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99000000011

第11章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

“见此事已,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放金色,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华座。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花。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意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是为‘像想’,名‘第八观’。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清净,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作是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注释】

法界身:“法界”为梵文“达摩驮多”的意译。佛教名词。“法”泛指宇宙万有一切事物,包括出世间法;“界”含有种族、分齐等意。“法界”一般指意识所缘的境。用法很多,主要有三:1.十八界中之“法界”,特指意识所缘虑的对象。《俱舍论》卷一:“受、想、行蕴、无表、无为总名法处,亦名法界”。这些不只是感官直接感觉的对象,而且是思维理解的对象。2.泛指各种事物。界指分界,即事物的类别。《俱舍论》卷一:“法种族义是界义。如一山中有多铜铁金银等族,说名多界。如是一身或一相续有十八类诸法种族名十八界。……有说,界声表种类义,谓十八法种类自性各别不同名十八界。”据此,法界的本义是指物种。《俱舍论》卷八载:“能持自性,故名为界,或种族义。”一切事物种类自性各不相同,一一称为法界,如三界、十八界等。3.指现象的本源和本质,尤其指成佛的原因,与真如、空性、实际、无相、实相等概念的性质相同。《辩中边论》卷上:“此中说所知空性,由无变义说为真如,真性常如,无转易故;由无倒义说为实际,非诸颠倒,依缘事故;由相灭义说为无相,此中永绝一切相故;由圣智境义说为胜义性,是最胜智所行义故;由圣法因说为法界,一切圣法缘此生故。此中界者,即是因义”。《成唯识论》卷二等,特指能派生万有的精神性实体种子“一切有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恶义聚,法尔而有。界即种子差别名故。”不同的经论和宗派,对法界的开合分类有所不同,有一法界、三法界、四法界、五法界、十法界等说法。如《杂阿含经》、《大般若经》、《华严经》、《大乘起信论》等讲一法界,华严宗讲三法界、四法界、五法界、十法界,天台宗、密宗讲十法界。

“法界身”之“法界”含义为第3,故“法界身”指佛之“法身”。佛教认为,佛有法身、报身、应身三种身。所谓法身;又称“佛身”,是指以佛法成身或身具一切佛法。清净自如为佛的自性,故又名“自性身”。《成唯识论》卷十“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义林章》卷七载“成唯识说,清净法身为自性;庄严论等说,自性身本性常故;赞佛论说,佛自性身无生无灭故。”

《大乘义章》卷十八载“法身”有二义:“一、显法本性以成其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这是因为体现诸法之本性才能成佛,故以“法性”为法身;还因为修得佛教一切功德和教法才能成佛,故以“功德法”为法身。但由于各派对“法性”、“功德”的解释各不相同,所以,对“法身”之具体规定亦有差别。小乘以戒、定、慧等功德说为法身。大乘空宗以“第一义空”为法身,《维摩诘经·方便品》僧肇注:“法身者,虚空身也,无生而无不生,无形而无不形”。有宗和空宗还把“唯识真如”和“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当作法身,《成唯识论》卷十:“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吉藏《胜经宝窟》卷下:“法身者,即是实相真如也。”这一意义上的法身,从根本上讲,是把佛法之本质或法性人格化的结果。此外,无著《金刚般若论》将表现于佛典者称为“言说法身”;由修行证得者,称为“证得佛身。”

三十二相:梵文意译,亦称“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士相”、“三十二大丈夫相”、“四八相”等,佛教用语。佛教宣称,佛陀生来不同凡俗,有奇异容颜,其显著特征有三十二个,据《大智度论》卷四载,这三十二相为:1.足下安平立相。2.足下二轮相,又称“千辐轮相”,宣称佛脚心有轮宝(神奇的战车轮)的肉纹。3.长指相。4.足跟广平相。5.手足指缦网相,手足指间如蹼状。6.手足柔软相。7.足趺高满相。8.伊泥延膊相,又称“如鹿王相”,即股骨如鹿那样纤好。9.正立手摩膝相。10.阴藏相(阴部如马)。11.身广长等相。12.毛上向相。13.一孔一毛生相。14.金色相。15.丈光相,身光照四面各一丈远。16.细薄皮相。17.七处隆满相。“七处”指两足、两掌、两肩、脖颈。18.两腋下隆满相。19.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狮子王相。20.大直身相。21.肩圆满而丰腴相。22.四十齿相。23.齿齐相。24.牙白净相。25.狮子颊相。26.味中得上味相。27.广长舌相。28.梵声相,意即佛之声音清净深远。29.真青眼相。30.眼睫如牛王相。31.顶成肉髻相。此相为现代人辨识佛像的重要标志。32.眉间白毫相。据说,佛之眉间有白毛,平时卷缩,伸开达一丈五。从这里放出的光叫毫光、眉间光,是佛在说法前后经常向外放射光辉的地方。

八十随形好:梵文意译,亦称“八十种好”、“八十随好”、“八十微妙种好”、“八十种小相”等,佛教用语。“相”、“好”都用来形容说明容貌,前者指显著特征,后者指细微隐密的特征,合称“相好”。佛教宣称,佛陀生来容貌超越凡俗,除上面所说的显著之点“三十二相”外,还有八十种微细隐密难见之处。认为佛的形体,从头到足,每一部位,无不异于常人。据《大般若经》卷三百八十一、《大乘义章》卷二十等载,“八十种好”主要讲佛陀的面、鼻、口、眼、耳、手、足等部位长相奇特。如第一好,指甲狭长薄润,光洁明净,如花色赤铜;第三好,手足指头圆而细长柔软,不见骨节;第二十八好,唇色红润光泽,上下相称;第三十一好,声音宏伟,如象王吼声明朗清彻;第三十三好,鼻梁修长,不见鼻孔;第三十六好,眼睛青白分明;第四十二好,耳轮阔大,成轮形;第四十七好,头发修长,稠密绀青;第五十七好,面形长宽匀称,皎洁如秋月;第七十一好,声音不高不低,应众生心意,和悦与言;第七十三好,以一音说法,有情之类各得其解;第八十好,手足及胸,皆有吉祥喜旋之相(即字)等。在佛教的大乘译籍中,佛的每一“相好”,都能产生出无限光明,普照天下;发出无量声音,遍满世界,并给五道众生带来普遍利益。即使每一毛孔,都具有无限的神通。这样,使佛身在高大、庄严、完美的形体之外,又增添了吉祥仁慈、神秘莫测的气氛。

正遍知:佛教名词。梵文“三藐三菩提”之意译。据《维摩诘经·佛国品》僧肇注:“‘阿耨多罗’,秦言‘无上’,‘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道莫之大,‘无上’也,其道真正,无法不知,‘正遍知’也”。指佛所独有的超人智慧。

多陀阿伽度:即佛陀十大名号之一“如来”之梵语音译。

阿罗诃:释迦牟尼十大名号之一,亦称“应供”,意即应受供养。释迦佛创立佛教以普渡天下众生,故为信奉尊奉,得此名号。

另外,“阿罗诃”即指阿罗汉,为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详解见词条“阿罗汉”)三藐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略称,梵文音译,亦略称“阿耨三菩提”。“阿”为“无”,“耨多罗”为“上”、“三”即“正”,“藐”即“等”,“菩提”为“觉”。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旧译为“无上正遍知”、“无上正遍觉”等。佛教名词,被认为能觉知佛教一切真理,并能如实了知一切事物,从而达到无所不知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是超人的、惟佛具有,故《大智度论》卷八十五称“唯佛一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名“大菩提”。大乘“菩萨行”的全部内容,就在成就此种觉悟。《摩诃经·净土品》:“菩萨一心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远离余心,所作身口意业皆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摩诃经·实际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性空,性空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凫:音fù,动物名,泛指野鸭。因其善游水,故称游泳为凫水,此字做此意用时通“泅”。

妙法:佛教用语。指义理深奥、微妙无上的佛法。《法华玄义序》:“妙者,褒美不可思议之法也”。《维摩经·佛国品》:“以斯妙法济群生。”《法华经·方便品》:“我法妙难思”。晋慧远《三报论》:“推此以观,则知有方外之宾,服鹰妙法,洗心玄门”。南朝梁沈约《内典序》:“妙****转,甘露启霏。”

现身:指现在世。

念佛三昧:佛教名词。为佛教禅观之一。指以念佛为观想内容的一种禅定。佛教宣称专心念佛(或称名念佛——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观想念佛、或二者相结合,进入一种禅定状态,可见到佛的形相,死后可往生佛国净土。据《般舟三昧经》记载,若一昼夜乃至七天七夜一心念诵十方佛,就可在入定状态中看见佛在自己面前现显。

那由他:梵文音译,亦译为“那庚多”、“那由多”、“那述”、“那术”等,数目之名。意约为中国所说之“亿”,古时的“亿”又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佛经中所说的那由他在译为汉文后,所表示的数目出入很大。但通常只是表示数目甚多之意。

恒河沙:恒河,南亚的一条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全长2700公里,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稠密,农业、航运业发达。据说,佛现身说法之处离此河很近,加之河中之沙又多又细,故佛教常以恒河之沙比喻数目之多。

化佛:指佛以超人的神通力所变化出的佛的形象,以昭示佛法的无比威力和无所不在。后世工匠及艺术师们在制作佛像时,往往根据有关经典,在圆光、宝冠等处安置一些小佛像,以象征无数化佛。

化菩萨:指菩萨以超凡的神力所变化出的菩萨的形象,以说明菩萨的超能力及无所不在。

念佛:佛教用语。指为达到佛的形相和功德而采用的念诵佛名号的一种修行方法。据称一心念佛可以不生****,有助于达到解脱或死后往生佛国。《楞严经》卷五:“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大乘起信论》:“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往生要集》中载:“往生之业,念佛为本。”念佛小乘指思念释迦牟尼佛,如《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讲“念如来事”(即念佛):“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弟子如是念时,不起贪欲廛,不起恚愚痴心;其心正直,得如来义,得如来正法,于如来所得随喜心,随喜心已欢悦,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其心定,心定已,彼圣弟子于凶众生中无诸阂,入法流水,乃至涅”。大乘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的佛,所以所念之佛亦有许多,常念的有阿佛、药师佛、弥勒佛、大日佛等,尤以念阿弥陀佛为最盛。

念佛方法主要有3种:1.称名念佛:即口称佛的名号(如称“南无阿弥陀佛”),诵念不已。唐代道绰、善导创立的净土宗,主张日念佛号7万、10万声,即属此类。2.观想念佛;静坐入定,专心思念佛的相貌及所居佛土,《观无量寿佛经》里所说的观想西方净土“庄严”景象及阿弥陀佛形相等,即属此类。3.实相念佛,观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净土宗主要倡导前两种,宣称,由此业因死后可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无缘慈:即无缘慈悲。为大乘佛教所言之“三缘慈悲”(众生缘慈悲——小悲,法缘慈悲——中悲,无缘慈悲——大悲)之一,这种慈悲远离一切差别,不住于有为无为性和过去、现在、未来世之中,知晓明了诸缘不实,故心无所缘。与之相反的是“心有所缘”,即众生缘,因为众生不知诸法实相,往来五道,心著诸法,取舍分别,引起诸多烦恼和无尽苦痛。而佛却心无此缘,故称心无众生缘,佛的这种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及大慈大悲的功德可帮助启迪众生,使一切众生明白知晓诸缘不实的道理,心不著于诸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摆脱烦恼、剔除苦痛,从而获得去掉苦与乐之益,所以称之为无缘慈悲。这种慈悲为佛之慈悲。

授记:亦作“受记”,意即“预言”、“预告”佛教名词。指佛对发大心之众生,授与将来必定成佛的预言。在古印度,国王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一般情况下会被预定为王位的继承者,他们通常称举行宣告其继承法定地位的仪式为授记。而且,在仪式上,要用取自四大海的海水灌其顶,预意将来他能统治四海之内的全部国土及人民,因此称为灌顶王子。佛教引用之,并列为“十二部经”之一种,例如,《法华经》中就有一品称为“授记品”。在佛经中,授记是指佛陀为弟子们预告、亲证菩提的时间。佛教认为,佛对一切众生都了如指掌,他能看见众生们的心行及修行的历程。如果哪位修行者已经位阶不退(即得不退还的无生法忍),那么,其前程已经很明了,这时,佛便给予其成佛的授记。这种授记,不是预言,也非猜测,更不是命定,只是佛依据各人的慧根和修行的法门以及勤惰的态度而判断确定其成佛的迟早。就像导游为旅行者在地图上指出到达目的地的路线、距离以及时间一样,就好像教师告知已入学的正常发展进步的学生们,几年之后必将毕业一样,其中并没有神秘色彩。

那么,谁够资格接受佛的授记呢?一般是指位阶不退的菩萨。不过授记不仅仅限于大乘菩萨,若修小乘法而证得初果以上的圣者,也授必定证得阿罗汉果的记别。

在现实社会中,有些自称具有神秘经验的修行者,往往好为他人做授记式的预告,如果仅仅是预言日常生活中将要发生的事情,则属一般的灵媒、占卜之类的迷信;如果是为他人授阿罗汉记或成佛记,那则是胆大妄语,是违背佛教授记含义的。试想,他自己就不是佛,又怎么能为别人授成佛记、成阿罗汉记呢?目前,社会上一些居心不良者利用信徒对佛法和佛教仪式的缺乏了解而贸然自称为佛或大菩萨再世,他们或许有的人的确表现出慈悲和救济众生的态度行为,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为大我所占据、侵蚀,从根本上讲是否定了释迦世尊的教法而并非正信和正统的佛教。真正的皈依佛教的大修行者,必定会以凡夫的身份自许,否则,很可能成为鬼神及魔道的伴侣。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强调和提倡在人间活动并具有人间身的佛,这种佛是人性本位的佛、是人格健全的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许多佛教大师提倡“人成即佛成”。

【译文】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修行得见此观后,接下来便应当观想佛。为什么要观想佛呢?因为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无所不在,自然也就存在于一切众生的思想意念中。所以,你们的心观想佛时,你们的心就是佛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随形好。用你们的心观想佛,那么,此心也就是佛,诸佛所独有的深广如海的超凡智慧,也由此观想生起。所以,应当执持于一心、系念于一意,仔细地观想阿弥陀佛,观想佛的其他名号: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观想阿弥陀佛者,首先应当观想阿弥陀佛的形象,不管是闭上双目还是睁开眼睛都能见到一尊阎浮檀金色的佛坐在莲花座上。如果观想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心眼’便已睁开,这时,什么事物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看见用七宝装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妙景象:由七宝铺成的宝地、由七宝砌成的宝池和一行一行由七宝合成的宝树,还有弥覆其上的宝幔和布满虚空中的宝罗网,如此等等,都由于‘心眼’得开而观看得清楚明了,就像观看掌中之物一样。

“能观想到这些事相后,接下来还应当观想在佛的左、右两边有二朵硕大的和前边所描述的一模一样的莲花,左边的莲花座上坐着观世音菩萨,右边的莲花座上坐着大势至菩萨,他们身放金光,和前边所见到的毫不差异。这就观想成就后,阿弥陀佛和二位菩萨像会大放光明,其光为金色,照耀着许许多多的宝树;每一树下,都有三朵莲花,莲花上都各有一尊佛像和两尊菩萨像。这样的莲花及莲花上的佛、菩萨像遍布了整个极乐国土。这一观想成功后,修持此观想法门者就将听到极乐国土中的水流声,看见金色光明及行行宝树,听闻到凫雁鸳鸯都在演说微妙佛法。不论是处在观想的入定状态,还是已出了禅定状态,都能一直听闻到这不可思议的佛法。修行者在观想的入定状态中听闻到的佛法,出定以后仍然能清楚记得,忆持不忘,与入定状态时所得的佛法一样。如果达不到这一境界,出定、入定听闻的佛法不相同,便说明修行者的观想是虚妄的;若能达到这一境界,出定、入定听闻的佛法是相同的,便叫做‘粗想见极乐世界’。这便是‘像想’,在观想法门中称为‘第八观’,修行得此观想的人,可以免除无量无数亿时劫的生死之罪,不用等到来生,在现在世中即可获得定见法身实相的念佛三昧。依照我教授的方法修行此观想的,是正确的观想法;若用其他的方法观想,便是不正确的邪观。”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第八观想法门修持成就后,应当更加仔细认真地再一次观想无量寿佛的身相光明。阿难,你应当知道,无量寿佛身的光明如同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达六十万亿那由他,就是如同恒河沙数一样多由旬也难以形容其高;双眉中的白毫,向右宛然转旋,如同五座须弥山那么高;双眼清彻浩明,如同四大海的海水一样深广透亮,青是青、白是白、明了清楚;身上的毛孔都放射出光芒,如须弥山的光芒一样;阿弥陀佛顶上的圆光,如同百亿个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在圆光的光芒中,有百万亿化身佛,像恒河之沙粒一样多得数不胜数,每一尊化佛两侧,还有无数无量的化身菩萨为其胁侍。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种殊胜美好相貌;每一美好相貌中,又有八万四千种较为隐密难见的吉瑞特征;每一吉瑞特征中,还有八万四千种光明;每一光明,都照遍十方世界念佛的众生,摄护他们往生于极乐世界,从不舍弃。阿弥陀佛的光明及形象特征,以及他的化身佛的光明和形象特征,都无法详尽地加以描述。但当修行者忆持观想之时,可以由‘心眼’全部见到。能见到这一事相的人,便能见到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因为能见到诸佛的缘故,所以叫‘念佛三昧’。

“修行得到此观想的,叫‘观一切佛身想’。因观想佛身的缘故,也可以见到佛心。所谓的诸佛心,就是大慈悲。诸佛以无差别的平等的无缘慈悲去济渡众生。修持此观想的人,在阳寿尽后,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座前,证得无生无灭之理体,获见中道实相之无生法忍。所以,聪明人都应当专心致志,仔细地观想无量寿佛。观想无量寿佛的方法是从佛的一个形象特征入手。例如,从观想眉间的白毫光入手,仔细观想眉间白毫光一直到将其观想得清楚明了,再观想其他部位。能够观想得见眉间白毫的修行者,八万四千种佛的相貌特征也自然能全部观想到;能观想到无量寿佛的修行者,自然也能观想到十方无数的诸佛。因能观想到无数诸佛的缘故,诸佛都将现身于其人面前,为他做将来必定成佛的授记。这便是‘遍观一切色身相想’,在观想法门中列为‘第九观’。依照我教授的方法修行此观想的,是正确的观想法;若用其他的方法观想,便是不正确的邪观。”

【说明】

关于“授记”,这里还需做些说明。在我国汉化佛教禅宗中,早期并无授记仪式,因为传的是心法,讲究以心印心,心心相印,故不需要仪式,更无需文件之类的证明,接法的人,也不一定会接掌主持寺院的职位。而晚近以来的丛林寺院却有了授记仪式,接受授记的人未必就是已证悟佛法的人,因为授记的目的仅仅在于传承主持寺院的职位,届时,有法卷等证明一类的文件颁法。所以,我国晚近时期禅宗的授记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仅为一种传承寺院主持职位的仪式。

同类推荐
  • 用好你的富缘

    用好你的富缘

    什么是人们该追求的真正财富?如何营造自己的财富场?财富与人的关系是很神奇的。修好财富的通道,胸襟越大,收获越广。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财富内涵,懂得分享与回馈,如此尊重财富,财富会越来越多。福报,一直播种下去才会一直拥有。而当既能拥有财富还能给别人也带来快乐的时候,生命也就更有价值。
  • 星云日记5:人忙心不忙

    星云日记5:人忙心不忙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五册。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莲花生长在污泥中”、“唾手可得”、“与人为善”、“人忙心不忙”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集中心力,在事业中修行”、“成他人欢喜,成就自己”、“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青”、“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集本焕长老一声法语精华!《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珍藏版)》(作者净因)是“佛学大师禅来禅去系列”之一。
  •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文学朝圣》写大手印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妙用,以及雪漠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实践大手印的生命轨迹,包括创作随笔、创作谈、作品序跋集、文化随笔、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开启文心、文学的精神、文学的故乡、文化般若、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文学衰微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们的文学将走向何处?文学应该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格?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在无常中抓住永恒,应该在虚无中建立存在,应该在虚幻中实现不朽;真正的文学,应该承载神性的大美,应该承载利众的大善,应该承载智慧的大真。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疏流

    一疏流

    故事里的故事,只有他们在痛,陌生的我们依旧麻木在我们生活的漩涡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乱帝

    乱帝

    千年时光,涅灭地狱里爬出一人。他原本是五大家族势力最大的家族——朱族继承人,却丧失了千年的记忆,他破土而出,与死神做了一个交易。“你想要什么呢?”“你有什么?”“死神之眼。”
  • 满城都是外星人

    满城都是外星人

    我是叶茶,茶叶的叶,茶叶的茶。当特工叶茶每次这样介绍自己的时候,他的对手都会不寒而栗。只是,他的对手不光是邪恶的夜狼组织,还有诡异的外星人
  • 团宠大佬被拐走了

    团宠大佬被拐走了

    【真大佬女主vs占有欲极强男主】白莲花姐姐:妹妹,妈妈其实是很爱你的,为什么总是让妈妈担心呢?众人:白眼狼下一秒请接受打脸!夕颜传媒总经理:胡说,这是我的老板姐控弟弟:姐姐是世界上最好的,没有之一医术高超的哥哥:小妹,你好久没来看我了大佬的娘:我的女儿有意见?做爹的也不出来说话?某迟来的爹:老婆大人说的对,但是在外面呢,给我留点面子行不T﹏T男人:她早晚是我家的,我家的,我家的被某人抱在怀里的人安抚亲了他一下:你说的都对
  • 随身空间:萌妻太腹黑

    随身空间:萌妻太腹黑

    被渣男老公害死,重生回了16岁,还得到了空间一枚。带着妈妈发家致富,失踪老爸忽然出现。什么?渣男老公也是重生的?好吧,我要装作什么事都不知道。
  • 蓬莱云雨志

    蓬莱云雨志

    女娲补天,斩鼋立天地。鼋身化为蓬莱洲,方圆九千里,变成人间仙境,后来百花仙子触犯天规,虽然保留仙籍,被流放下界,幸得蓬莱女王收留。女王令他出使瑶池,恰好西王母与东王公兄妹不和,明争暗斗,想把百花变成牺牲对象,幸得上古云雨二神暗中帮助。百草暗恋百花,被百花羞辱,因爱成恨,于是乘机游说东海妖域攻打蓬莱。百花仙子带领一百位花神誓死捍卫。雷神电母不满足云雨二神率领雨部,乘机在东王公面前告黑状。东王公也对二神不满,于是明枪暗箭让云雨防不胜防。后一场大战,导致斗转星移,众人都进入轮回。可时过境迁,这时候新蓬莱王好色无道,逼死很多人。其中有左丞相之侄女瑜心雨生得国色天香,结识了蓬莱王的三弟龙子谦。而蓬莱王垂涎美色,暗自调戏,心雨不从,蓬莱王杀了左丞相灭了瑜国。心雨逃出,结识了玉明云,二人在战乱中收得一女,取名紫嫣,小名百花。天下英雄都来帮助云雨组合对抗朝廷。同时云雨二女同龙子谦纠结的感情关系也同时开展。
  • 网游之神逆

    网游之神逆

    最穷无非要饭,不死总会出头。因为一次打击萎靡不振、穷困潦倒的凌易,却因为一款叫做《神逆》的新游出现,打开了他尘封许久的灵魂。
  • 神尊之逍遥

    神尊之逍遥

    他修仙!是为报那血海深仇!他逐顶!是为踏上世间巅峰!他杀戮!是为守护心中所爱!无论挡在他面前的是什么?他也会…………剑指妖魔神鬼仙!持剑撼动九重天!