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99000000003

第3章

【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注释】

如是我闻:佛经开卷语。“如是”指经中佛语。这里指佛说的《观无量寿佛经》。“我闻”指说经者自言其亲耳所闻。“如是我闻”意即“我是这样听说的”。相传释迦牟尼逝世后,佛弟子结集经、律,由阿难诵经,诸经开头都有此四字。古印度佛经原无写本,全凭师徒口耳相传,此为开场白,后有写本仍然沿用,以取信于众。《法华文句》卷一上:“如是者,举所闻之法体;我闻者,能持之人也。”“能持之人”即“我”,具体指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难,据传此人长于记忆,被称为“多闻第一”,守护佛法,传说佛教第一次结集,即由他诵出经藏。

一时:有这么一个时候,在那一时候。

王舍城:佛教圣地。亦译“罗阅揭梨”、“罗阅”、“罗阅”、“曷罗利城”。古印度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曾以之为国都,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底赖雅附近。周围有灵鹫山等五山环绕,是释迦牟尼传教中心之一。据《善见律毗婆沙》卷一载,城中有18座大寺庙,郊外有佛陀居住的竹林精舍。相传佛陀圆寂后第一次结集就在此举行。唐时玄奘大师曾到此地,然城已荒废,不见当年风采,只是近处仍有许多佛教古迹。

耆崛山:亦译“栗陀罗矩吒”,意译“灵鹫山”。据《大智度论》卷三载:“耆名鹫,崛名头”,因拔地而起的高山山顶岩石形如鹫首,故称;一言因山中多鹫鸟而名。此山位于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部,相传佛陀曾在此居住和说法多年,故而与此山有关的佛教传说甚多,视为佛教圣山。我国东晋高僧法显曾登此山,见到当年佛、阿难、阿罗汉等数百人坐禅处。可惜“法堂已毁坏,止有砖壁基在”。唐三藏法师玄奘也曾参拜此山,他在《大唐西域记》中描写灵鹫山景色为“接北山之阳,孤标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山。空翠相映、浓淡分色”。今山上还有白塔一座,塔前香炉上刻有汉文“灵山”二字,系日本佛教徒所建。

大比丘众:由大和尚们组成的僧团。“大”形容道行很高。“比丘”,梵文音译,又译“刍”、“备刍”、“比呼”等,意译“乞士”、“乞士男”、“薰士”等,指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僧人,俗称和尚,比丘尼指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僧人,俗称尼姑。“众”为“僧”之意译。“僧”为“僧伽”之略,一般指个人。这里指“法众”、“僧团”,一般需4人以上。据《南山钞》载:构成僧伽有两个条件:一为“理和”,指皆遵循佛教教义,以涅解脱为目的;二为“事和”,表现在6个方面,它们是:1.戒和同修。2.见和同解。3.身和同住。4.利和同均。5.口和无诤。6.意和同悦。一般所说的僧伽有比丘僧伽和比丘尼僧伽二种,合称“二部众”、“二众”。此外,还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四僧伽,合称“出家四众”。广义上也包括在家男女居士的称“七众”、“七僧伽”。

沙弥,梵文音译,亦译“室罗摩洛伽”,意译:“息慈”、“息恶”、“行慈”、“勤策男”等。佛教称谓。指7岁以上20岁以下受过十戒的出家男子。分三种:7—13岁为“驱乌沙弥”(可驱逐落在放置食物处的乌鸦);14—19岁为“应法沙弥”(已适应出家生活);20岁以后尚未受具足戒而成比丘,却仍持沙弥身份者为“名字沙弥”。中国内地俗称沙弥为“小和尚”。沙弥还有一别名叫“救蚁”,据《杂宝藏经》载:过去有一罗汉,知其随侍沙弥7日后阳寿必尽,即假命其回家,7日后归。沙弥归途中见许多蚂蚁被水冲流,命不可保,遂生慈悲之心,脱袈裟以之盛土堰水,并将蚂蚁移到高处干燥的地方,蚂蚁得救。7日后,沙弥遵师言回到罗汉处,罗汉很惊诧,以天眼观察,方知其徒因救蚂蚁而延寿。

沙弥尼,梵文音译,亦译“室罗摩理伽”,意译“勤策女”,指7—20岁受过十戒的出家女子。比丘尼戒指不杀生、不盗窃、不两舌恶语、不淫欲、不持香华自熏饰衣被履缕、不坐金银高床绮绣饰被宝蜿蜒、不听歌舞音乐声、不积聚珍宝、食不失时、不饮酒。年满20岁的沙弥尼在受具足戒前二年要受六法,这一阶段称“式叉摩那尼”(梵文音译),意即“学戒女”“学法女”、“正学女”。这样,出家女性就有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弥尼三个等级。所以“出家四众”通常亦称“出家五众”。

在家信教的男士(梵音读“优婆塞”,意译“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称为在家男居士,在家信教的女士(梵音读“优婆夷”,意译“清信女”、“近事女”、“近善女”、“近宿女”、“信女”)称为在家女居士。佛教对他们的最基本要求是受持“三皈戒”——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果进而再从法师受五戒,就成为“五戒优婆塞”和“五戒优婆夷”。受菩萨戒的就成为“菩萨戒优婆塞”、“菩萨戒优婆夷”。

俱:在一处。

菩萨:梵语“菩提萨”之简称。“菩提”意“觉悟”,“萨”指众生。“菩提萨”意即使众生觉悟者。“菩萨”本为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广泛用作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据佛教称,菩萨有五智:1.通达智,能通达觉悟诸法。2.随念智,能忆持过去的事情而不忘记。3.安立智,能建立正行并修习其他。4.和合智,能观一切法,随缘和合。5.如意智,能随意之所欲而无不满足。菩萨虽然神通广大,但毕竟只具备“自觉”、“觉他”,尚缺“觉行圆满”,因此,在佛界居第二等级,属第二果位。

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是佛。成佛的途径有四种:1.信满成佛——坚信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2.解满成佛——深刻理解法性无造无作,不起生死之想,不起涅之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3.行满成佛——能除一切无明法障,菩提之愿行都能具足。4.证满成佛——得无分别的寂静法智及不可思议胜妙功德。

释迦牟尼佛门下有四大菩萨,一个是驾狮子站在释迦牟尼佛左面的文殊,一个是乘白象站在释迦牟尼佛右面的普贤,一个是阿弥陀佛的大弟子观音(也有说观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还有一个是活跃于释迦牟尼佛已圆寂、弥勒佛未生之时的地藏。这四位大菩萨各司其职,分管智、行、悲、愿。“智”的主持者是文殊菩萨。

“行”的主持者是普贤菩萨。普贤,梵文意译,亦译“吉”,音译“三曼多跋陀罗”。所谓“行”,意即行证相应,普贤为一切行德之本体,所以在华严之席说十大愿;同时,他又是诸法实相之理体,所以在法华之席,誓于法华三昧之道场自现其身,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悲”的主持者是我国百姓妇孺皆知的观世音菩萨。《大乘义章》载:“爱怜名慈,恻怆曰悲”。“悲”即恻怆他人之苦而生欲救济之心。“观世音”是梵文“阿缚卢枳涅伐逻”的意译,唐时因避太宗李世民讳而略称“观音”。玄奘法师在《心经》的翻译里称之为“观自在”。“观世音”的别号还有“光世音”、“救世净圣”、“救世圆满”、“救世菩萨”等。《法华经》解释观世音道:“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声音,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即能普遍观察世界上的一切声音。所以信佛之人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或危险,口中就会念念有词“观世音菩萨保佑”。据称,观世音菩萨为广化众生,经常根据情况显现各种形象,其化身特别多,对此各派说法不一:真言宗立有“八大观音”——圆满意愿明王菩萨、白衣自在、髻罗刹女、四面观音、马头罗刹、毗俱胝、大势至、陀罗观音。天台宗立有“六大观音”——大悲观音、大慈观音、狮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深远观音。《法华经·普门品》中还记载观音有“三十三应化身”。据说,观音初为男性,大约唐时才慢慢演化为慈爱、典雅、俊秀飘逸的女性形象。

实际上,佛史对观音的性别及生平已无从考稽。观音除了以上的形象、名号外,还被称作“千手观音”或“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千手观音”法相庄严、妙色超三界,具金色晖曜,头戴发髻冠,自冠下垂绀发,住莲花台,放大光明。除两眼两手外,左右各有20只手,手中各有一只慈眼,再各配25种众生生存环境,计千手千眼。千手千眼观音像,最主要的特征是42臂,如果手下伸,掌向上,叫施无畏手,能除一切众生之恐怖、畏惧;除锡杖手,慈悲维护一切众生;合掌生,令一切人和鬼神敬爱等等。不管观世音菩萨能变化多少形象,最能深入信徒心灵深处的还是其大慈大悲的菩萨心、救苦救难的菩萨行,所以,菩萨之中,观音像前香火最盛。

“愿”的主持者是地藏菩萨。“愿”为梵文“尼底”的意译,意即志求满足。据《法界次第》解:“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古云‘愿’也”。《法窟》云:“于出世道求为‘愿’,亦是期心为‘愿’。”故佛教中将佛愿救众生之心和众生愿成佛之心称作“愿心”。“愿”又分“总愿”、“别愿”。所谓“总愿”,是指某一教派立下的宏愿。如显教立下的“四弘愿”、密教立下的“五大愿”等。所谓“别愿”,是指某尊佛或某尊菩萨立下的誓愿。例如:阿弥陀佛立下的48愿。释迦牟尼佛立下的500愿等。“地藏”是梵文“乞叉底蘖婆”的意译,《地藏十轮经》谓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据说,他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已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为此地藏发下大愿:孝敬和超荐父母;为众生担负一切艰难困苦;满足众生的生活需求;令大地五谷丰登、草木花果茂盛;祛除病痛;渡尽众生。《莲花三昧经》载有“六地藏”:1.檀陀地藏——为地狱道之能化,手持人头幢者。2.宝珠地藏——为饿鬼道之能化,手持宝珠者。3.宝印地藏——为畜生道之能化,伸如意宝印手者。4.持地地藏——为阿修罗道之能化,能大地拥护修罗者。5.除盖障地藏——为人道之能化,为人除八苦之盖障者。6.日光地藏——为天道之能化,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恼者。也就是认为,“六道”中每道都有地藏的化身在那儿拯救众生。传说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显灵之所,山上的“月(肉)身宝殿”即是地藏的成道处。

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师利”梵文音译,亦译“满殊尸利”、“曼殊师利”。意译:“妙德”、“妙吉祥”、“妙首”、“普首”、“濡首”、“敬首”。“文殊”意“妙”,“师利”意“头”、“德”、“吉祥”。佛教菩萨名,略称“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的左胁侍,专司“智慧”,常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称。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法王子”为“如来法王之子”的简称。原则上,所有菩萨皆可说是如来法王之子,之所以独称文殊,是因为文殊菩萨智慧最高,位居大菩萨之首位。

文殊虽称作菩萨,但在佛界地位极高。这不仅是因为其智慧居诸菩萨之首,还因为其为诸佛之师。据《放钵经》载“令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法华经·序言品》记载:“往昔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有八子,闻父出家成道,皆随之出家。时有一菩萨,名妙光,佛因之说《法华经》。佛入灭后八子皆以妙光为师,妙光教化之,使次第成佛,其最后之佛名燃灯。其妙光即文殊也。”燃灯佛是释迦如来佛之师,而文殊居八代之首,如此推算,当为九代之祖了。之所以显现菩萨之果位,乃是为了协助释迦牟尼教化娑婆世界的有情众生。《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说文殊“本为能仁师,今乃为弟子。佛道极广大,清静无增减。我欲现佛身,二尊不并立”。为了维护释迦如来佛至尊的地位,文殊才屈居胁侍之职,号称“法王子”。事实上,他三世皆成佛:过去世称作“龙种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现在世号为“欢喜藏摩尼宝精佛”;未来世称为“普见佛”。传说,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示现的地方,佛寺中到处供有文殊菩萨像。

上首:最高位。

【译文】

我亲耳听佛这样说。

那时,佛住在王舍城郊东北方向的耆崛山中。和佛在一起的有道高德深的大和尚1250人,还有32000位以文殊师利法王子为首座的菩萨。

【说】

佛经一般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也有分为序分、正宗分、得益分,流通分四部分的。其中序分又分通序和别序,通序即诸经皆应具备的内容,一般包括“如是”、“我闻”,以及说法的时间、法主、处所、听众等六种要素,佛教称其为“六成就”。

这节经文就是《观无量寿佛经》序分中的通序部分,它交待了佛经的“六成就”:“如是”为“信成就”,指阿难之信;“我闻”为“闻成就”,指阿难所闻;“一时”为“时成就”,指说此《观无量寿佛经》的时间;“佛”为“主成就”,指说法之主;“在王舍城耆崛山”为“处成就”,指说法的地点;“与大比丘众……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为“众成就”,指听法之众。又因佛初说经时本无此序,后来弟子集结佛语时才加上的,故也称“通序”为“经后序”;有此才能证明经文的真实可信,故又称此序为“证信序”;据传说此节经文格式系承佛遗教,所以,此序也有“遗教序”之称。

佛教界一般认为,此节经文含有四种意义:其一为“遵佛嘱”,即遵从佛临入涅时关于经首格式的嘱咐。其二为“断众疑”,因为,在结集经藏时,阿难高升法座,众生颇感其貌如佛,遂起三疑:一疑佛重起说法,二疑他方佛来,三疑阿难成佛。为断此疑,阿难开口便言:“如是我闻”等语,以示其承佛加被,而非是佛。其三是“息诤论”,是说阿难与众弟子德业相当,他要升座宣说佛法,若不推从于佛,恐会引起不服或争论。有了这段文字,便明确指出了所宣之教法乃亲闻于佛而非自作。其四为“异外教”,即区别于外道经初用语,成为佛经特有的统一格式。

对《观无量寿佛经》的经文,古来诸师多以序、正宗、流通三分分判。影响最大的唐善导的《观无量寿佛经疏》将经文分判为五门两会:一、序分,从“如是我闻”到“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二、正宗分,从“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到“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三、得益分,从“尔时世尊,说是语时……”到“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四、流通分,从“尔时,阿难即从座起……”到“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以上四分为佛陀在王宫正说,这是一会。五、最末一段,阿难为耆崛山的大众复述佛在王宫所讲的法理,此又为一会。是为五门两会。

本书拟采用善导之五门分判。下面我们将会逐门加以注译和说明。

同类推荐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现代人的心灵圣经;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以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弘一法师半缘艺术半缘佛,将两世人生集于一身,虚云大师世寿120岁,经历过五朝四帝,两位大师的经历与才华令世人瞩目,本套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高僧大德的觉悟,为人处事的标竿。40副插图,含弘一法师亲笔书法。
  • 中国伊斯兰教苏非学派史论之二:库布忍耶

    中国伊斯兰教苏非学派史论之二:库布忍耶

    本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采取专题研究的形式,对中国伊斯兰教四大苏非学派之库布忍耶的历史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展开尽量客观公正的评述。
热门推荐
  • 守护者——黑衣使者

    守护者——黑衣使者

    在未来,人类社会高度发达,东联邦已经成为最发达的国家。但是,一系列的事件都这个国家分裂成两个,谁也没有想到之后的血流成河,人类社会的和平是不是只是短暂的幸运?
  • 如果你可以留下

    如果你可以留下

    正是青春期的她,却患上了绝症;面对突然来临的表白,她却措手不及,原以为她的生活不再起色,可那个人为她创造了许多精彩......正处于青春期的他,却不顾一切的爱上了患了绝症的女孩,虽然他知道女孩终究会离去,但她还是愿意陪着她,一起走下去......
  • 炮灰生存系统

    炮灰生存系统

    1.本文苏苏苏爽爽爽无逻辑2.要不无女主要不单女主3.一切围绕苏清4.可能弃坑慎入第一个世界:炮他爹第二个世界:真少爷的养父第三个世界:豪门大少爷第四个世界:白莲花女主的未婚夫第五个世界:被废的修仙天材第六个世界:退婚打脸流的炮灰第七个世界:娱乐圈第一花瓶暂时就这些
  • 玄幻世界的日常生活

    玄幻世界的日常生活

    当一个普通人穿越到了玄幻世界的日常生活,不虐主角
  • 重生美人爱种田

    重生美人爱种田

    末世美女学霸为了拯救地球,不小心穿成了柳家的丑丫头。何以解忧?唯有变美暴富!祛毒瘦身,行医卖药,酿酒种田,玩转商农业。嗯,还有个高大威猛,英勇帅气的极品夫君。妇唱夫随,一个富可敌国,一个权倾天下。昨天的你们对我爱搭不理,今天的我就让你们高攀不起,哼!
  • 小异校园录

    小异校园录

    江小异,最普通不过的学生,坐在教室的角落,女生的眼中钉,男生的好伙伴,就这样过着没人爱,没干劲的每一天,可就在高二下学期一切发生改变,让江小异手足无措,从一个冷漠小少慢慢转变成热情小伙,发生了什么?在这,我还真不能说,一起来看看吧~
  • 奥之圣辰圣古篇

    奥之圣辰圣古篇

    在遥远的时空中,六大源星静静地飘浮在浩翰的宇宙中。而在其中一颗源星中,故事已悄然开始。昔日,三帝祭坛,沦为邪魔之地。魔界四皇统领妖魔一族。圣古之都,圣灵之光辉,抚慰天下生灵。而在这背后,又隐藏了什么危机?又是什么让未知的力量选择一对看似平凡的兄弟?“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东灵浩峰、东灵书晓
  • 琉璃君心

    琉璃君心

    这世上,有人认为情是唯一,就有人认为最重要不过家国天下,前者如冷子琉,后者如夏璃......
  • 此情可忆

    此情可忆

    雪奴本是百花楼里一个过气的妓女,对未来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只是午夜梦回,有人在她耳边发誓般得说,我会娶你为妻。柳明堂的突然出现,扰乱了她平静的心,可是他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她不愿做涪陵城首富的妾,跟着江湖浪子凌歌来到了京城。她被人鄙视,看不起,欺负,受尽流离之罪。她本是局外人,却卷入了几个男人的夺权之战中,突然之间她成为了身份显贵的郡主,变成了状元夫人,再到王妃以致皇妃。一路走来,她的心能否找到一个归宿?能否与心爱之人白首不相离?
  • 我的丧尸求生手册

    我的丧尸求生手册

    我叫步世仁,今天已经是我变成丧尸的第1042天。大街之上,如果你看到一个傻呆呆的丧尸,站在路当中一动不动。那可能,就是我了。“本手册,将指导地表最废丧尸如何在末日中求生。”“我?我怎么就废了啊……”行吧,只要让我在危险的人类群中活下去,你说我坏话的事情就不追究了……哎,大佬别走啊,大佬!手册爸爸!救救我,我为作者立过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