各半两),上为细末。先以温水漱口,次擦之妙。

白牙散:升麻(一钱)、羊胫骨灰(二钱)、软石膏(三钱)、白芷(七分)、麝香(少许),上为细末。先以温水漱口,次擦之妙。

咽喉疾病方

甘桔汤:甘草二钱,苦梗一钱。甘草(二钱)桔梗(四钱)水二盅,煎八分,食后服。此方加荆芥穗二三钱,《三因方》即名荆芥汤,尤效。治一切风热上壅,咽喉肿痛。

甘桔汤:甘草、桔梗、薄荷、连翘、黄芩(各等份),水二盅,加竹叶煎服。一方有山栀子。

治热肿喉痹

诃子甘桔汤:诃子(四个,半生半煨)、桔梗(一两五钱,半生半炒)、甘草(二寸,半生半炙),上咀,分二服,每服水二盅,童便一盅,煎八分,食后温服。治火盛失音。

清咽利膈散:防风、金银花、荆芥穗、荷桔梗、黄芩、黄连(各一钱半)、山栀、连翘、玄参、大黄、朴硝、牛蒡子(炒研)、甘草(各七分),水二盅,煎一盅,食远服。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

消梨饮:单用梨汁频频饮之,或将梨削浸凉水中,频频饮之,尤妙。此物大解热毒。或南方少梨之处,但择好萝卜杵汁,加玄明粉徐饮,大效。治喉痹。

透天一块冰:黄连(二钱)、脑荷、月石、槟榔、蒲黄、甘草(各一钱)、荆芥穗、黄柏(各五分)、冰片(半分或一分)、白砂糖(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噙化。治一切风热喉痹,口舌生疮头目不清,痰涎壅盛。

靛花丸:靛花、薄荷叶(苏州者),上等份,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临睡噙化。治缠喉风声不出。

杏仁煎:杏仁(泡,去皮尖,研如泥)、冬蜜、姜汁、砂糖(各一小盏)、木通、桑白皮(去赤皮,炒)、贝母、紫菀、茸北、五味(各一两)、石菖蒲、款冬蕊(各半两),上将后七味为咀,用水五升,煎半去滓,入杏、蜜、姜、糖四味合和,微火煎取一升半。每服三合,两日夜服之。治咳嗽暴重,声音不出。

蜜附子:用大附子一枚,去皮脐,切作大片,用蜜涂炙令黄,含口中,咽津;甘味尽,再涂蜜炙用,或易之。或用炮附子,以唾津调涂脚心。一方用肉桂含之。治心腹疼痛,吞吐不通,及脏寒闭塞等证。

牛黄益金散:黄柏(为末,用蜜炙数次,以热为度,另研为极细末)、白硼砂、白僵蚕(净,各钱半)、牛黄(三分),上用蜜调如稀糊涂敷患处;或丸如龙眼大,含化咽之。按:此方必加冰片半分方妙。治虚火炎上伤肺,咽喉生疮破烂。

三黄丸:大黄、黄连、黄芩(各一两)、黄药子、白药子(各七钱半)、黄柏、山豆根、苦参(各三钱)、月石、京墨(各钱半)、麝香(少许)、冰片(五分),上为末,猪胆调,甑内蒸三次,临后入片、麝、硼砂为丸,豆大。噙化一丸,津咽,日夜常噙,勿脱药味方妙。治喉痹极佳。

人参平补汤:人参、川芎、当归、熟地黄、白芍药、白茯苓、菟丝子(制)、杜仲(制)、北五味子、白术、巴戟(去心)、半夏、曲橘红(各半两)、牛膝(酒洗)、破故纸(炒)、益智仁、葫芦巴(炒)、炙甘草(各二钱半)、石菖蒲(一钱半),上咀。每服五钱,姜五片,枣二枚,煎七分,吞山药丸百余粒。凡五鼓后肾气开时,不得咳唾言语,再进上药,则功效胜常。治肾虚声哑不出。

百合丸:百合、百药煎、杏仁(去皮尖)、诃子、薏苡仁(等份),上为末,鸡子清和丸,弹子大。临卧噙化。或用蜜丸亦妙。治肺燥失声不语。

竹衣麦门冬汤:竹衣(取金竹内衣膜鲜者,一钱)、竹茹(弹子大一丸。即金竹青皮也,刮取之)、竹沥(即取金竹者)、麦冬(三钱)、甘草、橘红(各五分)、白茯苓、桔梗(各一钱)、杏仁(七粒,去皮尖,研),上咀。水一钟半,加竹叶十四片,煎七分,入竹沥一杯,和匀服。治一切劳瘵痰嗽,声哑不出,难治者,服之神效。

射干丸:射干、炙甘草(各半两)、川升麻、川大黄、木鳖仁(各二钱半)、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小弹子大。常含一丸,津咽。治悬壅肿痛,咽喉不利。

铁笛丸:薄荷叶(四两)、连翘、桔梗、甘草(各二两半)、诃子(煨)、大黄(酒蒸)、砂仁(各一两)、川芎(一两半)、百药煎(二两),上为细末,鸡子清和丸,弹子大。临卧噙化一丸。或炼蜜丸亦可。治声音嘶哑,失音不语者神效。

雄黄解毒丸:雄黄(飞)、郁金(各一两)、巴霜(十四枚),上为末,醋糊丸,绿豆大。热茶清下七丸,吐出顽涎即苏,未吐再服,大效。如口噤,以物斡开灌之,下咽无有不活者。如小儿惊热,痰涎壅塞,治急喉风双蛾肿痛,汤药不下。或二丸三丸,量大小与之。一法,以此丸三粒,用醋磨化灌之,其痰立出,尤妙。

玉钥匙:月石(五钱)、牙硝(一两半)、白僵蚕(一钱)、冰片(一字),上为细末。每用五分,以竹管吹入喉中,立愈。此方加雄黄二钱,即名密钥匙。治风热喉痹及缠喉风。

二圣散:胆矾(二钱半)、白僵蚕(炒,半两),为细末。用少许吹入喉中。治缠喉风,急喉痹。

夺命散:白矾(枯)、僵蚕(炒)、月石、皂角(炙烟尽,各等份),为细末,每用少许吹喉中,痰出即愈。治急喉风。

马牙硝散:马牙硝细研。每服一钱,棉裹含咽津,以通为度。治喉痈,及伤寒热后咽痛,闭塞不通,毒瓦斯上冲。

烧盐散:烧盐、枯矾(各等份)上和匀研细,以箸头蘸点即消。治喉中悬壅垂长,咽中妨碍。

开关散:白僵蚕(炒,去丝嘴)、枯白矾(等份),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生姜、蜜水调下,细细饮之。治喉风气息不通。

七宝散:僵蚕(直者,十个)、硼砂、雄黄、全蝎(十个,全者,去毒)、明矾、牙皂(一挺,去皮弦,(各一钱)、胆矾(五分),上为细末。每用一字,吹入喉中即愈。治喉痹及缠喉风。

破关丹:硼砂末(五钱)、霜梅肉(一两,捣烂),上二味,和匀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噙化咽下,内服荆防败毒散。治乳蛾喉闭,缠喉风等证。

传说故事——张景岳医治咽喉病

一位叫着王蓬雀中年人来找张景岳看病,说自己咽喉疼痛十几天了。张景岳一看这位病人,愣了一下,这可不是一般的咽喉病啊!这人整个的脸都肿了,脖子也变粗了,喘气很急,声音变哑,喉咙里都肿了,连喝水都费劲,嘴里还起了口疮。据病人说疼得他简直无法忍受,而且他还需要用一个丫环来靠着后背,不能躺下睡觉已经几天了。

张景岳也觉得很严重,于是就开始诊脉,手一搭脉,张景岳就知道了,这是个虚证,因为病人的脉又细又涩,微弱得厉害,以前好多中医都认为数脉就是热,但张景岳明白,如果患者虚弱得厉害的时候,元气大虚,这脉也是数的,这就需要仔细识别。

听到王蓬雀说话的声音简直轻微得不能发声,张景岳又问:你这些天都服用了什么药物啊?王蓬雀的家人赶快把其他医生开的方子拿了过来,张景岳一看,都是黄芩、黄连、栀子、黄柏之类的苦寒药物。张景岳明白了,这个患者本来体质是阴虚,结果病了以后用的都是苦寒之药,这就使得下焦更凉了,肾经里寒冷得像冰窟一样,阳气飞腾,跑到上焦来了。这病,如果再稍微晚一些,或者再继续服用苦寒之药,就要出大问题了。

于是,张景岳马上就给王蓬雀开了“镇阴煎”,熬好药后,用冷水给冷却一下,然后让他立刻喝下去。王蓬雀喝完药后就睡着了,等到第二天起来,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肿消了,更令人惊喜的是,咽喉也居然全都好了。等到张景岳复诊时,都不认识眼前的这个人了,因为在张景岳的记忆里,这王蓬雀的脑袋特大,非常的“威严”,而现在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面容清瘦的书生。

张景岳又开了调补气血的药物“五福饮”,其主要成分是人参、熟地、当归、白术、炙甘草。不久,王蓬雀的病就痊愈了。王蓬雀非常的感谢张景岳对自己的恩情,从此就和张景岳成为了莫逆之交。

诸毒之解方

解毒丸:板蓝根(洗净晒干,四两)、贯众(去毛)、青黛(研)、生甘草(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另以青黛为衣。如稍觉精神恍惚,即是误中诸毒,急取十五丸嚼烂,用新汲水送下即解。或用水浸蒸饼丸,尤佳。治误食毒草,或中蛊毒,并百物毒,救人于必死。

蓝根散:蓝根(锉,一握)、芦根(锉,一握)、绿豆(三钱,研),上先将二根,以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滓,次入后药,和匀,分三服。或一二服利下恶物,不用再服。解毒药热药诸毒。

白扁豆散:用白扁豆不拘多少,为细末,入青黛等份,细研,再入甘草末少许。巴豆一枚,去壳不去油,别研为细末,取一半入药内。外以砂糖一大块,用水化开和药,共成一大盏饮之,毒随利去,后却服五苓散之类。解诸毒入腹及砒毒。

饮食中毒:凡中饮食毒,而觉烦热胀满者,急用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半沸,陆续饮之,吐食出即瘥。或以水煮亦得。或用犀角汤亦可解。

中酒毒:饮酒中毒者,经日不醒是也,谓之中酒。黑豆一升煮汁,温服一盏,不过三盏即愈。

解面毒:只以萝卜生啖之,或捣汁服之。麦面大热,萝卜能解其性。或用大蒜嚼食之,亦善解面毒。

解一切食毒:解一切饮食之毒,及饮酒不知中何毒,卒急无药可解者。荠、生甘草(各二两)上锉细。以水五盏,同煎取二盏,停冷去滓,分三服。一方:加蜜少许,同煎服之,解一切毒。

食鱼中毒:凡食鱼后中毒物烦乱者,用陈皮浓煎汁服之即解。

河豚毒:五倍子、白矾(等份)上为细末,水调服之。一方:凡中河豚鱼毒,一时困殆,仓猝无药,急以清油多灌之,使毒尽吐出即愈。解河豚鱼脍及食狗肉不消胀满毒。芦柴根,鲜者捣汁饮之,干者煎汁温饮之。解食鳝鱼龟鳖虾蟆自死禽兽等毒豆豉一合,新汲水煎浓,顿温服之可解。

中蟹毒:凡食蟹中毒,用紫苏叶浓煮汁饮之;或用紫苏子捣汁饮之亦良。或捣藕汁,或捣蒜汁饮之俱可解。或用冬瓜汁,或食冬瓜亦可。

食牛马肉中毒:粉草擂无灰酒服,当吐泻。若渴者不可饮水,饮水必死。一方:淡豆豉擂入乳服之即解。

食鸡子毒:好醋饮之即愈,未愈再服。

食斑鸠毒:葛粉二合,水调服可解,姜汤调服亦解。

解花椒毒:有服川椒气闭欲绝者。冷水饮之解,地浆水更妙。

解诸菜毒:食后多腹胀者,是毒也,以醋解之。

解蕈毒:忍冬叶生啖之愈,或煎浓汁饮之。崇宁间,苏州天平山白云寺僧五人,行山间,得蕈一丛甚大,摘而食之,发吐,三人急采鸳鸯草生啖之即愈;二人不甚吐,至死。此即忍冬藤,亦名金银花,亦名鹭鸶藤也。

解巴豆毒:其证口干,两脸赤,五心热,下利不止。干姜(炮)黄连(微炒,各等份)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调下,如人行五里许再服。又方:煮绿豆汤冷服之即愈。一方:黄连、甘草煎汁,凉饮之。一方:芭蕉根叶捣汁饮之,利止而安。

解砒毒:凡中砒毒者,其人烦躁如狂,心腹绞痛,头眩呕吐,面色青黑,四肢逆冷,六脉洪数。饮食中得者为易愈,若空心酒醋服者难救。以地浆水顿服,若吐出,又服,所谓洗净腹中毒,全凭地上浆是也。其法掘地成坑,以水灌注,搅成混水饮之,谓之地浆。又方:解砒毒最良,此为第一。用生绿豆半升擂粉,入新汲水搅和,取汁饮之。又方:用新鲜羊血、鸭血饮之,皆可解。一方:用甘草汁同蓝汁饮之即愈。

钩吻毒:钩吻生池旁,与芹菜相似,无他异,惟茎有毛,以此别之,误食杀人。解之之法,用荠八两,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二服(此即甜桔梗也)。一方用桂汤效。

解附子等药毒:凡服附子酒多,而觉头重唇裂血流,或见内热诸证,急用绿豆、黑豆嚼服,或捣汁饮之,或浓煎二豆汤常饮食之。凡服散风药过多,以致闷乱不省,以醋灌之,或浓煎甘草同生姜自然汁顿饮之。一方:大豆汁、饧糖、枣汤,并能解附子毒。一方:用田螺捣碎调水饮之。

解乌头草乌毒:甘草煎浓汤服之。或米醋调砂糖俱可解。

解半夏毒:生姜捣汁饮之。有中此毒,口不能言,倒地将死者,速用姜汁灌之,须臾自苏。

解斑蝥芫青毒:猪脂油和大豆汁饮之。

解藜芦毒:雄黄为末,温酒调服一钱。一方:煮葱汁服。

解雄黄毒:汉防己煎汤饮之。有用雄黄擦疮,或熏阴囊疮受毒者,防己煎汤洗数次愈。

解杏仁毒:蓝子研水服则解。

解服丹毒:地浆服之为上。一方:用蚌肉食之良。

解中药箭毒:交广黎人以焦铜作箭,中人破皮即死。粪清饮之立解,患处以粪涂洗之。

解盐卤毒:凡妇女有服盐卤垂危者,急取活鸭或鸡,斩去头,将颈塞口中,以热血灌之可解。若卤多者,必数只方足尽收其咸毒。

解漆毒:一州牧以生漆涂囚眼,囚即盲。适一村叟见而怜之,语之曰:汝急寻蟹捣碎,取汁滴眼内,漆当随汁流散,疮亦愈矣。如其言,觅得一小蟹用之,目睛果愈,略无损。或成红斑烂疮,取生蟹黄涂之,不数次即愈。一方:用杉木煎汁洗之。

传说故事——张景岳巧解蘑菇毒

张景岳从军时的一个战友姓吴,后来这人在北京城的驻军里作了一名参军。有一天这位吴参军有天路过菜市场,看到有卖蘑菇的,蘑菇朵朵“肥嫩可爱”,于是就让自己的仆人买了些回去做汤,谁想到,这位吴参军吃了以后,上吐下泻。家人吓坏了,赶快让人去请医生,结果请来的全是当地的一些普通医生,这些医生一看蘑菇中毒,根本不知道怎么解,想了半天就用黄连、黑豆、桔梗、甘草、枳实等药给服了下去,结果这参军的病更加严重了,而且还出现了胸部和腹部发胀的情况,同时开始气喘,连水都喝不下去。

到这时这吴参军难受得痛不欲生啊。突然,他想起来了自己的战友张景岳,于是就让仆人,赶快去请张景岳!张景岳听说以后,也很着急,就急着赶来了。诊断以后,张景岳就开了方子,方子上写着人参、白术、甘草、干姜、附子、茯苓等中药。

这位参军也稍懂医理,一看这药方全是些温补的中药,急得对张景岳嚷道:你开了这么多的温阳的补药是干什么嘛!我现在腹胀、气急、口干,那里还敢服用这么多的温补之药呢!张景岳劝也没有用,就回家了。

第二天,这位参军又挺了一天,结果病势更重了。没办法,又把张景岳给请来了,张景岳诊了脉,还是同样的病机啊,于是开的方子和昨天的一样。这位吴参军是实在没有办法了,心里是既怀疑又害怕,可是怎么办呢?已经没有办法了,于是就对家人一一告别,还和妻子说:如果必须服这个药,那么能够救活我的可能是这个药,杀死我的也可能是这个药。然后又对张景岳说:我的命就托付给你了!然后就含泪吞下了这碗药。

张景岳看得哭笑不得,心想这哪是给他解毒呀,就跟要害死他一样。结果服药后不久,参军的吐就开始止住了。这参军一看有效,欢喜得又喝了一付药,结果腹胀也减轻了。

这时张景岳又在方子里加入了大分量的熟地黄,结果吴参军的情况是一天天见好,等到二十多付药以后,这个病就彻底地好了。

事后吴参军十分纳闷,就问张景岳:我中的是毒,他们用解毒的药反而重了,你不用解毒的药,用了温补之药,反而却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啊?张景岳说:毒有不同,不一定就是黄连、甘草就能解去的。你吃的这种蘑菇,肥白鲜嫩,一定是生长在深坑枯井里的,是属于阴寒之毒,看你的症状也是一派寒证,此时热药就是解毒药,黄连等寒凉药就是助毒药。吴参军听了,恍然大悟连连称赞张景岳医术高明。

虫毒治疗方

解虎伤毒:麻油一碗饮之即无妨,仍用葛根汤洗伤处,棉试干,香油涂之,再以青布作条燃火入竹筒中,放烟熏伤处。口渴者,砂糖调水饮之。

蛇毒:凡被蛇伤,即用针刺伤处出血,用雄黄等药敷之,仍须中留一孔,使毒瓦斯得泄,乃内服解毒等药。凡伤处两头俱用绳扎缚,庶不致毒瓦斯内攻,流布经络。一方:治毒蛇咬伤,急取三七捣烂罨之,毒即消散,神妙无比。一方:治蛇虫伤毒,用五灵脂、雄黄等份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服,仍敷疮留口,如干燥,须以油润之。凡居山野阴湿之处,每用雄黄如桐子大一丸,烧烟以熏衣袍被褥之类,则毒不敢侵,百邪皆远避矣。一、凡蛇入七窍,急以艾灸蛇尾。又法以刀破蛇尾少许,入川椒数粒,以纸封之,蛇自出。即用雄黄、朱砂末煎人参汤调灌之,或食蒜饮酒,内毒即解。一、山居人被蛇伤,急用溺洗咬处,拭干,以艾灸之立效。又方:用独头大蒜切片置患处,以艾于蒜上灸之,每三壮换蒜,多灸为妙,凡被毒蛇所伤皆效。《肘后方》:用小蒜捣汁服,滓敷伤处。

雄黄辟蛇毒:南海地多蛇,而广府尤甚。某侍郎为帅,闻雄黄能禁制此毒,乃买数百两分贮绢囊,挂于寝室四隅。经月余,一日,卧榻外常有黑汁从上滴下,臭甚,使人穿承尘窥之,则巨蟒横其上死腐矣。于是尽令撤去障蔽,蛇死者长丈许,大如柱,旁又得十数条,皆蟠虬成窠,并他屋内所驱放者合数百,自是官舍清宁。

疯犬伤人:急于无风处吮出疮口恶血,如或无血,则以针刺出血,用小便洗净,外用香油调雄黄少加麝香敷之。一、凡遇恶犬咬伤,如仓猝无药,即以百草霜、麻油调敷,或用葱捣烂贴之,牛粪敷之,或蚯蚓粪敷之,或口嚼杏仁烂敷之,皆能救急。如少延缓,恐毒瓦斯入经为害。一方:拔去顶上红发,急令人吮去恶血,以艾灸伤处五七壮,甚者灸百壮,神效。一方:用米泔水洗净,砂糖敷之。一方:用杏仁炒黑,捣成膏贴之。

糯米散:治疯犬伤毒。大斑蝥(二十一个,去头足翅)上用糯米一撮,先将斑蝥七个入米内,慢火炒,勿令焦,去蝥;又入七个,炒令焦色变,又去之;再入七个炒米赤烟为度,去蝥不用,只将米研为末。分三分,冷水入香油少许,空心调下一服,须臾又进一服,以二便利下恶物为度。若腹痛,急以青靛调冷水解之,或先用黄连、甘草煎汤,待冷服之,不可食热物。或用冷水调益元散解之,甚妙。

定风散:治诸犬伤毒。南星(生用)、防风(等份)上为末。凡被犬咬,先以口含浆水吮洗伤处,或小便、盐汤俱可,洗净,用棉拭干,方上药末,即不发。或用制过南星一、二钱为末,以童便调下。亦可治破伤风。

诸犬咬虫伤灸法:凡野狼、犬、蛇、蝎、蜈蚣诸伤痛极危急,或因伤受风而牙关紧急,腰背反胀,不省人事者,速切蒜片或捣烂罨伤处,隔蒜灸之,或二三十壮,或四五十壮,无不应手而愈,取效多矣,故《本草》谓蒜疗疮毒,有回生之功。夫积在肠胃,尚为难疗,况四肢受患,则经络远绝,药不易及,故古人有淋洗灸刺等法,正为通经逐邪,导引气血而设也。

解毒散:一名国老饮。治蛊毒及一切蛇虫恶兽所伤,重者毒瓦斯入腹,则眼黑口噤,手足强直。此药平易,不伤元气,大有神效,不可以易而忽之也。明矾、甘草(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冷水调下,亦可敷患处。

治马咬伤:毒瓦斯入心则危。马齿苋捣烂煎汤服,外以栗子嚼敷患处。

蜈蚣毒:以盐擦咬处,或盐汤洗伤处,痛即止。用后蝎螫方最妙,已试。一方:用吴茱萸嚼烂擦之,或取井底泥敷之。

解误吞蜈蚣方:昔有婢用火筒吹火,不知内有蜈蚣,向火一吹,蜈蚣惊窜入口,不觉下喉,求救,人无措手。适有人云取小鸡一只,断喉取血顿饮之,复灌以香油取吐,蜈蚣随出。

蝎螫毒:用生半夏、白矾等份为末,以醋和敷伤处(亦治蜈蚣伤,无白矾亦可)。又蝎怕胆矾,蛇性雄黄。徐春甫云:亲见蝎螫肿痛用胆矾擦之立消。可见南方人家不可无雄黄,北方人家不可无胆矾,此制蝎第一药也。

解蜂蜇毒:以小便洗擦拭干,以香油涂之。或以雄黄末擦之。或以蝎螫方治之。

治鼠咬毒:猫毛烧存性,入麝香少许,香油调敷伤处则不害。

治误吞水蛭:昔一人夜间饮水,误吞水蛭入腹,经停日久,复生水蛭,食人肝血,腹痛不可忍,面目黄瘦,全不进食,不治必死。方用田中泥一块,小死鱼三枚,同猪膏溶捣匀,再用巴豆十粒去油,同鱼膏四味捣匀,丸如绿豆大。用田中冷水吞下,大人五七丸,小儿三丸,须臾泻下水蛭尽,用八珍汤调理。

中蚯蚓毒:锻石泡热水凉洗患处,久浸之则愈。小儿多受蚯蚓毒,则阴茎及囊俱肿如水泡,用鸭血涂之,或以鸭口含少时则消。一方:用盐汤温洗之即效。

治蚕咬毒:蚕咬人,毒入肉中,令人发寒热。苎叶捣敷之,汁涂之。今治蚕家以苎近蚕,则蚕不生发也。

解蜘蛛咬毒:姜汁调胡粉敷疮口,或用清油擦之,内饮羊乳。《本草》云:蜘蛛咬人,令人一身生丝,惟羊乳饮之可解。贞元十年,崔员外从质云目击有人被蜘蛛咬,腹大如孕,其家弃之,乞食于道,一僧遇之,教饮羊乳,未几日而平。

神授散:治传尸劳瘵,血气末甚虚损者,不必多方,只以此药早服,则虫自不能为患。无有不愈者。此方得之河南郡王府,济世之功不可尽述。川椒(二升,去合口者,略炒出汗)上为细末,空心米饮调服二钱。或酒煮米粉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渐增至五六十丸,或用酒送。

解射工溪毒:葱白散。治溪涧中射工虫专射行人形影,人中其毒,则病如疟状,或若伤寒,俗云沙发,中之深者死,急用后方治之。葱白(一握,切)、豉(半升)、葛根(二两)、升麻(七钱半),上锉如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二盏,煎一盏,去滓。不拘时温服,移时再服。

雄黄兑散:治时气病,下部生虫。雄黄(半两)桃仁(一两)青葙子黄连苦参(各三两)上五味为末,棉裹如枣核大,纳下部。亦可用枣汁服方寸匕,日三。

治大孔虫痒方:用大枣蒸烂为膏,以水银和捻长二三寸许,棉裹纳大孔中过宿,明旦虫皆出。但水银损肠,宜慎之。愚按:此方水银不必生用,但如治头虱法,烧烟以枣肉拌之用,必更妙。头发生虱方在新因。

雄麝散:治五种蛊毒。明雄黄、麝香(各一字,另研)用生羊肺一指大,以刀切开,安药在内吞下。

丹砂丸:治蛊毒。雄黄朱砂(各另研)藜芦(略炒)鬼臼巴豆霜(各二钱半)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丸,空心姜汤下,当利恶物并蛊毒。如烦闷,以鸭血为羹食之。

七宝丸:治蛊毒。败鼓皮、蚕蜕纸、刺皮(各烧存性),五倍子(炒),续随子、朱砂(另研),雄黄(另研,等份)上为细末,糯米粥丸,小豆大。每服七丸,空心白水下。

蜜髓煎:治中蛊令人腹内坚痛,面目青黄,病变无常。真蜜(一碗)猪骨髓(五两,研)上同煎熟。分作十服,日三服即瘥。

归魂散:凡国中蛊毒在膈上者,当用此药吐之。白矾建茶(各一两)上二味,为细末。每服五钱,新汲水调下顿服之,一时久当吐毒出。若此药入口,其味甘甜,并不觉苦味者,即其证也。

传说故事——张景岳巧解巴豆毒

北京有一户普通家庭,这天,父亲带着五岁的小女儿出去逛,正好路过一个药铺,药铺正好在外面晒晾巴豆,这位父亲看见了巴豆,以为是松子仁儿,就顺手摸了一粒,对小女儿说:丫头,张嘴,爹给你顺了一粒松仁。

这个小姑娘哪儿知道这其中的厉害,一张嘴,就给嚼了。这药店的东西能够乱吃吗?这不,小姑娘立刻就感到味道很辣,知道这不是松仁,马上就吐了,但还是有半粒给吞了下去。没多大一会儿,小姑娘就开始大泻,一共泻了十余次,等到第二天,肚子都肿胀了起来,全身也肿了,已经无法吃下去东西了,这位父亲吓坏了,赶快请来了张景岳。

张景岳来的时候,许多人正围着小姑娘出主意,什么喝绿豆、黄连的,什么用五苓散、五皮饮泄水的,场面乱成一团。张景岳诊断过后说:现在大泻之后,脾胃之气已经虚了,哪能用苦寒的黄连,这个时候应该补脾胃之气!于是,就开了“独参汤”和“温胃饮”,这独参汤是用人参做成的汤;而温胃饮则是张景岳创立的方子,成分为人参、白术、扁豆、陈皮、干姜、炙甘草、当归,用来治疗中寒呕吐,吞酸泄泻,不思饮食等证。结果喝了几付,小姑娘就彻底地痊愈了。

后来张景岳说,巴豆虽是热毒,但小姑娘服用的很少,所以热量不大。但由于小姑娘泄了很久,把脾土的阳气给泻没了,结果出现的肿胀等都是阳气不足导致的水湿泛滥,所以张景岳给温补脾胃,反而就把这个病给治好了。

妇人规古方

安胎饮:人参、白术、当归、熟地、川芎、白芍药、陈皮、甘草(炙)、紫苏炙、黄芩(各一钱),上为姜、水煎服。一方有砂仁。治妊娠五七个月,用数服可保全产。

安胎散:熟地、艾叶、白芍(炒)、川芎黄(炒)、阿胶(炒)、当归、甘草(炙)、地榆(各一钱),上为姜、枣,水煎服。治妊娠五、七个月,用数服可保全产。

泰山盘石散:人参黄、当归、川续断、黄芩(各一钱)、川芎、白芍药、熟地(各八分)、白术(二钱)、炙甘草、砂仁(各五分)、糯米(一撮),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治妇人血气两虚,或肥而不实,或瘦而血热,或脾肝素虚,倦怠少食,屡有堕胎之患。此方平和,兼养脾胃气血。觉有热者,倍黄芩,少用砂仁;觉胃弱者,多用砂仁,少加黄芩。更宜戒欲事恼怒,远酒醋辛热之物,可永保无堕。

地黄当归汤:一名内补丸。熟地(二两)、当归(一两),上每服五钱,水煎服。为丸法:以当归炒为末,熟地蒸捣膏和丸,桐子大,每服百余丸,温酒或滚汤下。治妊娠冲任脉虚,补血安胎。

当归汤:当归、人参(各二三钱)、阿胶(炒)、甘草(炒,各一钱)、连根葱白(一握),上水四碗,煎四味至半,去滓,下葱再煎一碗,分二服。治胎动烦躁,或生理不顺,唇口青黑,手足厥冷。

胶艾汤:阿胶(炒,一两)、艾叶(数茎),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治妊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抢,或去血腹痛。

七味阿胶散:阿胶(炒)、白茯苓、白术(炒)、川芎、当归、陈皮(各一钱)、甘草(炒,三分),上姜、枣,水煎服。治胎动腹痛。

黄汤:糯米(一合)、黄(炒)、川芎(各一两),上水煎,分三服。治气虚胎动,腹痛下水。

白术散:白术、黄芩(炒,各二钱),上用姜、枣、水煎服。若阴证者不可用。治妊娠伤寒内热等证。

三味白术汤:白术(四钱)、赤芍药(三钱)、黄芩(炒,二钱),上水煎服。治妊娠内热心痛。忌桃李、雀肉。

探胎饮:川芎(不拘多少,为末,不见火)空心煎艾汤调下方寸匕,觉腹中动则有胎也。脐之下动者,乃血瘕也;不动者,血凝也,病也。妇人经水不来三月,疑似,用此验之。

当归芍药汤:当归、白芍药(炒)、白术(炒)、茯苓、泽泻(各一钱)、川芎(二钱),上水煎服。治妊娠心腹急痛,或去血过多而眩运。

益母地黄汤:生地、益母草(各二钱)、当归黄(炒,各一钱),上姜、水煎服。治妊娠跌坠,腹痛下血。

独圣散:砂仁(不拘多少,带皮同炒,勿令焦黑,取仁为末),上用热酒调服四五分,或一钱。此物有安胎导滞易产之功,实妊妇之要药也。治妊娠有所伤触,激动胎元,腹痛下血极效。

二黄散:生地,熟地,上为末。每服三钱,煎白术枳壳汤下。治胎漏下血,或内热晡热,或头痛头晕,或烦躁作渴,或胁肋胀痛等证。

四圣散:条芩、白术、砂仁、阿胶(各等份),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艾汤调下。一方有芍药无阿胶。按:此方若改为汤,砂仁用当减半。治漏胎下血。

续断汤:当归、生地黄(各一两)、续断、赤芍药(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用葱白煎汤调下。治妊娠下血尿血。

枳壳汤:枳壳(炒)、黄芩(炙,各半两)、白术(炒,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前四证若因脾胃虚弱,宜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若因脾胃虚陷,宜用前汤倍加升麻、柴胡。若因晡热内热,宜用逍遥散。治胎漏下血,或因事下血。亦进食和中,并治恶阻。

鲤鱼汤:当归、芍药(各一钱)、白术(一钱)、茯苓(一钱半)、橘红(五分)、鲤鱼(一尾,不拘大小),上作一服,将鲤鱼去鳞脏,白水煮熟,去鱼,用汁盅半入药,加生姜五片,煎一盅,空心服,当见胎水下。如水未尽,胎死腹中,胀闷未除,再制一服,水尽胀消乃已。治妊娠腹胀,胎中有水气,遍身浮肿,小便不利,或胎死腹中皆效。

天仙藤散:天仙藤(洗,略炒)、香附(炒)、陈皮、甘草、乌药(等份),上每服三五钱,加生姜、木瓜各三片,紫苏三叶,水煎,食前,日进三服。若因脾胃虚弱,宜兼六君子;中气下陷,须用补中益气汤。治妊娠三月之后,足指发肿,渐至腿膝,饮食不甘,状似水气,或脚指间出黄水,名曰子气。

羚羊角散:羚羊角(镑)、川独活、枣仁、五加皮、薏苡仁(炒)、防风、当归、川芎、茯神、杏仁(去皮尖,各五分)、炙甘草、木香(各一分),上加姜五片,水煎服。若因肝经风热,或怒火所致,须用加味逍遥散。治妊娠虚风,颈项强直,筋脉挛急,语言蹇涩,痰涎不利,不省人事,名曰子痫。

人参橘皮散:一名参橘散。人参、陈皮、麦门冬、白术(各一钱)、浓朴(制)、白茯苓(各五分)、炙甘草(三分),上加淡竹茹一块,姜、水煎,温服。治妊娠脾胃虚弱,气滞恶阻,呕吐痰水,饮食少进,益胃和中。若因中脘停痰,宜用二陈、枳壳;若因饮食停滞,宜用六君加枳壳;若因脾胃虚,宜用异功散。

半夏茯苓汤:半夏(泡,炒黄)、陈皮、砂仁(炒,各一钱)、白茯苓(二钱)、甘草(炒,五分),上用姜、枣、乌梅、水煎服。一二剂后,用茯苓丸(在三九)。治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呕吐不止。

保孕丸:杜仲(四两,同糯米炒去丝)、川续断(二两,酒洗),上为末,山药糊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米饮下。治妊妇腰背痛,善于小产,服此可免堕胎之患。忌酒、醋、恼怒。

茯苓丸:赤茯苓、人参、桂心、干姜(炮)、半夏(泡洗,炒黄)、橘红(各一两)、白术(炒)、甘草(炒)、枳壳(麸炒,各二两),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日三服。治妊娠烦闷头晕,闻食吐逆,或胸腹痞闷。

佛手散:一名芎归汤。亦名当归汤。川芎(二钱)、当归(三五钱),上药切碎,每用半两,水煎服。治产后去血过多,烦晕不省,并一切胎气不安,亦下死胎。若腹疼加桂;若腹痛自汗,头眩少气,加羊肉;若不应,用八珍汤;若用下胎,当为末,以酒调服。

当归川芎汤:治小产后瘀血,心腹疼痛,或发热恶寒。当归、熟地黄、白芍药(炒)、玄胡索(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青皮(炒)、泽兰、牡丹皮,上水煎,入童便、酒各小半。若以手按腹愈痛,此是瘀血为患,宜用此药,或失笑散消之。若按之反不痛,此是血虚,宜用四物、参、苓、白术。若痛而作呕,此是胃虚,宜用六君子。若或作泻,此是脾虚,宜用六君子送二神丸。

羊肉汤:精羊肉(四两)、当归、川芎(各半两)、生姜(一两),上以水十盏,煎至四盏,分四次空心服。治产妇脾虚,寒邪内乘,以致腹痛,或头眩,脐胁急痛。

黄雌鸡汤:当归、白术(炒)、熟地黄(炒)、桂心(各半两)、小黄雌鸡(一只,去头足肠翅,细切),上先用水七碗,煮鸡至三碗,每用汁一碗,药四钱煎。日三服。

猪腰汤:猪腰(一对)、当归、白芍药(酒炒,各一两),上以药二味,用水三碗,煎至二碗,去滓,将猪腰切如骰子块,同晚米一合,香豉一钱,加葱、椒、盐煮稀粥。空心日服一次,神效。或加入参更妙。

人参汤:此即参归汤,亦名团参散。人参、当归(等份),上为末,先以猪腰子一枚切片,糯米半合,葱白二茎,入水二钟,煎汁八分,再入药三钱煎服。治产后诸虚不足,发热盗汗,内热晡热等证。

传说故事——张景岳医治妇人

有一位嫁到姓金人家的少妇,由于娘家是个官宦家庭,所以性格上很是任性,生活中也常常耍些脾气。时间一长,就出现了一些病病,主要是胸胁痛,还有呕吐等,犯病的时候吃些药也就好了。

这一年秋天将过,天渐渐凉了,这位少妇的病又犯了。还是呕吐,但是这次呕吐的不是一般的厉害,连着吐了两日,这位少妇吐得已经昏迷好几次了,就跟一个病危的人一样了。

这个时候,其家人就把张景岳给请来。张景岳来了一看,一屋子的医生都围着患者讨论着,说现在连汤药都下不去了,进嘴里就吐,没有什么办法了。有一个医生提道,应该使用独参汤,用一味人参,熬汤,给灌下去,或许可以救活。

张景岳听了,也没说话,就坐下来诊脉。诊得的脉象是“脉乱数甚”,而且看到患者是“烦热躁扰,莫堪名状”。张景岳明白了,寒热是这个病证的关键,这位少妇很烦躁,而且像神志受扰的样子,这似乎是热证,但是有的时候,阴盛也会烦躁。张景岳显然对寒热这个判断还不放心,于是他就拿了一杯冷水,问患者,想喝吗?张景岳想,如果是寒证,一定是会想喝热水的。可现在给她凉水,这位少妇马上就点头。于是张景岳就给了她半杯凉水,患者咕咚几口就给喝了,然后还觉得挺安静的。

这下张景岳就更有把握了,他立刻就开出了他自己创立的太清饮,这个方子是用知母、石斛、木通、生石膏,方子里量都不大,石膏才用了五七钱。方子里的这几味药可都是清热的,其中的木通是导热从小便而出的,石斛有生津的作用。这个方子一写出来,其他医生就开始议论了,有人说:现在是秋末了,天都这么凉了,患者能受得了这么凉的药吗?

张景岳没给他们理论,直接就给患者喝药,这药才喝进嘴里,患者就开始感到困倦了,然后倒头便睡,睡了半天,再起来的时候,就不呕吐了。然后张景岳用了一些滋阴的药物,这个病就痊愈了。

小儿则古方

补脾汤:人参、白术(各一钱)、白芍药(酒炒)、白茯苓(各八分)、川芎、陈皮(各六分)、炙甘草、当归(各四分),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治小儿久病,面黄肌瘦,切牙目札,头发稀少,误药所致。

调中丸:人参、白术(炒)、甘草(炒,各五钱)、干姜(炮,四钱),上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治脾胃虚寒吐泻。薛按云:前二方乃本经自病之药,即人参理中丸也。若肾水侮土而虚寒者,当加半夏、茯苓、陈皮,或呕吐,更加藿香,泄泻加木香。

观音散:人参(一两)、神曲(炒)、茯苓、炙甘草、绵黄、白术(炒)、白扁豆(炒)、木香(各一钱)、石莲肉(去心,钱半),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入藿香三叶、姜、枣,水煎服。治内伤呕逆吐泻,不进饮食,渐至羸瘦。

七味白术散:一名人参白术散。人参、白术、白茯苓、炙甘草、藿香、木香(各一钱)、干葛(二钱),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煎温服。如饮水多,多服之为妙。按:此方治小儿虚热而渴,如无气滞吐泻等证,则当减去木香、藿香,以避燥而耗气。治虚热而渴。

太和饼:人参、白术、白茯苓(各五钱)、山药(炒,四钱)、木香、炙甘草(各一钱)、肉果(面煨,四个)、白豆蔻(十四个)、砂仁(十四个)、山楂肉(一两)、使君子肉(六十个)、炼蜜,捣和为小饼。量儿大小与服。或再对证加减药味用之。

止汗散:一名败蒲散。故蒲扇(烧存性)上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治睡而自汗。

平和饮子:人参(一钱半)、白茯苓(一钱)、炙甘草(五分)、升麻(二分),上咀,水半盏,煎三分。不时服。弱者加白术一钱。治小儿变蒸,于三月后,每三日进一服,可免百病,百日内宜服。

调气散:人参、陈皮、木香、藿香、香附、炙甘草(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枣、水煎服。治变蒸吐泻,不乳多啼,欲发慢惊。

当归散:人参、当归、白芍药(各二钱半)、炙甘草(钱二分)、桔梗、陈皮(各一钱),上每服一二钱,水煎灌之。治夜啼不乳。

人参黄连散:人参(二钱半)、黄连(钱半,炒)、炙甘草(五分)、竹叶(二十片),上姜、水煎服。治心经蕴热夜啼。

灯花散:灯花(二三颗)上研细,用灯草煎汤调涂口中,乳汁送下,日三服。一法用灯花涂乳上,令儿吮之。如无灯花,用灯草烧灰,加辰砂少许亦妙。一法用灯花七枚,硼砂一字,辰砂少许,蜜调涂唇上,立安。治心躁夜啼。

天麻散:半夏(七钱)、天麻(二钱半)、甘草(炙)、白茯苓、白术(各三钱),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姜枣汤调服。治小儿急慢惊风,发热抽搐,痰涎壅盛,或脾土虚弱,肝木乘侮,吐泻不食,嗜卧困倦。

柴胡散:人参、炙甘草、麦冬(各二钱)、龙胆草(酒炒黑)、防风(各一钱)、柴胡(五分),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治变蒸骨热,心烦啼叫不已。

柴苓散:柴胡、赤茯苓、人参、麦冬、甘草(各半两)、黄芩(一两),上每服二三钱,入小麦二十粒,青竹叶三片,水煎服。治壮热来去。

苏散:南星(略炮,切),上每服五七分,紫苏五叶,姜四片,水煎入雄猪胆少许。温服。治诸风口噤不语。

人参羌活散:人参、羌活、川芎、白茯苓、柴胡、前胡、独活、桔梗、枳壳、地骨皮、天麻(各等份)、炙甘草(减半),上用生姜薄荷水煎。治惊热加蝉蜕。治伤风惊热。

牛黄散:牛黄(研)、甘草(各半两)、柴胡、栀子(酒炒)、龙胆草(酒炒)、黄芩(炒,各二钱半),上为末。每服五七分,以金银薄荷汤调下。治温热壮热,或寒热往来。

生犀散:犀角(镑三钱)、柴胡、葛根、赤芍药、地骨皮(各一两)、甘草(五钱),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治心经风热。

柴胡饮子:柴胡、人参(各五分)、黄芩、芍药(各七分)、当归(一钱)、甘草(四分)、大黄(八分),上每服一二钱,水煎。解肌热蒸热积热,或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大便坚实者。按:此方用药颇善,但大便如常者,勿得轻用大黄。

地骨皮散:地骨皮、知母、人参、柴胡、茯苓、半夏、甘草(等份),上姜、水煎。有惊热,加蝉蜕、天麻、黄芩。治虚热壮热。

补肺散:一名阿胶散。阿胶(两半,炒)、鼠粘子(炒)、马兜铃(各半两)、杏仁(七粒)、糯米(一两)、甘草(三钱),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服。治肺虚恶心喘急,久患咳嗽有痰。

阿胶散:阿胶(蛤粉炒,一两)、鼠粘子(炒香,二钱半)、炙甘草(一钱)、马兜铃(半两)、杏仁(七个,去皮尖)、糯米(一两),上每二三钱,水煎。治小儿肺病,咳嗽喘急,或咳而哽气,喉中有声。

保和丸:神曲(炒)、陈皮、半夏、茯苓(各一两)、山楂肉(蒸晒,三两)、连翘、萝卜子、(炒,各五钱),上为末,粥丸,绿豆大。一方尚有炒麦芽一两,黄连五钱。治饮食酒积停滞胸膈,痞满腹胀。

消食丸:砂仁、陈皮、神曲(炒)、麦芽(炒)、三棱、蓬术(各半两)、香附(炒,一两),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白汤送下,量儿加减。治乳食过多,胃气不能消化。

消乳丸:香附(炒)、砂仁、陈皮、神曲(炒)、炙甘草、麦芽(炒,等份),上为末,米糊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治呕吐,消乳食。脉沉者,伤食不化也。

宣风散:槟榔(二个)、陈皮、甘草(各五钱)、牵牛(四两,半生半炒,取头末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量大小增减与服,白汤调下。一方有大黄、木香,连前三味煎成后,加牵牛末调服。治湿痰、去积滞,通秘结,攻黑陷里实,以代百祥丸、牛李膏。

人参养胃汤:人参、浓朴(姜制)、苍术(炒)、半夏(制)、草果仁、藿香、茯苓(各五钱)、橘红(二钱半)、炙甘草(二钱),上每服二三钱,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寒热如疟,或呕逆恶心。

人参安胃散:人参(一钱)、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白芍药(酒炒,七分)、白茯苓(四分)、陈皮(三分)、黄连(炒,一分),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治脾胃虚弱,伤热乳食,呕吐泻痢。

玉露散:石膏、寒水石(各五钱)、甘草(一钱半),上为末。每服五分,白汤调下。治伤热吐泻。

香橘饼:木香、青皮(各一钱)、陈皮(二钱半)、浓朴、神曲(炒)、麦芽(炒,各半两),上为末,蜜和为饼。每服一枚,米饮调下。治伤冷积泻。

黄芩汤:黄芩(一两半)、芍药、甘草(炒,各一两),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如呕,加半夏二钱。治挟热下痢,头痛胸满大渴,或寒热胁痛,脉洪大而实者。

生熟地黄汤:生地黄、熟地黄(各半两)、川芎、赤茯苓、枳壳、杏仁(去皮)、川黄连、半夏、曲天麻、地骨皮、炙甘草(各二钱半),上每服二三钱,黑豆十五粒,姜、水煎服。治疳眼闭合不开。

六味肥儿丸:黄连、陈皮、川楝子(去核,炒)、神曲(炒)、麦(炒,各一两)、白芜荑(半两),上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米饮吞下。消疳化虫退热。

塌气丸:胡椒(一两)、蝎尾(五钱,去毒),上为末,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陈米饮下。治肚腹虚胀。

传说故事——张景岳医治小儿

张景岳老年得子,但大儿子长到两岁的时候就病了,患的是背疽。刚开始发病的时候,是后背上微微地有些肿,这个时候张景岳有些疏忽,没有采取措施,几天后,用手一按,就发现这个肿的地方“根深渐阔,其大如碗”,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开始出现微热的表现了。这时张景岳也晕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因为里面带着感情呢,尤其是五十岁才得了这么个儿子,心疼得不得了。

张景岳自己不敢动手,就找了些外科医生来。这些外科医生看了以后,说法不一,但是大家的一致意见是要赶快解毒,于是就合着开了一个解毒的方子,都是寒凉的药。结果是服用了一付以后,小孩身上就立刻开始突然发热,精神也开始不足,连饮食都不进了。

这时张景岳害怕极了,医己则乱。还好,张景岳凭着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很快冷静下来了,拼命地告诉自己,一定要静下心来,然后开始想,自己以前看的医书里都是怎么说的呢?后来,他记起朱丹溪曾说过:痈疽因积毒在脏腑,当先助胃气为主,使根本坚固,而以行经活血佐之。

张景岳想到这儿,心里感觉清晰了一些,他努力把自己的心神安定下来,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一个正常的患者,开始认真地分析。分析的结果,张景岳把这个病定位为里虚寒证,这是从人体的正气的角度来考虑的,正气不足,所以无法把毒邪托出体外,这才形成了痈。根据那里皮色不变,而孩子神情困倦的情况。于是他开出了人参、附子、当归、熟地、炙甘草、肉桂组成的方子。

张景岳开的这付药,孩子服了一付以后,就开始能够吃东西了。再服一付,精神头就上来了,这样,张景岳就开始给孩子“药食并进”,十付药以后,孩子后背的痈里面就成脓了,然后张景岳就用针把痈给刺开,这样脓就排了出来,再调理了一个月,孩子的病就好了。

这大儿子好了,可没过多久,二儿子又病了。张景岳的二儿子出生在张景岳五十二岁的时候,五月份生的,没过几个月,就在初秋的时候,忽然患了感冒,被寒风吹着了,身上发烧,脉稍微有些紧。一般这受了寒,应该向外发散啊,于是张景岳就自己开了川芎、苏叶、羌活、白芷等发散的温热药,结果一付下去,孩子就开始泻肚子,连泻了两天,在泻的同时,还出现了喘的症状,而且是越泻喘得越厉害。

张景岳心疼得厉害,可光心疼也没有办法,一定要解决问题。张景岳想:难道这是寒邪太盛的缘故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我用温热药,就应该好啊,为何反而还泻肚子呢?显然这里不是症结所在。此时的张景岳看到孩子喘得厉害,心里更加着急。危急中他突然想到孩子泻得越厉害,喘的就越厉害。这是正气不足在作怪啊!

于是张景岳就用人参二钱、生姜五片,熬了水,先给孩子试着服用了两三茶匙,然后抱着孩子在屋子里来回地走,然后自己仔细地观察孩子的呼吸情况,发现孩子的喘并没有减轻,但是也没有增加,于是胆子就大了,又给孩子灌了三四茶匙,过了一会儿,觉得孩子的呼吸似乎顺畅了些,张景岳这就放心了,说明自己的分析是正确的,真凶就是中气不足,于是就把小半杯的药汁都给孩子灌下去了。

从中午开始,到下午的酉时,张景岳把一付药都给孩子喝了,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医生朋友来看,一见张景岳给孩子服用的是人参,吓得连声说:错了!错了!如此大喘,怎么能用人参呢?应该用抱龙丸啊!张景岳也没多辩,嘴里答应着,然后顺手又煎了一付人参汤,给孩子灌下去了。到了半夜,这个孩子的气息就平复了,然后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然后泻肚子也停了,身上的热也退了,这个病就好了。

痘疹诠古方

活血散:白芍药(酒炒),上为末。每服一匙,糯米汤调下,或荔枝汤亦可。治痘疹血虚血热,已出未尽,烦躁不宁,腹痛。

当归活血散:当归(酒焙)、赤芍(酒炒)、川芎、紫草、红花(各五钱)、木香(二钱)、血竭(一钱),上为末。每五岁者服一钱,十岁以上服二钱,酒下。治痘色淡白。

人参胃爱散:人参、茯苓、甘草、丁香、藿香、紫苏、木瓜、糯米,上每服三钱,姜、枣、水煎。治痘疹已发未发,吐泻不止,不思饮食等证。

二仙散:丁香(九粒)、干姜(炒,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五七分,白汤送下,被盖片时,令脾胃温暖,阴返阳回,则痘变润矣,量大小加减与之。治体寒肢冷,腹痛口气冷,阴盛阳衰,呕吐泄泻难发等证。

人参麦门冬散:麦门冬(一两)、人参、炙甘草、白术、陈皮、浓朴(姜制,各五钱),上每服三四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徐徐温服,量儿增减。治痘疮微渴。

柴胡麦门冬散:柴胡(二钱半)、龙胆草(一钱)、麦门冬(三钱)、甘草(炙)、人参、玄参(各钱半),上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不拘时徐徐温服,量大小加减。治痘疮壮热,经日不止,更无他证者。按:此方解表之功居六,清火之功居四,养营退热,此方最宜。

连翘升麻汤:连翘(一钱)、升麻、葛根、桔梗、甘草(各七分)、白芍药(五分)、薄荷(少许),上加淡竹叶,灯草,水一盏半,煎一盏。温服,无时。散毒清火。

柴胡橘皮汤:柴胡、橘皮、人参、半夏、茯苓、黄芩(等份),上加竹茹一团,水一盏,煎七分。温服,不拘时。

荆防败毒散:亦名消风败毒散。柴胡、荆芥穗、防风、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人参、甘草、桔梗、茯苓(等份),上切细,加薄荷叶,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发散痘疹俱可用,及外感风寒邪热。

柴葛败毒散:柴胡、干葛、人参、羌活、防风、荆芥、桔梗、苏叶、甘草,上用生姜三片,水煎服。疑似伤寒,以此解散。

加减参苏饮:苏叶(一钱)、干葛(钱半)、前胡(八分)、陈皮(七分)、枳壳(六分)、桔梗、甘草(各四分),水一盅半,加生姜三片,煎服。初热见点解利之药,但表邪未达而元气强壮者,宜暂用之,或前后感冒风寒,俱可暂用。

麻黄甘草汤:麻黄(一二钱)、生甘草(减半),水煎服。冬月痘毒炽盛,表实者宜用之。

桂枝葛根汤:桂枝、葛根、升麻、赤芍药、防风、甘草(各一钱),上加生姜三片,淡豆豉一钱,水一盅,前七分。温服,无时。解散寒邪。

十味羌活散:羌活、前胡、防风(各一钱)、荆芥、独活(各八分)、细辛、白芷(各三分)、柴胡、炙甘草、蝉蜕(各四分),水一盅半,加薄荷三叶,煎五分。不拘时服。发搐及热盛不遏者,调入制过朱砂末服之,神效。此初热见点解利之剂,若小儿身壮力强者,可用苏葛以行表,其次者宜此和解疏利之药,若虚而宜补者,必当兼顾元气,不得单用此类。

柴胡散子:柴胡、防风、当归、人参、白芍药、甘草、黄芩、滑石、大黄(等份),上加生姜一片,水煎服。治痘疮表里俱实良方。

桂枝大黄汤:桂枝、白芍(各二钱半)、甘草(五分)、大黄(一钱半),上锉细,加生姜一片,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温服。治腹痛,大便不通良方。

防风芍药甘草汤:防风、芍药、甘草(等份),上每服一二钱,水煎服。解痘毒,及阳明经痘出不快。

蝉蜕膏:蝉蜕、当归、川芎、甘草、升麻、防风、荆芥穗(等份)、人参、白芍药,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治痘疮虚陷不起。

消毒散:亦名消毒饮。荆芥穗、炙甘草(各一两)、牛蒡子(四两,杵炒),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不拘时徐徐服。治痘疮六七日间,身壮热,不大便,其脉紧盛者,用此药微利之。

消毒化斑汤:升麻、柴胡、桔梗、甘草、连翘、龙胆草、牛蒡子、防风、蝉蜕、密蒙花,水一钟半,加淡竹叶十片,煎服。消风散毒,清眼目咽喉。

解毒汤:黄连、金银花、连翘,上水煎服。治一切热毒肿痛,或风热瘙痒。

化毒汤:白芍药、炙甘草(各一钱)、木香、青皮、枳壳(各七分)、山楂肉、连翘、肉桂(各五分),水一盏,煎七分。温服,不拘时。治痘未出腹痛者。

五福化毒丹: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玄参、熟地黄(各三两)、甘草、甜硝(各二两)、青黛(两半),上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白汤或薄荷汤化下。治胎毒,及痘后头面生疮,眼目肿痛。

紫草饮:紫草、当归、芍药、甘草、麻黄(等份),水一盏,煎。不拘时服。治痘疮黑陷不起。

快斑汤:人参(五分)、当归、防风、木通(各一钱)、甘草(三分)、木香、紫草、蝉蜕(各二分),水一盏,煎七分。温服,不拘时。治起发迟。

夺命丹:麻黄(蜜酒炒焦)、升麻(各五钱)、山豆根、红花子、大力子、连翘(各二钱半)、蝉蜕、紫草、人中黄(各三钱),上研细末,酒、蜜和丸,辰砂为衣。薄荷叶煎汤下。治倒陷解发痘毒。

退火丹:滑石、朱砂(飞,各一钱)、冰片(三厘),共为细末。冷水调一分服。得睡,少时神安气宁,痘转红活矣。治痘中狂妄,神方。

清肺饮:麦门冬、桔梗(各二钱)、荆芥穗、天花粉、知母(各一钱)、石菖蒲、诃子仁(各八分),上水煎服。此当与清肺汤参用。

加味甘桔汤:桔梗(八分)、甘草(钱二分)、牛蒡子、射干(各六分)、防风、玄参(各四分),水一盅,煎服,或加生姜一片。热甚者,加黄芩,去防风亦可。咽喉肿痛暂用。

橘皮汤:橘皮(半去白,炒,二钱)、半夏(一钱)、白茯苓(钱半),上加生姜三片,水一盏,煎七分。温服。行滞消痰止呕吐。

前胡枳壳汤:前胡(一两)、枳壳、赤茯苓、甘草(炙)、大黄(各半两),上咀。每服三五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不拘时温服。治痰实壮热,胸中烦闷,大便坚实,卧则喘急。此方宜量大小加减,如身温脉微并泻者,不可服。

当归丸:当归(半两)、紫草(三钱)、黄连(钱半,炒)、炙甘草(一钱)、大黄(二钱半),上以当归、紫草熬成膏,下三味研为细末,以膏和为丸,如胡椒大。三岁以下儿服十丸,七八岁儿二十丸,食前清米饮下,渐加之,以和为度。治便坚三五日不通者。

百祥丸:红芽、大戟不拘多少,用浆水煮极软,去骨,日中晒干,复内原汁中煮,汁尽焙干研末,水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研赤芝麻汤下。治痘疮紫黑干陷,热毒便秘里实等症。

排毒散:大黄、当归梢(各一两)、白芷、沉香、木香(各半两)、穿山甲(七片,土炒焦),上为细末。看虚实大小加减,长流水煎沸调服。治痘毒发痈。

苦参丸:苦参(一两)、白蒺藜、何首乌、牛蒡子、荆芥穗(各半两),上为末,酒调面糊为丸。竹叶汤下。治痘后溃烂,疮毒疮癞。

丝瓜汤:丝瓜、升麻、芍药(酒炒)、生甘草、山楂、黑豆、赤小豆、犀角(镑、等份),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不拘时徐徐温服,量大小加减。解疮毒。一方无山楂。

外科钤古方

托里当归汤:人参、大黄、当归、熟地、川芎、芍药(各一钱)、柴胡甘草(各五分),上水煎服。治溃疡气血俱虚,或晡热内热,寒热往来,或妇人诸疮,经候不调,小便频数,大便不实等证,但疮疡气血虚而发热者,皆宜服之,久服亦收敛疮口。

托里健中汤:人参、白术、茯苓(各二钱)、半夏、炮姜(各一钱)、大黄(一钱半)、炙甘草(五分)、肉桂(三分),上姜、枣、水煎服。治疮疡元气素虚,或因凉药伤胃,饮食少思,或作呕泻等证。

托里温中汤:附子(炮,去皮脐,二钱)、干姜(炒,三钱)、益志、丁香、羌活、沉香、木香、茴香、陈皮(各一钱)、炙甘草(二钱),上姜、水煎服。治疮疡脓溃,元气虚寒,或因克伐,胃气脱陷,肠鸣腹痛,大便溏泄,神思昏愦,此寒变内陷,缓则不治。

托里益中汤:人参、白术、茯苓、炮姜、陈皮、半夏(各一钱)、木香、炙甘草(各五分),上姜、枣、水煎服。治中气虚弱,饮食少思,或疮不消散,或溃而不敛。

托里温经汤:麻黄、升麻、防风、干葛、白芷、人参、当归、芍药、甘草、苍术(各一钱),上水二钟,煎一盅服。卧暖处,得汗乃散。或加柴胡。治疮疡寒覆皮毛,郁遏经络,不得伸越,热伏营中,聚结赤肿作痛,恶寒发热,或痛引肢体。若头面肿痛甚,仍宜砭之。

托里清中汤: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各一钱)、半夏(八分)、桔梗(七分)、甘草(五分),上姜、枣、水煎服。治脾胃虚弱,痰气不清,饮食少思等证。

托里营卫汤:人参、大黄、当归、甘草(炙)、红花、柴胡、连翘、苍术(米泔浸,炒)、羌活、防风、黄芩(各一钱)、桂枝(七分),上酒、水煎服。治疮疡外无肿,内便调和,乃邪在经络也,宜用此药。

人参大黄汤:人参、白术、苍术、麦冬、陈皮、当归、升麻(各五分)、大黄(一钱)、黄柏(炒,四分),上药水煎服。治溃疡饮食少思,无睡发热。

大黄建中汤:大黄(蜜炙)、肉桂(各三两)、甘草(炙,二两)、白芍药(六两),上药每服一两,姜、枣、水煎服。内托痈疽诸毒。

参术补脾汤:人参、白术(各二钱)、大黄(二钱半)、茯苓、当归、陈皮(各一钱)、麦冬(七分)、北五味(四分)、桔梗(六分)、炙甘草(五分),上姜、枣、水煎服。治肺疽脾气亏损,久咳吐脓,或中满不食,必服此药,补脾土以生肺金,否则不治。

人参补肺汤:人参、大黄、白术、当归、陈皮、茯苓(各一钱)、山药、山茱萸(各二钱)、五味子、炙甘草(各五分)、熟地黄(一钱半)、麦门冬、牡丹皮(各八分),上姜、枣、水煎服。治肺证咳喘短气,或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痰涎壅盛,或吐脓血,发热作渴,小便短涩。

益气养营汤:人参、大黄(盐水炒)、当归、川芎、熟地、芍药(炒)、贝母、香附、茯苓、陈皮(各一钱)、白术(二钱)、柴胡(六分)、甘草、桔梗(各五分),上姜、水煎服。治怀抱抑郁,或气血损伤,四肢颈项等处患肿,不问软硬,赤白肿痛,或日晡发热,或溃而不敛。口干加五味子、麦门冬;往来寒热加软柴胡、地骨皮;脓清加入参、大黄;脓多加川芎、当归;脓不止加入参、大黄、当归;肌肉迟生加白蔹、官桂。

补阴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熟地、芍药、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各七分),上水煎服。治瘰等疮,足三阴虚者。

附子理中汤:附子、人参、白茯苓、白芍药(各三钱)、白术(四钱),上水煎服。治疮疡脾胃虚寒,或误行攻伐,手足厥冷,饮食不入,或肠鸣腹痛,呕逆吐泻。

回阳汤:人参、白术、大黄(各三钱)、干姜(炮)、附子(炮)、甘草(炙)、陈皮、当归(各二钱)、柴胡、升麻(各五分),上酒、水煎服。如不应,倍加姜、附。治脾肾虚寒,疮属纯阴,或药损元气,不肿痛,不腐溃,或腹痛泄泻,呕吐厥逆,及阳气脱陷等证。

加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白茯苓、泽泻、牡丹皮、柴胡、北五味(各为末,等份),上将地黄掐碎,酒拌湿蒸烂杵膏,入诸药和匀,加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汤送下。如不应,用加减八味丸。治肝肾阴虚,疮毒,或耳内痒痛出水,或眼昏,痰气喘嗽,或作渴发热,小便赤涩等证。

当归川芎散:当归、川芎、柴胡、白术、芍药(各一钱)、山栀(炒,一钱二分)、牡丹皮、茯苓(各八分)、蔓荆子、甘草(各五分),上水煎服。

加味败毒散: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人参、茯苓、枳壳、甘草、川芎、大黄、苍术(各一钱),水二钟,姜三片,煎服。治足二阳经热毒流于脚根,赤肿痛,寒热如疟,自汗短气,大小便不利,或无汗恶寒,表里邪实者宜之。

犀角地黄汤:犀角(镑为末)、生地、牡丹皮、芍药(各一钱半)、黄芩(炒)、升麻(各一钱),上水煎熟,入犀角末服。治胃火血热妄行,吐衄或大便下血。

玄参升麻汤:元参、升麻、赤芍药、犀角(镑末)、桔梗(炒)、管仲、黄芩(各一钱)、甘草(五分),水二钟,煎八分,入犀角末。食后服。治心脾壅热,舌上生疮,或木舌重舌,或连颊两边肿痛,或咽痛发斑并治之。

升麻黄连汤:升麻、川芎、当归(各一钱半)、连翘、黄连、牛蒡子、白芷(各一钱),上水煎服。若肿连太阳,加羌活,连耳后,加山栀、柴胡。治胃经热毒,腮肿作痛,或发寒热。

连翘汤:连翘、升麻、朴硝(各一两)、玄参、芍药、白蔹、防风、射干(各三钱)、大黄(一两二钱)、甘草(炙,五钱)、杏仁(八十个,去皮尖,面炒黄,另研),上每服五七钱,水煎服。治痈疽时毒肿痛肿。

复元遥气散:木香、舶上、茴香(炒)、青皮、陈皮、白芷、甘草、贝母(去心)、穿山甲(炙)、漏芦(等份),一方有玄胡索、白牵牛(炒用),无白芷、漏芦。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温酒调下。治乳痈、便毒肿痛,及一切气滞肿毒,或跌打损伤,闪跌作痛,及疝气尤效。

消毒散:金银花、青皮、天花粉、柴胡、僵蚕(炒)、贝母、当归(酒拌)、白芷(各二钱),水二盅,煎一盅。食远服。如治便毒,加大黄一二钱煨用,空心服。治乳痈吹乳并便毒,如憎寒壮热,或头痛者,宜先服人参败毒一二剂,方可服此药;如无前证,即服此药三二剂;或肿不消,宜服托里散。

黄连消毒散:黄连(炒)、羌活(各一分)、黄芩、黄柏、桔梗、本防己(各五分)、归尾、连翘、防风、独活、知母(炒)、生地(各四分)、人参、甘草(各三分)、黄苏木、陈皮、泽泻(各二分),上水煎服。治脑疽背疽,肿疼痛,或麻木。

连翘消毒散:亦名清凉饮。亦即《局方》凉膈散。连翘(一两)、栀子、大黄、薄荷、黄芩(各五钱)、甘草(一两半)、朴硝(二钱半),上每服一两,水煎温服。治痈疽实热诸证。

五福化毒丹:玄参、桔梗(各二两半)、茯苓(三两半)、人参、牙硝、青黛(各一两)、甘草(七钱半)、麝香(少许)、金箔(二十片),上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治咽喉牙口疮毒肿痛,并小儿一切热毒疮疖,惊惕烦躁,口舌生疮,夜卧不宁等证。若痘毒上攻,口齿生疮,以生地黄汁化服,及用鸡翎扫敷患处。

六味栀子仁汤:山栀(炒)、枳壳、大黄(煨)、升麻、牛蒡子(炒)、郁金(等份),上水煎服。或为细末,每服三钱,蜜水调下。治时毒肿痛,大便秘结,脉沉数。

清肝益营汤:山栀、当归、木瓜(不犯铁)、茯苓(各一钱)、柴胡、芍药(炒)、川芎(各七分)、龙胆草(八分)、白术(二钱)、熟地(一钱半)、炙甘草(五分),上姜、水煎服。治肝、胆、小肠经风热血燥,筋挛结核,或耳项胸乳胁肋作痛,并一切肝火之证。

杂方

灵宝烟筒:黄蜡、雄黄(各三钱)、佛耳草、款冬蕊(各一钱)、艾叶(三分),先将蜡溶化,涂纸上,次以艾铺之,将三味细研匀,掺卷成筒。用火点一头,吸烟吞之,清茶送下。

擦牙乌须方:青盐(一斤)、嫩槐枝叶(五斤,切)、黑铅(四两)、没石子(尖者,七钱),上将黑铅、青盐入锅内,槐枝搅炒俱成灰炭取起,将没石子研细末和入,用瓷罐盛之,每日早晚以药擦牙,漱水吐掌上擦须鬓,久久自然润黑。先期而擦者,永久不白。

便易擦牙方:用五倍子大者一百个,装食盐一斤,铺在锅内,大火烧过存性,为末。每日擦之,久则须髯皆黑。

疝气神方:其病甚,至气上冲如有物筑塞心脏欲死,手足冷者,二三服除根。陈皮、荔枝核(为末,炒焦黄)、硫黄(火中溶化,即投水中去毒,研细,各等份),上为末,饭丸,桐子大。每服十四五丸,酒下,其疼立止。若疼甚不能支持,略加五六丸,再不可多也。

神仙六子丸:菟丝子(制)、金铃子、覆盆子、五味子、枸杞子、蛇床子(炒,各一两)、何首乌(酒浸,蒸极熟,焙)、牛膝(酒浸蒸)、熟地(酒蒸,捣)、地骨皮(各三两)、舶上、茴香(盐炒)、川木瓜(各二两),上十二味,为细末,用浸菟丝酒作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温酒或白汤送下。一方加入参、白术、白茯苓各一两,尤有神效。男子三十岁后服此药,一岁二单,制服不息,永不白须发。四十以上,或见微白,及少年发黄不润者,服此百日,自然漆黑,其效如神。服此大忌三白。疝气方重。

木香导气丸:木香、丁香、乳香、香附、川楝子、肉大、茴香、破故纸、葫芦巴(炒)、甘草(炙)、三棱(各一两)、杜仲(炒,半两),上为细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用温酒,或盐汤食前送下,日进二三服。治男子小肠气肚疼,一切气积,下元虚冷,脾胃不和,并宜服之有效。

去铃丸:用大茴香一升,以老生姜二斤,取自然汁浸茴香一宿,以姜汁渗尽为度,入好青盐二两同炒赤,取出焙干为末,用无灰酒浸蒸饼为丸,梧子大。空心、食前酒下二三十丸,或米饮亦可。治疝消铃。此方实脾疏肝,所以治疝多效,非如常法之克伐,故为妙也。

事后中寒腹痛方:凡房事后中寒厥冷,呕恶腹痛者,用葱、姜捣烂冲热酒服之,睡少顷,出汗即愈。如腹痛甚者,以葱白头捣烂摊脐上,以艾灸之或熨之亦可解。鼻尖有汗,其痛痛即止。湿疝阴丸作痛。蕲艾、紫苏叶(烘干热)、川椒(炒热,各三两),上三味,拌匀,乘热用绢袋盛夹囊下,勿令走气,冷即易之。

熏熨脱肛方:治气痔脱肛。枳壳(面炒)、防风(去叉,各一两)、枯矾(二钱半),上咀,用水三碗,煎至二碗,乘热熏之,仍以软帛蘸汤熨之,通手即淋洗。

熏洗脱肛法:用赤皮葱、韭菜二味各带根者煎汤,入大枫子、防风末各数钱,乘热熏洗立收上。一方:用五倍子煎汤洗,以赤石脂末掺上托入。或脱长者,以两床相并,中空尺许,以瓷瓶盛汤,令病患仰卧浸瓶中,逐日易之,收尽为度。又涩肠散方,在小儿五四。

参术芎归汤:人参、白术、川芎、当归、大黄(酒炒)、山药(炒)、白芍药、白茯苓、升麻、炙甘草,上生姜水煎服。治泻痢产育气虚脱肛,脉濡而弦者。按:此方若治泄痢虚滑脱肛,仍须加制附子、肉豆蔻方效。

缩砂散:缩砂仁、黄连、木贼(等份),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治大肠伏热,脱肛红肿。

诃子人参汤:诃子(煨,去核)、人参、白茯苓、白术、炙甘草、莲肉、升麻、柴胡(等份),水一钟半,加生姜,煎服。治大肠伏热,脱肛红肿。

涩肠散:诃子、赤石脂、龙骨(等份),上为末。以腊茶少许和药,掺肠头上,用绢帛揉入。又方用鳖头存性,入枯矾少许,如上揉入。治久痢火肠滑脱。

蟠龙散:地龙(晒干,一两)、风化硝(二两),上为末。每用一二钱,肛门湿,则干掺;燥,则清油调擦。先以见肿消,荆芥、生葱煮水候温洗,轻轻拭干,然后敷药。治阳证脱肛肿痛。

伏龙肝散:伏龙肝(一两)、鳖头骨(五钱)、百药煎(二钱半),上为末。每用一二钱,浓煎紫苏汤候温洗过,以清麻油调药敷如前法。治阴症脱肛。

独蒜通便方:治小便不通。独蒜(一枚)、栀子(三七枚)、盐花(少许),上捣烂摊纸上贴脐,良久即通。未通,涂阴囊上立通。小便不通经验方:以朴硝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煎茴香汤下。又方:用蚯蚓杵,以凉水摅过,浓服半碗立通,大解热疾不知人事欲死,服之甚效。

小水不通葱熨法:用葱三斤,慢火炒香熟,以绢帕裹,更替熨脐下即通。或用盐炒热熨之,冷则再易,须臾即通。

鸡内金散:用雄鸡并肠烧为末。温酒调服。治气虚溺尿。

狐腋气五方:治阴汗臭,两腋下臭不可与人同行。枯白矾、密陀僧、黄丹(各二钱半),麝香(五分),上于乳钵内研细。以醋于手心内调药擦腋下,经两时许,即以香白芷煎汤洗之,一日用一次。又:治腋气神效方。密陀僧(四两)、枯白矾(二两)、轻粉(三钱),上为细末。频擦两腋,擦至半月见效,半年全愈。又:腋气方。用热蒸饼一枚,劈作两片,掺密陀僧细末一钱许,急挟在腋下,略睡少时,候冷弃之。如一腋有病,只用一半。叶元方平生苦此疾,来绍兴偶得此方,用一次遂绝根本。又:腋气方。单用枯矾为极细末,以绢袋盛之。常以扑于腋下,不过十度即愈。一方以唾调涂之。又:腋气方。先剃去腋毛令净,用白定粉水调擦敷患处,至六、七日后,清晨看腋下有一黑点如针孔大者,以笔点定,即用小艾炷灸七壮,灸过或有浊气攻心作痛者,当用后药下之:丁香青木香槟榔檀香麝香大黄上煎服,以下为度。

脚汗牡蛎散:牡蛎、枯白矾、密陀僧、黄丹(等份),上为细末。每用少许,干掺脚指缝中即收。治脚汗,除秽气。

燥囊牡蛎散:牡蛎(醋,一两)、雄黄(一钱)、枯矾、硫黄、苦参、蛇床子(各二钱),上为细末。先用苍术、椒、盐煎汤洗湿处,后用此药掺之。治阴囊湿痒,搔之则汁水流珠,用此极效。

蒸洗阴囊法:陈茶(一撮)、苍术(二钱)、花椒、蛇床子、白矾(各一钱)、苍耳草(量入)、炒盐(半两)、朴硝(三钱),上用水四碗,先将前五味煎汤,去,乃入后三味泡化,先熏后洗,三四次绝痒。治一切阴囊湿痒。

玉容散:甘松、三奈、茅香(各半两)、白芷、白芨、白蔹、白僵蚕、白附子、天花粉、绿豆粉(各一两)、防风、零陵香本(各二钱)、肥皂(二钱,去皮弦),上为细末。每早、晚蘸末洗面。治面生黑鼾雀斑。

硫黄膏:治面部生疮,或鼻赤风刺粉刺。硫黄、白芷、天花粉、水粉(各五分)、全蝎(一枚)、蝉蜕(五个)、芫青(七个,去头足),上为细末,用麻油、黄蜡约多寡,如合面油,熬匀离火,方入前末药和匀。每于临卧时洗面净,以少许涂面,勿近眼,数日间肿处自平,赤鼻亦消。如退风刺,一夕见效。

附:

1.重量单位对照表

1厘:约等于0.03125克。

1分:约等于10厘(0.3125克)。

1钱:约等于10分(3.125克)。

1两:约等于10钱(31.25克)。

1斤:约等于16两(500克)。

1字:约等于1.5克至2克。

2.古代医家用药剂量对照表

1方寸匕:约等于2.74毫升,或金石类药末约2克;草木类药末约1克。

1钱匕:约等于5分6厘,或2克强。

1刀圭:约等于一方寸匕的1/10.

1撮:约等于4圭。

1勺:约等于10撮。

1合:约等于10勺。

1升:约等于10合。

1斗:约等于10升。

1斛:约等于5斗。

1石:约等于2斛或10斗。

另外还有:

1铢:一两等于24铢。

1枚:以较大者为标准计算。

1束:以拳尽量握足,去除多余部分为标准计算。

1片:以1钱重量作为1片计算。

1茶匙:约等于4毫升。

1汤匙:约等于15毫升。

1茶杯:约等于120毫升。

1饭碗:约等于240毫升。

同类推荐
  • 肾虚吗:64个必知的养肾秘诀

    肾虚吗:64个必知的养肾秘诀

    本书是一本男人偷偷买,女人偷偷看的书;这是一本全家人都受益的书。人人都想知道的肾虚常识;处处都能使用的养肾方法。已婚男士必备,未婚男士必修;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肾虚,敢于直面淋漓的肾虚。大大方方补肾,踏踏实实做人。为什么有些人生龙活虎,有些人疲软乏力?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肾虚到来的早与晚,轻与重。我们无法避免肾虚,但我们完全可以让肾虚来得更晚些,更轻些。
  •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中老年常见病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中老年常见病

    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是一门学科,临床疾病复杂多变。系列书籍中所选病种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疾病,每一病种除详细介绍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以及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外,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其预防调护,做到防治并重。
  • 新编妇女生活大全

    新编妇女生活大全

    本书是《家庭养生保健必备》系列丛书之一,此丛书对三十种常见癌症从病因、病症表现、实验室检查、药膳方精选、并发症以及辩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人们对癌症有正确详细的理解,从而使患病者能够摆正心态,走上健康之路。
  • 家庭医学百科

    家庭医学百科

    本书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健康理念与常识、疾病防治与护理两个大方面,针对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健康问题,做出介绍和治疗建议。书中不仅涉及头颈部、胸背部、腰腹部等身体部位的常见疾病,还添加了最新发生的如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对各疾病的类型、病因、症状进行分析,并从西医、中医、食疗等方面做出解答,内容全面,讲解通俗,科学性强,是家庭生活中不可少的医学顾问。
  • 向老天爷要健康(四季合辑)

    向老天爷要健康(四季合辑)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饮食宜忌?当天气变冷或变暖时我们要怎样养护自己的身体?有哪些简单又实用的减肥养生小窍门?本书是作者迷罗在节气养生上的精华之谈,融入了中医、瑜伽相关内容,是一套汇集经络、瑜伽、食疗的三合一健康养生手册。方法简单高效,事半功倍,老少咸宜。本书是四季的合辑。
热门推荐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美一路向阳

    美一路向阳

    面对爱情,我们如何取舍?如何抉择?当爱情遇到年龄问题,遇到家庭问题,遇到事业问题,我们将要如何面对?是勇于冲破枷锁?还是积极采取对策?就让于氏三姐妹教你人生百态,如何以平常心面对生活。。。
  •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快穿之打脸的正确姿势

    快穿之打脸的正确姿势

    乔染被某星球的系统带到了某终点小说文《魔帝至尊》中,因该文男主苏爽程度已破表,引起各大配角龙套们的不满,而乔染的任务就是:打脸这个男主!“我需要怎么做?”“打脸男主,降低男主爽度。”乔染走到男子面前,上去就是一巴掌。“……你在做什么?”“你让我打脸呀。”“……”虽然这么说也没错……可是少女你打错人了你造吗!!【本文又名《女主的一百种死法》以及《每天起床都看见我家宿主在犯蠢》】
  • 夜梦魂

    夜梦魂

    江晓雪在一个午夜时分接到了未知的电话后,她的生活看似无任何的波动,可是在以后的每个夜晚里开始有永无止境的梦境缠绕着她。他东方逸真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怎么遇见了这么个奇葩的“鬼”?想是上辈子造了太多的孽,今生得还了吧!想我这等天才美少年一世英名就这么毁了。死了就死了吧!碰见了鬼打劫的,连衣服都不放过呢?她江晓雪,经历过了太多的事,可是好死不死的竟然被个小毛孩当成了鬼,还是个“丑八怪鬼”呢?有种把我当成鬼,你就有种接受被吓的勇气来了。
  • 火跃于渊

    火跃于渊

    马天辰原本和他的父母正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可是却因为他血脉的觉醒、而导致自己被卷入了一场不为人知的使命中、原本只想平淡的过完一生、可谁想、因为自己的不断逃避、使事情变的越来越难以挽回、在经过血的洗礼下、马天辰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 笑炮客栈

    笑炮客栈

    民国时期。一对开朗乐观的年轻人戴文朗与妙楚姑娘,他们有着欢喜冤家般的爱情,他们和同伴开办饭店和客栈,却是帮助共产党员进行抗日搜集情报的秘密之地。
  • 星际传送阵

    星际传送阵

    开启了星际传送阵,迈向星际时代。
  • 永远的赞美诗

    永远的赞美诗

    在神的指引下,获得文明的人类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战胜了恶魔,赢得和平。然而千年之后,时至和平崩溃边缘,一场蓄意谋划的灾难袭击了正在举办盛宴的王宫。宁静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为了保护柔弱的妹妹,克库洛王国第三公主,年仅13岁的莉采儿挺身而出。带着从无尽沉眠中苏醒的骑士,向着从未踏足过的首都外界、那未知的世界,迈出小小的步伐……
  • 我爱的少年叫易烊千玺i

    我爱的少年叫易烊千玺i

    她费劲一切准备考上他的那个学校,而却考上了别的学校,令她开心的事,他转到了她在的那所学校,和她成了同学……而最后…他真的不属于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